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关于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社会治安调研报告4篇_0476文档

2020调研报告社会治安调研报告4篇_0476文档EDUCATION WORD调研报告社会治安调研报告4篇_0476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
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多由祖父辈照顾,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致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迷恋网吧、游戏机室现象十分严重,加之当前网吧管理政出多门,由公安、工商、文化等多部门联合管理,存在都管都不管现象,管理效果不佳。
部分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等经济开销,三五成群地纠结在一起,很容易想“歪点子”、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给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
当前,农村抢夺、抢劫、盗窃案件仍占刑事案件发案的主导地位,此类犯罪尽管在理论上概括为对财产权的侵犯(抢劫罪还包括对人身权的侵犯),但从此类犯罪的现实表现来看,其实际主要是对公民财产和人身权的侵犯。
抢劫直接针对财产和人身,尤其是拦路抢劫,历来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严重刑事犯罪;抢夺,主要表现为“飞车抢夺”,犯罪嫌疑人驾驶无牌摩托车辆抢夺抢劫,此案件的特点是机动灵活,多为外地人员流窜作案,侦破难度大,其不仅侵犯财产权,而且往往对公民人身权造成实际的危害;盗窃,尤其是入户盗窃,严重影响百姓的财产和居住安全感,并且,入户盗窃常常转化为入户抢劫、杀人。
关于社会治安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治安的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针对社会治安问题展开了调研。
1. 调研的背景和目的社会治安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基于对于公共安全的重视,我们展开了关于社会治安问题的调研。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社会治安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 调研方法和对象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实地调研法等多种方法,调研对象涵盖了城市居民、警方和社会专家等。
3. 调研结果(1)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治安问题也在逐年上升。
其中,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网络诈骗等非暴力犯罪占比最高,暴力犯罪和极端暴力活动发案未出现大规模增长。
(2)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针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我们从社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是造成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因素。
(3)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建议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建议:1)增加公共安全预算,提高社会治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2)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规范化意识,降低违法犯罪的发生率。
3)加大警力部署,提升警方的技能水平和执法效率,加强反犯罪的力度。
4)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对社会不良行为的制约,降低犯罪的发生率。
4. 调研结论本调研的主要结论是,目前我国城市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除了政府部门投资公共安全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升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规范化意识,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关于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doc

2017关于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为了对乡镇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我于XX年暑假开展了对宣城市下属乡镇寒亭镇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来群众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程度和社会环境的感受状况。
结果表明,XX年群众安全感总体评价较好,寒亭镇属于适合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全区域,但社会治安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将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寒亭镇地处宣城市宣州区西郊,距市区18公里,距宣杭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
全镇辖十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万余人。
土地总面积82.03平方公里。
318国道由东向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本次调查按照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以社区、村居委会为主要载体,随机调查1000人。
被调查者的构成特点:1、男女比例基本适度。
在被查者中:男性721人,占72.1%;女性279人,占27.9%。
2、受教育程度呈现多样化:受过初等以下教育的501人,占50.1%;受过中等教育的362人,占36.2%;受过高等教育的87人,占8.7%。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情况大多数群众认为公共安全较好,对所在地的治安状况评价也较高,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有所提高。
表现在:1、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全,说明全镇人民的公共安全指数高。
对于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的感受,909人认为安全,占90.9%,60人认为基本安全,占6%,二者接近被调查人群的97%,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在寒亭镇的生活、工作公共安全性好,也证明了寒亭镇的公共安全指数高。
2、大多数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比较好。
大多数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较好,915人评价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为好,占91.5%,66人评价为一般,占6.6%,二者共占98.1%。
同时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去年相比,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的人占81.48%、和以前一样的人占14.64%,两者共占96.12%,调查显示大多数群众认为今年寒亭镇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进一步好转,群众的公共安全感有所提高。
社会治安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治安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供了全面的社会犯罪数据及相关分析,旨在为社会治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治安状况整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治安的安定和有序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治安状况,为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治安状况。
我们通过收集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1. 犯罪发生率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社会犯罪发生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其中,财产犯罪占比最高,占据了总体犯罪案件的60%以上。
而暴力犯罪和涉及少年群体的犯罪则在不断减少。
2. 犯罪类型根据调查数据,财产犯罪中以盗窃案件居多,其次为抢劫和诈骗。
暴力犯罪主要包括故意伤害和打架斗殴,而破坏公共设施和交通违章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违法行为。
3. 受害者特征根据调查结果,男性是犯罪的主要受害者,特别是在暴力犯罪中。
青少年和老年人也是容易成为犯罪受害者的人群。
4. 犯罪区域分布调查显示,城市的犯罪率高于农村。
而在城市中,犯罪多发地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如商业街、居民区和公共交通站点等。
5. 犯罪动机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经济利益是犯罪的主要动机。
此外,个人心理问题、社会压力和家庭教育等因素也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根据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亟需解决:1. 财产犯罪高发:应加强财产犯罪的预防措施,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并加强对于窃贼等作案团伙的打击力度。
2. 暴力犯罪问题: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减少因个人问题导致的暴力行为。
3. 城市治安问题:应增加城市治安巡逻力度,完善监控设施,提高社会安全感。
4. 家庭教育问题:应推广健康家庭教育理念,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社会治安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调研报告社会治安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治安的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下面是本次调研的报告,包括调查目的及方法、结果分析以及建议。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了解社会治安的真实状况和问题所在,我们选择了某个城市进行调研。
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了回复。
