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一、故事梗概:《毕业生》这部电影是美国60年代中后期的电影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很多社会现实典型问题,真正表现了平常百姓遇到的问题和生活的感受。
本电影的剧情如下: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人本杰明,然而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这后他陷入了一个已婚妇人罗宾逊夫人的诱惑中,然而又爱上她的妙龄女儿伊琳。
在当时这个题材是很吸引人的,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成为当时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冷战使得社会的压力强加到了这些刚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身上,人一旦承受了压力就一定会找机会发泄或者倾诉,但是无论压力怎样大,理性是不会失去的,电影中的本杰明克服罗宾逊夫人的威胁最后选择了伊琳,正是理性的。
这部电影简介上总写着:爱情/喜剧/剧情这三个词语,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是剧情片,至于爱情,是在电影后半部分才体现出来的。
这个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条主线。
二、影像分析:整部电影的画面具有XXX特点,采取了XXXXXX风格,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
整个作品画面非常XXXX、XXXXXX、在XXXX中透着XXXXXX。
例如,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1、光影:光影的运用也很巧妙,当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时候,阳光通过路旁的树叶的剪影打在车上,非常漂亮。
线条的运用也很出色,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能发现线条的美感,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到位的。
2、色彩:整部电影主要采用XXXXXXXXXX的色调,具有XXXXX特点,摄影运用滤色镜,使整个画面蓝色衬底。
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
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浓郁、在平静中透着轻盈。
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阳光灿烂的日子》视听语言分析

《阳光灿烂的⽇⼦》视听语⾔分析 《阳光灿烂的⽇⼦》是著名中国导演姜⽂的处⼥作。
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闹⽂⾰时,北京部队⼤院⾥⼀群正处青春期的孩⼦们的故事。
由于当时忙着“闹⾰命”的⼤⼈们没有闲⼯夫理会⼩孩⼦们,⼜加上学校停课⽆事可做,于是这群青春期的孩⼦们在耀眼刺⽬的阳光下,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①等⽅式挥霍着他们过量的荷尔蒙。
这是⼀部有着冲动、有着爱情、有着性、有着幼稚、有着失败、有着冒险、也有着成长的电影。
《阳光灿烂的⽇⼦》视听语⾔分析 两个⼩时长的影⽚拍摄总共花费了25万尺胶⽚。
导演姜⽂说他“在拍摄过程中⽤⼀切⽅法、⼿段来寻找是什么在吸引着我,折磨着我,直到把它找到。
我想这种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
”本⽂就通过对影⽚《阳光灿烂的⽇⼦》独具⼀格的拍摄⼿法、画⾯⾊彩以及旁⽩系统的运⽤的分析,来还原姜⽂在电影创作中的这种追寻过程。
⼀、独特的机⾓⾊ 在回忆拍摄《阳光灿烂的⽇⼦》时,摄影师顾长卫记得姜⽂曾经说“发现定格拍也不⾏,死拍也不⾏,只有将摄影机摇来摇去地拍才⾏”。
因此,姜⽂对于摄影机应当成为⼀个⾓⾊的要求造就了《阳光灿烂的⽇⼦》中摇、移、跟、升、降等运动镜头的⼤量运⽤。
摄影机总是会跟随影⽚中的⾓⾊进⾏⼤幅度地移位,上⾄屋顶,下⾄床底,每个⾓落⽆所不在。
摄影机也仿佛已经成了影⽚中⾓⾊中的⼀员,被⼀种青春期的躁动与不安⽀配着,或⾛或停、或坐或爬,或混迹于桥头群架中预备打⽃⼀番,或跨上具有年代感的⾃⾏车在北京的⽼胡同⾥左冲右突,“像⼀只热铁⽪屋顶上的猫”。
姜⽂这种极具视觉感、⽅位感和运动感的摄影机⾓⾊运⽤,把观众带⼊到了⼀个⾝临其境的臆想空间⾥。
(⼀)低⾓度的三线合⼀视点 好莱坞经典“透明叙述”②的效果是众所周知的,它能“使电影故事显得真实,不可预料其发展,故事事件似乎是⾃然涌现的,这样也就掩盖了故事叙事组织的任意性和叙事者的⼲预作⽤”。
⽽在此基础上,倘若导演再⽤上⼀些特殊视觉的“透明叙述”⼿法,影⽚所表达出来的意味会更加真实和浓郁。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从《赤壁》的视听语言中浅析电影文化电影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电影《赤壁》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融入了好莱坞的风格,超越了国界,推广了中国文化。
我们以电影《赤壁》的视听语言来分析其优势和特点,近而反映出的电影文化,主要包括细节展示、人物塑造、节奏剪辑和台词设计四个方面。
一、彰显特色的细节展示在电影的开篇出现的是一把锈蚀的铜剑,那些斑斑锈迹正在慢慢剥落。
宝剑逐渐显露出原初的锋芒。
这把古剑的纹样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象征权利的争夺与智慧的交锋。
接着曹操的出场镜头是腰部的特写,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他佩戴的一大串玉坠上。
