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大纲

口腔与唾液腺1、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内脏大部分器官在胸、腹、盆腔内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而掌握内脏器官的正常位置,对于临床诊断检查,有重要实用意义。
为了描述胸、腹腔内各器官的位置及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确定一些标志线和划分一些区域。
(一)胸部的标志线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腋前线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腋后线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腋中线沿腋前、后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经身体后面正中线即沿各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二)腹部的分区为便于描述腹腔脏器的位置,可将腹部分成若干区域,方法较多。
临床上常用的简便方法是通过脐各作一水平面和矢状面,将腹部分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和右下腹4个区。
然而,更实用的是9分法,即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所做的肋下平面和通过两侧髂结节所作的结节间平面将腹部分成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3部,再由经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两个矢状面,将腹部分成9个区域,包括上腹部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腹部的脐区和左、右腹外侧(腰)区,下腹部的耻(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髂)区。
2、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其各部的功能不同,形态各异,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按体积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
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成为一个独立的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如大唾液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位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如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2024年最新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

2024年最新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解剖学》教材第八章“消化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器官的结构特点,以及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 掌握口腔、胃、小肠等主要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
3. 了解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并能够描述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难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及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消化系统模型及挂图。
2. 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实物标本。
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消化腺切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消化系统模型,激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新课导入: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讲解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观察实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
4. 例题讲解:以口腔、胃、小肠为例,讲解其结构功能及消化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消化系统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口腔、胃、小肠等主要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
3.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口腔、胃、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案:口腔具有初步消化的功能,胃具有储存和分解食物的功能,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 作业题目:简述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及作用。
答案: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消化腺分泌功能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及作用机制。
3. 实践情景引入及随堂练习的设计。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3章 消化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牙的构造。腮腺导管开口位置;食管的位置、 分部及狭窄部位;胃的形态、分部及位置;十二指肠 的分部。空肠、回肠的区别;大肠的分部;阑尾的位 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结构特点;直肠的形态; 肛管的结构;肝的形态、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胆 囊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消化道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划分;胰的 位置和形态
(一)盲肠和阑尾 1.盲肠 回盲瓣防治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防止盲肠内容逆流到回 肠。 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阑尾。 阑尾:长6~8cm,末端位置不定。根部固定,恰是三条结肠带 交汇处,是临床手术寻找阑尾的重要标志。其体表投影为麦氏 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二)结肠 1.升结肠 在右髂窝内起于盲肠,沿右侧腹后壁上升至肝右叶 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为横结肠,转折处称结肠右曲 ,又 称肝曲。 2.横结肠 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至脾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 降结肠,转折处称结肠左曲 ,又称脾曲。 3.降结肠 起自结肠左曲,沿左侧腹后壁下行,至左髂嵴处移 行为乙状结肠。 4.乙状结肠 全长呈“乙”字弯曲,在左髂嵴处上接降结肠, 沿左髂窝转入盆腔,自第3骶椎平面续直肠。乙状结肠也有系 膜,故活动性较大.系膜过长,可造成乙状结肠扭转。
三、食管
(一)食管位置和分部 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cm,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
咽,下接胃的贲门。可分颈、胸、腹三部。 (二)食管的狭窄 第一狭窄 :位于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 :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
约25cm。 第三狭窄 :位于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45cm。
3.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解剖方 位为准,以“十”记号划分四区表示左、右侧上、下颌的牙位, 并以罗马数字Ⅰ-Ⅴ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
消化系统解剖教案

消化系统解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解剖学》第四章《消化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以及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2. 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协调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及疾病发生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消化系统模型及挂图。
2.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实物标本。
3.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消化系统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3. 例题讲解:讲解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实例分析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
4. 随堂练习:发放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
3. 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及预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分析口腔、胃、小肠等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答案:(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器官。
各器官功能分别为:口腔负责食物的咀嚼和初步消化;食管将食物输送到胃;胃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主要负责水分吸收和排泄;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和解毒功能;胰腺分泌胰液,参与消化。
(2)口腔、胃、小肠等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消化淀粉;胃中的胃蛋白酶和胃酸消化蛋白质;小肠中的胰液、肠液等消化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完成消化吸收。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系统

钡 餐 造 影 胃
——
小组讨论题
• 人在进食以后,食物很快被消 化掉,那么为什么自身没有被 消化掉呢?
