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台湾

合集下载

台海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台海地区的形势一直备受瞩目。

台海作为一个敏感而复杂的地区,涉及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和实现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台海形势的演变以及相关政策,为解决台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台海形势的演变台海形势的变化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20世纪末,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经过多轮高层互访和交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得以推进,直接交流渠道的开放也改善了两岸民众的联系。

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两岸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台海形势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台海形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台湾的政治态度和趋势,二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台湾方面从一开始就积极推进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逐渐走向经济融合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岸之间的敌对情绪。

然而,随着台湾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台独”势力的复活,两岸关系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台海形势产生了影响。

随着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台湾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政治筹码。

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大国对台湾的立场也不尽相同,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博弈。

这些因素使得台海地区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台海政策的探讨面对台海形势的不确定性,各方应本着和平稳定的原则,努力寻找解决台海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两岸双方应加强对话与交流,保持现有的接触与合作渠道的开放。

在政治上,应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处理双方的分歧,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方争议。

双方也应加强各层级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员往来和经济往来的顺利进行,为两岸民众的福祉做出实质性努力。

其次,国际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国际社会可以在道义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等方式为台湾的发展提供帮助。

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为解决台海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

关于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

关于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我们大家都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篇一:《试析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机遇与挑战》由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内战,蒋介石退守台湾及50年代起美国的霸道介入,导致1949年后两岸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台湾问题自此产生。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坚定目标,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有难得历史机遇,也不得不面临现实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贯彻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机遇(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矛盾分析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大陆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当属主要矛盾。

试想,大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若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台湾的水平,那么台湾问题的解决就不会成为问题。

当前,令我们自信和欣慰的是,主要矛盾的最终解决已大步行走在路上。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风破浪,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实力已今非昔比,有目共睹。

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入宪,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丰富和逐步落实。

在不断超越中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6 000美元。

军事实力不断提升,蛟龙潜水、航母出海、神十问天。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欢迎。

基于这些,大陆在两岸博弈中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信。

两岸各方面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不断积累着正能量。

(二)国际上,中国大陆影响力日益提升东欧剧变以来,在西方国家按照“多米诺效应”来幸灾乐祸地围观中国“倒下”时,他们失望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他们的怀疑和惊诧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惊人奇迹,“中国道路”令世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震撼”。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

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

台湾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对大陆来说就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航母,台湾对美国来说是它第一岛链的最前沿。

台湾经济军事及政治位置都不容小觑。

二、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及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进入16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

这种承天府的治理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

清政府1885年正式成立了台湾省,派出刘铭传治理台湾。

形势与政策论文—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台湾问题摘要: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但这并不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

世界上只有一共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决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

关键词: 退踞台湾,主张“台湾独立,改革,分裂行径,重大斗争,国统会,国统纲领,协商对话,尊重台湾人民自由意志的选择,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历史的原因让台湾与祖国出与暂时分裂的状态l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前后,蒋介石集团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并于1949午5月l9日颁布了戒严令,宣布台湾地区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

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

1950年7月,国民党中常委临时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改造案》、将一些党政元老、军事将领、派系首领排挤出决策圈;全面更换旧有的党政系统;整肃党内旧有的派系。

黄埔、中统、CC、政学系等皆被清除。

同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整顿各级组织,进行党员登记,发展新党员,培植起一批拥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新实力派,建立了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绝对控制权;经济上进行了财政整顿,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同时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

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是在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后开始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台独”活动是台湾社会的毒瘤,并且始终构成对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威胁。

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其中有三场声势浩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针对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分裂活动所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1999年7月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两国论”的斗争,2002年8月针对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一边一国论”的斗争。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前,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探》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文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出发,提出应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平;合作;交流一、目前两岸关系的新形势。

(一)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

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

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

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的历史必然。

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3篇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3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字篇一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

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2023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形势政策论文-台湾问题

形势政策论文-台湾问题

[键入公司名称]形势与政策论文我看台湾问题我看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伴随着中国历史而长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

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回归中国,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已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

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至今已有62年。

另外,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期得不到解决,与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间插手密切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在1954 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阻挠中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正义斗争。

形式与政策论文_台湾问题

形式与政策论文_台湾问题

《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台湾问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学号:*********班级: 15网络技术2班姓名:有种失落SHINE完成日期:2016/11/27浅谈台湾问题摘要:台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它与已经回归的香港、澳门问题又有诸多的不同。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

本文对台湾问题进行了浅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实现两岸的统一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与美好的愿望。

关键字:台湾、大陆、回归、祖国统一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

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

台湾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对大陆来说就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航母,台湾对美国来说是它第一岛链的最前沿。

台湾经济军事及政治位置都不容小觑。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台湾与大陆关系问题
【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台湾中国统一
【引言】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

此间,中国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领土。

自从国民党占领台湾后,台湾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

现如今,台湾与内地关系改善,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联系。

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却是只增不减。

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还有那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未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两千一百万双盼归的眼睛,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过之心。

【正文】
1.台湾问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

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
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

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2.大陆对台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

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

大陆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诸如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等,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

这些政策作为,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方向不动摇。

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这表明,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是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

二是以法遏“独”、以法促和:形成以《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四点意见”为纲领的对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

三是以民为本、惠利台胞: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充分尊重、信赖、依靠台湾同胞,千方百计解决台胞关心的问题,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

四是扩大交流、深化经贸:积极落实两岸党际交流共识,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致力于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培植与夯实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与经济基础。

五是主动灵活、全面推进:“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务实灵活,掌握主动;操之在我的部分,主动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同时,大陆对台政策涉及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兼顾岛内不同的地域、党派、族群、阶层、行业等,全盘规划,整体推
进。

3.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的未来走向
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

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取代。

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

那么,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其实无外乎三种情况:
1:和平统一。

这也是我们都期望看到的结局。

可以这样设想,未来的几十年,大陆秉持一国两制方针,台海两岸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出现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届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和任何一种反统一势力叫板,等于说为统一扫清了障碍。

而对台湾来说,回归大陆不仅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更将得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和无数新的发展机遇,犹如当年的香港。

那么,两岸统一将是大势所趋,顺理成章,不会再有反动势力阻碍。

两岸真正实现和平统一,中华民族重获完整。

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国发展将不可估量,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等多个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2:武力统一。

中国人民统一两岸的决心绝不会动摇!如果台湾真的做出大陆所不能容忍的事,两岸关系出现不可挽回的破裂,大陆将考虑武力收复台湾。

一旦两岸开战,美国必将以某种方式介入,并且拉动其他盟国参与。

到时,台湾激战不可避免。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惜代价,解放军必能登陆台湾,收复台湾志在必得!但是,这将造成两岸共同的损失,不仅是经济军事的损失,更有人民生命的付出。

战后,中国将花费大量时间休整。

所以,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

3:长期维持现状,不统一,不独立,最终发展为主权共享。

台湾某些独立分子认识到台独的不可实现,便转而寻求互不干扰的相处模式。

他们名义上不独立,实际上却和独立没多大区别。

到时,台湾和大陆相当于现在一个联盟,同属于中国,但是一位大陆,一位台湾,彼此没有领土关系。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是美国等幕后黑手极力推动的。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手段扭转结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

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并使之不可逆转。

【总结】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中国的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
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而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更是迫切地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

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