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试验方法
水稻盆栽试验报告模板

水稻盆栽试验报告模板前言本次试验旨在探究水稻在盆栽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适宜生长环境的构建方案。
以下为试验报告的详细内容。
实验设置材料和工具•水稻种子10颗•盆栽土、泥炭土、腐叶土、蛭石、岩石粉各150g•营养液:氮、磷、钾含量比例为3:1:2•盆栽盆3个•叶绿素计、pH计、EC计各1个•其他盆栽工具实验步骤1.将4种土壤按照1:1:1:1的比例混合,分别填充到3个盆栽盆中。
2.将10颗水稻种子均匀地放置在土壤表面。
3.按照氮、磷、钾3:1:2的比例混合营养液,每日添加到盆栽中,水稻生长期间保持营养充足。
4.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仔细记录生长细节和生长时间。
5.测量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并对营养液的浓度进行调整。
6.每日用叶绿素计测量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观察水稻叶片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稻生长状况在此试验中,水稻的生长情况良好。
在第3天,水稻种子开始破土而出,逐渐长出新芽。
到第7天,水稻的茎长约10cm,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最终,水稻长成高约25cm的苗子。
所有的水稻苗均匀生长,没有出现生长不良或死亡现象。
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测量结果在第1天,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都符合水稻生长的要求。
但随着试验时间的推进,pH值开始升高,EC值开始下降,最终pH值超过了水稻的生长范围(5.5-7.5),EC值也较低。
这表明,水稻在相同的营养液浓度下,pH值过高导致难以吸收养分,营养成分无法有效地被利用。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以便为水稻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稻叶绿素含量通过每日测量水稻叶绿素含量,我们发现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随着营养液的添加而逐渐升高。
水稻叶片颜色逐渐变绿,说明水稻充分吸收营养液,并进行了光合作用,合成了足够的叶绿素。
总结在本次水稻盆栽试验中,水稻在盆栽条件下生长情况良好。
实验中发现,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需要经常检测,并进行调整。
通过每日测量水稻叶绿素含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
盆栽实验

盆栽试验的方案内容试验准备:试验土72kg、营养盆72个、生物有机肥152.28g、有机肥152.28g、活性炭炭化料979.44g等其他所用工具。
试验内容:一、将试验土破碎为适宜种植土,将每个营养盆称量1kg试验土装盆,总72盆,6盆为一组,总共12组,并进行编号(1)~(12)。
二、处理及对照:(1)组每个盆只添加5.4g有机肥;(2)组每个盆只添加5.4g生物有机肥;(3)组每个盆添加5.4g有机肥和20g活性炭炭化料,即为2%比例的处理(与试验土的比例为2%);(4)组每个盆添加5.4g有机肥和40g活性炭炭化料,即为4%比例的处理(与试验土的比例为4%);(5)组每个盆添加5.4g生物有机肥和20g活性炭炭化料,即为2%比例的处理(与试验土的比例为2%);(6)组每个盆添加5.4g生物有机肥和40g活性炭炭化料,即为4%比例的处理(与试验土的比例为4%);(7)组每个盆添加5.4g有机肥和活性炭炭化料(比例为9:1)的混合料,即为10%比例的处理(与有机肥的比例为10%);(8)组每个盆添加5.4g有机肥和活性炭炭化料(比例为8:2)的混合料,即为20%比例的处理(与有机肥的比例为20%);(9)组每个盆添加5.4g生物有机肥和活性炭炭化料(比例为9:1)的混合料,即为10%比例的处理(与生物有机肥的比例为10%);(10)组每个盆添加5.4g生物有机肥和活性炭炭化料(比例为8:2)的混合料,即为20%比例的处理(与生物有机肥的比例为20%);(11)组每个盆只添加40g活性炭炭化料,即为4%比例的处理(与试验土的比例为4%);(12)组每个盆部进行任何处理,即为CK(对照);注:以上每组中所需处理严格按照将土壤与肥料的充分混匀后再进行装盆。
三、浇水及晾晒:将制备好的盆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每天浇水一次(切忌浇水过多,以盆底不流出水为宜),放置4天后,停止浇水,再放置3天后进行辣椒的种植。
盆栽实验

