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共112页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课件

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基本原则
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消除、替代、 工程控制、减少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以全面降低工作场所的风险。
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 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应 急救援体系、加强工作环境改善和维 护等。
职业防护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
职业防护的培训和教育应包括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案例描述
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某实验室发生的 生物安全事故,详细描述事件经过、事故 原因及后果。
改进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加强实验室管 理、完善安全设施等,以保障实验人员的 安全和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食品加工企业职业防护案例分析
食品加工企业职业防护现状
介绍食品加工企业职业防护的背景、重要性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如防 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完善等。
消毒隔离技术的重要性
消毒隔离技术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 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
消毒隔离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消毒隔离技术的历史
消毒隔离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我国在秦汉时期就有对医 疗器械和环境进行消毒的记载。随着医学的发展,消毒隔离 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
消毒隔离技术的发展
手消毒剂
手套
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使用含有至少60% 酒精的手消毒剂。
在接触患者、处理污染物或进行可能导致 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手套。
环境消毒隔离技术
总结词
环境消毒隔离技术包括对医院 内部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 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降低交叉
感染的风险。
消毒隔离技术及职业防护院感试题

消毒隔离技术及职业防护院感试题一、单选题1、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
A、一切微生物(正确答案)B、病原微生物C、细菌D、暂居菌2、发生HIV职业暴露()小时上报。
A、1小时内(正确答案)B、2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3、普通病区病室床位单排不超过()张,双排不超过()张。
A、4,8B、2,4C、3,6(正确答案)D、2,64、发生粘膜暴露,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冲洗时间O。
A、> IminB、>2minC、>3min5、50O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A、I(X)Oml水+含氯消毒片(每片含有效氯500mg)半片B、IOOOml水+含氯消毒片(每片含有效氯50Omg) 1片(正确答案)片C、IOOOmI水+含氯消毒片(每片含有效氯50Omg) 2D、Ioooml水+含氯消毒片片(每片含有效氯50Omg) 46、经接触传播是()标识A、蓝色(正确答案)B、粉色C、黄色7、经飞沫传播是O标识A、蓝色B、粉色(正确答案)C、黄色8、经空气传播是()标识A、蓝色B、粉色C、黄色(正确答案)二、多选题9、职业暴露包括有()。
A、血源性暴露(正确用B、呼吸道暴露(正确答常C、消化道暴露(正确答滂D、接触暴露10、锐器伤的紧急处理O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时间›5分钟。
(正确答案)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时间〉5分钟,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正确答案)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正确答案)1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A、控制感染源(正确答案)B、切断传播途径(正确答案)C、保护易感宿主(正确答案)12、发生职业暴露及时报告的目的()。
A、发现薄弱环节,尽早采取措施(正确答案)B、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正确答案)C、以便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是否采取预防性服药(正确答案)D、法律与经济保障(正确答案)13、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是()。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讲课文档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科学的洗手、消毒、戴口罩、穿工作服及隔离衣,严
防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应及时注射必要的疫苗,如 乙肝疫苗等。
• 严防患者血液、体液的污染,预防感染。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各种化学制剂的管理
• 化学制剂应集中存放,并应保持室内的洁净 和良好的通风、换气,在接触化学制剂时要 加强自身防护,尽量避免吸入或直接接触。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
第一页,共32页。
• 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职业暴露于被感染 的血液后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 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已 成为医疗领域中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安全问 题。
第二页,共32页。
一、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1、 物理因素
2、 化学因素 3、 生物因素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症室、供 应室,重症监护等。
主要的噪声来于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 铃、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的声音。
第十页,共32页。
(3)放射损伤
• X线损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放射损伤。 • 长期接触X线可对人体造成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造血机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 瘤。
4、 心理因素
第三页,共32页。
1、 物理因素:
主要包括针刺伤、烫伤、空气污 染、噪音和电离辐射伤。
第四页,共32页。
• (1)针刺伤 :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 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 需要大家了解的是: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 护工作者被针头扎伤。 也就是说,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 故。
第五页,共32页。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各种化学药品的管理 • 注意心理防护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48076PPT课件