玉在中国古代使用时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君臣佩戴玉的规格和形制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里用曹操佩戴的玉之多凸显其至尊贵的地位,大权在握的他极为嚣张,容不下半句反对的言论,为后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打下铺垫。
在第一次周瑜和诸葛亮上一阵法时,乌龟出现留下悬念。
之后在八卦阵启用之时揭示了谜底,原来这种阵法源于乌龟背上的纹理,隐喻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用兵的神奇。
小乔尽显江南美女的婉约与柔媚,其服装的设计以柔和的波浪线表现古典婉约,色彩上华丽典雅。
同时也不乏朴素。
这种独有的凸显人物性格的纹样设计,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在《赤壁(上)》的结尾出现了很多自由飞翔的白鸽,它们从两军对峙的江水上轻轻飞过。
就好像跨越了战争飞向人类共同追求的和平。
二、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三国鼎立时期的英雄层出不穷,但却性格迥异。
电影《赤壁》抓住了各个人物身上的主要特点,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恰当的附加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对和平、自由、团结等精神的向往。
在影片中首要表现的是人物的重情重义,在危难之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
周瑜在练兵时就强调“东吴军队需要的,就是“齐心”,之后又用编草鞋的草告诉大家团结就是力量。
在《赤壁》中除了表现英雄人物在战场上的神勇和在战术方面的智慧,还表现了不少他们的个人生活,这样就摆脱了好莱坞电影平面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更有立体感。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后现代主义分析法
后现代主义分析法强调对电影意义的多元解读,认为电影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观众的解读而 变化。
后现代主义分析法关注电影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断裂性等元素,探究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观众的认知 和情感体验。
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可以传达情感, 营造氛围。
光线
通过不同的光线设置,可以强 调或隐藏某些元素,营造特定
的氛围。
声音元素
对白
角色的对话,是故事情节展开 的重要手段。
音效
环境声音或特殊效果声音,增 强画面真实感。
音乐
背景音乐或主题曲,增强情感 表达。
声画关系
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如声 画同步、声画分离等。
色彩运用
电影中的色彩运用非常鲜明,明 亮的色调为主调,营造出一种温 暖而积极的氛围,突出了影片的 主题和情感。
《星际穿越》的视听语言分析
镜头语言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运用复杂的镜头语言,通过高速运动镜头和视觉特效等手法,营造出宏大而 神秘的宇宙景观和紧张的科幻氛围。
音效设计
电影中的音效设计非常出色,通过声音的运用加强了影片的紧张感和悬疑感,例如黑洞周围的引 力波效应。
电影视听语言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电影
早期的电影以简单的记录和叙事为主,视听手段 相对单一。
新浪潮与独立电影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新浪潮与独立电影开 始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视听手段,强调个性和创新 。
经典好莱坞时期
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视听语言逐渐成熟,形成 了以镜头、剪辑、音效等手段为主的叙事方式。
数字技术时代
剪辑修辞
01
02
《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电影《毕业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视听语言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细腻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出色的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青春、迷茫与成长的故事。
影片的视觉语言运用得极为巧妙。
首先,在色彩方面,导演通过精心的调色,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影片开头,主人公本杰明刚毕业时,画面色彩较为明亮鲜艳,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当本杰明陷入迷茫和困惑时,画面的色彩逐渐变得暗淡,这种色彩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转变,也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张力。
在构图上,导演也下了一番功夫。
许多镜头都采用了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感觉。
但在一些关键情节中,又会打破这种对称,营造出一种不安和动荡的氛围。
比如,当本杰明与鲁滨逊太太发生关系时,画面的构图变得倾斜和凌乱,暗示了这段关系的不正当和主人公内心的挣扎。
此外,影片中的镜头运用也十分精彩。
特写镜头被频繁使用,用来捕捉人物的表情和细节,让观众更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比如本杰明迷茫的眼神、鲁滨逊太太诱惑的笑容等,这些特写镜头增强了观众对角色的共情。
