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海平面变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研究海平面的变化呢?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1.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卫星搭载的雷达、激光高度计等设备,可以实现对海平面高度的精确测量,从而获得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球范围、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等优点,能够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2. 海洋浮标观测。
海洋浮标观测是另一种重要的海平面变化研究方法。
通过在海洋中布设浮标,可以实时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情况。
浮标观测数据可以补充卫星遥感数据的不足,尤其在一些边缘海域和深海区域,浮标观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浮标观测也可以提供海洋环流、海温、盐度等多种海洋参数,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3. 海岸线变化监测。
海岸线变化监测是从陆地角度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海岸线的变化进行监测和测量,可以间接推断海平面的变化情况。
尤其是在一些低洼地区和岛屿地区,海岸线的变化对海平面变化具有较强的响应性。
因此,海岸线变化监测可以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4. 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海洋环流、海洋动力学等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海平面变化情况,探讨海平面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预测能力。
综上所述,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海洋浮标观测、海岸线变化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海平面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浙江沿岸海平面研究和变化预测

α第17卷 第4期1999年12月 东 海 海 洋DONGHA IM AR INE SC IENCEV o l117 N o14D ec.,1999文章编号:10012909X(1999)0420001211浙江沿岸海平面研究和变化预测羊天柱1,2,应仁方1,2,张俊彪1,2,马志鑫3,林显钰3(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2.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3.浙江省水文总站浙江杭州310009)摘 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浙江沿岸海平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海平面上升预测模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浙江沿岸的海平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曲线浙北、浙中沿岸为单峰型,而浙南沿岸为双峰型,南北地域差异较大。
浙江沿岸过去30a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163±0106)mm a。
研究还表明,未来浙江沿岸海平面还将上升,按模式计算,至2050年上升29c m,到2100年估计上升值为60c m。
关键词:浙江沿岸;海平面变化;海平面上升速率;预测模式中图分类号:P731123 文献标识码:A近代海平面的变化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前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最近几十年来经过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们的大量调查和研究,基本上得到趋向一致的认识:即近100a来全球海平面处于上升变化的阶段,平均上升率约在110~210mm a之间。
根据国内专家多次计算和研究[1~8],中国沿岸海平面的平均年变率均出入于此范围中,且不同地区的海平面升降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王骥①指出:1950~1990年,从山东半岛到长江口以北海区相对海平面有下降趋势,而中国沿岸其它区域,相对海面趋于上升;根据EO F分析,对于低频海面变化,可把中国沿岸分为辽东半岛到莱州湾、山东半岛(龙口)到长江口以北、长江口及其以南三个区域,它们相对海面的升降速率分别为0117c m a、-0107c m a 和0110c m a。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中国沿海验潮站最 早建立于 20 世纪初, 1964 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后, 中国长期海平面监测系统网 才基本建成[ 15] , 20 世纪 90 年代, 通过几十年的资料 积累, 中国海平面变化研究已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 果。许多专家[ 16-19] 利用中国沿海潮站资料, 对上世 纪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速率进行了分析, 发现: ( 1) 20 世纪 50 ) 90 年代, 从辽宁到广西, 中国沿海海平 面区域变 化差异大, 变化范围在 - 21 1 ~ 10 mm / a 之间[ 16-18] , 全国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 21 5 mm/ a; ( 2) 存在 3 个明 显的海平面上升高值区( 黄河三角 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 3) 发现中国东部沿 海海平面周期变化显著( 主要周期有 01 5、11 0、11 5 ~ 21 7、21 8~ 51 4、81 8、11、181 61、22 a) , 它们基本上 对应一些常用的理论天文周期, 如 2 a 的大气振动 周期、3~ 7 a 厄尔尼诺周期、11 a 太阳黑子周期和 22 a 双太阳黑子周期, 然而大多数潮站以 01 5 和 1 a
但是, 由于 卫星测高资料的时序短( 最长只有 10 年左右) , 无法排除长周期影响因素对海平面变 化带来的干扰, 而且最新资料一般都掌握在国外科 研机构手中, 资料的获取和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1. 3 未来海平面变化的预估
近年来, 不少专家对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 进行了预估研究。其方式主要有气候模型预估、公 式拟合预估和以理论海平面上升值叠加区域地面沉 降速率进行的未来海平面变化预估。
2007 年 8 月 第 27 卷 第 4 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M ARINE GEOL OGY & QUA T ERNARY GEOLOGY
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1]
![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1]](https://img.taocdn.com/s3/m/42b8bd0081c758f5f71f675d.png)
1 概述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年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XX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值,较常年?高122毫米,较2021年高53毫米。
2021年,中国沿海气温和海温分别较常年高0.4℃和0.3℃,气压较常年低1.2百帕.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和时间特征明显。
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XX海和南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均超过100毫米;与2021年相比,XX海海平面上升最为明显,为66毫米,渤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小,为31毫米。
2021年5月、6月、8月和10月中国沿海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2021年,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积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XX、山XX和XX 等省的部分沿海地区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较为严重,2021年的高海平面加剧了XX、XX和广XX等沿海地区风暴潮的影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XX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 本公报将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平均海平面(简称常年);该期间的月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月均海平面(简称常年同期)。
