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区域发展战略2016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坚 持创 新 、 协 调 、 绿 色 、 开 放 、 共 享 的 发 展 理
念 ,
认识、
尊重 、
顺应 城市发 展规律 ,
坚 持 经
济、
社会、
人口 、
环境 和 资 源相 协调 的可 持续 发
展 战略 提 高新 型 城镇 化质 量和 水平 统 筹做 好


松 滋市 城乡 规 划 、 建设 和 管理 的 各 项工作 , 逐 步
建 立 以 公共 交通为 主体 ,
各 种 交通方 式相 结
合 的 多 层次 、 多 类 型 的 城 市综合 交通 体系 。 做 好
停 车场 规划布 局 ,
推动 城 市停车 场建 设 。
坚持 先
地 下 、 后地上 的 原则 , 统 筹规划 建 设城市 供水 水
源 和给 排水 、
垃圾处理等基础设 施 ,
新 增建设用 地,
加大存量 用地挖 潜 力度 ,
合 理开
发 利用 城市 地 下 空 间 资 源 ,
提 髙土地利 用 效 率 。
到 年 2 03 0

城市常 住人 口
控制 在
45
人 万 左 右 。
城 市 建 设用 地规 模控 制 在 4 8 平 方 公 里 以 内 。
六 、 完 善城 市基础 设 施体 系 。 坚持 以 人 民 为
把 松滋 市建 设成 为经济 繁 荣 、 社 会和 谐 、 生态 良
好 、 特 色鲜 明 的 生态 宜 居城 市 。
三 、
《 总 体 规划 》
确 定 的 规 划 区 包 含 新 江 口
镇全 域 以 及 陈 店 镇 、 王 家桥 镇 、 南海 镇 、 八宝 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7.01•【字号】鄂政发〔2016〕26号•【施行日期】2016.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6〕2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7月1日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大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按照《科技部关于同意湖北创新型省份试点建设方案的函》(国科函创〔2016〕5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和率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等优势,着力在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脊梁,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通过“产业提升、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基地建设、人才集聚、科技金融、科技扶贫”七大工程的实施,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使创新成为引领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经济实现“双中高”,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前,全省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区域创新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1.04•【字号】鄂政办发〔2016〕90号•【施行日期】2016.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16〕9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石化产业是我省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

“十二五”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强省”“两计划一工程”战略部署,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实现了规模翻番、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位次前移。

同时,我省石化产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行业整体效益不佳、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加快推进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全省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着力去产能、补短板、调布局、降消耗、减排放、保安全,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先进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两化”融合,推动全省石化产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乙烯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有机原料、先进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产业快速发展。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高的石化产品生产线加快淘汰,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城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或转产关闭,新建石化项目100%进入化工园区和石化产业园区,园区建设更加规范,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16•【字号】鄂政函〔2017〕85号•【施行日期】2017.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鄂政函〔2017〕85号恩施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恩施州政文〔2017〕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恩施市地处武陵山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在退耕还林、扶贫搬迁、移民建镇、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恩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州市同城,恩施州人民政府同步组织编制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是州域市、县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内,州域将形成以恩施市城区(含龙凤新区)为州域中心城市,利川城区、来凤县城为州域副中心城市,“一主两副三组群五节点、‘工’字型主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四、《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包含龙凤镇及中心城区舞阳坝、六角亭、小渡船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31个村及居委会,面积为308平方公里。

五、重视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注重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对接协调和共建共享,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方面协调对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1.30•【字号】鄂政办发〔2016〕99•【施行日期】2016.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11月30日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精神,为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进位、质量升级”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全面提升“湖北标准”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把握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机遇,以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标准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为目标,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基础,以支撑“一主两副多级”发展为切入点,完善标准体系和创新机制,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路。

坚持“放管服”相结合的改革路径,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全面增强标准有效供给。

坚持融合创新。

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在产业结构调整、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不断改善中,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融合创新作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1.02•【字号】鄂政办函〔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6〕104号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1月2日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3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函》(商政函〔2016〕215号)精神,为扎实有效推进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构建武汉城市圈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战略为契机,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探索对外经贸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为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内陆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步伐,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总体目标。

二、工作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形成适应市场配置资源的管理服务新体制,不断优化经济运行模式,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举措。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6〕24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6〕24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6〕2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要求,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中的基本保障作用,现就加快我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五大发展理念”,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湖北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湖北率先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以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培育一大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设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建成一批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强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环境全面优化,知识产权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三)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设工程,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投入,支持企业围绕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

