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认识植被光谱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植物的光感受和光周期调节

植物的光感受和光周期调节

植物的光感受和光周期调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的感受非常敏感,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量来源,对其生理活动、形态结构和生物钟节律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光感受机制以及光周期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植物的光感受机制光感受是植物对环境光线的感知和应答过程。

光感受主要通过植物体内的光受体完成,光受体包括光敏蛋白质和色素,其中光敏蛋白质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光感受分子。

光敏蛋白质受到光的激发后,能够发生构象变化,进而启动下游信号转导,引发一系列光反应。

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光敏蛋白质主要有光受体素蓝光感受蛋白(cryptochrome,CRY),红光感受蛋白(phytochrome,PHY)和UV-B感受蛋白(UV RESISTANCE LOCUS 8,UVR8)等。

这些光敏蛋白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特异性感受,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响应。

二、光周期调节对植物的影响光周期调节是指植物通过感知光的时间长短来调节自身生长发育的过程。

光周期调节在植物的种子萌发、开花和休眠等生长阶段起到关键作用。

2.1 光周期对植物的花期控制植物的花期受到光周期的严格调控。

光周期长短直接影响着植物进入开花期的时间。

对于长日植物而言,只有当光周期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而短日植物则是在光周期较短的条件下才能开花。

2.2 光周期对植物的萌发和休眠调控植物的种子在适宜光周期下才能正确地进行萌发和休眠。

长日植物的种子在长时间照光的条件下萌发,而短日植物的种子则需要较短的光周期才能萌发。

另外,一些植物种子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才能收到光的刺激而萌发。

2.3 光周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调控光周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光周期长短可以调节植物叶片的光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量。

长日植物在长时间光照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生长发育。

三、植物对不同波长光的感知植物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知和应答方式。

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

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

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植被演替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演变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化的过程,其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首先是裸地阶段。

这个阶段是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某一区域的植被被完全破坏,裸露的地表很容易被水和风侵蚀,环境十分恶劣,很难有适宜的植物生长。

接下来是草本植物阶段。

在裸地的基础上,一些具有耐荒耐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开始逐渐生长,形成多样而分散的植物群落。

这些草本植物具有较浅的根系和短寿命,在环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很容易被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接着是灌木林阶段。

当植物根系渗透到土层深处,逐渐在裸露的土壤上形成覆盖,使得水分和营养物质得到更好的利用。

这个时候,一些具有较深的根系、木本结构以及生命力较强的灌木开始生长,形成了复杂的灌木林生态系统。

然后是初期林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灌木逐渐长成成熟的树木,中层植物也开始出现。

这个时候,植被从单一的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林阶段再到初期林阶段,逐渐呈现出丰富的结构和规模,生态系统也逐渐完善。

接下来是中期林阶段。

在初期林系统逐渐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森林结构逐渐复杂,植物群落也变得更加多样。

这个时候,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变得更为复杂,生态系统开始趋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最后是成熟林阶段。

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森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复杂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也已经趋于饱满。

在这个阶段,各种生物系统的种类和数量都已经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个阶段也是植被演替最稳定的一个阶段。

总之,植被演替是一种自然的、持续的生态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系统尽可能地适应环境中种种变化,并逐渐实现稳定。

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理解植被演替规律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植物的昼夜节律是指植物在24小时内对光照的变化做出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这种节律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开花和果实成熟等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植物昼夜节律的基本原理、调控机制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昼夜节律的基本原理植物昼夜节律的基本原理是由光周期和内源生物钟共同调控的。

光周期是指植物对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变化做出的反应,包括光周期性的生长、开花和休眠等。

内源生物钟是指植物体内自身具有的一种生物节律,可以独立于外界环境而存在和运行。

植物的昼夜节律主要通过光感受器感知光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和调控网络来实现。

光感受器主要包括光敏色素和光敏蛋白,它们能够感知光的强度和波长。

当光信号被感受器感知后,会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包括激素合成和转运、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最终影响植物的生理和行为。

二、植物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植物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光周期调控和内源生物钟调控两个方面。

1. 光周期调控光周期调控是指植物对光照时间的反应。

植物根据光照的时间长度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从而调整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光周期调控主要通过光敏色素和光敏蛋白来实现。

光敏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能够感知光的强度和波长。

光敏蛋白主要包括光敏色素激活酶和光敏色素解散酶,它们能够调节光敏色素的活性和稳定性。

2. 内源生物钟调控内源生物钟调控是指植物体内自身具有的一种生物节律。

植物的内源生物钟可以独立于外界环境而存在和运行,它能够调节植物的生理和行为。

内源生物钟主要通过一系列基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现。

这些基因和蛋白质能够在24小时内周期性地表达和调控,从而影响植物的昼夜节律。

三、植物昼夜节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昼夜节律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利用植物的昼夜节律,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不同光谱条件下绿色植物的生长规律

