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方及土石比计算书

合集下载

工程报告单(土石比例)

工程报告单(土石比例)
金华市十八里至武义(岩岭至范村段)公路工程
工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告单
承包人:浙江八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Ⅰ
监理单位:金华市公正交通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号:
报告内容:
根据施工图设计,我标段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S3-16)中挖方段土:石比例为4:1,总挖方量为68882m3,其中土方挖方55106m3,石方挖方13776m3,而我标段挖方根据现场勘察,大部分为岩石需要爆破,故图纸中土石比例划分出入太大,我项目部恳请以现场实测为准,重新对土石比例进行划分或根据现场实测进行变更。
望驻地办、业主及设计院能予以审核批复。
报告人(签字):日期:(公章)
专业工程师意见:
签字:日期:
驻地监理工程师意见:
签字:日期:
设计代表意见:
签字:日期:
业主意见:
签字:日期:

挖方及土石比计算书

挖方及土石比计算书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及土石比例计算书二O一三年八月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及土石比例计算书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总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提交报告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编号:提交报告时间:二0一三年八月正文目录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目的及技术要求 (1)1.3 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1)1.4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场地地形地貌 (2)2.2 地层结构 (3)2.3 不良地质作用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4)3 挖方量计算方法 (5)4 结论与建议 (5)附表附图目录1.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土石方量计算图N0:12.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0:23. 工程地质剖面图N0:3-1~3-74.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量及土石比计算表N0:41 概述1.1 工程概况XX市改造工程建设,故委托我公司对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及土石比例进行勘查并提交相应成果。

我公司于2015年8月对该取土点开展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范围3320.63m2(合4.98亩)。

1.2 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工作目的是为该工程开挖土石方量、土石比及二次破碎石方量计算提供依据。

1.3 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场平挖土石方计算,采用以下标准:1.3.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3.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3.5 开挖前用地红线图及地形图。

1.4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4.1 工作方法:首先对开挖场地进行现场勘察,地面高程以现用地红线图(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0:2)为准,部分地段以原地形地貌与现状地貌对比,并补测高程点予以修正。

土石比专项报告

土石比专项报告

深圳市龙岗区新东路市政工程土石比专项报告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0年3月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证书编号:100017-k j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编号:02103Q10340R2M目录1概述 (1)2计算依据 (1)3地层岩性 (1)4土、石工程分级 (1)5土壤及岩石分类 (2)6计算方法 (2)7道路挖方区土石比 (2)8路堑边坡区土石比 (2)附表1.1:道路土石比计算表(一)(1张)附表1.2:道路土石比计算表(二)(2张)附表1.3:道路土石比计算表(三)(2张)附表1.4:道路土石比计算表(四)(2张)附表2.1:路堑边坡土石比计算表(一)(1张)附表2.2:路堑边坡土石比计算表(二)(3张)附表2.3:路堑边坡土石比计算表(三)(2张)附表2.4:路堑边坡土石比计算表(四)(2张)附图:第一标段土石表计算断面图(1-1/4~1-4/4)(4张)附图:第二标段土石表计算断面图(2-1/34~2-34/34)(34张)附图:第三标段土石表计算断面图(3-1/27~3-27/27)(27张)附图:第四标段土石表计算断面图(4-1/44~4-34/44)(44张)1概述我院于2010年2月28日提交了《深圳市龙岗区新东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由于改造道路路基挖方及扩宽后需开挖边坡涉及土石方计量和造价问题,因此需进行土石比的相关计算,按龙岗区建筑工务局领导相关指示及设计要求,我院对新东路路基挖方及路堑边坡开挖进行土石比专项计算,并提供成果报告。

2计算依据本次土石比计算主要依据的规范及技术文件有: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⑵《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⑶《深圳市龙岗区新东路市政工程土石比计算任务书》——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⑷《深圳市龙岗区新东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⑸《深圳市龙岗区新东路市政工程路堑边坡设计方案》——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⑹有关道路的设计文件。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和公式及常规土方计价规则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A =b h1+b h2 +b h3 +…+b hn =b∑hi当b = 1m 时,则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

