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光谱曲线特征

合集下载

植被光谱曲线

植被光谱曲线

植被光谱曲线植被光谱曲线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植被所反射或吸收的电磁波谱段的变化。

它可以反映出植被群落相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从而可以对植被的类型、健康状态、生长阶段等进行诊断和解析。

下面,我们将按照以下列表对植被光谱曲线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 植被光谱曲线的基本特征植被光谱曲线通常呈现为两个明显的峰值和一个谷底,分布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

其中,第一个峰值通常位于绿色波段,对应的是植物叶绿素的吸收峰;第二个峰值位于近红外波段,对应着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等成分的吸收峰;而谷底则位于绿色和近红外之间,代表的是植被反射光线相对较弱的波段。

2. 植被光谱曲线的应用领域植被光谱曲线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植被类型分类、植被健康状态监测、土地覆盖变化探测等。

其中,通过研究植被光谱曲线来判断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同时,基于植被光谱曲线来分析植被健康状态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植被光谱曲线在农业中的应用植被光谱曲线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广泛。

其中,通过植被光谱曲线判断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健康状态等,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通过植被光谱曲线来判断任何一个农田地块的植被状况,还可以为农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 植被光谱曲线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植被光谱曲线也可以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中,例如检测林区及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植被光谱曲线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识别和解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5. 植被光谱曲线的未来发展趋势植被光谱曲线作为一种先进的科研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到植被光谱曲线的研究中,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捕捉植被特征信息,为保障人类生态环境和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支持。

植被光谱分析与植被指数计算解读

植被光谱分析与植被指数计算解读

植被光谱分析与植被指数计算在遥感中,常常结合不同波长范围的反射率来增强植被特征,如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ices ——VI)的计算,植被指数(VI)是两个或多个波长范围内的地物反射率组合运算,以增强植被某一特性或者细节。

目前,在科学文献中发布了超过150种植被指数模型,这些植被指数中只有极少数是经过系统的实践检验。

本文总结现有植被指数,根据对植被波谱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化学成份:色素(Pigments)、水分(Water)、碳(Carbon)、氮(Nitrogen),总结了7大类实用性较强的植被指数,即:宽带绿度、窄带绿度、光利用率、冠层氮、干旱或碳衰减、叶色素、冠层水分含量。

这些植被指数可以简单度量绿色植被的数量和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叶子表面冠层、叶聚丛、冠层结构、植被在光合作用中对入射光的利用效率、测量植被冠层中氮的相对含量、估算纤维素和木质素干燥状态的碳含量、度量植被中与胁迫性相关的色素、植被冠层中水分含量等。

包括以下内容:∙∙●植被光谱特征∙∙●植被指数∙∙●HJ-1-HSI植被指数计算1.植被光谱特征植被跟太阳辐射的相互关系有别于其他物质,如裸土、水体等,比如植被的“红边”现象,即在<700nm附近强吸收,>700nm高反射。

很多因素影响植被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包括波长、水分含量、色素、养分、碳等。

研究植被的波长范围一般为400 nm to 2500 nm,这也是传感器设计选择的波长范围。

这个波长范围可范围以下四个部分:∙∙●可见光(Visible):400 nm to 700 nm∙∙●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00 nm to 1300 nm∙∙●短波红外1(Shortwave infrared 1—— SWIR-1):1300 nm to 1900 nm∙∙●短波红外2(Shortwave infrared 2——SWIR-2):1900 nm to 2500 nm其中NIR和SWIR-1的过渡区(1400nm附近)是大气水的强吸收范围,卫星或者航空传感器一般不获取这范围的反射值。

植被光谱特性

植被光谱特性

在光谱的中红外阶段,绿色植物的光谱响应主要被1.4μm、1.9μm和2.7μm附近的水的强烈吸收带所支配。

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在可见光波段内,各种色素是支配植物光谱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绿素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

在中心波长分别为0.45μm(蓝色)和0.65μm(红色)的两个谱带内,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摄入能量,在这两个叶绿素吸收带间,由于吸收作用较小,在0.54μm(绿色)附近行程一个反射峰,因此许多植物看起来是绿色的。

除此之外,叶红素和叶黄素在0.45μm (蓝色)附近有一个吸收带,但是由于叶绿素的吸收带也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两种黄色色素光谱响应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光谱特性主要受植物叶子内部构造的控制。