(五)、小肠
• • • • • 全长5-7米。 分为: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的分部
• 1、十二指肠 长约 25-30厘米, 球部好 发溃疡。 • 降部其后侧壁的粘膜 有十二指肠乳头,是 胆总管和胰导管末端 共同开口处。 • 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 腰椎。升部向上至第 2腰椎的左侧向前下 方连接空肠。
胰
• 胰位于胃的后方,相 当第一、二腰椎的高 度,横位于腹后壁。 胰重约65-75克,分头、 体、尾三部。胰头膨 大,被十二指肠所包 绕。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 性质和成分:是无色、无味的透明 液体,每日分泌量1~2L。含HCO3-、 无机盐和各种消化酶。
肝
• 肝的形态:呈不 规则的楔形,可 分上下两面,左 右两叶。 • 肝2/3位于右季肋 部和腹上部,1/3 在左季肋部。
胃 :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 两弯。 • 1、胃是消化管各部 中最膨大的部分,上 连食管,下续十二指 肠。 • 胃具有受纳食物,分 泌胃液和进行初步消 化的功能。
1.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 出口称幽门,下 续十二指肠 两弯:右上缘较短称胃小弯,凹向右上,最低 点有一切迹,称角切迹 。左下缘较长称胃大 弯, 在胃大弯处有一个不太明显的浅沟称中间 沟。 两壁:前壁和后壁 2.分部 : 胃 底:指贲门切迹以上的部分,亦 称 胃穹窿 胃 体:位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部分 幽门部:为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 分 左 侧管腔扩大,称幽门窦;右侧管 腔狭窄, 称幽门管 。 贲门部:位于贲门周围的部分
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 1.在食管起始部; 2.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3.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临床意义:这些狭窄尤其是第二个 狭窄常为异物滞留和食管癌好发部 位。当进行食管内插管时,要注意 这三个狭窄。
消化系统解剖教案

消化系统解剖教案【篇一:人体解剖学第三章消化系统】第三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管一、教学要求1.掌握牙的形态和结构,咽峡的构成,大唾液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部位。
2.掌握咽的位置、分部,腭扁桃体的位置。
3.掌握食管位置、长度、分部,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意义。
4.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5.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主要结构。
6.掌握大肠的分部,结肠的结构特点,阑尾的位置和形态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的分部,直肠的形态,肛管的结构。
二、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上消化道:2.下消化道:3.咽峡:4.十二指肠大乳头:5.十二指肠悬肌:6.回盲瓣:7.齿状线:8.麦氏点:(二)填空题1.消化系统包括和2.口腔以上和两部分。
3.颏舌肌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伸。
4.人的一生先后有两套牙发生,第一套牙称,共有个,第二套牙称,共有个。
5.牙在外形上可分为和6.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7.牙周组织包括、三部分。
8.消化腺包括等大消化腺以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9.咽是和三部分。
10.咽腔鼻部的侧壁上有,咽腔借此与中耳的11.食管上端约在第颈椎体下缘平面与的。
食管依其行程分为、和三部。
12.胃的入口称相接;出口为相延续。
13.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
14.胃的幽门部可分为左侧的15.小肠上接胃的,下接,分三部。
16.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和四部分。
17.大肠可分为、、五部分。
18.结肠可分为、、19.结肠和盲肠在形态上有三大特征,借此与小肠区别。
20.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凸向后方叫,下部的凸向前方叫。
(三)单项选择题1.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a.丝状乳头b.菌状乳头c.轮廓乳头d.叶状乳头2.没有结肠带的肠管是()a.横结肠b.直肠c.盲肠d.乙状结肠3.胆总管和胰管经肝胰壶腹共同开口于()a.十二指肠上部b.十二指肠降部c.十二指肠水平部d.十二指肠升部4.右上颌第三个牙是()a.右上颌第一前磨牙b.左上颌第一前磨牙c.右上颌尖牙d.左上颌尖牙5.关于咽的说法,错误的是()a.上起颅底b.与鼓室相通c.下至第 6颈椎下缘d.喉咽部下方接喉6.关于食管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颈、胸、腹 3 段b.具有 3个狭窄c.全程均被有腹膜d.全长约 25cm7.食管的第三个狭窄距切牙()a.15cmb.25cmc.40cm8.对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两壁、两口、两缘b.后壁邻网膜囊c.属腹膜内位器官d.大弯侧有一角切迹9.腭扁桃体位于()a.口腔内b.口咽部c.咽隐窝内d.腭舌弓前方10.阑尾()a.附于结肠起始部b.根部是3 条结肠带集中之处c.开口于盲肠前内侧壁d.属腹膜间位器官11.直肠()a.分为盆部和会阴部b.有凸向前的骶曲c.有凹向后的会阴曲d.在第 1骶椎平面接乙状结肠(四)多项选择题1.属于消化腺的是()a.肝b.脾c.胰d.舌e.肾上腺2.有关咽的交通,正确的是()a.与口腔相通b.与鼻腔相通c.与喉腔相通d.与食管相通e.与中耳鼓室相通3.具有肠脂垂的肠管是()a.空肠b.盲肠c.结肠d.直肠e.十二指肠4.回肠()a.上接十二指肠b. 壁比空肠薄c.占据腹腔右下部d.有集合淋巴滤泡e.比空肠细 d.60cm(五)问答题1.食管有哪几处狭窄?各距切牙多少厘米?2.试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024年消化系统解剖教案