同时,长镜头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在本杰明驾车前往伯克利寻找伊莱恩的那场戏中,长镜头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本杰明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影片的听觉语言同样出色。
音乐在《毕业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题曲《The Sound of Silence》贯穿始终,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与影片的主题完美契合。
在影片开头,当本杰明独自坐在房间里,这首歌缓缓响起,营造出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氛围。
而在影片结尾,当本杰明在教堂中抢回伊莱恩,两人携手逃离时,这首歌再次响起,此时的音乐更多地传达出了一种希望和新生的感觉。
除了主题曲,影片中的其他配乐也与情节紧密结合。
在一些紧张的情节中,快节奏的音乐能够有效地提升观众的紧张感;而在温馨的场景中,轻柔的音乐又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
《肖申克的救赎》视听语言分析汇总

《肖申克的救赎》视听语言分析汇总视听语言在电影中起着重要而多样化的作用,通过视觉和听觉手段将观众引入故事情境。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视听语言分析汇总:1.摄影和构图:《肖申克的救赎》使用了多种摄影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主题。
例如,一开始的镜头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突出了肖申克监狱的庞大和冷酷,以及主人公安迪的孤独和无助。
再例如,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中的色彩逐渐从暗淡的蓝色和灰色变为明亮的黄色,表示了希望和自由的到来。
2.音效和配乐:电影中的音效选取非常精确,对于营造氛围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监狱门关闭时发出的巨大声音传达了监狱的压抑和恐怖。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出色,通过音乐的选择和运用来强化剧情和情感。
例如,电影最后的重返自由镜头中,配乐《乡愁》的使用非常激励人心,增加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3.对话和台词:电影中的对话以及台词的选取非常生动而有力。
主要角色之间对话精炼而充满力量,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例如,安迪在与瑞德的对话中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可以让你越狱”。
这句台词体现了安迪对于希望的理解和他面对困境的态度。
4.肖申克监狱的符号语言:电影中的肖申克监狱本身也是一种符号语言的体现。
监狱的高墙和铁丝网代表着囚禁和束缚,而主人公通过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逃离了这种困境,实现了自由。
监狱的符号也反映了社会中不公正和压抑的存在,电影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探讨了人性和自由的意义。
总结起来,《肖申克的救赎》通过精心设计的视听语言,成功地传递了友谊、希望和自由的主题。
摄影和构图、音效和配乐、对话和台词,以及肖申克监狱的符号语言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这些视听语言的运用使电影成为了一部经典的影片,并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怦然心动视听语言分析

-
1 色彩运用 3 镜头语言与剪辑技巧 5 总结:视听语言的完美融合 7 结论:经典之作的永久魅力
2 音乐与音效 4 表演与人物塑造 6 主题深度与现实意义 8 角色塑造与情感共鸣
9 结论:角色塑造与情感共鸣的完美结 10 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影响力
合
怦然心动视听语言分析
《怦然心动》是一部由罗伯·莱纳执导,演员朱莉·贝克和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的经典 青春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纯真、美好的初恋故事,以及成长中的痛苦、困惑和坚持。在 这部电影中,视听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我们揭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营造了丰富的情 感体验。以下是对《怦然心动》视听语言的全面分析
第3单元
镜头语言与剪辑技巧
镜头:捕捉细腻的情感变化
《怦然心动》的镜头语言非常出色,捕捉了角色们的细微情感变化。特写镜头让我们能够 深入到角色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而长镜头则强调了角色们在时间 和空间中的连续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历程
镜头语言与剪辑技巧
剪辑:流畅转场与节奏掌控
结论: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影 响力的典范
第11单元
结论: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影响力的典范
01 02
04 03
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第12单元
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艺术价值的表现