不同光谱条件下绿色植物的生长规律

不同光谱条件下绿色植物的生长规律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通过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以支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

然而,绿色植物的生长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光谱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不同光谱条件下绿色植物的生长规律。

一、光的波长和频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只有部分波长的光可以被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

常见的光谱波长包括红色、蓝色和绿色光。

其中,红色光的波长较长,频率较低,能够被植物吸收并促进光合作用。

蓝色光的波长较短,频率较高,能够促进植物的萌芽和生长。

而绿色光的波长居中,较难被植物吸收,因此对其生长影响较小。

二、不同光谱下植物的生长规律1. 红光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红光被认为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最有效光谱之一。

研究显示,在红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照射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够得到促进,同时根系和茎干的生长也会加快。

因此,在红光光源下的植物生长速度通常较快。

此外,红光还能够促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因此在果树的种植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2. 蓝光能够促进植物萌芽和生长蓝光波长较短,频率较高,能够刺激植物的生长点,促进植物的萌芽和生长。

研究表明,在蓝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照射下,植物的叶片和茎干都会生长得更加健壮,同时花朵和果实的产量也会增加。

因此,在欲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蓝光光源被广泛应用。

3. 绿光的影响相对较小绿光波长处于红光和蓝光之间,因此对植物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小。

一些研究显示,绿光可能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在绿色光源下的植物生长速度通常较慢。

但是,绿光波长也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增加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能力。

三、综合光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实际种植中,植物往往会同时受到多种波长的光照射。

综合光谱是指同时包含红光、蓝光和绿光等多种波长的光照射。

研究表明,综合光谱对植物的生长促进作用并不比单一光谱更强。

相反,在部分研究中,综合光谱甚至被证明比单一光谱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更小。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在遥感领域,了解不同物质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非常重要。

沙土、植物和水是常见的地表覆盖类型,它们的光谱反射率也具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沙土的光谱反射率具有明显的红外“反射峰”,即在近红外波段(约700-1300nm)处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在短波红外波段(约1300-2500nm)处则有明显的反射率下降。

此外,沙土的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和紫外波段也存在波动,但这些波动较小。

其次,植物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与沙土有所不同。

在可见光波段,植物的反射率较高,其中绿色波段(约500-600nm)的反射率最高。

而在近红外波段,植物的反射率则有明显的下降,这是由于植物叶片的吸收作用。

在短波红外波段,植物的反射率又会有所上升,这是由于叶片表面的毛孔和气孔对辐射的反射和散射。

最后,水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都很低,但在短波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这是由于水分子对辐射的吸收作用最弱的波长处位于短波红外波段,因此在此波段水的反射率最高。

综上所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波长特征可以为地物识别和遥感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1 -。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和节律调控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和节律调控

植物通过生物钟调控光周期反应,适应光照变化 植物生物钟调节生长和发育,以应对环境变化 植物生物钟影响植物的代谢和能量平衡,提高生存能力 植物生物钟参与植物的免疫和防御反应,保护植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指导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通过了解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和节律调控,可以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和收 获时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添加标题
实现精准农业:通 过光周期和节律的 调控,可以实现精 准农业,根据作物 生长的需求和环境 条件,进行精准施 肥、灌溉等管理, 提高农业的效率和
产量。
添加标题
延长作物的生长周 期:通过光周期和 节律的调控,可以 延长作物的生长周 期,使作物在不同 的季节和气候条件 下生长,增加作物 的种植时间和产量。
光周期和节律调控对植物 进化的影响研究将进一步 深入,揭示其在物种形成 和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机 制。
未来研究将利用基因编辑 技术,定向改造植物的光 周期和节律调控能力,以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适应性。
探索光周期和节律调控在 植物与其他生物(如微生 物和昆虫)互作中的作用, 揭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地位。
适应环境:光周期 反应帮助植物适应 环境变化,如季节 交替、昼夜变化等。
繁殖策略:光周期 反应影响植物的繁 殖策略,如开花时 间和花粉传播等。
生态平衡:光周期反 应影响植物与其他生 物的关系,如竞争、 共生等,进而影响整 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体内存在生物 钟,能够感知昼夜 变化和季节更替
生物钟调控植物的 生长、发育和代谢 等生理过程
生物钟与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影响植 物的适应性
生物钟的机制包括 基因表达、蛋白质 合成和信号转导等 多个方面
核心调控元件:CLOCK和 BMAL1
反馈调节机制:PER和TIM蛋 白

植物的光周期和节律

植物的光周期和节律

植物的光周期和节律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来适应环境。

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光周期和节律。

光周期和节律是植物对日夜变化的敏感性,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开花和果实成熟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一、光周期光周期是指植物对于光照的周期性变化的敏感性。

植物通过感知和响应光照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根据光照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变化,并调整其生理活动。

