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的海平面变化和下个世纪海平面变化趋势

合集下载

海平面变化与极端气候

海平面变化与极端气候

海平面上升 (1)原因 (1)危害 (3)忧患 (5)极端天气 (12)海平面上升原因海平面上升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

绝对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而造成的。

相对海平面上升是由地面沉降、局部地质构造变化、局部海洋水文周期性变化以及沉积压实等作用造成的。

国际上通常将1975年到1986年的平均海平面称为常年平均海平面。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2001年评估报告,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至2毫米。

根据温室气体的不同排放情况预测,全球海平面高度在1990年至2100年期间将上升9厘米至88厘米,但区域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近年来,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我国沿海部分地区风暴潮、海岸侵蚀、洪涝和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给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自工业化以来,大量使用化石类燃料和大面积砍伐森林,1750年至2003年的两百多年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约35%,而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一百多年间,温度上升了0.6℃。

1861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的变化(IPCC,2007)全球变暖也引起冰川融化。

1992~2005年,科学家们对格陵兰岛冰架融化的面积进行了多次测量,融化速度呈加快趋势(红色部分表示冰架融化的区域)。

正在融化的格陵兰岛冰架海水受热膨胀和陆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沿海地区地面沉降,也形成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位于河口淤积平原的大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大型建筑物群的增加,加速了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更为显著。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且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危害尽管不同研究人员的结果可能不同,近百年来海平面上升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自上世纪末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0厘米或稍多。

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历史和现在

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历史和现在

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历史和现在—1988年11月,WMO和UNEP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2500多的资深和顶级科学家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活动。

IPCC分别于1990、"1995、"2001和2007年完成了四次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的部分结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90%)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在20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了0."7oC,1850年以来10个最热的年份都集中在1994年以后。

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1."8至4oC。

本世纪海平面将至少上升19至37厘米,甚至28至58厘米,若北极冰层大量融化趋势继续的话.干旱区将扩大,非洲、澳大利亚、中国和南亚等国将受到巨大影响;到2080年,将有11亿至32亿人口遭受缺水之苦,饥饿人口将增加2亿至6亿.强飓风近年频率增加也是全球变暖导致的。

旱/涝、热浪/寒潮频次将增加;冰川/冰盖将退缩即使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后,其影响也还将持续若干世纪。

IPCC最新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至59厘米。

在2001年发表的评估报告中,IPCC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至5."8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9至88厘米。

由此引发剧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Wu和Peltier(1983)估计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18000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1350年前到7000年前,7000-5000年前间的冰融量减少。

Jaritz和Ruder(1977)绘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变化曲线,100-8000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2."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率明显减慢,将为每百年0."47米。

6000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2."5米。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历史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历史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历史摘要:一、引言二、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2.海平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反映三、历史时期的海平面与气候变化1.冰河时代2.中世纪暖期3.小冰河期四、现代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挑战1.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2.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五、结论正文:【引言】地球的气候和海平面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海平面的升降不仅直接反映了气候变化,同时也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时期的海平面与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应对现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变化、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等方面。

当全球温度升高时,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同时,海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膨胀,也会使海平面上升。

反之,当全球温度降低时,海平面则会下降。

海平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其对全球碳循环和热量平衡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地区湿地和滩涂的减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此外,海平面变化还会改变海洋环流系统,进而影响全球热量平衡。

【历史时期的海平面与气候变化】1.冰河时代:在冰河时代,全球气温较低,海平面降低,大量水体被储存在冰川中。

2.中世纪暖期:在中世纪暖期,全球气温相对较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

这一时期,北欧地区的维京人得以在大西洋和北极海之间进行航行。

3.小冰河期:在小冰河期,全球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

这一时期,北极地区的冰川扩张,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挑战】1.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

这给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2.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应对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等。