问卷内容包括人们对于社会治安状况的感受,对于治安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于警察工作的评价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2.1 社会对于治安的感受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受访者对于社会治安感到担忧,认为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偷小摸、抢劫、打架等案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和不安全感。
2.2 对治安问题的关注度调查结果显示, 95%的受访者表示对于社会治安问题十分关注,并认为应该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高人们的安全感。
这说明人们对于治安问题的意识已经提高,对于警方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对警察工作的评价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对于警察的工作较为满意,认为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也有40%的受访者对于警察的工作表示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案件处理不力、反应不迅速等问题。
三、问题分析社会治安问题的存在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3.1 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增加,一些人因为经济压力大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治安状况较差,犯罪率较高。
3.2 教育因素教育的落后和质量不均衡也是导致社会治安恶化的原因之一。
一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3 管理不善社会治安的恶化也与一些管理不善有关。
例如,公共场所监控设备不完善,治安巡逻不到位等,导致犯罪活动频发。
四、解决办法为了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6篇)关于社会治安调研报告

(6篇)关于社会治安调研报告社会治安调研报告(一)一、调研背景近年来,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了解社会治安状况,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抽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城市居民和警察。
三、调研方法1. 抽样调查:采集一定数量的问卷并分析结果。
2. 实地考察:参观警察局、社区治安情况等。
四、调研结果1. 城市居民调查结果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加剧,58%的受访者感到担忧。
2. 警察调查结果显示,犯罪率在过去五年里显著上升,尤其是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
3. 实地考察结果显示,警察力量不足,社区巡逻不够频繁,很多地方治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五、调研结论1. 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应对。
2. 提高警察力量,加强巡逻和日常调查工作。
3. 加强社区治安建设,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社会治安维护。
社会治安调研报告(二)一、调研背景为了探究不同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原因,本次调研主要关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城市和农村居民。
三、调研方法1. 抽样调查:采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问卷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统计数据:收集不同地区的犯罪率和警方介入情况。
四、调研结果1. 城市居民调查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治安问题存在,主要是财产犯罪和网络犯罪。
2. 农村居民调查结果显示,4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治安问题存在,主要是盗窃和家庭暴力。
3. 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的犯罪率高于农村地区,警方的介入率也更高。
五、调研结论1.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 城市地区要加强警方力量和网络安全管理。
3. 农村地区要加强家庭暴力防治以及农村聚集点安全保障。
社会治安调研报告(三)一、调研背景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
关于社会治安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治安的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社会治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以及社会发展的持续。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撰写了本报告。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探究社会治安问题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能提供有关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客观数据和建议,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应对治安挑战。
3.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专题访谈。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对治安问题的感受和评价,实地观察重点关注公共场所的治安状况,专题访谈则针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4. 社会治安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整体较为稳定。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1 犯罪率上升虽然整体犯罪率相对稳定,但某些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增加较为明显。
经济型犯罪、网络犯罪以及暴力犯罪等犯罪类型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
4.2 治安环境恶化一些社区和公共场所的治安环境相对薄弱,存在着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夜间场所或人员密集场所,社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给市民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感。
4.3 治安设施不足部分地区的治安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和防护设备,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活动场所。
5. 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社会治安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与多个因素有关。
我们将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5.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差距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不稳定、高失业率等问题容易导致社会不安定和治安问题的增加。
5.2 社会因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教育水平、家庭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等,也会对治安产生影响。
5.3 政治因素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社会治安至关重要。
社会治安调查报告3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社会治安调查报告3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一、**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目前,在**区务工的外来农民工约2万余人,大多从事建筑、加工、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区的建筑工地、工厂、饭店、娱乐等场所。
外出务工人员6万余人,主要是在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从事制造、建筑、加工、电子产品生产等工作。
(一)经济上贫困,生活质量低下当前,我市60%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只有少数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资。
经济上贫困决定了生活质量的低下,农民工衣着简朴、粗陋,一般都暂住在工地、厂区或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较长,闲暇时间少,基本上处于一种工作、吃饭、睡眠的生活状态。
(二)中青年居多农民工中约80%是中青年,留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妇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职业技能差、谋生能力弱农民工大中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少数为高中毕业,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等几大领域,从事普通的劳务性工作,对职业技能没什么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较弱。
(四)法律意识不强农民工中很多人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很少,从各种途径接受的法律宣传教育少,法律意识普遍不强。
(五)具有群体性特征农民工一般都是属于一个地方或区域的,经朋友、老乡等介绍工作的,很少有单个农民出来打工,呈现群体性的特征。
二、农民工返乡造成的影响自XX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一批中小企业倒闭,就业机会减少,**区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回流,从而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的同时,有一部分不良人员也随之返乡,并将外地恶习带回,给本地治安带来压力。