推进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育一批专利千件申请、百件授权的企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鄂政函〔2017〕135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鄂政函〔2017〕135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鄂政函〔2017〕135号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提请审批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随州政文〔2017〕4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随州是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随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包含曾都区全域及先觉庙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面积为1459平方公里。

在规划范围内要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注重与周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保护等方面协调对接。

做好随州市市域城乡空间布局引导,按照“一主两翼、三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08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8.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海



上海 西
湖 南
(2)“金三角” 战略:上世纪90年 代初,根据湖北核 心增长极、次增长 极的布局,提出以 武汉为核心,以黄 石、襄樊、宜昌为 顶点的“金三角” 战略。
(3)“一特五大”战略: 1993 年湖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
表:2004年武汉及周边城市经济数据比较
城市
GDP (亿元) 6309.9 1956.0 316.9 6.17 武汉/ 地市 财政收 入(亿元) 303.69 104.02 9.73 3.97 10.13 13.11 10.7 26.2 10.3 7.9 武汉/ 地市 工业增加 武汉/ 固定资产 武汉/ 值(亿元) 地市 投资(亿元) 地市 1664.7 538.9 111.87 56.24 88.92 67.97 4.82 9.58 6.06 7.92 2356.3 822.2 88.3 44.3 104.4 130.1 9.31 18.6 7.87 6.32
表:2008年武汉城市圈及9城市地区生产总值
城市
湖北省 武汉城 市圈 武汉 黄石 鄂州 孝感 黄冈
GDP (亿元) 11330.38 6972.11 3960.08 556.57 269.79 593.06 600.75 359.19 233.50 211.82 增长 (%) 13.4 14.8 15.1 11.6 15.8 14.7 15.0 16.1 15.4 15.3 第一产 业(亿元) 1780.00 761.2 144.70 41.45 41.52 131.71 192.58 81.89 44.77 35.71 增长 (%) 6.0 4.6 3.0 3.3 6.4 5.0 7.1 2.1 5.0 4.5 第二产 业(亿元) 4963.61 3171.97 1827.65 297.50 148.09 243.95 204.23 155.27 108.51 112.71 增长 (%) 16.6 17.8 17.6 11.4 21.5 19.6 20.0 21.5 18.4 19.2 第三产业 (亿元) 4586.77 3038.94 1987.73 217.62 80.18 217.40 203.94 122.03 80.22 63.40 增长 (%) 12.4 14.2 13.5 13.5 10.6 15.4 16.8 18.3 17.9 14.3
咸宁
仙桃 潜江
天门
187.35
14.6
46.87
2.1
74.06
23.1
66.42
13.8
(5) “一主两副”、“一江两线”战略 2003年9月,省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 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 市襄樊和宜昌的发展” 。 2005年12月,湖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将省 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纳入全省“十一五规划”。 2007年6月,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 明确提出 “进一步增强襄樊、宜昌两个省域 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 并提出“一江两线”、“一江两山”战略。
唐古拉山
西藏自治区
沿江经 济带
皖江经 济带
沿江大 开发战 略
安 江 苏


重庆
湖 北

上海
江 西 东 海
湖 南 云 南
3、能够充分发挥湖北比较优势
武汉城市圈的优势: 武汉城市圈有科研院所59 A.科教优势: 所,在校大学生92万人,在全 B.产业优势:武钢、石化、东风、烽火科技 国位居第二;拥有院士48名, 等电子信息产业等优势明显。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 C.区位优势: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 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1个,
(3)我国省域区域协调发展态势 广东:双核两带、以海哺山、三圈推进。
辽宁:三大战略 沈阳经济区 沿海经济带 突破辽西北战略 2008.11
湖南: 优化提升长株潭 (3+5)城市群 扶持发展大湘西 加速崛起湘南 “1+2>3、 3+5>8、8+6>14” 的整体优势
(4)长江沿线省份发展态势 沿长江 经济走 廊
理论解释: 增长极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 马利士提出。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程看,首先集中在 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 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 心(点)沿交通线路(轴线)等向不发达区 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非均衡增长理论: 梯度推移规律:
区域发展战略:

是指根据区域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和要 求,所制定的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长 远谋划。
1、湖北发展战略演变历程
(1)长江中游经济带战略: 长江经济带“新一轮” 开放开发战略 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
长江
唐古拉山
6300千米
长江中游经 济带
1985年开放长 江、珠江两个 三角洲和闽南 三角地带59个 县市。
湖北省
武汉 黄石 鄂州 孝感 黄冈
141.9 13.78 381.3 432.4 5.13 4.52
咸宁 仙桃
潜江 天门 宜昌
205.1
9.53
6.4 3.18
2.94 1.82 19.13
16.3 32.7
35.4 57.1 5.4
36.21 46.61
42.57 18.72 184.39
14.9 11.6
七个主要城市: 六个城市:伦敦、 巴黎、阿姆斯 六个主要城市: 伯明翰、谢菲尔 特丹、鹿特丹、 五个主要城市:波 芝加哥、底特律、 德、曼彻斯特、 海牙、安特卫 士顿、纽约、费城、 克里夫兰、匹兹 七个主要城市: 利物浦。 普、布鲁塞尔、 巴尔的摩、华盛顿。 堡、多伦多、蒙 东京、横滨、静 人口:3650科隆 万, 。 人口:4500万,面 特利尔。 约占全英国人口 人口:约 冈、名古屋、京 积: 13.8 万平方公 人口:约 5000 万 都、大阪、神户。 的一半 4600万 里。 面积:约 24.5万 人口:近 7000 面积:约4.5 万平 面积:约 14.5 平方公里 。 万, 方公里,约为全 万平方公里 。 面积:约10万 英国的1/5。 平方公里。
2007年旅游业收入:湖 北640亿元,鄂西:220 亿元,占了34%。 河南1352亿元, 湖南732亿元, 四川1217亿元, 浙江2016亿元, 江苏2806亿元, 山东1652亿元。
鄂西圈2008—2011年旅游指标年均增长率比较(%)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鄂西圈 全国 河南 安徽 湖南 14 29.66 23.97 20.74 15.23 27.03 24.07 27.98 25.7 旅游人次 旅游收入 38.21
“半岛城市群” 辽宁中部城市群:沈 中原城市群:郑 是指由济南、 长三角城市群:阳、鞍山、抚顺、本 州、开封、洛阳、 青岛、烟台、 包括上海市,江溪、营口、辽阳和铁 许昌、平顶山、 威海、日照、 苏省的南京、苏岭等7个城市。 漯河、新乡、焦 东营、潍坊 州、无锡、常州、 作、济源等 个 和淄博89 个城 珠三角城市群: 扬州、镇江、南 城市市组成的城 , 包括广州、深圳 通、泰州(即苏南 市带。 为龙头的 2个副省 地区),以及浙江 级市和珠海、佛 省的杭州、宁波、 山、江门、东芜、 湖州、嘉兴、绍 中山 5个地级市以 兴、舟山 (即浙东 及惠州的惠城区、 地区),共计15个 惠阳市、博罗市、 城市。 惠东县和肇庆的 端州区、鼎湖区、 高要市、四会市 等8个县市。
鄂西圈黄金周“5超”
2010年“十一”黄金周双指标增长率—— 1.超历史:接待游客数559.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2.16亿元,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9%,43% 2.超全国(增长率27.1%,32.4%) 3.超全省(增长率31.23%,35.8%) 4.超诸多旅游发达省份如周边湖南(增长率27.03%, 23.89%)、河南(增长率15.6%,17.4%) 2011年“十一”黄金周: 接待游客数709.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83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26.73%, 39.12 %,均超全国(增长 率18.8%,25.1%),也大超湖南、河南、全国直报 119个景区增长速度。
建设“四基地一枢纽”: “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基础。 “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柱,是推动我省 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导。 “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 纽”——条件。
二、“两圈一带”
“两圈两带”
(一)、全面认识“两圈两带” 战略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 西”。 ——毛泽东
12.7 28.8 2.91
75.3 46.6
32.1 33.1 271.3
10.9 17.6
25.6 24.7 3.04
138.5 14.12
106.4 18.38 127.4 15.35 588.7 3.32
襄樊
557.9
3.51
17.85
5.8
120.43
4.47
130.5
6.30
(4)武汉城市圈战略: 2003年3月提出。 2004年4月7日,省 政府下发《关于武汉城 市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问 题的意见》。
2、顺应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势
(1)我国“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战略
西 部 开 发
东 北 振 兴 中部崛起 东部开放
(2)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态势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J. Gottmann)对美国东北海岸地区的考察,提 出了影响深远的“都市圈”(Megalopolis)理 论。 他将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 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 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Megalopolis。
一、元战略: 2005年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 提出: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 支点。 2011年6月, 胡锦涛总书记来鄂 视察指导工作时, 要求湖北加快构建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