实验八盆栽试验培养试验是将生长介质置于特制容器中在温室、网室或人工气候箱等设施中在人工模拟、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植物栽培试验。
由于能严格控制水分、养分、甚至温度、光照等条件,因而有利于精密测定试验因素的效应。
培养试验种类很多,有盆栽试验、框栽试验、幼苗试验和耗竭试验等。
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还可采用分根培养试验、流动培养试验、无菌培养试验、渗滤水研究法等技术。
培养试验中最常用的盆栽试验是利用各种特制的盆钵进行的植物栽培试验,根据盆钵的生长介质又可分为土培、砂培和水培等多种方法。
培养试验实质上是一个模拟试验,由于生长环境与田间有很大差别因此所得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大田,多用于植物营养、土壤养分等机理性研究及探索性研究。
砂培试验一、砂培试验特点砂培试验是以砂粒作为植物生长固体介质,以营养液作为植物养分来源的盆栽试验,是介于土培和水培之间的试验方法。
砂培试验通气性比水培好,不需打气,铁盐不会像水培那样沉积于容器底部,而是沉积在砂粒表面,根系仍可吸收,因此植物不易发生缺铁失绿症,对重金属离子如Cu、Zn、Pb、Ni的忍耐力也比水培高10倍,甚至数百倍,但是砂培试验需要以灌溉方式补充养分和水分,因此肥水管理比水培麻烦,砂培根际与离根际渐远的介质问的养分浓度及pH值差异因砂子扩散慢而显得比水培大,因此在砂培中难以严格控制营养元素的浓度、比例及pH值。
砂粒本身含有很多杂质,较难净化,尤其是对于微量元素试验,净化难度更大。
砂培试验多用于研究植物根系对养分、特别是难溶性养分如磷矿粉中磷素营养的利用能力,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课题。
不适于植物营养浓度试验及某些微量元素缺素症试验。
二、砂培试验的实施(一)砂子准备砂培用砂子可用普通河砂、石英砂,但以石英砂为好。
砂子太大太小都不好,大砂粒通气性好,但持水性差,小砂粒持水性好,通气性差,一般砂培试验宜用粒经0.2—lmm砂粒,以保持砂层表面湿润。
如用滴液法补充营养液,则砂粒直径以0.5—2mm为好,以保证砂子有一定的透水性。
盆栽实验实验方案

盆栽实验实验方案一、材料准备阶段筹备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试验用品:➢栽培植物3种(美人蕉、蕹菜、旱伞草)、每种植物均在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中各栽培三个平行样和两个劣Ⅴ类水空白样。
➢水桶(×42)、标签纸、采样瓶(100ml×82、每个样取至少150ml)、泡沫板(开4~5个孔)➢(DO测定仪、pH计、温度计<测水温>、天平)、➢(温度计<测大棚气温>、湿度计)、➢实验室分析测试设备(COD、TN、TP、SS)二、植物的栽培驯化计算实验所需栽培植物的用量,提前两周将受试植物种植于水上驯化,使受试植物适应水上生长、存活。
随时观察受试植物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植物不足,应立即补种。
三、盆栽试验➢分别给各个桶编号,贴上标签。
➢测量一个桶的容积,以此作为标尺,给其他桶中注入相同体积(测量出实际值)的不同浓度的受试水体,并记录各个桶中的水量,在桶壁上用油性笔标出液面线。
➢裁取小于桶口径的泡沫板,在泡沫板上开4~5个小孔(泡沫板不能封住桶口,应适当小于桶口),将已经驯化好的受试植物插入小孔中,用天平称量泡沫板(事先在水桶中浸泡24h)连同泡沫板上种植的植物一起的重量,并记录。
➢将称量后的“泡沫板+植物”放入桶中栽培。
➢当场测量和记录实验环境的气温、湿度和天气情况,测量各个桶中水的pH、DO、水温,取100~150ml水样带回实验室分析其COD、TN、TP。
四、定期维护和采样分析➢维护1)每天定时记录实验环境的天气、气温、湿度。
2)定期(2~3天)给各桶中补充蒸馏水,每次加水大约100~1000ml,记录每次的加水量。
3)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拍照存留。
➢采样1)每间隔10天采样一次,每次采样150ml,并装入相应采样瓶中,记录每次的采样量(每次采样之前必须加入蒸馏水加至刻度线处,混匀)。
2)测量此时桶中受试水体的pH、DO、水温。
3)测量各桶中泡沫板和受试植物一起的质量,并记录。
第一次盆栽试验