《怦然心动》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更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电影通过独特 的视听语言、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角色塑造,展现了一种真实而细腻的青春情感。这种情 感表达不仅让人产生共鸣,还为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未来展望与影响延续
第14单元
未来展望与影响延续
经典地位的稳固
《怦然心动》作为一部青春电影的经典之作,其地位已经得到了时间的验证。无论是 在情感表达、角色塑造、视听语言等方面,电影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水准。因此,我们 有理由相信,即使在未来的发展中,这部电影仍将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视听语言分析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视听语言分析导言:1994年上映的法国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The Professional)由吕克·贝松执导,尼古拉斯·卡奇、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等主演。
这部电影以其唯美的画面、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而备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对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进行分析,探索其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视听语言。
一、视觉语言分析1. 演员的形象塑造电影中,角色形象的塑造是导演表达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首先,主角杀手列昂(让·雷诺饰)形象独特,他穿着黑色的西装配以黑色圆框眼镜,冷酷而神秘,凸显其职业杀手身份。
其次,小女孩玛蒂尔达(娜塔莉·波特曼饰)幼小而坚定的脸庞,紧握的双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对比营造了剧烈的视觉冲击,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 镜头运用与构图导演贝松在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精细的镜头运动和独特的构图手法,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例如,开场时的追逐镜头运用了运动镜头拍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紧张刺激的世界。
同时,贝松还采用了大量的鸟瞰镜头和特写镜头,使观众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到角色情感的细微变化。
3. 色彩运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也是其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黑色被大量运用,通过黑色的西装、玛蒂尔达房间的墙壁和窗帘等,为电影营造了冷酷和神秘的氛围。
此外,红色也经常出现,如杀手列昂喜欢的酒、玛蒂尔达的家庭血泊等,跳跃的红色不仅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同时也代表了角色情感的燃烧与激情。
二、听觉语言分析1. 音乐与音效音乐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传达电影的情绪和氛围。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配乐由埃里克·西拉贝德(Éric Serra)创作,其主题曲“Shape of My Heart”深情而富有张力,将观众引入到电影的紧张和冒险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
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
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
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 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 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
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
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
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
冲突。
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
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
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它与广义的蒙太奇最大的不同就是介入了人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2声画关系的组合方式
影视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三种。
1.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声画组合方式,通常指画面上的影像和声音同时呈现,同时进行同时消失,二者如影随形,这增强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它是电影中普遍的表现方式。