2024年消化系统解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解剖学》第九章《消化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消化系统器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及生理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解剖图谱、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解剖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动画,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详细讲解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消化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讨论如何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消化系统解剖的选择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两道关于消化系统解剖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右侧展示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描述胃、小肠、大肠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2)胃:呈囊状,有较大的伸展性,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四部分。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第三章 消化系统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三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掌握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消化管
1、掌握舌的形态、舌乳头的名称及功能。
2、掌握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3、掌握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4、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5、掌握食管的狭窄部位及距中切牙的距离。
6、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7、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8、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
9、掌握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黏膜的形态特点。
10、掌握咽峡的构成。
11、了解颏舌肌的作用,腭扁桃体的位置。
12、了解食管的分部,盲肠的位置,结肠各部分的位置,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第三节消化腺
1、掌握肝的形态和位置。
2、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泄途径。
4、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第四节腹膜
1、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小网膜的构成,系膜的名称,直肠子宫凹陷的位置。
2、了解大网膜的位置和功能,直肠子宫凹陷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
24
(二)、咽
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脊柱前方,
上方附于颅底, 下方在第6颈椎 下缘移行为食管。 咽属肌性管道。
医学
25
分部 形态结构
交通
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 经鼻后孔 鼻腔 管 鼓室、咽鼓管 圆枕、咽隐窝
口咽 腭舌弓、腭咽弓、 经咽峡 口腔 腭扁桃体
喉咽 梨状隐窝
经喉口 喉腔、向 下通食管
为骨骼肌的1/4—1/20;;收缩过程都由钙 离子激活。 2、伸展性:伸展性大。 3、紧张性
医学
10
4、自律性:
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是消化道平 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 性去极化形成的。慢波起源于纵行肌, 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 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 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 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医学
6
2)固有膜 结构:胃、肠的固有膜含有类似网状结缔组织
的成分,并有小消化腺、血管、淋巴组织、神 经和少量分散的平滑肌。淋巴组织散分布或集 合成淋巴小结。 功能:淋巴细胞常穿入上皮组织内参加机体的 免疫作用。 3)粘膜肌层 为一薄层的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行、外纵 行两层。 收缩时,可改变粘膜的形态,有利于营养物质 的吸收,腺体的分泌和血液的运行。
医学
37
(1)贲门腺 分布于贲门附近,为分支
管状腺,分泌物主要是粘 液。 (2)胃底腺 单管腺和分支管状腺。
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四种 类型:
壁细胞 主细胞 颈粘液细胞 内分泌细胞
医学
38
壁细胞
分泌盐酸。 胞体较大, 呈三角形或 圆形,细胞 质嗜酸性, 在H-E染色 切片中显红 色。