海平面上升及其危害

海平面上升及其危害
.
2 海滨城市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世界上主要 的城市带大多 集中分布在沿 海地区,海拔 都较低,如果 海平面上升许 多沿海城市都 会面临被淹没 的危险。
.
3 风暴潮频率与强度增加(海啸灾害)
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振动如热带气旋(台风或飓 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风暴 潮往往带有狂风巨浪, 具有成灾快、损失重、危害 大等特点, 因此, 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 海平面上升使得平均海平面及各种特征潮位相应 增高, 水深增大, 波浪作用增强, 因此, 海平面上升 增加了大于某一值的风暴增水出现的频次, 增加风 暴潮成灾几率; 同时, 风暴潮增水与高潮位叠加, 将 出现更高的风暴高潮位, 海平面上升使得风暴潮的 强度也明显增大, 加剧了风暴潮灾。从而不仅使得 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影响的频率大大增加, 同时也使 得暴潮灾向大陆纵深方向发展, 并降低沿海地区的 防御标准和防御能力, 造成更大的灾害损失。
.
三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根据海平面上升诱因的不同可以把海平 面上升分为球冰川性海平面上升和区域性 相对海平面上升两种类型虽
.
<一> 冰川性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分析
不少人把冰川性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归结 为温室效应。事实上其影响因素众多而且 复杂,从长远观点看其根本原因是各种自 然因素而不是人类活动因素。
.
.
5 造成沿海潮滩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
潮滩对海岸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是 宝贵的土地资源, 在海涂围垦、牧业渔业和芦苇生 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平面上升对潮滩淹没 损失的影响程度与泥沙来源、沉积速率、滩面形 态、潮差、陆地沿岸地形、海岸防护工程、滩涂 围垦等因素有关。对于泥沙来源丰富、沉积速率 较大、剖面上凸的潮滩, 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滩损 失较小, 反之则大。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滩侵蚀损 失则主要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潮差、并使潮 波变形加剧, 潮流对潮滩的冲刷作用加强所致。潮 滩的损失导致了有些在潮滩里生长的动物只有被 迫迁徙。

实用类文本《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阅读练习及答案(昆明2023学年高三上9月)

实用类文本《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阅读练习及答案(昆明2023学年高三上9月)

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适应性月考卷(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海洋变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显著加速,1993~2021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 2021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1980~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1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1980~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注] (相对于1993~2011年平均值)[注]海平面距平是某年的平均海平面高度与某一时段海平面平均值的差值。

(摘编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材料二:2012~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处于高位,其长期累积效应造成滩涂损失,影响沿海地下淡水资源。

海水入侵在我国沿海均有发生,其中渤海和黄海部分滨海平原地区入侵范围较大;东海和南海滨海地区入侵范围小。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与2020年相比总体呈现“北升南降”的区域分布特征,渤海和黄海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约40mm,海水入侵较2020年总体加重;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总体略有下降,同时区域降水总体偏多,海水入侵相对较轻。

同时,受海平面.上升、极端海平面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中国沿海典型砂质和粉砂淤泥质监测岸段海岸持续蚀退。

与2020年相比,严重侵蚀岸段占比增加,其中辽宁、河北、福建和海南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加剧。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地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事件增多,成为低海拔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威胁。

尽管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建立海洋保护区等等,但仅靠部分国家的气候行动越来越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气候风险。

因此,世界各国沿海城市政府和民间组织要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以减缓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修改版】资料.

海平面上升【修改版】资料.

预测未来100年上升幅度28~68cm。
海域
2030年
2050年
2100年
辽宁——天津
11~12
19~21
57~63
山东半岛东南部
-1~0
2~4
28~34
江苏——广东东部
13~14
21~24
62~68
珠江口附近
5~7
10~13
43~50
广东西部——广西
13~14
22~24
62~68
3. 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的影响
海平面 上升
小结:对于局部地区来讲, 海平面变化更重要的是其相 对变化。我国沿海, 尤其是几大三角洲地区, 因人为原 因地面沉降严重, 区域性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远大于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率。
1.2 全球性海平面上升
1.3 局部地区的季节性海平面变化
1.4 海平面上升20米后的上海
1.5 影响海平面上升的因素
2. 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估算
2. 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IPCC1990年的21世纪海平面上升量估算
过去100年海平面变化 假定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
2. 21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预测
1990年以前做出的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具有很大的 不确定性。只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即: 海平面上升速度将比20世纪更快。
11.2~33.4
江苏南部海岸 1.1~1.2
8.3~9.1
南汇咀海岸
0.6~3.9
2.2~16.7
杭州湾北部海岸 2.8~4.5
2.2~3.6
3.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岸侵蚀
3.地壳上升,海水面下降,形成海蚀阶地
2001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决定举国迁往新西兰,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计划放弃自己家园 的国家。。

