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 其二
秋兴八首之二

秋兴八首之二
(最新版)
目录
1.诗的基本信息:题目、作者、创作时间
2.诗的内容概述:主题、情感、意象
3.诗的艺术特点:语言、结构、修辞手法
4.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文学史、文化价值、后世评价
正文
《秋兴八首之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人民以及自己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这组诗以其深邃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杜甫诗篇中的佳作,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诗中,杜甫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关切。
在这个季节里,作者看到了自然界万物的凋零,联想到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疾苦以及自己的不幸遭遇。
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人民以及自己命运的深沉思考和无尽感慨。
在艺术上,《秋兴八首之二》具有很高的价值。
杜甫运用了凝练、生动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诗歌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情感连贯,展示了杜甫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杜甫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秋兴八首之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体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还承载了唐代文化的精神内涵。
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对这组诗歌进行了研究和评价,认为它代表了杜甫诗歌的最高水平,是唐代诗歌的瑰宝。
总之,《秋兴八首之二》是一组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诗歌,展现了杜甫的高超艺术才能和独特创作风格。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1. 哎呀呀,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二》那可是经典之作啊!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一字都好像带着落日的余晖呢!“每依北斗望京华”,这是多么深沉的思念呀,就好像你思念远方的亲人一样强烈!
2. 看看这首诗,“听猿实下三声泪”,这得是多么悲伤的场景呀,就像你听到了特别让你难过的消息时的感受。
猿啼都能让人落下泪来,杜甫的情感真是太丰富啦!
3. 哇塞,“奉使虚随八月槎”,这里面蕴含的那种无奈,就如同你满心期待一件事,结果却没能实现一样。
杜甫心中的那份遗憾,你能体会到吗?
4. 杜甫写的“画省香炉违伏枕”,哎呀呀,这感觉就好像你计划好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却因为生病啥的没法去做一样,是不是很让人无奈呀?
5. “山楼粉堞隐悲笳”,这悲笳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就像你在一个有些悲伤氛围的地方,那声音让你心里也不由得涌起一股哀愁呢。
6. 你们想想看,“请看石上藤萝月”,那藤萝上的月光,多有意境呀,是不是就像你在一个特别美的夜晚看到的景色一样令人陶醉呢?
7. 嘿呀,“已映洲前芦荻花”,这画面的转换,就好像你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场景的切换让你应接不暇呀!杜甫真不愧是大诗人!
8. “千家山郭静朝晖”,这宁静的早晨,就像你在一个安静的小镇醒来,一切都是那么平和,杜甫对生活的观察可真是细致入微呀!
9. “日日江楼坐翠微”,每天坐在江楼看着那翠微的景色,是不是很惬意呢,就像你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一样。
10. 杜甫这首诗真的太绝啦!“信宿渔人还泛泛”,那渔人在江面上飘荡,就像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漂泊一样。
“清秋燕子故飞飞”,这清秋的燕子呀,仿佛在告诉我们时光的流逝,大家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我觉得这首诗真的是把那种秋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秋兴八首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感慨。
他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秋雨、秋风、落叶和寒蝉等等。
这些景物不仅勾勒出了秋天的特点,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在诗中,杜牧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他通过描写落叶飘零、寒蟬凄婉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秋天虽然美丽,但也带来了离别与凄凉。
整首诗充满了忧伤和离愁的情感。
总的来说,杜牧的《秋兴八首其二》表达了一种独特的秋天情感,既欣赏秋天的美景,又感叹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
这使得这首诗在描绘秋天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人们对于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沉思考和感叹。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赏析》是一首描写秋天风景的诗。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述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写的秋天风景非常丰富多彩,有黄叶、红叶、黑叶,有落日、月明、晚霞,还有轻风袭人、萧萧松叶。
这些景色都是秋天独有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勾起读者对秋天的回忆。
此外,杜甫还用了许多优美的描写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好。
他用“月明西山”来描写晚霞,用“萧萧松叶”来形容秋风,用“轻风袭人”来描写秋天的凉意。
这些描写方式既精细又生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妙。
总之,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赏析》是一首生动、优美、感人的诗。
它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而且还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短信吧,短信是指手机发送或接收的文字信息。
那什么样的短信才算得上是好的短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秋兴》其二“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这两句写诗人在夔州孤城,从日落黄昏直坐到深夜,翘首北望长安;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那里兵戈未息,局势不稳,诗人忧心如焚。
诗句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目睹国家残破,自己不能有所作为,言外之意,发人深思,耐人琢磨。
翻译: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 抒写遭逢兵乱, 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 于凄清哀怨之中, 具有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是老杜“以其生平之所郁结 ,与其遭际 ,暨其伤感 ,一时荟萃 ,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绝调”。
这八首诗从内容到技巧 ,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到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郝敬称为“真足虎视词坛 ,独步一世”。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 ,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唐诗鉴赏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唐诗鉴赏【原文】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9,每依北斗望京华10。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11。
画省香炉违伏枕12,山楼粉堞隐悲笳13。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9.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10.京华:指长安。
11.槎:木筏。
12.画省:指尚书省。
13.山楼:白帝城楼。
【白话译文】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秋兴》八首首尾呼应,次第蝉联,上首诗以暮字结,这首诗以落日起。
上首诗明说深秋寄寓,却不写出夔州,这首诗特点夔州,写其身在夔州,心系长安,而时则经秋,正见出秋兴组诗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首联写夔州暮景,直点“望京华”,这是这首诗的中心,也是《秋兴》组诗写作的主旨。
夔府孤城落日,是其典型环境,一派凄凉衰飒景象。
“望京华”,正是“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具体化。
说“每依”,实为无夕不依,古人认为长安为帝京以象紫微垣天帝座,北斗正列垣旁,所以说依斗而望。
依斗望京华是全诗的主要脉胳。
次联承首联,阐明“望京华”,并启下文。
《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甫化用此句,听猿堕泪,身历苦境,故用一“实”字。
“三声泪”句是“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装句。
“八月槎”借用张骞事,《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
《秋兴八首》注释