医学
16
17
根据牙的形
态和功能可 分切牙、尖 牙、前磨牙 和磨牙。
医学
18
医学
19
20
21
4、舌
舌尖: 舌体: (舌系带) 舌根: 舌乳头 (舌扁桃体)
医学
22
舌乳头
①丝状乳头:多,个 体小,遍布舌体。
②菌状乳头:较少, 稍大,散于丝状乳头 间,含有少量味蕾, 布于舌尖与舌侧缘;
医学
39
主细胞
位于腺的体部和 底部。胞体呈圆 柱状,核圆形。
粘膜
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医学
36
1)单层柱状上皮
形态:细胞排列整齐,顶部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在H-E染色切片中,顶部细胞质透明,核靠近细 胞基部。
功能:粘原颗粒排出后形成粘液,覆盖在粘膜表 面,能防止胃液内高浓度的盐酸与胃蛋白酶对胃 粘膜的损伤。
2)固有层
为结缔组织,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血管与多 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和散在的平滑肌等。固有膜中充满由 上皮下陷形成的许多腺体,根据不同部位,可分 三种: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后壁邻接胰、左肾、 左肾上腺和横结肠。
医学
31
胃底:邻接膈和脾。 上缘称胃小弯,凹 向右上方。下缘称 胃大弯,凸向左下 方。
胃口:入口为贲门, 出口称幽门。幽门 表面有一条缩窄的 环行沟,有幽门括 约肌分布。
32
33
2、胃的组织结构
胃壁: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医学
34
35
5、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医学
11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能分泌消化液,成分为水、无机盐和有机 物 消化液功能:
医学
12
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一、消化管
13
(一)、口腔
1、唇和颊 2、腭
医学
14
15
3. 牙
形态:牙冠、牙颈、牙根 构造: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 牙式:
间有肌间神经丛又称奥氏神经丛。 ③功能:肌层收缩与消化液、食糜充分
混合,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外膜 管壁的最外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称纤维膜。若外 膜表面覆盖一层间皮,则称浆膜。浆膜 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消化管蠕动时
医学
9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兴奋性:
消化管的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③叶状乳头:位于舌 后两侧,含有味蕾。
④轮廓乳头约7-9个, 排列在舌根处,形成 倒“V”字形。
医学
23
味蕾
结构与功能:卵圆形小体,是上皮细胞特化的一种味觉感 受器,感受酸、甜、苦、咸等味。
味蕾细胞组成:①味细胞,柱状,位于味蕾中央,细胞长 轴与上皮表面呈垂直排列,细胞顶部有味毛,基部有神经 末梢分布,与味细胞相突触。②支持细胞,梭形,位于味 蕾周围或与味细胞相间排列。味蕾顶端有味孔,通于口腔。
《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
2
消化管:上消化道:口、咽、食管、胃、 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 结肠、直肠
消化腺:肝、胰、口腔腺、胃肠小腺体
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将食物残 渣排出体外,并有内分泌和免疫作用
医学
3
消化: 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 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 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 化管上皮,再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为 组织细胞利用。
医学
7
2、粘膜下层
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 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 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 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
功能: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医学
8
3、肌层 ①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
骨骼肌; 其余均为平滑肌。 ②排列:内环行、外环行两层。两层之
包括化学性消化 、 物理性消化 吸收: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 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 收。
4
(三)消 化管壁的 一般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医学
5
1、粘膜
粘膜分为三层: 上皮、固有膜、粘膜肌层
1)上皮 ①口腔、食管和肛门的上皮为复层 扁平上皮。 ②胃、小肠和大肠的上皮为单 层柱状上皮。 ③有的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 壁内的小消化腺,形成腺上皮,分泌粘液 和各种消化酶。 ④另外,在消化管壁上皮内 还有散在的多种内分泌细胞。
26
27
(三)、食管
食管的位置和形 态
上自第6颈椎下缘, 下至第11胸椎。
全长有三个生理 性狭窄区:
在食管起始部; 在与左支气管交
叉处; 在膈的食管裂孔
处。
医学
28
29
30
(四)、胃
1、胃的位置和形态 胃3/4在左季肋部,
1/4位于腹上部。 胃壁: 前壁与腹前壁和肝
左叶的下面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