2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2.1全海域沿海海平面变化XX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2021年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位(图1和图2).图1 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图21980~2021年中国沿海主要监测站海平面变化示意图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122毫米,较2021年高53毫米.XX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
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XX海和南海海平面分别高110毫米、108毫米、122毫米和136毫米;与2021年相比,XX海海平面上升最为明显,为66毫米,南海次之,为56毫米,黄海和渤海海平面分别上升43毫米和31毫米(图3).图3 2021年中国XX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2021年,除4月外,中国沿海其它XX月海平面均较常年同期高100毫米以上,其中5月、6月、8月和10月中国沿海海平面达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分别较常年同期高136毫米、154毫米、159毫米和131毫米(图4)。
海平面升降与气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 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 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 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 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上升幅度达196毫米;2007年,中国沿海 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上升幅度达196毫米;2007年,中国沿海 海平面均高于常年﹡ 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受气候变化影响,个别月份较常年异常偏高, 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9月,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11月。 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9月,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11月。 2007年,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继续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 2007年,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继续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 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在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 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在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 文大潮期,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根据海平面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 根据海平面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 比2007年上升32毫米。 2007年上升32毫米。
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剧变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剧变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当前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且可能引发各种灾害,如海岸侵蚀、洪涝灾害等。
了解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以及剧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有效的适应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际气候科学界的研究,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源于两个因素:海洋膨胀和冰川融化。
全球变暖导致了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引起了海洋膨胀。
同时,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也导致海洋中添加了大量的水分。
通过观测和模型预测,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
根据国际沿海观测站的数据,全球的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毫米。
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加速,一些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更快。
尤其是对于低洼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将带来更多的风险。
例如,孟加拉国等低洼沿海国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海平面上升威胁,因为这将导致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城市和农田。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剧变风险,建立合理的模型至关重要。
目前,科学家们使用复杂的模型来预测海平面上升的未来趋势。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气候模型和海洋模型的耦合。
这种模型能够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进而预测海洋的膨胀和冰川融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
另外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构建统计模型。
科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海平面上升数据,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这种方法是根据历史观测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来推断未来的变化。
尽管统计模型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短期变化的预测方面。
除了以上方法,科学家们还使用遥感技术来监测海平面上升。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观测和激光测距等手段对海平面进行准确测量。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用于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提供实时的海平面上升信息。
综上所述,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通过分析海洋膨胀和冰川融化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低洼沿海地区的灾害风险。
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与分析

存 在的缺陷。凶此 , 卫星 测高技术 已成为监测海 平面变 化的重
要 手段 之 一 。
美 国 宇 航 局 (A A 和 法 国 航 天 局 (N S 联 合 研 制 了 N S) C E)
T pxP si0 oe/oe n卫 星 _ 后 续 卫 星 Jsn 1测 高 卫 星 f 于 2 0 d l l 的 ao 一 。 J , 01
建行蓬翥 I 版 设业焘 I ‘ 地勘 删 质测 专
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与分析
覃 鸿 毅
摘 要: 本文 利用美 国宇航 局和法 国空间局联 合公布 的最新 版本 Jsn 1卫星高度 计数据 , ao 一 选取 DN C 8模 型为参考 海平面 , S0 计算 了 20 ~ 0 7年共 6年的南中 国海海平面变化和全球 平均海平面变化 , 0 3 20 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提取 出了南中 国海和伞球海 平面变化的长期性 趋势 与季节 性变化特 征, 并分析了两个区域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南中国海长期趋势为 12 e / , .6r a 全球变化长期趋势为 21 / a . mm a ,两个区域之 间的原始海 平面变化时 间序列相 关为 0 , . 而其季节性变化特 征相关性达到 了 09 , 6 7 但受近岸环境影 响, 南中国海局域海 平面 变 化 各项 幅度 均测 商 ; 平 面 变 化 ; 中 国海 Jsn l 卫 海 南
