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论文指导

合集下载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5)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5)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概述,分析了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的一些建议。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在提高。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科学兴趣: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科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教会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科学素养: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基础知识:教授小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物质、能量、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2.科学实验: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方法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教授科学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参与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模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并实践,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方式找到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

论不同驱虫方法的驱虫效果关键词:杀虫剂驱虫软件驱虫方法驱虫效果引言:伴随夏天的到来,蚊虫也成了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

蚊虫虽小,但要驱赶除灭还是不容易的,面对这种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驱虫产品,但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我们要如何在众多产品中选择一款实用价值最高的驱虫产品呢?针对不同驱虫方法的驱虫效果,我们展开了研究调查。

问题:不同驱虫方法种,哪种驱虫效果最好,且对人体的影响最小。

论证方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经过前期的面向班级同学的调研和查阅资料,我们选择了4种学生中较为流行的驱蚊方法。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确定了一下的实验步骤:1、首先我们采取控制变量法,将生长情况相似的40只小虫蛾蚋分为数量相同的4组2、将4组置放在环境相同的纱布包裹的密闭环境内,保证小虫能进行呼吸作用。

A组向纱布内全面喷洒花露水(六神牌花露水),B组向纱布内全面喷洒杀虫剂,C组内置放点燃的蚊香(李字蚊香),D组内放入开启驱虫软件的手机。

观察在相同时间内,小虫蛾蚋的生活3、为防止实验有偶然性,重复上述实验,得到近似结果。

由以上实验可知,杀虫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是杀虫剂,其次是蚊香。

而所谓的驱虫软件,并不具备驱虫效果。

分析问题:一、花露水的驱虫效果和原理花露水(六神牌花露水)的主要驱虫成分: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驱蚊酯),驱蚊酯简称BAAPE,它对苍蝇、虱子、蚂蚁、蚊子、蟑螂、蠓虫、牛虻、扁蚤、沙蚤、沙蠓、白蛉、蝉等都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它的驱避作用时间长,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在使用条件下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同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高的耐汗性。

BAAPE与常用化妆品和药剂有很好的配伍性,可以制成溶液、乳剂、油膏、涂敷剂、冻胶、气雾剂、蚊香、微胶囊等专用驱避药剂,也可以添加到其他制品或材料中(如花露水,驱蚊水),使之兼具驱避作用。

花露水其他成分:乙醇具有消毒杀菌作用;薄荷醇乳酸酯清凉作用;薄荷醇具有清凉作用,是花露水的赋香剂;黄檗树皮提取物起到杀菌作用;EDTA二钠能防止沉淀;人工牛黄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冰片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有毒慎用。

怎么写科普小论文

怎么写科普小论文

科普论文写作指导同学们进入大学以后,写作论文的机会会很多,比如:科普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

了解和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很重要。

为此,学院的老师整理了部分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什么是科普小论文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普通同学是高不可攀的。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

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

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

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科学小论文(我的绿豆发芽生长实验)

科学小论文(我的绿豆发芽生长实验)

绿豆发芽生长小论文学生:刘佳良班级:五一班指导老师:郭淑学校:深圳市南园学校【摘要】科学老师要求我们做了个绿豆发芽的实验,我观察5天的绿豆,得到了绿豆发芽和生长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发芽对比【实验研究问题】绿豆的发芽与生长需要水吗。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做了一个绿豆发芽的实验,并对比两组的生长情况。

【我的猜想】绿豆的发芽与生长需要水。

【我的研究计划】 1.准备两个烧杯,若干吸水纸,6粒绿豆。

2.在两个烧杯的底部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3.实验组让绿豆得到水,保持湿润。

4.对照组让绿豆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5.每天做好观察与记录。

【研究材料】两个烧杯、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实验研究过程】第一天绿豆种子圆圆的,绿绿的,种子中间还有一条白色的线。

第二天昨天的绿豆种子是一个圆圆的,肥肥的。

但今天不一样,现在的绿豆种子种子皮有条大的裂缝,一根小小的白白的芽好像有一股强烈的力量要把种子皮顶开,头露出了一个乳白色的尖,很美丽,另外两颗种子没有变化。

没有水分的一组种子没有变化。

第三天今天有一颗种子的茎变得高大,弯弯的向下,芽上挂着种子皮,快要掉落了,有两颗种子的茎有点短,我希望它明天给我一个极大的震惊。

没有水分的一组种子没有变化。

第四天有一颗种子变得很高大了,它的种皮掉落了,有一点绿绿的叶子,茎向上长得直直的,还长出了几个小根。

其他两颗也长大了,歪歪扭扭,茎下垂着,无精打采地低着头。

它们的根扎进了纸巾里。

没有水分的一组种子没有变化。

第五天不再给实验组水分,结果看到绿豆的叶子慢慢出现干枯。

没有水分的一组种子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心得】绿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都需要水分,植物也离不开水。