1. 光周期的作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植物对于光周期的敏感性很高,只有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的阶段。

例如,短日植物在光照时间短的季节才会开花,而长日植物则需要光照时间长的季节才能开花。

通过调节光周期,植物能够选择最适合自身生长和繁殖的时机。

2. 光周期的调节机制光周期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植物素的激素调节来实现的。

光周期植物素是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种,它在植物的光周期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植物受到光照刺激时,光周期植物素的合成与分解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开花的时间。

二、植物的节律除了光周期,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生理活动的节律性。

例如,昼夜节律是植物在24小时内周期性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活动。

植物的节律表现在种子发芽、光合作用和气孔开闭等方面。

1. 昼夜节律的重要性植物的昼夜节律对其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昼夜节律可以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使其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流失。

此外,昼夜节律对植物的生殖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花朵的开启和关闭、花粉的释放等。

2. 节律的调控植物的节律受到内源和外源因素的调控。

内源因素包括植物的内源时钟和内部调节物质,例如植物激素和代谢产物。

外源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植物的昼夜节律,并对其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结论植物的光周期和节律是植物对于光照和时间变化的敏感性,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开花和果实成熟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植物的昼夜节律是指植物在24小时内对光照的变化做出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这种节律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对于合理管理植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物的昼夜节律的基本原理植物的昼夜节律是由光周期和内源节律两个因素共同调控的。

光周期是指植物对光照持续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感知和响应能力,而内源节律则是指植物自身内部的生物钟系统。

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植物在昼夜交替的环境中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变化。

二、植物的昼夜节律的生理和行为表现1. 光合作用: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而在夜晚,植物停止光合作用,转而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 叶片运动:一些植物的叶片会在白天打开,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的损失。

3. 花期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

一些植物只在特定的季节或特定的时间段开花,这是由于植物对光周期的感知和响应能力。

4. 生长节律:植物的生长速度也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

一些植物在白天生长迅速,而在夜晚停止生长。

5. 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也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植物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1. 光感受器:植物通过光感受器感知光照的变化。

光感受器包括光敏蛋白和色素,能够感知不同波长的光线。

2. 光信号转导:光信号转导是指植物对光信号的感知和传递过程。

光信号转导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和调控,最终调控植物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3. 生物钟系统:植物的生物钟系统是植物内部的节律调控系统,能够感知昼夜的变化。