有机螯合剂对东南景天吸收重金属影响的盆栽试验一.试验方案处理代号螯合剂及其浓度CK1不种东南景天,不施螯合剂(每kg土浇200mL双蒸水)CK2只种东南景天,不施螯合剂(每kg土浇200mL双蒸水)湿地松1﹕1 每kg土施200mL 1﹕1湿地松叶子汁液过滤液湿地松1﹕2 每kg土施200mL 1﹕2湿地松叶子汁液过滤液湿地松1﹕3 每kg土施200mL 1﹕3湿地松叶子汁液过滤液酸藤果1﹕1 每kg土施200mL 1﹕1酸藤果叶子汁液过滤液酸藤果1﹕2 每kg土施200mL 1﹕2酸藤果叶子汁液过滤液酸藤果1﹕1 每kg土施200mL 1﹕3酸藤果叶子汁液过滤液湿地松浆施200mL 1﹕2湿地松叶子汁液滤液/kg土,再加产生200mL滤液所需残渣酸藤果浆施200mL 1﹕2酸藤果叶子汁液滤液/kg土,再加产生200mL滤液所需残渣每kg EDTA 二钠(每kg土200ml 6.25 mmol/LEDTA 二钠)每kg mmol EDTA 二钠(每kg土200ml mmol/LEDTA 二钠)每kg mmol EDTA 二钠(每kg土200ml 25 mmol/LEDTA 二钠)每kg mmol柠檬酸(每kg土200ml 25mmol/L柠檬酸)MC 每kg mmol 混合添加剂(每kg土200ml 25 mmol/L混合添加剂)1.空白1(CK1,不种东南景天,不施螯合剂)2.空白2(CK2,只种东南景天,不施螯合剂)3.EDTA mmol/kg土mmol/L)4.EDTA 2.50 mmol/kg土(每kg土200ml 12.5 mmol/L)5.(每kg土200ml 25 mmol/L)6.(每kg土200ml 25 mmol/L)7.MC 5.00 mmol/kg土(每kg土200ml 25 mmol/L)8.湿地松1﹕2(不过滤)(200ml/kg土,再加入产生200mL汁液所需残渣)9.酸藤果1﹕2(不过滤)(200ml/kg土,再加入产生200mL汁液所需残渣)10.湿地松1﹕1(过滤)(200ml/kg土)11.湿地松1﹕2(过滤)(200ml/kg土)12.湿地松1﹕3(过滤)(200ml/kg土)13.酸藤果1﹕1(过滤)(200ml/kg土)14.酸藤果1﹕2(过滤)(200ml/kg土)15.酸藤果1﹕3(过滤)(200ml/kg土)每处理4次重复,约2008年1月10施用。
盆栽控水法实验方法

盆栽控水法实验方法
盆栽控水法实验方法
盆栽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栽培方式,而控制盆栽的水分则是盆栽养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更好地掌握盆栽的水分控制,我们可以进行盆栽控水法实验。
下面是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
1. 盆栽植物(建议选择叶片较大的植物,如吊兰、芦荟等);
2. 盆土;
3. 水壶;
4. 称量器;
5.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盆栽植物和盆土,将盆土放入盆中;
2. 将盆栽植物移植到盆中,注意将根系埋入盆土中;
3. 将水壶中的水倒入盆中,直至盆土完全湿润;
4. 记录下盆中的水分重量,作为初始重量;
5.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固定时间给盆中的植物浇水,每次浇水的量相同;
6. 每次浇水后,记录下盆中的水分重量;
7. 在实验结束后,计算出每天植物消耗的水分量,并比较不同天数的水分消耗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盆中的水分充足,以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 每次浇水的量应相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污染盆土和植物。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不同天数植物消耗的水分量,从而了解盆栽植物的水分需求。
在实际养护中,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来调整浇水的频率和量,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结:
盆栽控水法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盆栽植物的水分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盆栽植物的水分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盆栽养护。
盆栽试验方法

盆栽试验方法盆栽试验是植物育种和研究植物生长特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模拟植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规律、适应性和抗逆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盆栽试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材料准备1. 盆栽容器:选择适当大小和深度的盆栽容器,一般可选用陶瓷、塑料或金属材料制作的盆栽。
确保盆栽容器有透水性,以防止水分积聚。
2. 生土:选择适用于被试植物的生土,确保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加入有机肥料或其他营养成分。
3. 种子或幼苗:选择与试验目的相符的种子或幼苗,确保其来源可靠。
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预处理种子或幼苗,如浸泡、消毒等。
4. 工具和设备:准备好种植工具,如铲子、剪刀、喷壶等。
还需准备好灯光设备(如人工光源或日光灯)、温度计、湿度计等辅助试验设备。
二、试验操作1. 盆栽容器准备:清洗、消毒盆栽容器,排水孔处覆盖小石子或滤网,以确保水分正常排出。
2. 生土填充:将准备好的生土填充至盆栽容器约三分之一的高度,压实土壤。
3. 种子或幼苗的种植:根据试验需求,在盆栽容器中适当的位置撒播种子或栽培幼苗。
根据种子大小和要求,可以在表面撒一层覆土,轻轻压实。
4. 环境调控:根据被试植物的生长要求,调节环境因素。
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5. 水分管理: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在早晨或傍晚喷水保湿,避免过度干燥或积水。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被试植物,对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确保试验的进行。
7. 数据记录与分析:监测和记录被试植物的生长状况,如植株高度、叶片数、根系发育等。
可以通过图表和数据统计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1. 根据被试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合理设计实验参数,例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2. 注意保持试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突发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3. 在试验期间保持良好的管理,及时调整环境和补给养分,避免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盆栽试验布置方法及标准