无菌物品、药液开启后使用时间
无菌纱布、棉球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 过24小时。
无菌盘须注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有的 病区一天只用一个无菌盘,无限期?)
抽出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 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并置于无菌盘内保 存,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
冰箱的管理
用冰箱存放药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先将药品,尤其是开封后的药品放入密封
的塑料盒或瓶中,再放入冰箱,以防药品受潮。 (2)药品与冰箱壁之间至少留 1~2 厘米的空
隙。 (3)最好在放置药品的位置放一个温度计,以
闭。 肌肉注射、皮试液配制有效时间为2小时
.
无菌物品储存要求
无菌物品储存柜(包括药品柜、液体柜) 距离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以 上,距墙壁5~10cm以上(不得将纸箱 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
消毒液配制方法 (消84原液为含有效氯 5%以上)
250mg/L有效氯 (稀释浓度 200倍) 配制 :84(原液) 5ml + 水 995ml.
.
沭阳协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穿戴工作衣帽,衣帽每周
更换2次。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或进行无菌 操作时戴口罩,持续使用4小时要更换。 3、病房与诊室保持整洁。 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 一抹布。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 行终末消毒处理(有些科室做的不到位—巡视: 满抽屉垃圾)。运送患者的车辆应每次使用后擦 拭消毒。(很少有人消毒)
协和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感染管理科 杨洁管理与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在预防HAI中起着关键作用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

终末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 洗澡、用物消毒; 尸体——消毒液擦洗——消毒棉球填塞开口处
病室的终末消毒: 熏蒸、暴晒、紫外线消毒
终末消毒处理——污染物品消毒
隔离种类及措施
隔离的种类: 空气传播的隔离;飞沫传播的隔离;接触传播的隔离
隔离的措施: 1. 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住一室; 2. 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
物理刺激(噪音、高温、紫外线、射线暴露等)、锐器伤
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保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 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 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 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 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 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隔离区域的划分
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被污染的区域
隔离区域的划分
要求 1、患者不可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必须穿
隔离衣工作;物品应有明显标记; 2、传染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传染病区与
普通病区应分开设置
隔离原则
• 一般消毒隔离 • 终末消毒处理
一般消毒隔离
病室门口和病床应悬挂隔离标志。门口备有浸消毒液的脚垫、 泡手的消毒液、挂隔离衣。
L/O/G/O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
学习目的
1 掌握消毒隔离技术的有关知识
2
掌握职业暴露的有关知识
3
掌握手的清洗
4
掌握口罩及帽子的使用
无菌操作 消毒隔离

无菌操作制度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
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九、消毒物品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
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十、治疗室、手术室等有空气消毒制度,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十二、输液、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十四、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
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和托儿所等非工作场所。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观察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课件

B
手套:防止接触感染,保护手部
A
口罩:防止飞沫传播,保护呼吸道
防护措施
01
佩戴口罩: 防止飞沫传
播
04
防护服:防 止皮肤接触
感染
02
手套:防止 接触感染
03
护目镜:防 止眼部感染
05
消毒液:对 环境进行消
毒
06
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降低感染风险
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01
保护员工健康: 预防职业病, 降低员工患病 风险
03
降低企业成本: 减少因职业病 导致的医疗费 用和赔偿
02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员工因职 业病导致的缺 勤和误工
04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职业卫生法 律法规,降低企
业法律风险
3
消毒隔离与职业 防护的关系
相互关联
01
消毒隔离是职 业防护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 以有效预防和 控制职业病
02
职业防护包括 消毒隔离、个 人防护、环境 控制等多个方 面
02
隔离方式:采用物理隔离、化学隔离等方式,如使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03
隔离时间:根据病情和隔离要求,确定隔离时间
04
隔离管理:制定隔离管理制度,如人员进出、消毒、废弃物处理等
消毒隔离的重要性
01
预防感染: 消毒隔离可 以以保护患者 免受病原体 的侵害,提 高治疗效果
03
04
保护医护人员: 消毒隔离可以 保护医护人员 免受病原体的 侵害,降低职
业暴露风险
维护公共卫生: 消毒隔离可以 防止病原体在 社区传播,维 护公共卫生安
全
2
职业防护
防护用品
F 洗手液:洗手消毒,防止感染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讲课用PPT医学课件

26
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HIV、HBV、HCV病毒感染 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 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 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 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方式
1
高度危险物品-----灭菌
2
中度危险物品-----高、中水平消毒
3
低度危险物品-----低水平消毒清洁
17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
1.减少侵入性操作
2.确保诊疗护理器具消毒灭菌
2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
1.实施标准预防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 和眼罩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刻洗手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32
普遍性职业防护原则的5项基本操作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严格物
33
建立锐器损伤后的报告管理制度,一旦被刺伤立刻报告感 染管理科,评估发生情况。(见附表)
1.为病人操作后立即将使用的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2.禁止回套针帽或用手分离针头,返回处置室进
行二次处理流程操作 3.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直接用手接,应使用弯盘
传递(刀、剪等锋利器械) 4.给不配合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
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5.在工作繁忙及抢救病人时,应忙而不乱,相互
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 6.锐器伤后即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