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建筑物理复习采光系数:全云天扩散光不是一个固定值,不能作出采光标准,应取相对值,这个值就是采光系数。
临界照度:在满足采光标准的要求下,室外天然光的最低照度。
体形系数:建筑物外表面(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冷桥:在围护结构中,保温性能差,热损失量大,容易结露的部位。
低限热阻:即最小总热阻,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中热阻所应具有的最小热阻。
结露:空气温度或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有水蒸汽析出的现象。
艺术照明:即环境照明,利用突出艺术效果的照明方法来装饰建筑。
干涉:两波相叠加,使有的点加强,有的点削弱的振动现象。
驻波:振幅相同的两相干波,沿一条直线反方向相遇叠加后所形成的波。
其会使声音失声。
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立即衰减,声音自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用的时间。
最佳混响时间:使人感觉舒适的混响时间。
时差效应:当声源停止发音后,在人耳会停留短暂时间,即直达声消失,反射声再次进入人耳中,当两者时差在50s以内时,人耳分辨不出的效果。
声遮蔽:一个声音的可闻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的现象。
声环境:可测量、可感知、可控制的声音环境。
等效声级:用一个单值表示连续变化的噪声。
日照时间:冬至日建筑正南向底层满窗的日照时间。
显色性:同一颜色的物体,在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现象。
色温:辐射体所发出某种颜色所显示的温度。
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照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视度:视觉感觉清楚的程度。
光通量:衡量发光物体光能大小的物理量。
发光密度:光通量在空间分布的大小。
发光强度:光通量在空间分布的密度。
配光曲线:通过光源的对称平面截光强体所形成的曲线。
建筑化照明:将光源同建筑构件组合所形成建筑构件的照明。
显色指数:标准色在标准光源的照射下Ra=100dB(A),Ra<100反应颜色在视觉上的是真程度。
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点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建筑声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理知识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理。
1.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梁、柱、墙等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建筑物理工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工程师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荷载、强度、刚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建筑物能够经受住各种外力的作用。
2.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玻璃等材料。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材料的施工和检测,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3. 建筑热学建筑热学是建筑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热传导、传热和保温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热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建筑声学建筑声学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声音传播和噪音控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声学设计,包括吸声材料的选择、隔音结构的设计等,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避免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结语建筑物理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和建筑声学等内容。
通过了解建筑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施工更加安全、绿色、舒适的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本文介绍的建筑物理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 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 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隔热的重点在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6.遮阳的方式分四种: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7.外遮阳系数:透过有外遮阳构造的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没有外遮阳构造的相同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8.遮阳设施遮挡设计的有关因素:1.遮阳的版面组合与构造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3.材料与颜色9.风向投射角:将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10.为了更好地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合理地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确定考口面积和位置、门窗的装置方法和通风的构造措施;11.建筑平面形式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2.正确选择平面的综合形式,主要使用漏空隔断、屏门、推窗、隔窗、旋窗等;在屋顶上设置撑开式或拉动式天窗扇,水平或垂直翻转的老虎窗等,都可以起导风、通风的作用;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畅、分布均匀;5.引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调节风量、风速等;12.自然能源分为:太阳辐射能、有效长波辐射能、夜间对流、水的蒸发能、地冷能13.自然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降温、长波辐射降温、对流降温夜间通风、地冷空调、被动蒸发降温14.空调建筑节能设计:1.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2.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3.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4.隔热和遮阳5.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第六章1、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2、日照时数是表示太阳照射的时数;3、日照率是实际日照时数与同时间内如年、月、日的最大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6、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7、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角,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2)时角,它表明时间的变化3)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8、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纬角为0;夏至时,太阳直射北纬23°27′,切过北极圈,赤纬角为﹢23°27′;冬至时,太阳直射南纬23°27′,切过南极圈,赤纬角为—23°27′; 9、日出、日落,太阳高度角为零,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位于正南;10、太阳方位角以正南为0,下午为正,上午为负;9、地方时与标准时To=Tm+4Lo-Lm。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一、概述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热学重点知识1. 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是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2.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差。
3. 隔热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需要进行隔热设计。
常见的隔热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热层、采用高反射材料等。
三、建筑光学重点知识1. 光的性质:光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光的性质对室内光线分布、采光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镜面反射可以增强室内的光线效果,利用玻璃的折射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室内光线的质量和舒适度。
常见的采光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天窗、利用窗户等。
四、建筑声学重点知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以避免噪音干扰和回声等问题。
2.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吸声材料来改善室内音质和减少噪音干扰。
3. 隔声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需要进行隔声设计。
常见的隔声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声墙、采用隔声门窗等。
五、总结建筑物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
掌握建筑物理的重点知识,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第一章1.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2.室内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
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6.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 相对湿度:在一定湿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9.10.露点温度: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组成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a.由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对地表大气层而言,城市是一体化的下垫面曾,他对太阳辐射的净吸收率,对地转风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系数减少b.表面材料性质改变使得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能量固化过程停止,失去湿“呼吸”功能从而加大了固汽两相显热交换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a.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增强城市区域的温室效应,b.向城市覆盖层内排放大量人为热量17.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18.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究建筑物理特性,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提供遵守建筑法规和保持室内舒适度所必需的技能。