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

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挖方土石比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概述写法:在土方工程中,挖方土石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土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挖方土石比的确定对于土方开挖的合理规划和施工进度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土方开挖的现场条件和施工环境的不同,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挖方土石比的研究与探讨,确定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合理划分土方和石方的比例。

文章将从挖方土石比的意义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入手,系统总结各种确定方法,并提供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土方工程的规划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提高土方开挖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本文的结构将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的顺序进行,以清晰展现研究内容和论述思路。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为土方工程的顺利进行贡献一份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整体架构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可按以下方式进行: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进行概述,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从两个方面探讨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

首先,介绍挖方土石比的意义,包括其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其次,分析挖方土石比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工程要求、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因素,并深入探讨各因素对挖方土石比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结论部分将对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总结,读者可以了解到确定挖方土石比的一般方法,并了解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深入地探讨挖方土石比的确定方法,帮助读者在实际工程中更好地进行挖方操作,并为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1.3 目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在土方工程中确定挖方土石比的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合理和科学地确定挖方工程的土石比,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

土石方计算书

土石方计算书
(4.64+2 0.3+0.67 1.7) 1.7 10.8=117.12m3
117.12
16~24轴线
R轴线基槽
(2.6+2 0.3+0.67 1.7) 1.7 14.40+(3.9+2 0.3+0.67 1.7) 1.7 9.6=106.22+92.03
=198.25 m3
198.25
1134.4
M,N,P轴线基槽
4.8+2 0.3+0.67 1.7) 1.7 24=266.79m3
266.79
H轴线基槽
(2.58+2 0.3+0.67 1.7) 1.7 24=200.44m3
200.44
D、E轴线基槽
(4.2+2 0.3+0.67 1.7) 1.7 24.9=251.39m3
251.39
C轴线基槽
172.60
M,N,P轴线基槽
(4.95+2 0.3+0.67 1.7) 1.7 23.4=266.09m3
266.09
1.2轴线基槽
(4.64+2 0.3+0.67 1.7) 1.7 10.8=117.12m3
117.12
8~16轴
C轴线基槽
(2.6+2 0.3+0.67 1.7) 1.7 9.0+(4.06+2
(2×0.3+0.3)×0.85×53.04=40.58 m3
(3.4+2 0.3+0.67 1.7) 1.7 24.9=217.53m3
217.53
基槽(基础梁)挖土:采用人工挖土
基槽长L(m)

公路建设挖方路段土石比的一种确定方法分析

公路建设挖方路段土石比的一种确定方法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U21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1)12-0134-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1.12.0641前言高速公路深挖方路段较多,设计阶段多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挖方段土石比,然而,实际开挖情况有较大差异,由此造成许多设计变更,导致花费额外的资金,往往引起较大的争议[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表J [2]中土石工程分级采用的指标土、石名称;钻进1m 所需时间;爆破1m 3所需炮眼长度;开挖方式。

后三个指标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阶段无法参考,土、石名称这一指标采用的是例举法,科学性不强。

且附表J 对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卵石土、第三系弱胶结泥、砂岩没有明确的归类,也不可能在表中说出自然界中所有类型土、石种类[3]。

针对目前土石分级的不科学性,前人多根据钻进速度和岩石强度探讨岩土的变化规律。

赵宇鹏[4]认为,钻进过程中,在确保采取率的前提下,冲击钻探在钻进过程中可以通过钻进速度反映岩体软硬变化。

压实程度是地层对钻进速度影响的主要方式,如果地层成岩性越好,钻进速度越低[5]。

关于岩石分级,国外普遍根据岩石硬度进行划分,而划分的关键点则是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Rc )。

而在工程施工中,我国如铁道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对于岩土分类有专门的规范,其中所采用的标准则是天然湿度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相比之下国内在划分岩石级别方面所添加的条件更加精准,而国外只是片面提出以单轴抗压强度作为标准,并没有强调饱和度等其他条件,容易受到开挖时天然条件的影响。

因此,国内和国外在划分岩石级别时所设置的界限值有较大的差异,国内以30MPa 为软、硬岩的划分界限值,而国外则多以25MPa 为界限值。

2土石分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参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19)[9]采用了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提出如下新的土石分级标准(表1)。