健康绿色植物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是反射率高(45%-50%),透过率高(45%-50%),吸收率低(<5%)。

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即大约0.76μm附近,反射率急剧上升,形成“红边”现象,这是植物曲线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研究的重点光谱区域。

许多种类的植物在可见光波段差异小,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

同时,与单片叶子相比,多片叶子能够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产生更高的反射率(高达85%),这是因为附加反射率的原因,因为辐射能量透过最上层的叶子后,将被第二层的叶子反射,结果在形式上增强了第一层叶子的反射能量。

在光谱的中红外阶段,绿色植物的光谱响应主要被1.4μm、1.9μm和2.7μm附近的水的强烈吸收带所支配。

2.7μm处的水吸收带是一个主要的吸收带,它表示水分子的基本振动吸收带。

1.9μm,1.1μm,0.96μm处的水吸收带均为倍频和合频带,故强度比谁的基本吸收带弱,而且是依次减弱的。

1.4μm和1.9μm处的这两个吸收带是影响叶子的中红外波段光谱响应的主要谱带。

云南大学东陆园植被景观的光谱特征

云南大学东陆园植被景观的光谱特征

云南大学东陆园植被景观的光谱特征曹帅强;李阳阳;张军【摘要】植被景观是我国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成像地物光谱仪得到的植被光谱特征是植被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以云南大学东陆园为例,采用野外光谱仪对针、阔、草三种典型绿色植被和不同颜色植被的反射光谱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到六种植被的反射光谱.通过分析三种绿色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建立了校园植被景观中针、阔、草的区分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特征值分别位于反射光谱的红光区(反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阔叶林、针叶林)、一阶导数光谱红边峰值(峰值从高到低次序与反射率相同)和二阶导数的四个特征波段(683 nm—703 nm(二阶导数>0)、724 nm—755 nm(二阶导数<0)、756 nm—760 nm(二阶导数>0)和760 nm—765 nm(二阶导数<0)),峰值从高到低分别对应草地、阔叶林、针叶林,且二阶导数区分性最好;(2)彩色植被由于花青素差异,红、黄、蓝青三种花在可见光波段对应颜色区域呈现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可见光区的反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色系的彩色植被.【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校园植被景观;反射光谱;导数光谱;云南大学【作者】曹帅强;李阳阳;张军【作者单位】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421002;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36校园植被景观是我国重要“科—学—游”一体化为集合的文化功能、空间构景和地域特色等的总和,具有一定的地方意义。

学术界主要从校园植物景观的群落结构特征[1]、文化内涵[2]、规划设计[3]与配置[4]、质量提升改造[5]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于充分识别校园植被景观特征仍需要深入探讨。

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

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受到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铁含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

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4~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

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
(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

(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 1.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

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

高光谱植被遥感数据光谱特征分析

高光谱植被遥感数据光谱特征分析
被 冠层 生化 组 分 。
关键 词 : 植被 遥 感 收 特 征 ; 吸 生化 组 分 预 测 ; 感 生 物 化 学 遥
文 章编 号 : 0 2 8 3 ( 0 6 3 — 2 3 0 文 献标 识 码 : 中图分 类 号 : P 5 10 — 3 1 20 ) 10 1— 3 A 7 r
e l e B n De t n e ( DI n S n,lo tiig ee td rai d a d z ph I d x NB )a d O o as ui z slce wa ee gh b se w s ier e rsin mo e ln v ln ts y tp ie l a rg es d l n o
维普资讯
高光谱植被遥感数据光谱特征分析
杨 可明 ,郭达志 ,陈 云浩
(. 1中国矿业 大 学( 北京 ) 测绘 与土地科 学 系, 北京 10 8 ; 00 3 2北 京 师 范大学 资 源科 学研 究所 , . 北京 107 ) 08 5
E maly m@cmt.d .n - i:k u be uc
T c nlg ( e ig , e ig 10 8 , hn ; eh o y B in )B in 0 0 3 C ia o j j 2Is tt o eo re ce csB in om lU ies y B in 0 8 5 C ia , tue fR suc sS i e , e ig N r a nv r t, e ig 1 0 7 , hn ) ni n j i j