全球变化课程论文

全球变化课程论文

全球变化课程论文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多,愈来愈尖锐的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众所周知现在有十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减少、土地退化沙化、水资源短缺、海洋环境恶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化减少、固体废物污染以及人口增长。

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计后果地疯狂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而现在这些环境问题都成为了阻碍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所以,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与处理环境危机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课题。

关键字:环境;全球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应对危机1.当下全球环境危机1.1全球变暖气候学的纪录显示,近百年来,全球的平均地面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总体上,本世纪80年代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下半叶升高了约0.6°C。

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下去,除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坐落在维也纳附近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于1991年所作的预测表明,到2050年,全球变暖的幅度可能在4.5~10°C之间,到21世纪末,则在12~15°C之间。

这些预测还是初步的,因为其中没有考虑海洋热力学效应引起的时间滞后效应。

比较合理的预测是,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0.5~2.5°C,到2050年,将上升3.6~4.5°C。

初步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进而导致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一般地,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多,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量将会减少。

对于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增多是有利的。

而对于降水减少的地区,如北美洲中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则会因为夏季雨量的减少变得更加干旱,水源更加紧张。

据估算,在综合考虑海水热胀、由于极地降水增加导致南极冰帽增大、北极和高山冰雪融化等因素的前提下,当全球气温升高1.5~4.5°C时,海平面将可能上升20~165厘米。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与预测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与预测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与预测海平面是指海洋表面的平均高度,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平面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海平面变化的历史、影响因素以及未来预测等方面展开探讨。

###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自地质时代以来,海平面一直在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海平面的变化主要受到冰川活动、地球自转、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末次冰盛期的结束,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开始上升。

据科学家的研究,过去几个世纪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逐渐加快,这与工业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素海平面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冰川融化、海洋循环等。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大量的冰川水流入海洋,使海平面上升。

此外,海洋循环的变化也会对海平面造成影响。

近年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进而加速了海平面上升的过程。

### 海平面变化的预测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和模型预测,未来海平面将继续上升。

预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将在0.3米至1.2米之间。

这将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类居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岛国和沿海城市可能会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海岸线退缩、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加剧。

为了减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沿海地区的规划和建设也需要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海生态系统,减少灾害风险。

总的来说,海平面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社会行动的综合手段,才能有效地应对海平面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空间。

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月 !

近 百 年 来 的 海 平 面 变化 和 下 个 世 纪 海 平 面 变 化 趋势
任 美 愕
, #南 京大 学 大 地 与 海 洋 科 学 系
中国∃
这 是 涉 及 最 近 % 年 和 下 个 世 纪短 期海 平面变 化 的 一 般 看 法
,
正 确 估计 下 个 世 纪 海

通过 海 峡 通 道 与 外 海 相 连接
,

当 冰期 海 平 面
降 低 至 海 峡 通 道 以 下 时 有 限 的 盆地 将 被 陆 源 沉 积 物 所 充 填 如在 湿 润 条件 下 的 湖 相 沉 积 物 或 含 煤 的 沉 积物 或 在 干旱 条件 下 的 蒸 发 岩或 风成 沉 积 当 间 冰 期 海 平 面 上升 超过 海
纪 引 起海 平 面 加 速 上 升 到
%%
年将 达 到 , 一 %
。 %。 (
的可 能 性