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科学离不开做实验,实验让我明白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

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

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

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

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

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

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

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

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

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

科学小论文怎么写(锦集15篇)

科学小论文怎么写(锦集15篇)

科学小论文怎么写〔锦集15篇〕篇1:科学小论文泰顺县育才小学三〔2〕班赖志款指导师:张一平一、提出问题这一学期最开场的时候,我们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了绿豆、蚕豆、花生、黄豆、玉米、凤仙花、向日葵等好几种植物的种子。

后来,我们还将每种植物的种子各捡出一粒,把它们浸泡在水中,进展观察和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很多同学发现绿豆的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而像蚕豆种子过了一天了,还没有发芽,这是为什么呢,绿豆种子怎么那么快就发芽了呢?而且,同样是绿豆种子,也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跟同学讨论,然后在张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二、研究问题为什么绿豆发芽有快有慢?三、猜测张教师问我:“都是绿豆种子,为什么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呢?你觉得这可能与什么有关?”我一边考虑一边记录,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猜测。

1.可能与种子的大小有关;2.可能与种皮的厚薄有关;3.可能与种皮的软硬有关;4.可能与种脐的大小有关;5.可能与教室的温度有关;6.可能与潮湿或枯燥有关;7.可能与水量有关;8.可能与空气有关;9.可能与种皮的颜色有关;10.可能与做实验的杯子大小有关;11.可能与绿豆的生长过程有关;12.可能与绿豆的硬度有关;13.可能与绿豆的轻重有关;14.可能与绿豆的新老有关;15.可能与装绿豆的盒子有关。

有了自己的猜测,张教师建议我选择其中一两个做实验,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准备了几个小盖子,拿出学具袋中所有的绿豆来做实验,后来绿豆不够了,还找张教师借了几颗绿豆做实验。

四、实验情况1.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一:准备一大一小两颗绿豆和两只同样大的小盖子。

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他们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大绿豆已经发芽了,它长出白白的长约1毫米的“芽”,而小绿豆还没有发芽,只是变大了一点。

〔2〕实验设计二:拿两个同样大的小盖子,分别放入一颗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一个盖子里多滴些水,另一个少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一、巧激趣,促高效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

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

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

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地展示、交流,使课堂充满亲和力,让课堂更为精彩。

当今世界,水资源日益短缺,饮水问题成了现在人们讨论的热点:今后我们上哪取水哪里的水人类才能饮用……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亿立方公里,其中%是海水(亿立方公里)。

淡水只占%,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小论文写作指导初探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小论文写作指导初探

指 导 学 生 写 小 论 文 的 过 程 , 质 上 是 一 个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自然 、 实 动手 实验 的过 程。 当然 , 学生的这些表现是 不成熟 、 不系统的 , 这就 要教 师善于抓 住这 些隐约可见 的创造性思 维火花 , 积极 引导 , 促使 学 生 去进 一 步 思 考 , 出独 特 、 创 见 的小 论 文 。 由经 验 得 出 : 写 有 我 指 导 学生写小论 文浅入 深 的 教学 原 则 。

在课 堂的实验 活动 中 , 教师往往退居辅导地位 , 而更 积极地发 挥了学生 的主动性 。因而 , 当学 生在课外 遇到某些特定 的问题时 , 那种 利用 实验来分析 问题和处理 问题 的心理状态 ,会促使 他们去 动手实验 , 并有所发现 , 有所创见 。 位学生在一场大雪后 , 突然发 现家门前仍堆满厚厚的积雪 , 近在 咫尺 的公路上却 只有雪水 , 到很奇怪 。 感 教师帮他把这一发现