二是外出务工返乡的人员大多为家里的“顶梁柱”,失业就等于丧失了经济来源,特别是**区的偏远乡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铤而走险,产生过激行为,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关于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对乡镇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我于XX年暑假开展了对宣城市下属乡镇寒亭镇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来群众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程度和社会环境的感受状况。结果表明,XX年群众安全感总体评价较好,寒亭镇属于适合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全区域,但社会治安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全,说明全镇人民的公共安全指数高。对于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的感受,909人认为“安全”,占%,60人认为“基本安全”,占6%,二者接近被调查人群的97%,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在寒亭镇的生活、工作公共安全性好,也证明了寒亭镇的公共安全指数高。
2、大多数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比较好。大多数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较好,915人评价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为“好”,占%,66人评价为“一般”,占%,二者共占%。同时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去年相比,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的人占%、“和以前一样”的人占%,两者共占%,调查显示大多数群众认为今年寒亭镇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进一步好转,群众的公共安全感有所提高。
6、进一步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预防犯罪,共同解决综合治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7、加大政法综治队伍建设。政法机关和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保证司法公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3、群众对政法机关的工作基本满意,认为当前政法队伍突出问题是效率不高。调查表明虽然有超过半数的群众认为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有力,但由于一线警力不够、警察装备不足等因素,也存在着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群众希望政法机关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方面能有更大进步。
四、问题的分析
2、在回答“目前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时,有%的群众选择了加强青少年教育问题,有%的群众选择了公正执法问题,有%群众选择了加强保障力度问题,%的群众选择了加强巡逻问题,%的群众选择了提高警察素质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群众认为增加安全感最想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加强青少年教育、公正执法、加强保一致的。
4、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各级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综治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5、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集中排查和经常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开展治理整顿,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期解决问题,切实改变治安面貌。
从本次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寒亭镇在改善治安环境和增加群众安全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很好作用,也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但是,仍然存在寻衅滋事、青少年犯罪、机动车辆被盗等案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犯罪主体呈“两升一低”的发展趋势,即犯罪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上升,暴力犯罪的年龄成低龄化趋势。二是开发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较多,社情复杂,镇民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治安防控意识不强,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空间变大。三是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保安巡逻队伍全城覆盖时机还不成熟,“打、防、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投入不够。五是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不够。如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抢劫、赌博等刑事案件,以及吧和电子游戏室的违规违法经营现象打击不及时,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相关单位协调配合不够。
1、男女比例基本适度。在被查者中:男性721人,占%;女性279人,占%。
2、受教育程度呈现多样化:受过初等以下教育的501人,占%;受过中等教育的362人,占%;受过高等教育的87人,占%。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情况
大多数群众认为公共安全较好,对所在地的治安状况评价也较高,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有所提高。表现在:
五、下一步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宣城的环境下,搞好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治安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不可懈怠。
1、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强化社会管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管理同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生活结合起来。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治安工作,为创建平安宣城做出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2、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乡村结合部、公共场所等治安问题复杂地区的治安防范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警务战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3、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委、办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治保会、调解会等群众组织建设,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管理。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把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方面的措施落实到基层,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5、群众对寒亭镇贯彻落实“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情况评价较高。寒亭镇人民群众普遍对于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情况评价比较满意,普遍反映再也没有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905人认为落实情况较好,占%,22人认为落实情况一般,占%,二者共占%。
三、群众对公共安全感的基本感受
1、调查过程中,群众反映影响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的五个主要因素即公共秩序混乱、意外事故、交通事故和刑事犯罪、火灾、水灾在寒亭镇各地均不明显;从犯罪现象来看,赌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黄贩黄、卖淫嫖娼、入室盗窃犯罪、吸毒贩毒、流氓黑势力、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八种现象,群众认为严重的比例都不高;影响社会治安的重点和热点即学校周边、车站、公共场所和街道、企业周围、居民小区等五处场所治安秩序不好的比例都较低。因此调查结果反映了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现象,重点均不突出,寒亭镇的群众生活、工作安全指数较高。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寒亭镇地处宣城市宣州区西郊,距市区18公里,距宣杭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全镇辖十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万余人。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318国道由东向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本次调查按照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以社区、村居委会为主要载体,随机调查1000人。被调查者的构成特点:
3、大多数群众认为当地派出所及司法所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力度大。认为打击力度较大的有921人,占%,认为力度一般的有40人,占%,二者共占%,说明寒亭镇今年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全镇人民群众的满意。
4、绝大多数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在被调查的群众中,931人认为所在地在宣传和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力度较大,占%,21人认为一般,占%,二者共占%。在调查过程中,群众对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谁出资谁受益”等的工作方针、政策比较熟悉,而且对于寒亭镇开展的“保安+保险”治安防范新模式十分支持,积极参与,说明寒亭镇综治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