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 求趣 求活

求新  求趣  求活
求新  求趣  求活

求新求趣求活

发表时间:2018-04-26T15:17:58.6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作者:倪士法

[导读] 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乐学”、“创新”呢?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

倪士法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中心小学 276114

【内容摘要】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乐学”、“创新”呢?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

【关键词】求新;求趣;求异;求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64-01

轻松愉快学习,自古就受到重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针对学习而言的,意思是说,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乐学”、“创新”呢?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作法。

一、利用电教——求新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是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信息。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感知——思维——知识——技能”这一美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因此,媒体的使用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停止、渐变功能,在重点、难点处“布阵设防”,不使学生过于“专心”而异化为视听器官的简单活动。如上《画自己》一课时,我通过视频展台将小朋友和哭、笑、做鬼脸的三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又通过转动视频展台的摄像头现场观察同学们的各种表情,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表情的丰富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搜集了很多图片,将图片存入电脑,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经过这种电教手段强化的视觉信号,直观性更强,审美性更突出,因而更能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产生并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一旦对认识对象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必须理解掌握倾向,因而学习就会十分主动和轻松。

二、教学语言——求趣

郭沫若曾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节的情感教育、审美教学入手。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他们去追求美好的意境,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叫竖线,躺着的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我就顺其童心,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都调动出来。如在上《用圆形画……》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旁边画上一个大问号。学生都对这个问号感到纳闷,于是老师就问:“圆圈旁边为什么来了个问号?”有的学生说:问号是问我们颜色到哪里去了,有的说问号是问我们圆圈像什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告诉他们:“问号是问我们怎么样把这个圆圈变一变,变成什么新奇的东西?”这么一问,激活了学生装的创造思维:“太阳”、“动物”、“人像”、“房屋”等等,一个个富有创意和童趣的想象就在最开始的问号中引发出来了。

三、思维习惯——求异

对儿童进行创新启蒙,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少指责,多赞扬,少批评,让儿童认识到他们的创造成果能够得到人们的承认和肯定,以此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创新心理品质。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对学生作品评价也应该由全面代替片面,由具体代替一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从构思的新颖、想象的巧妙、色彩的选择,内容的生活化,完成作品的大胆,画面是否丰满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如:讲“曲线的运用“,教师画了一条蛇和一只蜗牛,开始大部分同学都模仿范画来画,但出有些同学却喜欢标新立异。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带翅膀、有轮子的蛇。同学们都笑话他,这时,我没有批评指责那个同学,而是让他把想法说出来,他说:“我画这条蛇是受到了图画书《封神演义》中雷震子长翅膀的启发,我想蛇只能在地上爬,我画的蛇带翅膀,能上天,像飞机一样。带轮子在地上像小汽车,我画的蛇是神蛇,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水……”还有其他同学,画了一个有轮子的蜗牛在梨地,我又让他把想法说出来,他说:“我想,蜗牛的力气大,让帮助农民伯伯犁地,可是它走起来太慢了,所以给它画了个轮,就能快跑,犁地就快了。”“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太好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们,并让全班同学来参观他俩别出心裁的作品。同学们都夸他们,他们从自己的创造中感受到快乐,对创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创作欲望,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同学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作画,画出民各种各样的蛇和蜗牛,真是“异想天开”别具新意。

四、评价方式——求活

不论是在儿童节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儿童的美术作品,教师对他们的创作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儿童节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儿童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教师要把握儿童的现有水平,帮助他们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具体目标,使他们一直沉浸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即使儿童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儿童的创作意图。如在一次美术课上我教小朋友画夏天:“烈日炎炎下,小朋友们在游泳池里玩耍嬉戏。大部分小朋友把太阳涂成了红色,有两个小朋友则与众不同,一个小朋友把太阳涂成了绿色,他说:“如果太阳是绿色的,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小朋友会玩得更舒服。”另一个小朋友则把太阳涂成蓝色,他说:“那是太阳掉进了大海,被海水染成了蓝色。”多么神奇的创造!因此,在点评儿童的视点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这样才会释放出他们全部的创造才能。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