2.声画对位是指画面中演绎的内容与声音所表达的情绪之间是一种对比关系,以此使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面,揭示心理更加深刻的内涵。
《天云山传奇》中,宋薇结婚那场戏,画面是许多人在欢快的喝酒,而传来的是宋薇心里痛苦的无奈画外音。
3.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和画面的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离异,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呈平行关系发展。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一个场面是德国人枪杀犹太人的画面,而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钢琴曲,节奏明朗欢快,使屠杀场面更加残忍。
3.功能:蒙太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组接镜头,即按照导演总的意图,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小段,再把一个个小段组成一个大段,再把一个个大段组织成一部完整流畅并让人看懂的影视片。
默片时代,蒙太奇主要起镜头组接的作用,到了有声片时,蒙太奇除了连接镜头外,还要将镜头和音响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
说的"声画结合"。
除了通过镜头的组接把情节的经过交待清楚外,还具有创造运动、创造节奏、创造思想、创造独特的影视时空等作用。
比如在《疯狂的石头》中,平行蒙太奇有出色运用,在翡翠正式展出之前,包头和三宝在挑选合适的房间,以便“高灯低亮”,掌握全局,做好保卫工作;同一时刻,道哥等三个盗贼也在观察地形、踩点,为盗窃做准备;与此同时,国际大盗麦克正在买绳子,为自己的盗窃工作做准备。
通过影片中的平行剪辑,将三组人各自忙碌的身影体现出来,显得紧张而机智。
局限性在于破坏事件的时空性,蒙太奇像散文,导演的主观色彩浓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与观众,观众不免被牵着鼻子走。
(二)长镜头
与蒙太奇相对应的长镜头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生活作原生态的呈现。
长镜头因其表现形态在统一时空的完整性,能独立表述一个动作完整的动作或事件,成为电影的一种基本表述方式。
1.含义: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1941年美国奥逊?威尔斯在他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中,成功地运用了长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运动摄影以及多视角的叙事结构。
这部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2(功能:(1)长镜头不破坏事件的发生、发展中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可以让观众面对长镜头可以自由地进行审美判断,发挥自己对影片中某一事物的思考和评价的主动性。
《公民凯恩》里凯恩庆功宴请报社同事的一场戏,在一个长镜头的纵深多层面空间位置上,有凯恩得意的演说,有同事的吹捧,有前景人物的冷眼旁观,有后景歌女门的欢跳,这些不同空间层面上的人物动作行为是同时展开的,镜头内的画面现实以多含义的形态展示在银幕上,观众在欣赏时有选择的自由。
(2) 长镜头以表现电影人物心理层次和变化过程见长,能够更好的渲染烘托人物情绪和电影中的环境和气氛。
《雁南飞》一片中,薇洛奇卡车站送别,透过各种角度、不停变化景别的镜头跟移薇洛奇卡在车站站台人群中钻进穿出,镜头的运动节奏模拟薇洛奇卡的急切心情,起伏动荡,当她发现鲍里斯时,镜头摇向走在参军队伍中的鲍里斯,人群的簇拥隔开了他们的距离,薇洛奇卡挤入镜内画面,向鲍里斯扔去一包饼干,饼干被走过的人群踩碎,镜头推向散落在地上的饼干,寓意薇洛奇卡的心似乎也像饼干一样破碎了。
(3 ) 利用长镜头进行景物描写,从而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电影《云水谣》开片就是一个长镜头,先是从台湾旧时的街面上拉开镜头,热闹繁华的街面,镜头随着人群的奔跑,镜头推上去跟着一个罐子,拉开是个唱小曲的,画墙画的学生,嬉闹的孩子,台湾本土的木偶戏,画面从窗户拉开,屋顶上鸽子飞过,晾衣服的妇女,袅袅的炊烟,越过房顶,一家人正在办喜事,一个卖杂货的人走出画面,送报的人,谈情说爱的两个人,拿着风筝在弄堂跑的孩子,拉黄包车的车夫从一家门前经过,男主角进到女主角家里,这样一个长镜头保持了时空的统一,真实,并且显现了旧时台湾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的流动感、真切感。
长镜头的局限性在于它像小说,导演本真地记录故事,个中滋味全由观众自己体味。
缺陷很多,如易使观众疲倦,让观众往往难以理表象背后的寓意,但那看似平淡单调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无限深邃的空间,使观众随心所欲地游泳、呼吸、飞翔、哭泣……乐此不疲。
结语
蒙太奇和长镜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我认为两者应该共存,取长补短。
现在的影视通常都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镜头构成的,即使有的长镜头能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它也仍然需要和上下的镜头发生组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长镜头实际上已成为蒙太奇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长镜头与蒙太奇冲突的问。
长镜头理论
的提出,为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合理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