本文将汇总建筑物理课程的知识点。
热传导和保温性能
•热传导、导热系数、热阻抗及其计算方法
•材料的热性能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与施工
•建筑内部墙面和屋顶的保温设计与施工
空气动力学
•大气压力和风的形成机制
•建筑物在风压力下的响应及其计算
•气流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建筑物风阻系数计算方法
内部热环境控制
•冬季供暖设计与系统的运作原理
•夏季制冷设计及系统的运作原理
•空气净化设计及其相关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风、烟气控制及火灾安全设计
声学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的种类和来源
•建筑物避免噪声污染的设计及其标准
•建筑物内部声学设计
光学
•光学基础知识
•光照和光电计算
•建筑中采光的计算和设计
•窗户的选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
防火
•建筑防火设计与防火材料
•建筑物内部消防系统及其校验方法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土力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物荷载计算及抗震设计
水力学
•建筑物给水系统设计
•建筑物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室内自来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标准
建筑物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能够常常用到,但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掌握单一材料层、组合材料层和封闭空气间热阻的求法。
单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d/λ,热流密度(热流强度):q λ=(θi -θe ) /R多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R1+R2+……+Rn ,热流密度:q λ=(θi -θe ) /∑R组合壁的热导:加权平均热导:R=∑h/∑(h/R)会求通过多层平壁的总热流密度和总传热阻。
传热阻R 0=R i +∑R+R e ,其中R i =1/αi ,∑R=R 1+R 2+……+R n , R e =1/αe热流密度q=(t i -t e ) /R 0*熟练掌握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计算;求室外综合温度最高值t sa,max 及出现时间τtsa,max 1室外综合平均值te =tsa+αs I/αe2太阳辐射热等效温度的振幅A ts =αs (I max -I )/αe3室外气温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t sa,max =15h 。
τImax =8h (东墙),12h (屋顶)、16h (西墙) 4 I max 与t e,max 出现的时差:△τ=|τImax -τte,max |5室外综合温度的振幅及最大值At sa =(A te +A ts )β (时差修正系数β根据A ts / A te 及△τ查表得到) t sa,max =tsa +At sa 6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τtsa,max =τte,max ±AteAts Ats+×△τ (计算西墙取“+”,计算东墙或屋顶取“-”)了解窗口遮阳基本形式,重点计算水平式遮阳板的尺寸。
水平式:水平挑出长度L =H*ctgh s *cosγs,w ,两翼挑出长度D=H*ctgh s *sinγs,w 。
(γs,w =|As-Aw|)理解四个基本光度量的概念光通量Φ,lm 流明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各个方向发出的光能数量,说明光源的发光能力。
发光强度I ,cd 坎德拉 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表示光源在某个方向上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I=Φ/Ω,Ω=A/r 2 照度E ,lx 勒克斯=lm/m 2 被照面上单位面积接受的光通量,说明物体的被照射的程度E=Φ/A,照度可以直接相加E 总=E 1+E 2+…+E n 。
建筑物理知识点

一.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2.对流换热量qc3.辐射换热量qn4.蒸发散热量qw 二.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哪些?1.辐射2.导热3.对流三.什么是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四:1.绝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湿空气的总体积之比。
2.相对湿度:实际空气湿度与在同一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湿度之比值。
五.我国的热分工区有哪五个分区?1.严寒地区2.寒冷地区3.夏热冬冷地区浙江,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5.温和地区六:风的分类?1.全球的(大气环流)2.地方的(地方风七:热阻的定义?热阻的计算方法。
热阻是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应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公式:R=d/λ(m2·K)/W d:壁体的厚度λ:导热系数影响因素:1.材质的影响2.材料干密度的影响3.材料含湿量影响八:什么是冷凝界面?有什么特征?要如何避免?在蒸汽渗透途径中,遇到蒸汽渗透系数由大变小的材料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最易出现冷凝,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称做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
特征: 冷凝界面一般出现在沿蒸汽渗透方向绝热材料和其后密实材料的交界面处如何避免:一.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1.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2.高湿房间3.防止地方泛潮二.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1.设置多层维护结构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或排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九:屋顶隔热的方式有哪些?1.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小当量温度2.提高屋顶自身的隔热性能3.通风隔热屋顶4.种植隔热屋顶5.水隔热屋顶十: 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十一:什么叫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称为赤纬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
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
·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
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
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
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
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
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
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
·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
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
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
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
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
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
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
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
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
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
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
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
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
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
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
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
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
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
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
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
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
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
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
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
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
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
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
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
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
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
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
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
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
)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
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
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