#顾 炎 兆 译
韩家姗校∃
中国 边缘海第 四 纪 沉积作 用 研究
何 起 祥
# 地 质 矿产 部 青 岛 海 洋 地 质 研 究 所
,
中国 ∃
中 国 周 围 的 海 是 被 岛弧分 隔 的 陆 缘 海
, ,
根 据 上述 情 况 明 显 的 是 在 能 够 获 得 一 张正 确 的 全 球 相 对 海 平 面 变 化 图 之前 仍 然有
, ,
大 员 的 工 作要 做


∀ 4
5
6 8 / 7 等0
当 前第 四 纪 研 究 的 进 展 和 任 务
& —9
,
&

:; < = >
大 会报 告 集 锦
,
+
在 预 报 下 个 世 纪 海动 型 海平 面 变 化 的工 作中

但 是 高速 率 的 海 平 面 上 升 一 般是 人 类 活 动所 触 发 的 显
,
著 的 是 地 下 水 的 过度 泵 取
百倍
,

事 实上

,
人 类 所 引起 的 陆地 下 沉 经 常 比 构 造 下 沉 大 几 十 或 几
,
如 在 泰 国 曼 谷和 中 国 天 津

很明 显 的 是 目 前 世界 范 围 的 海 平 面 上 升 主 要是 由于 沿
,
站 则为 一 +
( (
.
/ 。
因 此 在 具 有 较 长 海 岸 线 的 国 家 如 中 国 美 国和 日 本 海 平 面 平 均 变
,
, , ,

化 速 率 既 无 科 学依 据 也 无 实 际 意 义
, 、


相 对 海 平面 变 化 的 差 异 在 很大 程 度 上 是 由陆 地垂 直运 动 和 与 之协 同 的 冰 川 反弹 构
。 ,
,
#& ∃
南半 球 潮 位 数 据 稀 少

# ∃ 世 界上 重 要 的 地 区 尤 其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潮 位 记 录 精度 需 要 提 高 到 以 监 测

,
( (
.
/
级 的 海 平 面 变 化 必 须 有 一 个 国 际 标 准 测 量 系 统 和 改 进 的 大地 水准 面 控 制 #+ ∃ 在 三 角 洲 地 区 主 要 由 人 类 活 动 所 引 起 的 相对 海 平 面 上 升 是 以大 而 快 的 波 动 为 特征

非 人们 所 想 象 的 那 样 干 旱

中 国 边 缘 海 第 四 纪 沉 积 序 列 应 用 岛弧 海 峡 通 道 的 开 关模 式 来 解 释

,
开 关的 现 象 受

气 候 事件 引起 的 海 平 面 变 化 的 控制 步 的工 作


详 细 揭 示 第 四 纪 沉 积 物三 维 空 间 的轮 廓 还 需做 进 一

造 物 理 大 地 水 准 面 的 变 化 沉 积 压 实作 用 以 及 地 下 流 体 #地 下 水 和 石 油 等 ∃的 抽 取等所 引
起的

新 构造 上升 地 区 海 平 面有 显 著 的 下 降 如 朱 诺 阿 拉斯 加和 斯 堪 的 纳 维 亚
,

,
而在 下 沉
,
盆地 通 常记 载 的 是海 平 面 上 升
译 #顾兆炎
韩 家桥校∃
8 Β
+
,
,

,
从 而 将 来 海 平 面 大幅 度 #几 米 ∃上 升也 是 不可 能 的
,

最 近 的 地球 物 理和 地球 动 力 学 研

究 也 表 明 全 球 海动 型 海平 面 上 升 速 率在 下 几 个 世 纪将 不 会 大 于 最 近 % 年
尽 管 如此
,
我 们 还 不 能 排 除 海 水 热膨 胀和 由全球 增 温 所 触 发 的高 山冰 川 和 小 冰 帽 加 速 融 化 在 下 个 世