盆栽试验布置方法及标准盆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栽培技术,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合理的试验布置方法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盆栽试验的布置方法和标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盆栽试验布置方法在进行盆栽试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和试验材料。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品种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同时,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作为试验材料,确保试验的有效性。
在选定试验材料后,接下来是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
试验因素是指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根据试验目的和需求,选择需要研究的因素,并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
例如,如果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选择不同的温度水平进行试验。
试验的布置方式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试验因素的特点来确定。
常见的布置方式包括完全随机布置、区组随机布置和因子随机布置等。
完全随机布置适用于只有一个试验因素的研究;区组随机布置适用于有多个试验因素但每个因素只有几个水平的研究;因子随机布置适用于有多个试验因素且每个因素有多个水平的研究。
在进行试验布置时,还要考虑到实验的重复次数。
为了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建议进行适当的重复试验。
重复试验可以选择完全重复或随机重复,以满足实际需求。
二、盆栽试验标准盆栽试验的标准可以分为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两个方面。
生长指标是衡量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数量和叶片面积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间接评价来确定。
例如,可以用尺子测量植株的高度和茎粗,用计算器或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叶片数量和叶片面积。
品质指标是衡量植物品质的重要指标,包括植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际收获量、产量变化和病虫害发生率等来评价。
例如,可以记录植物的实际产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以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在进行盆栽试验时,还需要注意对照组的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种子准备:
选择发芽率高、均匀一致的种子,播前 进行消毒处理。
5、装盆:
先将盆中排水设备放置好,在有排水孔 的一侧将石砾堆成三角形,上面放置一 块尼龙纱布。在一个干净的瓷盆里逐个 混拌每盆土壤和应加的肥料。取少量混 合好的土壤将盆内尼龙纱布压住,使其 周围紧贴盆壁。接着再向盆内分层装土, 使下层土壤稍实,上层稍松。
农事学实践教程
( 3)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第二十九讲
盆栽试验方法
一、实践目的
盆栽试验是采用特殊容器,在人工控制 水肥、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进行作物 营养与施肥、作物的生长发育、或作物 生理学等方面研究的方法。
二、实践操作
本项操作训练以肥料试验为例。
1、选择盆钵:
土培试验盆钵多由搪瓷、陶瓷和玻璃制成,其类型有 瓦 氏 盆 (ø25cm×30cm 或 ø16cm×18cm) 、 密 氏 盆 (ø20cm×20ccm)和普通盆钵三种。瓦氏盆壁外侧设有 灌水管;密氏盆底部备有排水孔,并附设承接渗出水 的底盆,对不需要严格控制水分的试验可选用此类盆 钵。栽培大株作物可选用ø 25cm×30cm的瓦氏盆钵。 确定规格、大小后,按试验需要的盆数,选出高度、 直径相差小于0.5cm,重量相近的盆钵。备好装在盆 钵底部的排水物(石砾、碎玻璃、尼龙纱布等),将盆 钵调到等重。
6、播种:
播种前,将盆内表土整平,放上带孔的 播种板播种。播深可用玻棒揷入的深度 来控制。播种后覆土,再覆上一层细砂。 栽插水稻秧苗时,装盆后立即灌水,等 土壤沉实后,保持3~4cm水层。
7、管理及观察记载
(1)浇水:作物生育前期可按容积浇水,每盆浇水量一 致。随着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量逐渐增加,这 时应上下结合浇水,使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70%。 (2)定苗与换位:作物出苗后,分期进行间苗与定苗。 定苗株数依作物种类和盆钵大小而定。 试验盆钵按随机区组排列。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对同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内盆钵的不同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依次调换其位 置。 (3)调查记载:按试验方案要求定期调查,并做详细记 录。
8、收获考种
作物成熟时,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 考种。如对植株和土壤进行农化分 析,应在收获时进行采样。
三、作业
1、现研究大豆品种早熟18对钾肥的需 求规律,要求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结合 所学知识,制订试验方案并实施,对结 果进行分析。
2、准备土壤:
供试土壤应根据试验目的、任务,选取有代表 性的耕层土壤。取回的土壤,去除石子及植物 根茎杂物,稍干后,通过孔径为2~3mm的筛 子,并妥善保存,防止风吹雨淋和日晒。装盆 时,取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
3、肥料准备:
对有机肥料和难溶性化肥以固体状态施 入,对易溶或吸湿性强的化肥应配成1% 的浓度以液体状态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