土石方比例计算公式(实例)

土石方比例计算公式(实例)

TS10 132.35 122.15 10.20 107.067 25.28
备注 Ⅰ Ⅱ ① Ⅲ ②、③ Ⅳ ④ (坡)残积砂质粘性土 全风化花岗岩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 中风化花岗岩
土石类地层标高(厚度)
129.55 122.15 107.067 ⑤
Ⅴ ⑤ Ⅵ
38.66
TS1、TS2、TS3
广场土石比例计算表(实例) 分块一 地形修复前 填方 挖方 填方 挖方 125092.66 2564999.73 125139.48 2597252.44 1083066.50 112086.07 1079546.71 119967.53 609266.87 355.45 609540.16 357.11 438747.94 33.24 435297.49 1201.07 26792.89 307651.16 26792.89 307651.16 2282966.86 2985125.65 2276316.72 3026429.31 2241663.23 2732306.45 2241823.18 2717965.07 采用该数量 钻孔 孔号 孔顶实测标高 孔底实钻标高 孔深 孔位场地标高 孔深¥ ① ② ③ ④ ⑤ 场地高程层位 及标高 比例计算 挖方一区 比例:% 挖方二区 比例:% TS1 116.17 92.72 23.45 107.718 8.45 111.17 102.27 101.37 99.17 92.72 107.718 ② Ⅰ 0.00 0.00 0.00 0.00 TS2 130.50 103.34 27.16 108.209 22.29 124.10 114.70 111.70 105.70 103.34 108.209 ④ Ⅱ 19.30 49.93 31.27 13.41 111.726 ② Ⅲ 15.87 41.04 56.65 24.30 113.635 ③ Ⅳ 3.49 9.03 14.14 6.07 TS3 119.64 99.97 19.67 111.726 7.91 111.74 102.64 101.04 99.97 TS4 127.83 111.03 16.80 113.635 14.20 119.73 115.03 111.73 111.03 TS5 131.83 110.23 21.60 113.225 18.61 123.83 120.13 116.53 113.73 110.23 113.225 ⑤ Ⅴ 0.00 0.00 131.07 56.22 153.52 145.42 137.42 112.617 ⑤ Ⅵ 0.00 0.00 0.00 0.00 133.19 126.99 122.19 108.352 ⑤ 总层厚 38.66 100.00 233.12 100.00 G31-H31= 0.00 233.12 TS4~TS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及土石比例计算书
二O一三年八月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及土石比例计算书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提交报告单位:
资质等级:
证书编号:
提交报告时间:二0一三年八月
正文目录
1 概述 (1)
工程概况 (1)
目的及技术要求 (1)
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1)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场地地形地貌 (2)
地层结构 (2)
不良地质作用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3)
3 挖方量计算方法 (3)
4 结论与建议 (4)
附表附图目录
1.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土石方量计算图N0:1
2.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0:2
3. 工程地质剖面图N0:3-1~3-7
4. 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量及土石比计算表N0:4
1 概述
工程概况
XX市改造工程建设,故委托我公司对改造工程K0+80——K0+140段挖方及土石比例进行勘查并提交相应成果。

我公司于2015年8月对该取土点开展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范围(合亩)。

目的及技术要求
本次工作目的是为该工程开挖土石方量、土石比及二次破碎石方量计算提供依据。

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场平挖土石方计算,采用以下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开挖前用地红线图及地形图。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工作方法:首先对开挖场地进行现场勘察,地面高程以现用地红线图(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0:2)为准,部分地段以原地形地貌与现状地貌对比,并补测高程点予以修正。

依据本次勘察所布置的1~7号工程地质剖面图(N0:3-1~3-7),纵横方向对比后计算开挖土层厚度、强风化基岩厚度及中风化基岩厚度,并计算取土点范围内第一次开挖土石总方量、土石比例及各类岩石占挖石方量的比例。

完成工作量:钻孔14个及1~7号工程地质剖面图,划分31个开挖土石方计算块段。

质量评述:本次开挖土石方量及土石比的计算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技
术标准执行,计算方法合理,计算成果质量自评合格。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地貌
开挖段位于XX区东风坪社区宝成复线西侧,交通方便。