漠 化 的产物
沿 中 国 海 岸 线 分 布 的 黄土 即 起 源 于这 种 沉 积 物

,
所谓 残 留砂 就 是 沙 丘 和
,
沙 丘 间 残 留 的 淤 泥 尽 管 如 此 地 质 矿 产 部 的 地 质学 家 已 在 珠 江 口 和 长 江 口 海 平 面 以 下 % + ( 发 现 了 一 些 叶 状三 角 洲 这 表 明 河 流 沉 积 作 用 一 直 是 活 跃 的 而 末 次 冰 期 的 气候 并
,
争 议 集 中在 中 国 海 中 的 残 积 物 上

许 多地 质 学家 认 为
,
河 流 堆 积物



最近
,
中 国 科学 院海 洋 研 究所 的 科 学家 在某 些 层 中 已 发 现 高 角 度 的 交 错 层 实际 上 是 沙

他 们 相信 残 积 物 主要 是 末 次冰 期 时 强 烈 的 风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风 成 沉 积 物
海地 区 的下 沉 所 引 起的
由于 陆 地 升 降 变 化 对 潮 位 记录 有 重 大 影 响

所 以运 用 这些 数 据
难 以确 定全 球 海 动 型 海 平面 的 上 升
我 们 目前 所 拥 有 的 有 关 全 球 相 对 海 平 面 变 化 的 知 识
仍 欠 完 整 精度 也 不 够
,

其 主 要 限 制 因 素是 0

峡 通 道 时 海 水 迅 速 注 人 盆 地 覆 盖大 片 区 域 分 成若 干 幕
,
,

在这 样 的 情 况 下 海侵 是快 速 的 并 且 可 以
,
,

中 国 沿海 第 四 纪沉 积 物 中 已 发 现 八 个 海 侵 层

根 据 不 同 的方 法确 定 的年 龄 说 明
。 。
,

,
们 中 每一 层 在 不 同 的 地 区 是可 对 比 的
尽 管我们 仍 然面 临着 许多 不 确 定 的因
Χ
素 但 海 平 面 变 化 的 主 要 趋 势 还 是 明显 的 定 陆 架 ∃至 少 自 中 新 世 末 以 来 基 本 保 持 稳
,
。 。
?≅ Α
的 结果证 明 南极 冰 盖 #包 括 冰 因 此 在 下 个 世纪 它的 融 化 或 者 解 体是不可 能
上 海 吴淞

.
/

类似情 况 见 于
当 用 统 计手 段 来 确 定 海 平 面 长 期 变 化 时
,
,
,
必 须 考虑这 种 时 间 上 的 高变 化 率
,
#) ∃ 在 某 些 地 区
潮 位 记录在 用 来 说 明 相 对 海平 面 变 化 之 前
, 。
,
对 此应 进行 严 格 的评

估 例 如 在 中 国 在 为 揭 示 真 正 的 海 动 型 海 平 面变 化 的 尝 试 中 已 就 地 面 下 沉 对 塘 沽 和 吴 % 淞 两 个 中 国 主 要 潮 位 站 3 年 的 记 录 进 行 了 校正 很 明 显 其 结 果 不 能 代表 相 对 海平面
&,

平 面 的 变 化 将 具 有 重 大的 社 会 经 济 意 义
理 论 上 的 或 是 海 动 型 的 海 平 面 变化 梅 动 型海 平 面 变 化


世 界 范 围潮 位 记录 的 分 析显 示 了 最 近 %
。 。
年 来全 球 海 平 面 上 升 约 % 一
, ,
(

这是
实际 上 并 没 有全 球 性 的


例 如 中 国 天津 的塘 沽 海 平 面 上 升 速率 在
,
+ % 一 & 夕 , 年地 下 水 未过 度 开 采 时仅 为
,
1( (
.
/
2
而在

∗∗一
3−
年 由于大 量 的 地 下 水 被抽 取
,
其速 率 增 加 到 )
)( (
( (
.
/
2
在采

取 限 制 地 下 水 过 度 抽 取 的 严格 措 施 之 后 海 平 面 上 升 速率 降低 到
甚 至 也 没 有地 区 性 同 时 的
这 种 差异 不 仅 是 变 化 性
,
不 同 地 区 之 间海平 面 变 化 存 在 着 很 大 差 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