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地理复习提纲新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学科概述
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意义
2.地理学科的主要分支
3.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地球与地球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3.地球上的坐标系统和经纬度
三、宇宙与地球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地球的太阳系位置
3.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
四、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
1.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土壤的形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五、人类的生活环境
1.人类的聚居与分散
2.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类生活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七、区域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区域的划分与分类
3.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八、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地球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施
九、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
1.旅游地理和地理旅游
2.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
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十、地理学科的社会意义
1.地理学科对社会的贡献
2.地理学科的就业前景
3.现代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
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一、概览中考地理总复习是每位中学生备考的重要阶段,涉及知识点繁多且需要系统掌握。
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一份有效的知识点提纲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以便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为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中考地理考试的大致内容和考试要求。
中考地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地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关注地图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地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围绕这些核心点展开复习,确保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将围绕中考地理的几大核心板块展开知识点提纲的梳理。
这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关键领域。
每个板块的知识点都将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解析,帮助考生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我们将结合历年中考真题,分析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和难度,以便考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
本提纲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把握中考地理的复习要点,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
在后续的详细解析中,我们将逐一剖析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1. 阐述中考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中考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中考的科目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扎实的地理知识不仅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更是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地理复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原理,更有助于把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化对世界的认知。
对于每一位中学生而言,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详细解读中考地理总复习的要点和关键知识点,帮助大家更有针对性地备战中考。
2. 强调掌握必背知识点对于考试的意义在中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掌握必背知识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很多人都说初中的地理很难,明明复习了很久还是考不好,其实主要你漏了一些知识点造成的,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写好复习提纲,不能少一个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1.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5.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6.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8.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9.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0.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21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1.1地球的形状1.2地球的自转1.3地球的公转2.地球的地理坐标2.1经纬度2.2地理坐标的测量方法3.地球的内部结构3.1地壳3.2地幔3.3地核4.地球的外部圈层4.1大气圈4.2水圈4.3陆地圈5.地轴倾角和季节变化5.1地轴倾角的作用5.2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区划1.1中国的地理区划体系1.2中国的气候区划1.3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2.江河湖泊2.1长江2.2黄河2.3珠江2.4淮河2.5内蒙古草原湖泊3.山脉和高原3.1北京的山脉和高原3.2长江中游的山脉和高原3.3青藏高原4.自然灾害4.1地震4.2龙卷风4.3水旱灾害5.资源和环境问题5.1水资源和水污染5.2空气污染和大气环境问题5.3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三、地理知识的应用1.交通运输1.1古代和现代交通方式的对比1.2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优势和特点1.3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2.工业和农业2.1工业区的选择原则2.2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3.能源资源3.1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和利用3.2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4.环境保护4.1大气污染的防控措施4.2水污染的治理方法4.3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四、地理实践活动1.调查与实地考察1.1调查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1.2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2.地图和图表阅读2.1基础地图阅读能力2.2各类图表的解读和分析3.地理模拟竞赛3.1模拟成为地理专家,回答各类地理问题3.2地理竞赛中的优劣势分析和反思以上是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的一些主要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2024春学期人教版地理中考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葡萄牙(国家)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最大周长又叫做赤道,约 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3.在地球仪上判读:地轴是地球绕着转的轴。
两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北极是两极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南极是与北极对应的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纬线的形状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5.纬度的范围是0 °~90 ° ,经度的范围是0 °~180 °。
南纬用字母 S 表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西经用字母W 表示。
6.北极的纬度是 90 °N ,南极的纬度是 90 °S 。
赤道又叫做 0 °纬线,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7.低纬度范围是 0 °~30 ° , 中纬度范围是 30 °~60 ° , 高纬度范围是60 °~90°。
8.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9.习惯上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20 °W向东到160 °E 的范围为东半球,20 °W向西到160 °E的范围为西半球。
10.利用经纬网定位:例题读图分析,根据图中A、B 两点的经、纬度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A 点的纬度是 25 °N,B 点的经度是25 °E,C 点的经纬度是(20 °N,150°W)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 小时,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亚洲和欧洲6.1 亚洲和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主要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②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里海和土耳其海峡),西南与非洲为邻(苏伊士运河),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跨度最广3、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无热带。