响全球天气及 长期气候 的演变 , 随时 间变 化 , 它 特别是 随季节
的变化规律一直都是海洋学家 、 气象学家和水 文学家所极为关
注 的 焦 点 。 长时 间 以来 , 潮 技 术 在 监 测 全 球 海 平 面 变 化 方 面 验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其 存 在 有 的 缺 陷 : 潮 站 大 多 分 布 于大 但 验 陆 沿 岸 , 部 分 开 阔海 域 无 法 观 洲 , 外 , 潮 站 所 处 的陆 地 本 大 此 验 身 也 存 在 垂 直 运 动 , 致 其 观 测 的海 平面 变 化 只 是 相 对 于 陆 地 导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海平面上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不仅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最新研究显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幅度正在迅速加快,危险因素不容忽视。
据国际海洋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约上升3.6毫米,这一速度比过去几十年平均水平快了两倍。
这意味着,到205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达到30厘米,而到2100年,有可能突破一米。
这一趋势与海洋的酸化、冰川消融、海洋内部循环等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是冰川消融。
南极和格陵兰冰盖融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尤为显著。
近期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每年融化掉的冰量超过2000亿吨,这一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快了三倍。
而格陵兰也在逐年加速消融,以致相关专家预测,到2100年其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可能高达15厘米左右。
除了冰川消融,全球变暖也是海平面上升的重要推手。
由于海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体积的增加,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引发极端气象事件,如海啸、飓风等,这些天气灾害都有可能进一步加快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面对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专家们认为,全球应该采取行动,尤其要加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法国气候变化专家拉菲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否则这种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曾表示:“我们要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打破破坏自然的‘毁天灭地’思维,减少生态破坏,降低自然灾害次数。
”综上所述,海平面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沿海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张亚彪 孙昊 杨波(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 天津 300450)摘 要:文章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 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论述了我国沿海海平面近年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平面 变化趋势 成因分析 经济建设 影响 对策1 引言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它带来的严重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在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当前全球环境状况∀就指出:!全球变暖将会加速海平面升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会威胁低洼岛屿及疆海地区∀。
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更是呼吁各国政府要重视海平面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希望将其纳入!政府决策进程∀。
而在2006收稿日期:2008-02-16作者简介:张亚彪(1981-),男,浙江磐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水文研究工作。
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召集了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等29个国家、40个国际组织的163位科学家,在巴黎举行了专门针对海平面上升与变异问题的研讨会。
同时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也极为重视,国务院领导曾专门对我国海平面研究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国家海洋局也根据此批示进一步加强了海平面上升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业务化工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海平面变化的成因,分析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性库信息查询空间地理位置;根据地理分布查询地貌属性库信息。
通过图形或功能菜单查询海岸地貌、海洋底质相关内容。
5.3 三维地形图形生成技术三维模型的建立最终目标是生成网格化的Gr i d 数据。
由离散数据获得网格数据,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一种可靠的、无限接近真实度的插值方法由离散数据计算出每个网格节点的坐标与Z 值。
本系统用A rc m ap 生成网格数据,生成的网格数据以三维图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模型建立的结果就是生成了DE M 数据,DE M 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如果提供给用户使用,必须同时提供一个图形化的界面,把三维数据显示出来,并扩展标准的操作接口,以便用户通过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输入设备对数据进行诸如放大、缩小、查询等基本的操作。
三维模型显示系统采用ESR I 公司的A rc Objects+VBA 开发,功能包括常用的菜单操作、三维数据的导航、飞行、缩放、观察点设置、以目标为中心缩放、视野缩放、平移、数据属性查询等功能。
6 结束语中国陆架和边缘海是西太平洋沟-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沟-弧-盆系是当前地球科学前沿课题之一,也是推动地球科学产生重大理论变革的重要研究领域。
西太平洋沟-弧-盆系所在区域,在国防建设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洋测绘必须紧跟地学研究步伐和充分运用其研究成果。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也是此项前沿课题的组成部分,尽管数据库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该数据库的完成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将对海洋测绘工程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 朱世立.电子海图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7[2] 王伟长.地理信息系统控件(Acti ve X)[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1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张亚彪 孙昊 杨波D oc u C o m P D F T r i alw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指出:最近3年来,中国全海域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更是比常年高出71mm 。
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mm /年,高于全球1.8mm /年的平均值,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2.2mm /年、2.5mm /年、3.1mm /年和2.4mm /年。
与2003年相比,近3年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变化呈起伏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海域一致,天津呈持续上升趋势,上海和广西低于2003年,呈波动起伏状态。
资料同时还显示,预计未来3至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6年上升9~31mm 。
3 海平面变化成因分析海平面上升成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绝对海平面上升,即气候变暖引起的极地冰盖和陆源冰川冰帽融化、海洋热膨胀等,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
