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 大国崛起4德国历史发展
大国崛起之德国的发展之路

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
利用铁与血的军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在俾斯麦非凡的外交智慧和铁血的战争表现 下,一个崭新、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诞生了!
对国民素质的培养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 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 机会。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 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虽 然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 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 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 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 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 展的前沿。
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
试图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1848年,德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君 主立宪制,议会试图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 类似于美国的自由的联邦制国家,但是议 会接连不断的争吵、辩论,宣告了以和平、 民主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梦想的破灭。
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
利用铁与血的军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铁血宰相”俾斯麦说:“当代的重大问题 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 而是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 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 目的” 。然而他并不鲁莽,欧洲政治地图 正如一个棋局,俾斯麦要将列强当成一个 个棋子,小心翼翼地反复掂量,在夹缝中 寻找机会。
对历史责任的勇于承担
1890年,俾斯麦被迫辞职,威廉二世全面 执掌德意志帝国,普鲁士传统中固有的、 在德国统一过程中被强化的军国主义,被 威廉二世再次召了回来。德国开始了争霸 世界的征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这 两次大战的策源地都是德国。
对历史责任的勇于承担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在观看了第四集之后,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思绪也随之飘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德国的崛起历程,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这个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起伏的国家,其崛起之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从分裂的邦国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德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在德国崛起的早期阶段,政治上的分裂是其发展的巨大障碍。
众多小邦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使得国家的力量无法有效地凝聚起来。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德国人民对于统一的渴望愈发强烈。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斗争,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后的德国,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德国重视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工业领域,德国展现出了严谨、精细的精神,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
其制造业迅速崛起,在机械、化工、电气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德国制造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畅销全球。
德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德国人严谨、勤奋、守纪律的品质,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文化特质使得德国在各个领域都能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然而,德国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发展的过程中,德国也曾经陷入过困境和错误。
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但值得钦佩的是,德国在战后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通过努力重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战后的德国,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恢复和发展能力。
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继续在工业、科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德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德国的崛起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一个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国家,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关键。
大国崛起之德国讲解

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 源地。波及61个国际,死亡人数约5000万人。
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其东由苏联扶持建立的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其西由美英法扶持建立的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
德国工业革命初期,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 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全民素质,赶超世界 科技先进水平。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 普及了教育。
教育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 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世纪末,德国国民科技文化素质超越欧美各国。
第二,国家政权的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显著 特点。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兴办国营企业, 资助私营企业,国家引进外国科技和人才,鼓励科技发 明和大力发展教育等。
在国家干预方面,普鲁士堪称表率。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政府重视发挥 智力作用,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研究。
工业革命面临的最尖锐问题是市场的问题。 1819年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到
1834年发展为德意志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统一 货币等。
缩短了国家分裂状态的消极影响,缓解了市场危机。
关税同盟对外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实行统一税率,改 变了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但最终,市场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依赖于国家的统 一。
1871年德意志统一大业完成不久,工业革命也就 完成了。
3.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德国工业革命有别于英法两 国,形成自己的特点。
《大国崛起》英,法,德,日,美发展历史表格对比

《大国崛起》英,法,德,日,美发展历史表格对比在世界历史长河中,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曾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崛起和发展。
这五个国家都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发展历史出发,通过一份表格对比的方式,对这五个国家的崛起历程进行全面评估,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五个大国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1. 英国在英国的发展历史中,工业革命是其崛起的关键时期。
英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迅速发展了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煤炭工业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
英国海军的强大也使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
在政治上,英国的议会制度和立宪君主制也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
2. 法国法国的崛起历程与其政治和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息息相关。
封建时代的法国一直以其繁荣的文化和庞大的贵族阶层著称。
后来,法国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这些事件对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19世纪的工业化则使法国成为了欧洲经济重镇之一。
3. 德国德国的崛起史多与其在欧洲的统一和工业化密不可分。
19世纪的普鲁士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而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国家之一。
4. 日本日本的现代化和崛起历程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现代化,使得其迅速成为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大国。
5. 美国美国的崛起历程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化和西部拓荒。
美国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并在二战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通过这份对比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五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崛起轨迹。
每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但它们共同的点是都曾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这五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大国崛起之德国崛起-PPT文档资料