②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4、亚洲的地形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海拔仅次于南极洲);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里地壳不稳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5、欧洲的地形: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势起伏小;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6、亚洲的气候:(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亚洲气候类型(10种)面积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亚洲东部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其他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寒带气候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①面积广阔②地形复杂③地跨寒温热三带)季风气候显著(地处最大大陆的东部、最大大洋的西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大陆性气候分布广7、季风气候的利弊?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夏季风进退和时间分配不均、易造成旱涝灾害8、欧洲的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9、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①大部分在北纬40度到北纬60度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②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增湿;③山脉多东西走向且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1)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 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1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中考地理提纲(最新人教版)

中考地理提纲目录P1地球仪和地球运动P2地图P3海陆分布P4天气与气候P5世界的居民、认识大洲P6-7认识地区P8-10认识国家P10-11中国的疆域P11-12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人口P13-15中国的自然环境P15-16中国的自然资源P16-17中国的经济P17-1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P18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P19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P20-22中国的区域P23福建乡土地理50分基础知识地球仪和地球运动1. 地球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口诀:地球是个椭球体,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是半径,坐地日行八万里)2. 地球仪(1)基本要素(2)经纬线特点:经线等长半圆,指示南北方向,交于极点;纬线独成平行圆,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最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重要的经纬线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②0°纬线(赤道): 南北纬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③23.5°纬线(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移动最南和最北的界线。
④66.5°纬线(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⑤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 半球划分(1)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2)北半球:赤道以北(0°~90°N);南半球:赤道以南(0°~90°S)。
4. 低、中、高纬度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5.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为1天(约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之和等
于 180°,符号相反。可以把地球平分。
三、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71 %/ 29% );
1、 纬线与经线
指
数 相互
示
形状
长度
量 关系
方
向
半球:不相等,
纬 线无
数 条
长度自赤道向
3、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 世界两大山系: (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
基山和安第斯山) ;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
岛组成的岛弧
( 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
三、海底地形: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 200 米以内。
2、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3、绘制海陆轮廓 第三节
一、等高线地形图
世界的地形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 缓处等高线稀疏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起点度 范围 数
北纬南纬东经 西经
变化规律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一、学会看地图: 1、最早的地图:距今 4700 多年苏
美尔人
2、地图的种类: ( P7)
二、地图三要素:
1、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2)有 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
地中海不断缩小
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
形成海洋
二、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和假说内容( P33),板块构造学说: ( P35)
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原因:地处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活跃。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总数: 65 亿
喜马拉雅山
地 以上
深
崎岖
—阿尔卑斯
不平
山系
丘 500 米
海拔低相对高 — — — — —
陵 以下
度小于 200 米 ————
盆 海拔 四周高中间低
地 不定
刚果盆地
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 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 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 ( 1)、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各种污染和灾害( 2)、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
朝北背朝南 ( 5)确定地平面方向:
纬 赤道为 度 0°
经 本初子 度 午线为
0°
90° N
0° 至 90°
0° 至 180°
赤道以北为北 纬N 以南为南纬 S
从赤道向 南向北逐 渐增大
本初子午线以 东为东经 E 以西为西经 W
从本初子 午线向东 向西逐渐
第二章 地球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 ( 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 1)海边看船;( 2)草原看马; (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 阴影;( 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 ( 6)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二、陆地地形:海拔与相对高度:两者的概念与计算
2、增长: 18 世纪以前增长缓慢, 18 世纪以后增长迅 速。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
1、 五种地形的比较
地
地表
3、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计算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形
大致 形态
类
海拔 共同
型
点
地表形态 不同点
世界之最
1、 分布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气候温和、降水 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
2、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
平 200 米
海拔较低
亚马孙平原
原 以下
地面
起伏
青藏高原
高
500 米 小
海拔较高边缘 (高)
原 以上
较陡峻
巴西高原
(大)
科迪勒拉山
系
山
500 米 地 面 海拔高坡陡谷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三、地球仪: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
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N
W
E
赤道
大 0°
180°
180°
S
大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大 0° 大
4、重要的经纬线: ( 1)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 2) 180°经线: 只有一条。( 3) 20° W 和东经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圆圈
东
相互
两极缩短, 到两
(除
西
平行
极缩为一点
极点
方
全球:度数相同
外)
向
的纬线长度相
等
相交
南
经
于两
所有的经线都 北
半圆
线
极
相等
方
向
3、经度与纬度
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3、在南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4、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 分布在西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口诀(大到小排列) :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 5)23.5° N
与 23.5° S: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 6)66.5° N 与 66.5°
S: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 0°— 30°);中 (30°— 60° ) ;高( 60°— 90°)
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最深的地方
(马里亚纳海沟)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黄色——陆地,蓝色——水域,
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形
黄色或棕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
增大
本初子午线
2、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
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相同图幅的
两幅地图 : 3 、图例与注 记:( 1)图例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范围小 范围大
内容详细 内容简单
与注记的区别( P10)( 2)常用图例符号( P10)
4、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 :准备好地图、 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