激 情 与 引趣
提炼 为大家课后研究 的特定 问题后 , 学生们便分组实验 , 用装了重
小学生一般 都怕写语文上 的命 题作文 , 这种望 “ ” 文 生畏 的心 物的小汽 车快速地在 门前一块积雪上开动 , 积雪渐渐成 了雪水 。 在 理, 对他们学写小论文是一种严重的干扰。 为了避免这种负迁移 的 这个 事实 中 , 有一些表面上不相关 的教学 内容是事情 的“ 条件 ” 只 。 产生 , 教师不可急于求成 , 只能循序渐进 , 诱其入“ 。 围” 有启发 出这些 条件 的相关联 系 ,才能使学生 的思 维发生 简化 、 跃 根据 “ 学会参与” 的教学理论 , 教学生写小论文 , 最初 的期望只 进 ,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 师的点拨 下 , 学生们发现 汽车的重 能以“ 作起 点 , 零” 即一开始并不要求写 出小论文 ( 零 ” , 即“ )但学生 量和高速行驶 的车轮与积雪摩擦生热 ;又发现碾碎 的雪 比整块的 却人人参 与了( 起点 ” 。 听来玄乎 , 即“ )这 实则 只要设计一 张“ 观察 、 雪吸热面积大更易融化 ;还发现积雪融化 的速度 与汽车的重 量有 实验报告 ” 表格( 文一律简称 “ 下 报告” 就行。 ) 关 ……于是 , 学生写下了一 篇篇从 多方位 、 多角度进行分 析的小论 在教学 中 , 只要 经常让学生观 察 、 手 , 动 并通 过讨论 自行 得 出 文 。 初步概念 , 再经教师 小结 , 学生就都 能按 要求填写 “ 报告 ” 上的 “ 观 在这 种课外 的定 向实验活动 中,学生们增进 了知识 间的融会 察、 实验 目的” 以下 省去“ ( 观察 、 实验” 字样 ) “ 、器材 ” “ 、 内容 ” “ 、现 贯通 , 形成了较系统化的内部认 知结构 。 这种认知结构在面对新的 象 ”“ 、结果” 得出结论” 和“ 等项 目。 在具体实施时 , 第一 阶段是 “ 教学 活动情境 时 , 扶” 富有极大的创造性 。 研 着学生走 , 告诉他们如何逐项填写。第二阶段是 “ 半扶半放” 学生 五 、 讨 与争 论 , 在科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 讨 , 研 不仅 能使学 自行填写后 , 大组交流 , 纠错订正 。 最后 阶段是“ ”要求学生在填 放 , 写“ 告” 的积 累上 , 观察 日记 ” 使学生 的心理 产生质 的飞 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 报 量 写“ , 还为他 们“ 标新立异” 突破 书本 和老师的框框 、 跃。 提供 了客观条件 。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 学生常 因发现了不同的解 二 、 固与 开 拓 巩 题方法 和学 习方法而热烈地讨论起来。 这样的研讨 和争论 , 往往孕 写好小论 文 , 得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底蕴 。在教学 中 , 千方百计 育出学生 的发现 、 创造和成功。写小论文 的题材也常应运而生。 创设 让学生观 察 、 验的条件 , 实 并在观察 实验的 目的、 方法及 有关 在研 究 “ 纸飞机下落 的速度与什么 因素有关 ” , 时 学生们大胆 知识 准备 等方 面做 预先指导 。开拓 , 指的是拓宽课外知识 , 当学生 提出假设 , 精心设计实验。有人提 出“ 纸飞机下落 的速度 与机翼 的 对 自然科学发 生浓厚 的兴趣 时, 常会更深层地质疑。 疑” “ 能产生动 长度有关 ”他 准备从机翼 中心连接处撕开来改变 机翼长度 , , 然后 力, 并孕育发现 。这些“ ” 疑 源于生活 , 高于教材 。如果趁势顺藤摸 再严格控制变量 , 实验 收集证据 。 此时教师诱导学生对这个实验设 瓜, 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科技书籍 , 他们就 能汲取更多的课外 计提 出大胆 的质疑和改造 。 学生进行 了激烈 的争论 , 各抒 己见 。 有 知识 , 在解疑 中得到提高 。 人指 出这样不妥 , 因为在改变机翼 长度的同时 , 机身 的长度也 改变 三 、 察 与 思 考 观 了; 有人建议 通过剪下部分机翼来达 到 目的 , 但此时又有人指 出这 如果没有对大 自然 的细心观察 和深入 思考 ,小论文只能是无 样做后飞机 的重量也改变 了, 建议机翼 的长度通过折叠来改变 , 或 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因此 , 教学 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 培 者把剪下 的机翼 部分用 回形针 固定在机身上 ……学生们在 研讨 、 养他们根据具体 的教学要求 和内容 , 学会确定 自己的观察路线 , 有 争论 下设计 出了更好 的对 比实验 。 学生执 笔写 下了一篇篇小论文 , 文中洋溢着学友 间研讨 、 争论 的乐趣 。 在这种研讨 、 争论 中 , 使学生 条理 、 有层次地组织活动 , 并善于在观察 中提 出问题 、 思考 问题 。 在观察实 验课 上 , 学生学会 了直接观察 、 比观察 、 剖观察 真正成为教学 的主体 。 对 解 当学 生的小论文纷纷获奖时 ,这小小 的成功给他们 带来 了巨 等众多观察方 法 , 们感到 自己是发现者 、 他 研究者 、 探索者 乃至成 并化 为他 们克服 困难 、 再接再厉 的动力 , 化为他们 长久 功者 , 总有一种要将之诉之于众的情感 冲动 , 常使他们情不 自禁地 大的欢乐 , 改造 自然 、 崇尚科学 、 创造未来的愿望 和理想 。 提起笔来 。 如学生在天寒 地冻之际发现 室内玻璃上有冰花 , 脑中顿 的认识 自然 、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在科学教学 中 , 教师要 时 冒出了问题 :室外气温低 于室 内,为什么冰花结在室 内而不在 “ 当好 “ 向导” 把 学 习变 为学生 自行获 取知识 的过 , 室外 ? 在科学老 师的启发下 , ” 他再 三思考写 出了小论文《 奇异的冰 不断 提供活水 、 程, 让他们写出清新活泼 的科学小论文 。 这样 , 定能不负众望 , 培养 花 》 。 出一代新世纪 的科学人才。 四 、 验 与 发 现 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 地做实验,连吃饭的时间也忘了。他 的助手便拿了几个鸡蛋,送到实验室 去,对牛顿说:“这里有几个鸡蛋, 你自己煮来吃吧。”牛顿说:“好, 谢谢你,请你把鸡蛋放在那里吧。” 说完,他又埋头做实验。 过了很长的 时间,牛顿的肚子饿了,才想起还没 吃午餐。于是,他随手拿了一个小锅, 把鸡蛋放在锅里,往炉子上一放,又 开始做起实验来。 过了半个小时,牛 顿做完了实验。这时,他才想起锅里 的鸡蛋。他打开锅盖一看,里面没有 蛋,只有一个怀表。 牛顿大吃一惊, 抬头一看,鸡蛋还在桌子上,可是桌 上的怀表却不见了。原来牛顿太过专 心做实验,结果把怀表当成鸡蛋来煮。
一、 选好课题 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 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 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 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 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 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 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 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 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 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新”。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 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 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 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 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 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 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 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 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 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 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 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 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 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 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 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 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水立方