生物钟系统通过调控植物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最终调控植物的昼夜节律。

四、应用价值和意义了解植物的昼夜节律对于合理管理植物生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调控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植被光谱曲线图
打开遥感图像,得 到四种地物类型的光谱 曲线图。(如图所示) 不同波段,可分辨 性不同。
4.实验内容
4.2 不同的波段组合
不同的波段组合,地 物的可分辨性不同。 经过不同的波段组合 实验,我们最后选取较好 分辨的RGB=435波段组 合。
4.实验内容
4.3 分类
监督分类:先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 (如像元亮度均值,方法等),确定判别函数,据此进行分类。 非监督分类:在没有先验类别作为样本的条件下,根据像元间相似 度大小进行计算自动判别归类,无须人为干预,分类后需确定地面 类别。
植 被 遥 感
实验目的
理解与认识植被光谱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光谱曲线工具
数据源和软件支持
• 数据源: SPOT 4(spot-0804.img、spot-0819.img、spot-0914.img、 spot-0925.img、spot-1010.img、spot-1026.img) Landsat TM(imperialvalleyTM) • 软件: ENVI 4.8
• 通过计算六个时刻影像的NDVI值,代表不同时刻大豆的产量, 建立简单的大豆物候循环。
4. 实验内容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4.2 创建简单的大豆物候循环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获取SPOT数据 目视解译判读 高、低产区 绘制光谱曲线 计算试验区 NDVI值 建立大豆 物候循环
获取大豆不同 时期光谱特征
4.实验内容
4.3.1 监督分类
4.实验内容
4.3.1 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方法: 平行六面体分类(Parallelepiped) 最小距离分类(Minimum Distance) 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 神经网络分类(Neural Net) 光谱角制图分类(Spectral Angle Mapper)
影像分类
类别定义/类别合并
分类后处理
结果验证
5.实验结论
• 不同的分类方法自然有不同的分类精度 • 监督分类可充分利用分类地区的先验知识 • 可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并可通过反复检验训练样本,以提高分 类精度,避免分类中的严重错误 但是: • 人为主观因素较强 • 只能识别训练样本中所定义的类别,从而影响分类结果
5.实验结论
• 本实验使用非监督分类结果不理想,是因为植被之间的光谱差异 很小,使得不好区分各个类别。 • 总的来说,在这个问题上的分类结果来看,监督分类更胜一筹
4. 实验内容
4.3.1 监督分类结果
4. 实验内容
4.3.1 监督分类精度评价
评价标准:混淆矩阵计算 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 Kappa系数
4. 实验内容
4.3.2 非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方法 ISODATA K-Means 分类结果不太理想
影像分析 ISODATA 分类器选择 K-Means 其他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以spot0804影像为例,在选定的 高产区像元位置位置上,鼠标点 击右键->Z-Profile(Spectrum) 绘制光谱曲线图
其他的五幅影像也进行同样的操 作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将六个时期在光谱数据
以ACSII码的形式保存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在高产区随机任取两处进行同样的 处理,将光谱曲线以ASCII码形式 导出。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将SPOT0804影像高产区中 随机取到的三个点的波段信 息导入EXCEL,由于每个点 有四个波段,将波段三个点 的值进行均值计算。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在SPASS中打 开Excel数据
选择读取数据 的方式 显示数据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利用线图显示 选择多线图和案例
高产区光谱特征图
300
DN值
250
8/4 8/19 9/14
200
150
9/25
10/10 10/26
100
50
0 1 2 3 4
波段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低产区光谱特征图
同理,重复上述步骤,绘制 低产区像元不同时期光谱特 征图。如右图所示。
300 DN值 8/4 250 8/19 9/14 200 9/25 10/10 150 10/26
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
输出SPOT0804影像 中高产区不同像元波 谱信息和均值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对SPOT0819,SPOT0914, SPOT0925,SPOT1010, SPOT1026影像中高产区数据进 行同样的操作。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绘制高产区像元不同时期 光谱特征图。如右图所示。
3.实验原理
不同植被的光谱特征不同,在不同的谱段具有不同的反射光 谱曲线。 遥感图像分类主要依据是地物的光谱特征,即地物电磁波辐射 的多波段测量值,这些测量值可以用作遥感图像分类的原始特征变 量。 分类是对图像上每个像素按照亮度并接近程度给出对应类 别,以达到大致区分遥感图像中多种地物的目的。
4.实验内容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在任意图中右键选择
Geographic Link对六个
时期的SPOT影像图进行 地理链接。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通过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 可知,区域 A 代表大豆高产区,
区域 B 代表大豆低产区。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在区域 A( 高产区 ) 中找一个能够代表
该区域的像元,右键Pixel Locator, 记录其坐标值。
100
50
0 1 2 3 4
波段
4.2 创建简单的大豆物候循环
在ENVI4.8软件中分别打开六个时期的遥感影像。 动态观测可知同一时期高产区内各像元NDVI值是接近的。故,不 再选取多个点,而是在高、低产区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点计算 NDVI值。 在ENVI主菜单中点击Transform->NDVI,计算NDVI值。如图所 示。
3.实验原理
• 利用ENVI4.8软件中的Pixel Locator工具可以实现像元定位;
• 利用ENVI4.8软件中的Spectral Profile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像元的 光谱曲线;
• 利用SPSS可以对光谱数据进行数学分析
• 通过分析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光谱曲线,反应大豆光谱反应随时 间的变化特征;
Part I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1.实验概况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大豆高产区和大豆低产区的光谱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创建简单的大豆物候循环。
2 研究区概况
本实验的研究区选在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佛 罗伦萨(英文: Florence)。 实验数据是从美国农 业部的沿海平原土壤、 水和植物研究中心获 取的。 实验区域面积280m x 280 m
3
4
5 实验结论
大豆物候循环实验结果
图 5.3 大豆物候循环图
Part II Landsat TM 影像分析
1 .实验概况
Landsat TM 影像分析
分析四种地物类型的光谱曲线图; 绘制地表覆盖类型图。
2 研究区概况
本实验研究区选在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因皮里尔河谷,研究区 内土地类型有四种:甜菜,苜 蓿,棉花,休耕地。
4.2 创建简单的大豆物候循环
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图4.11 0804NDVI分布图
4.2 创建简单的大豆物候循环
绘制大豆高产区与大豆低产区的物候循环图
分别定位到大豆高产区和大豆低产区的两个像元,记录其不同时 期的NDVI值,绘制其物候循环图,并添加图例,如图所示。
图4.12 大豆物候循环图
5 实验结论
植被光谱检测技术路线图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在ENVI4.8软件中分别打开六 个时刻的SPOT数据File -> Open File
4.1 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 选择 RGB Color 项, 进行 RGB=321彩色合成。 • 用RGB=321的真假彩色合 成法,可用于各种地类识 别。图像平淡、色调灰暗、 彩色不饱和、信息量相对 减少。
大豆高、低产区的植被光谱变化检测
高产区光谱特征图
300 DN值 DN值
低产区光谱特征图
8/4
300
250
8/4
8/19 9/14
250
8/19 9/14
200
9/25 10/10
200
9/25 10/Leabharlann 015010/26
150
10/26
100
100 50 50 波段 0 1 2 3 4 0 波段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