4、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三国同盟, 疯狂扩军备战。 5、 一战: 1) 1914年,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 件”为借口,挑起一战。 2)1916年,凡尔登战役惨败,由战略进攻 转为战略防御。 3)1918年,向协约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 失败而结束。 6、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 约》,遭到严重削弱。
二、资本主义 经济曲折发展
知识体系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德国积极向世界争夺 殖民地,参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为争 夺殖民地与世界霸权,与法国、英国等国产生 矛盾,最终形成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即三 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继而挑起一战,一战期间 德国在东西两线与协约国作战,最后战败投降。 一战后初期,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受到战胜国 的宰割,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20世纪30 年代,德国法西斯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干涉西 班牙内战,和日意结成法西斯同盟;1938年, 吞并奥地利,利用慕尼黑会议割占捷克苏台德 等地。二战期间,德国在欧洲战场、非洲战场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作战,最后以失败告终。
(二)现:
1、1929—1933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 击。 2、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国家元首, 建立法西斯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屠杀犹 太人,并向外疯狂扩张,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源地形成。 3、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与日本、意大利 组成轴心国集团。 4、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吞并 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德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
兴衰大事:
通过 ,实现了统一,建立起 制,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在 (战争)和 的推动下,资本主义 迅速发展,19世纪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特点:“ ” 积极对外扩张,引发了一战。 一战战败,终结君主制,建立魏玛共和国,受到协约国的制裁 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中法西斯化,挑起了二战 二战战败,国家分裂为 。 战后50、60年代 。 1990年两德统一,德国重新崛起。
大国崛起德国知识点总结

大国崛起德国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德国的历史与背景1. 德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临波罗的海和北海,西与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丹麦相邻,南接奥地利和瑞士,北与波兰和捷克共和国接壤。
- 德国地势多山,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气候相对温和多雨,南部则多为严寒冻雪。
2. 德国的历史沿革- 德国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
中世纪时期,德意志帝国统一了大部分德国领土。
而近代的德国,则源于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同时也在政治上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直到1990年才实现统一。
第二章:德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系1. 德国的政治体制- 德国是联邦共和国,政治体系为议会制。
-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州级政府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 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2. 德国的政治党派- 主要党派包括基民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左翼党等。
- 德国的政治党派体系相对稳定,长期以来由基民盟和社会民主党主导。
第三章:德国的经济发展1. 德国的经济地位- 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居世界第四位。
作为欧元区内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德国对欧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 德国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强国,汽车、机械设备、化工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2. 德国的经济结构- 德国的经济结构相对多元化,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占据了德国经济的重要地位。
- 德国的服务业发达,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德国的军事实力和安全政策1. 德国的军事实力- 德国是北约成员国,同时也是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 德国国防军是德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技术。
2. 德国的安全政策- 德国倡导通过外交和多边合作来维护国际安全和稳定。
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性的维和行动和反恐行动。
大国崛起德国篇讲述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大量采用新技术;
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 影响:1、推动了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2、与英、法等国矛盾激化,引945年)
1.一战及其危害 2.二战及其危害
《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到默默尔,
一战的危害
1、疆界被重新划分;
2、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3、军备被严格限制; 4、向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5、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
大事年表 1939年9月 突袭波兰
1940年6月占领法国 1940年7月 “不列颠之战” 1941年占领欧洲十四国 1941年6月突袭苏联 1941年—1942年 莫斯科战役 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 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齐世荣《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根据材料分析理解德国统一的影响?
一、从统一到崛起(1871年—1913年)
1.统一的背景、方式、评价 2.崛起的原因、表现、影响
材料一、1913年各大国工业产量排 名与殖民地面积占有情况比较表
德
工业产量
殖民地面积
英
3
1
法
4
2
美
1
5
2
4
材料二、 德国外长皮洛夫: “别的民族去分割大地和海 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 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 。
38个邦国和自由市
从柏林到瑞士, 但在19世纪初,却要 经过10个邦国,办10 交10次关税,沿途缴
大国崛起之德国论文