场区大的地貌单元属四川盆地北缘弧形褶皱低山丘陵地貌区,场内微地貌单元为斜坡。

场地地势起伏大,地形不平,地面高程在479~505m之间;总体为西高东低,呈陡斜坡及阶梯状降低。

场地现状地形地貌见照片1~照片5。

照片1 开挖前场地中部西侧现状地形地貌(全景)
照片2 场地中部堡坎
照片3 场地东侧现状地形地貌(宝成复线一侧)
照片4 场地南侧现状局部开挖(全景)
照片5 场地北侧现状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
经地表地质调查,场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组成。

各岩土层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为水泥硬化层,厚度不大,一般~。

残坡积层(Q4el+dl):主要为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稍湿~湿,可塑。

主要由粘粒组成,含少量强风化砂泥岩碎块石,土质不均匀。

平台、斜坡及低洼地带零星少量分布,厚度不大,一般~。

基岩(J2s)
场内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互层分布,呈一简单的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为175°∠12°。

基岩大部分出露,砂岩呈中~厚层状、块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少量硅质胶结,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次为云母及岩屑等,碎屑物及胶结物含量变化较大。

泥岩,浅紫红、暗红色,中~厚层状,砂质、泥质胶结,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细粒碎屑物,多与泥质砂岩互层分布。

经地表调查、钻探揭露及开挖断面观察,场地基岩面起伏大,多呈斜坡及陡坎状,基岩面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

据岩石完整性、矿物成分变化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及中风化()二个亚层:
强风化层:矿物成分显著变化,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被切成岩块,强度较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强风化泥岩:表层易产生泥化、粘土化现象,浸水后迅速软化或崩解。

强风化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干钻不易钻进。

中风化层: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层理清楚,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局部发育。

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强度较高,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不良地质作用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场地范围内及其附近无活动断层、构造破碎带、泥石流、地下洞室、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基岩面起伏大,土体边坡前缘易形成少量土体滑塌;岩质边坡开挖后,泥岩将进一步风化,易崩解,有零星岩体崩落等不良地质现象。

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属相对稳定区,场地稳定,适宜机械开挖及建筑。

3 挖方量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采用10m×10m的网状块段法计算。

首先对开挖现场进行勘察,各块段开挖石方面积在地形图上采用CadAssis软件量测,部分地段
适当修正;开挖土方面积与现状地貌与剖面图对比后得出。

开挖土石深度为现状地红线图地面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0:2)与公路边坡及路面设计高程之差;同时,依据本次勘察的1~7号工程地质剖面图(N0:3-1~3-7),纵横方向对比后计算出开挖土层、强风化基岩及中风化基岩深度的平均值。

每个块段第一次开挖方量为各块段开挖面积与开挖土石深度平均值相乘之积,开挖总方量为各块段方量之和。

精度要求:块段面积、开挖标高、深度的精度为小数点后两位,挖土石方量精度为小数点后一位。

由于目前尚未进行开挖,故计算精度无具体比对标准,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测量,方可作出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拟建场地稳定,适宜开挖及建筑。

场平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建议及时进行高边坡勘察、专项设计及边坡治理工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现场开挖实际情况,并依据原勘察报告室内试验成果,取土点范围内开挖粉质黏土应按普通土计算,强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应按松散石计算,中风化泥岩及中风化砂岩应按普坚石及以上等级计算。

由于中风化砂泥岩呈厚层~巨厚层状及块状构造,完整性较好,岩质较硬,机械开挖时为粒径大于50cm的块石及大于2m以上的孤石;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作为工业园区回填石料骨架颗粒时,必须进行二次破碎。

经统计计算,该段开挖土石总方量为,其中土方,石方,开挖土石比为%:%。

开挖石方中的强风化基岩(松散石)为,中风化基岩为(为普坚石及以上等级,需进行二次破碎的石方量);其中开挖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开挖强风化基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占总挖石方量的比
为:::。

详见挖土石方量计算图()及第一次挖方量及土石比统计一览表()。

本次计算成果可作为XX西路改造工程K0+80—K0+140段开挖土石方量、土石比及二次破碎石方量计算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