蔚斗小学科技节五年级科学小论文比赛
鸟巢外观
一、什么是科技小论文
一些同学把写科技小论文看得很平常,认为是科学工作 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 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 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 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 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技小论文, 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内容要短一些,不要过于高深。 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 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 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 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 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 出结论……
二、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的写法 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 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这个题 目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广,或过于深奥,不然无从 下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 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 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 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 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 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 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 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 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会失去论文原本的真实 性。 本次的科技小论文选题可以参考丛书的有关课题,通过观察、考 察、实验等手段。也可围绕自己劳技创意和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 论述。
四、 分述要点 经验材料繁多复杂,怎样使它们井井有 条地统一于中心论点呢?在小论文的主体部 分,采用分条论述的方法,往往得心应手。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给 人全面深刻的立体感。当然,每个观点,都 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概述性要强,客观 性要强,创新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 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 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 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 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三、 写好开篇 文章开头处于定调的特殊位置,历来为写作者们重视。 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开头部分虽 短,却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绪和对 众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笔之前必须对全篇有总体把 握。 科技小论文的开头,不一而足,并无固定的格式, 但却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对各种开头的技法细加领 悟,根据写作实际灵活运用。
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 冷水中分解得快。我想:一定是在 冷水中分解得快。因为冷水对它 的刺激大嘛!不对,应该是热水。因为热水温度高嘛!我犹豫不决, 不知 哪个是正确的,于是决定亲手实践一下。 我准备好两个透明的 玻璃杯、两只有墨水的钢笔,在玻璃杯里分别灌满热水和冷水。实 验开始了, 我双手拿起钢笔,“哒”的一下同时滴进两滴墨水。只 见热水杯里的墨水迅速散开,水开始黑,渐渐地 ,杯里一片黑色。 再看冷水杯里,墨水似乎被封住了,还是聚集在一起,只能是一点 点地散开,然后这 滴墨水的周围开始变淡。为了确定正确不正确, 我再一次做了实验。这次热水里的墨水就像一个病毒, 把水染黑了。 可冷水里的墨水还是不紧不慢地散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翻阅 了各类书,查了资料,结果发现是分子搞得鬼。在热水中,分子运 动的 速度快,而在冷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就会很慢。所以,把墨 水滴进热水中就分散得快,在冷水中,墨 水当然就分散得慢了。 其 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秘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二、 拟定题目 文题如目,好的题目能够叫人拍案叫绝,一眼难忘。 它好似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对吸引读者起着关键作用。好 的科技小论文题目要讲求三个字:准、小、新。准,指的 是题目要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的揭示出来。如某 位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 佳洗衣浓度》,一看题目,就可以知道论文阐述的内容, 一目了然。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 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 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我们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围窄,专 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如某位中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 文的题目是《静电除尘黑板擦的研究与制作》,题目小且 具体,学生可以作深刻的阐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 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 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 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