在未来100年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将受其直接影响。
二是相对海平面上升,即地面沉降、河流、季风和海流等变化引起区域性的海平面上升。
如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位于河口淤积平原,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加速了地面沉降,造成了海平面相对上升。
但往往某个区域的海平面上升同时包括了全球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全球性和区域性各因素本身变化情况、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贡献大小、影响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成因分析的不确定性。
4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滨海地区用水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浪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而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6%,全国大城市有70%以上、全国总人口的41%以上、社会总财富的6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
同时 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指出:在2004-2006年期间,我国沿海遭受海洋灾害的频度和强度都重于常年,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及江苏、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和海岸侵蚀呈上升和加剧的趋势更加明显。
因此,研究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通过近几年不断地监测和研究发现,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海岸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加强了海洋动力作用,使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
据统计,2004-2006年,山东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己达649km 2;龙口至烟台海岸侵蚀长度约30km,累积最大侵蚀宽度达57m;上海市崇明岛东岸侵蚀长度达8.14km,最大侵蚀宽度67m;海南全省遭受侵蚀的海岸线长度己达300km,三亚湾和亚龙湾最为严重,侵蚀速度为每年1m ~2m,使当地海岸工程设施和海滨旅游区受到严重威胁。
4.2 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暖产生的结果,而气温上升将会导致台风强度的增加,使一些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频发。
同时随着海平面的升高,风暴潮位也会相应抬升,使原有的海堤和挡潮闸的防潮能力受到减弱,增大了遭受风暴潮灾害袭击的可能性和破坏的影响力。
如2003年渤海湾沿岸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的袭击,发生了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现象,使受淹地区的积水深度达0.5-0.8m 。
而在2004-2006年期间登陆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台风风暴潮竟达17次之多,其中2005年8月的台风!麦莎∀,给浙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5.6亿元人民币;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更是碰上了天文大潮期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岸多个站的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平,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港口功能减弱海平面上升降低了港口码头及仓库的标高,增加了遭受风暴潮淹没的次数,使港口功能日益减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天津港老码头泊位和仓库的标高已较原设计标准降低0.5-0.8m,码头最低处已降至历史最高潮位以下近1.0m,因此1992年的台风暴潮给港口老码头造成4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为此,天津市现提高了城市防护工程设计标准,加固了139km 的海挡,同时还在尚未封闭的16.2km 的海岸线上新建海挡,以保障该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4 土地流失严重、盐碱化加剧海平面上升造成了海岸线后退,导致土地流失严重、盐碱化加剧。
如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沙螺寮村到2005年被淹没的土地面积达4.2k m 2,造成100多户村民迁移。
2004#2006年期间,秦皇岛市海82天津航海 2008年第2期D oc u C o m P D F T r i alw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港区和抚宁县部分地段海水入侵长度已达32km,造成300多平方公里面积土地盐碱化;海口市海甸岛和新埠岛长约6k m 岸线因海岸侵蚀损失土地约1.5k m 2。
4.5 城市供水不畅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影响沿海平原的陆地径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海水随河流侵入内陆,使地下水水质咸化、盐度升高,影响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造成现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不畅和报废。
虽然我国部分城市正在逐步的完善沿海海防设施,使沿海地区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大幅提高,但受天文大潮、季节性海平面升高和干旱等因素影响,咸潮入侵频度和程度不断加重。
近年,上海市由于受咸潮频繁入侵的影响,地下水盐渍加重,城市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
珠三角地区也相继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咸潮入侵,使当地地下水的盐度升高,影响了当地的供水系统。
5 关于海平面上升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发达、高速发展的地区。
海平面缓慢而持续上升将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既需要有长远规划和打算,又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以达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效、协调发展的目的。
为此建议:5.1 提高设计标准,加强抵抗风暴潮和洪水的能力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可参考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许多早期堤防工程的设计标准较低,能抵御百年以上洪水或风暴潮灾害的不多。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围堤防御能力降低,使原设计能抗百年一遇的工程只能抵御20年一遇的甚至10年一遇的灾害。
鉴于近年我国沿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建设得到巨大发展,同样的风暴潮灾害会带来比以往更多倍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沿海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按照经济发展程度,采用不同的工程标准,把加高加固沿海和大河口的堤防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5.2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及海岸侵蚀专家认为,比起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更为可怕的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大幅度地面沉降,它正使一些沿海地区一步步!滑向大海∀。
要想遏制和减缓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势头,除了全球共同努力减轻温室效应外,当务之急还须对由于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沿海地区,要有规划地、合理地、有控制地利用地下水,并持续进行人工回灌,控制地面沉降;对沿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区,采用海水替代地下水,减少或不采用地下水作为注水采油的水源,以缓解地面沉降;对海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对沿海湿地、河口和洪积平原的保护,减缓其破坏程度,提高自然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