帝国春秋,德国崛起——《大国崛起》德国篇论文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
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滋润,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
统一和强大一直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跌宕坎坷的命运不断考验着德意志人。
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时,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降临。
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战场,饱受周围列国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分裂状态。
席勒曾感叹道:“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
”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相信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
”在19世纪,统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直贯穿着整个德国,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战败,法国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对着一个分裂的德意志。
可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大革命统一、自由的思想使人们从禁锢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光明的曙光迎面扑来。
从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先进行经济上的联盟再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工业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
经济实力的增长,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发展。
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断增加的军队力量使德意志成为“和平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历史发展
一、德国的地理位置和早期历史
变动的疆域
民族,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
早期国家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公元843年),东法兰克王国
亨利一世:德意志王国(920年)
奥托一世:“罗马皇帝”(962年)
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
14世纪“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二、中世纪的分裂
皇权与教权
亨利四世,卡诺莎事件(1077)
弗里德里希一世(巴巴诺莎,红胡子),兵败意大利(1177)皇权与贵族
五大公国: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巴伐利亚(9世纪)教皇也是领主:教皇国
皇权的流落:为反对教皇向贵族示好,关税、铸币、集市等
“邦君”的出现(1232见于帝国文件)
七“选侯”选举国王(1257)
“黄金诏书”(1356),选侯的权利:
选举国王/ 皇帝
邦国内的完整君主权:立法、司法、行政、抽税、铸币、签约、开战皇权与城市
皇权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皇权的衰落与城市同盟的出现
三、宗教改革与德意志的破碎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九十五条论纲(1517)
反宗教改革
德意志分裂
战争与德意志解体
士马尔卡登战争(1546—1555)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教随国定”
诸侯的胜利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掷出窗外事件”(1618)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648)
帝国宪法:各等级的完整主权
皇帝:奥地利与世袭领地
德意志彻底衰落
四、奥地利与普鲁士
哈布斯堡君主国
哈布斯堡家族:1273年第一个皇帝(鲁道夫),1452年以后的皇位
查理五世(1519—1556)
奥地利分支
君主国领地:布于中欧、南欧
强国地位,帝国中心
专制王权的决定性作用
费迪南一世(1556—1564)
从落伍到解体
君主国的非民族性质
专制制度的长期延续
奥地利帝位战争(1740—1748),玛丽亚·特雷西亚(1740—1780)
“开明专制”,约瑟夫二世(1780—1790)
拿破仑战争与1848年革命
普奥战争(1866)
帝国解体
改革与反改革:1848—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战
普鲁士国家
从边疆马克到勃兰登堡选侯领地
霍亨索伦家族统治
三十年战争
腓特烈·威廉一世(1640—1688)
常备军:与容克的交换
专制政府的出现
“开明专制”
腓特烈二世(1740—1786)
“国家的第一公仆”
拿破仑战争与施泰因—哈登堡改革:自上而下的努力
五、德国统一
1848年革命:自下而上的努力
目标:统一与克服专制
革命的失败与普鲁士钦定宪法的颁布
领导权的重新确定
“军事改革”,宪法危机
俾斯麦:容克领导现代化
三场战争:“铁与血”
自由主义的投降
德意志第二帝国(1870)
六、德国崛起
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就
理论
德国的国家地位
“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
“阳光下的地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帝国解体
魏玛共和国(1918—1933)
纳粹德国的兴起,第三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帝国的灭亡
七、德国的改造
盟军占领
东德和西德
两德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