要 : 用植 被 的 光谱 数据 。 讨 了植 被 冠层 的 光谱 反 射特 征 和诊 断 性 光谱 吸 收特 征 。根 据 植 被 光谱 特 征 和 连 续统 去 利 探

(完整版)植物反射波谱特征

(完整版)植物反射波谱特征

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在可见光波段内,各种色素是支配植物光谱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绿素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

健康的绿色植被,其光谱反射曲线几乎总是呈现“峰和谷”的图形,可见光谱内的谷是由植物叶子内的色素引起的。

例如叶绿素强烈吸收波谱段中心约0.45um和0.67um(常称这个谱带为叶绿素吸收带)的能量。

植物叶子强烈吸收蓝区和红区的能量,而强烈反射绿区能量,因此肉眼觉得健康的植被呈绿色。

除此之外,叶红素和叶黄素在0.45um(蓝色)附近有一个吸收带,但是由于叶绿素的吸收带也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两种黄色色素光谱响应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如果植物受到某种形式的抑制而中断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它会减少甚至停止叶绿素的产生。

这将导致叶绿素的蓝区和红区吸收带减弱,常使红波段反射率增强,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变黄(绿色和红色合成)。

从可见光区到大约0.7um的近红外光谱区,可看到健康植被的反射率急剧上升。

在0.7-1.3um区间,植物的反射率主要来自植物叶子内部结构。

健康绿色植物在0.7-1.3um间,的光谱特征的反射率高达(45%-50%),透过率高达(45%-50%),吸收率低至(<5%)。

植物叶子一般可反射入射能量的40%-50%,其余能量大部分透射过去,因为在这一光谱区植物叶子对入射能量的吸收最少(一般少于5%)。

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光谱特性主要受植物叶子内部构造的控制。

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即大约0.76um附近,反射率急剧上升,形成“红边”现象,这是植物曲线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研究的重点光谱区域。

许多种类的植物在可见光波段差异小,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

同时,与单片叶子相比,多片叶子能够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产生更高的反射率(高达85%),这是因为附加反射率的原因,因为辐射能量透过最上层的叶子后,将被第二层的叶子反射,结果在形式上增强了第一层叶子的反射能量。

植被的光谱特征

植被的光谱特征

植被的光谱特征
植被的光谱特征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光谱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叶绿素吸收峰主要在中心波长为0.45μm(蓝色)和0.65μm(红色)的两个谱带内,而在0.54μm(绿色)附近有一个反射峰。

在光谱的中红外阶段,植被的光谱响应主要被1.4μm、1.9μm和2.7μm附近的水的强烈吸收带所支配。

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不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在近红外光区,草本植物的反射高于阔叶树,阔叶树高于针叶树。

此外,根据植物的物候期差异和生态条件,也可以区分不同植物类型的光谱特征。

利用植被的光谱特征可以反演植被的生长状况。

健康的绿色植物具有典型的光谱特征,而遭受病虫害的植物其反射光谱曲线的波状特征被拉平。

此外,土壤的光谱特征也与植被的光谱特征密切相关。

地表植被稀少的情况下,土壤的光谱曲线与其机械组成和颜色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光谱曲线特征
植被光谱曲线是指在不同波长范围内测量植被反射或吸收光线的曲线。

植被的光谱曲线特征可以提供关于植被生理状况、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植被覆盖度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被光谱曲线特征:
1.叶绿素吸收峰:在绿色光谱范围内(约400-700纳米),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

因此,在这个范围内,植被的光谱曲线通常会显示一个显著的吸收峰,代表叶绿
素的吸收。

2.反射峰和谷:除了吸收光线外,植被也会反射一部分光线。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植被的光谱曲线通常会显示几个不同
的反射峰和谷。

这些特征可以与植被的生长状态、光合作
用效率和叶片结构等因素相关。

3.红外反射: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约700-1100纳米),植
被的光谱曲线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这是因为植物叶
片的细胞结构和叶片内部的气孔会导致近红外光的反射。

4.水吸收特征:在可见光谱范围之外的红外区域,植被光谱
曲线通常会显示出明显的水吸收特征。

水的吸收和植物细
胞中水分的含量以及植物的水分状况相关。

这些植被光谱曲线特征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光谱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和分析。

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农民了解植被的生理状态、光合作用效率、营养状况等,并用于监测和管理
植被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