《秋兴八首》注释【注释】1.秋兴(xìng):因感秋而寄兴。
2.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3.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4.江:长江。
兼天涌:波浪滔天。
5.塞:关隘险要之地,此指夔州。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6.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两,一作“重”。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7.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8.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9.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10.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11.北:一作“南”。
京华:指长安。
12.槎:木筏。
13.画省:指尚书省。
14.山楼:白帝城楼。
粉堞(dié):城上涂白色的女墙。
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15.请看:言外兼有时光迅速之感。
16.一日:一作“日日”,一作“百处”。
翠微:青山。
17.信宿:再宿。
18.清:一作“新”。
19.匡衡:字雅圭,汉朝人。
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20.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21.多:一作“都”。
22.衣:一作“裘”。
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3.闻道:听说。
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
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4.百年:指代一生。
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25.第宅:府第、住宅。
新主:新的主人。
26.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
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27.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
杜甫《秋兴八首》

杜甫《秋兴八首》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押侵韵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其二押麻韵夔府孤城落日斜9,每依北斗望京华10。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11。
画省香炉违伏枕12,山楼粉堞隐悲笳13。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押微韵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14。
信宿渔人还泛泛15,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16,刘向传经心事违17。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18。
其四押支韵闻道长安似弈棋19,百年世事不胜悲20。
王侯第宅皆新主21,文武衣冠异昔时22。
直北关山金鼓振23,征西车马羽书驰24。
鱼龙寂寞秋江冷25,故国平居有所思26。
其五押删韵蓬莱宫阙对南山27,承露金茎霄汉间28。
西望瑶池降王母29,东来紫气满函关30。
云移雉尾开宫扇31,日绕龙鳞识圣颜32。
一卧沧江惊岁晚33,几回青琐点朝班34。
其六押尤韵瞿塘峡口曲江头35,万里风烟接素秋36。
花萼夹城通御气37,芙蓉小苑入边愁38。
珠帘绣柱围黄鹄39,锦缆牙墙起白鸥40。
回首可怜歌舞地41,秦中自古帝王州42。
其七押东韵昆明池水汉时功43,武帝旌旗在眼中44。
织女机丝虚夜月45,石鲸鳞甲动秋风46。
波漂菰米沉云黑47,露冷莲房坠粉红48。
关塞极天惟鸟道49,江湖满地一渔翁50。
其八押支韵昆吾御宿自逶迤51,紫阁峰阴入渼陂52。
香稻啄馀鹦鹉粒53,碧梧栖老凤凰枝54。
佳人拾翠春相问55,仙侣同舟晚更移56。
彩笔昔曾干气象57,白头吟望苦低垂58。
词句注释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其归京,但严武不幸去世。
使猿 虚实 随下 八三 月声
八月槎:古代民间传说天河与海 槎 泪 相通,每年八月浮槎来去,于是 。 ,
海边居民准备干粮乘槎而去希望
可以到达天庭。
山画
楼省
颈
粉香 堞炉
联 隐违
画省:即尚书省。杜甫隶属该省。
悲 笳
伏 枕
悲笳:代指战争。当时战乱尚未平 定,唐王朝在西南与吐蕃等少数民
每 依
夔 府
上承前一首尾联,由薄暮入笔,每当金乌西
首 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 思念的长安。
北 孤 联 “每依北斗望京华”是组诗八章 斗 城 的纲领和眼目,钱注云“依斗望
望落
京,此句为八章之骨”。
京日
华斜
。,
奉听
《水经注》云:“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颔
联 奉使:严武镇蜀,杜甫入其幕下,
。
,
族作战,表现了其对时局的担忧。
已请 映看 洲石 前上 芦藤 荻萝 花月 。,
尾 联
“请看,已映” 四个字值得把玩。 请看石上,是月之初出;上照藤 萝,已映洲前,是月之渐升,下 照芦荻。暗指时间的推移,一夜 已过,感慨万千。 至此,一位从黄昏日落情诗人形象已塑造的栩 栩如生,如在眼前了。
“秋兴八首”对后世的影响
1、中唐后韩愈、李贺、李商隐对 杜诗的继承与开拓。
2、宋时,杜甫备受推崇之至。 (“江西诗派”、“三宗一祖”)
3、文天祥的“集杜诗” 4、元好问的“纪乱诗” 5、钱谦益的大型组诗“后秋兴”
近代
1、康有为、陈独秀酷爱杜诗 2、“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 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 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 堆里似的”
——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 3、陈寅恪 “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
谢 谢 观 赏
释题: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躲避战乱而寄居夔 州时的代表作,作于大历元年(766)时年56 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组织严密, 既是一部完美的组诗而又各有侧重,每篇都 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