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与训练
朗读技巧与方法范文

朗读技巧与方法范文朗读是指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过程。
准确、流畅的朗读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增强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下面是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可帮助你进行高效的朗读:1.理解文本:在朗读之前,确保对待朗读的文本有充分的理解。
了解文本的主题、内容和情感表达,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传达文本作者的意图。
2.练习发音:良好的发音是有效朗读的基础。
练习标准的音标和音节发音,特别是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注重清晰和准确。
利用在线发音资源进行训练,并记录自己的朗读并进行纠错。
3.提高语速和节奏:在朗读时,注意语速和节奏的控制。
过快或过慢的语速都会影响听众的理解。
尝试使用适当的停顿和语调变化来增强语句的表达力和节奏感。
4.语调和音量的变化:在朗读时,注意语调和音量的变化,以提升朗读的生动性。
适当地调整语调高低和音量大小,可以突出关键词和情感表达,使听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5.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是发音,也需要传达文本的情感。
通过调整音调、语速和停顿来表达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增强听众的共鸣和情感沟通。
6.合理运用节气和停顿:在朗读时,适当地运用标点符号和语气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停顿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结构和意义。
8.使用适当的声音技巧:在朗读时,可以使用一些声音技巧来增强表达力和品味,比如停顿、轻声和加强重音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使朗读更生动、更具感染力。
9.听反馈和自我评估:朗读后,时常听取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并自我评估自己的朗读表现。
从别人的意见中找到改进的方向,并不断进步。
10.多练习:朗读是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才能掌握各种技巧和方法,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文本进行练习,包括新闻报道、散文、诗歌等。
总之,朗读是一项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的技能。
通过不断练习和改进,结合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你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朗读者。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艺术表达方式,能够以生动、准确、感染人心的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
无论是在学校演讲、职场展示还是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朗读技巧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并与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1.预习:在朗读之前,先仔细阅读文本,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并确定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预习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前准备好表达和语调。
2.发音准确:良好的发音是朗读的基础。
确保您能准确地发出每个音节和单词,特别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音节和发音规则。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可以查阅字典或在线发音工具。
3.技巧:合理运用停顿、语速和音量,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适当的停顿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产生思考的空间。
调整语速可以控制节奏感,让朗读更加流畅。
增减音量可以强调重点和情感,并传递更多的情绪。
4.语调:朗读时应注意语调的上升和下降,使句子和段落有层次感和情感变化。
语调的变化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保持听觉的吸引力。
5.强调重点:在朗读时,注意突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通过改变音调和语音的方式来强调它们。
重点的强调可以使论据更加清晰,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6.表达情感:朗读不仅仅是简单地读出文字,还要传达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量、速度和语调,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使其更具感染力。
7.训练朗诵: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选择一些有趣的文章或诗歌,读几次并尝试不同的朗读方式。
录音并回放自己的朗读,听音频并对比其他朗读者的表达方式,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
8.观察模仿:观察那些有着出色朗读能力的人,并尝试从他们身上学习。
他们的语音、语调、停顿和表情都可以成为您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的参考。
9.自信:在朗读时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把握好节奏和语调,并向听众传递更多的情感和信息。
自信的心态能够提高朗读的质量,并增强您与听众之间的连接。
总的来说,良好的朗读技巧需要不断练习和改进。
朗诵的技巧

朗诵的技巧篇一: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一、朗读的气息1.朗读的气、声、字训练呼吸姿态要求气要吸到底不可提胸与耸肩注意三个支撑点前胸脖梗儿和腰眼腹肌收缩是关键说话底气在丹田2.朗读的发声方法:喉部放松、打牙关、提颧肌、挺软腭3.朗读的吐字吐字原理话说喉腭舌齿唇相互配合发语音吐字讲究辙与韵声母韵母来相拼字头字腹到字尾字的动程必须准气息调整要适当朗诵乐感声音纯二、朗读基本技巧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技巧运用要经过两个阶段:其一:学习阶段――“刻意雕琢”阶段;其二:熟练阶段――“回归自然”。
不经过“刻意雕琢”,就不能“回归自然”,因为不敢雕琢,就永远不会雕琢,不学习技巧,就永远不能掌握技巧,也只好停留在自然状态中长期“自然”下去。
下面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讲一讲朗读的基本技巧。
1.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如何表达重音呢?在确定了重音后,我们就要运用恰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
提到重音的表达,人们往往理解为加重读。
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
如果各种重音都用使劲念、大声读的方法加以突出,不但不能突出重音,也显得单调。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音表达方法:(1)加强音量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
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
这样可以在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
(2)增加音高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
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
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
例如:(3)增加音长(4)重音轻读(5)语法重音一般短语的谓语重动宾结构的宾语重定语状语和补语重疑问和指示代词重列举的并列词语重比喻句中的喻体重轻声音节的头音重人名地名的尾音重(6)逻辑重音朗读重音可以任意转移但一定要符合语言逻辑绝对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必须前后呼应才有道理语法重音服从逻辑重音是因为语言环境有差异逻辑重音要标上着重号以便于正确地体现语意2.停连――朗读中的标点符号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
朗诵技巧五个发声练习方法是什么

朗诵技巧五个发声练习方法是什么朗诵是门学问,不但要有天赋,还要讲究朗诵方法。
朗诵不同于说话唱歌,有其独特的发声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诵技巧五个发声练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朗诵技巧五个发声练习方法方法一呼吸训练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
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
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久、有力,人们赞叹说,他(她)“中气”很足,相反,有的人说话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像蚊子嗡嗡叫一样,使人难以听清,这种人则“中气”不足。
其间除了身体素质的区别外,还有一个气息调节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说话是在呼气时而不是在吸气时间进行的,停顿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
如果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讲话或朗诵,必然要求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
方法二声带训练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大约在60-350赫之间。
声带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发音的音响、音高、音色。
声带对发音起很大的作用。
声带的好坏,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训练和保护。
注意恰当的训练与运用声带,改变声带条件,保护声带,都是提高语音素质的重要方面。
声带训练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气清新处“吊嗓子”:吸足一口气,身体放松,张开或闭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发出“啊”或“咿”的连续声响。
还可以做高低音连续变化起伏的练习。
声带运用要科学,得当。
这主要是指:(1):在长时间计划之前,声带要做准备活动,犹如赛跑前韧带要做准备活动一样。
方法是:将声带放松,用均匀的气流轻轻的拂动它,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仿佛小孩子撒娇时喉咙里发出后的那种声音。
可以逐渐加大到一定分量,使声带启动,以适应即将到来的长时间运动。
(2):在人数较多或场合较大的地方讲话时,发音要轻松自然,处理还节奏,停顿,特别是起音要高低适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鸣器的共鸣作用,要运用“中气”的助力来说话,不能直着嗓子叫喊,否则,声带负担过重,会导致声带很快不堪重负,变得嘶哑,影响效果。
朗诵技巧及训练

朗读技巧及训练一、什么是朗读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读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正确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读。
二、朗读前的准备朗读是朗读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读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读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读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朗读者在朗读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⒈选择朗读材料著名朗读艺术家孙道临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读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读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读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据朗读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读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适宜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读重要的前提和根底。
固然,朗读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读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去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
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朗诵训练的小技巧

朗诵训练的小技巧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
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幻想一步到位,是办不到的。
应先从分项训练开始,即从语音、语调、语气等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作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朗诵训练的小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朗读训练“五步法”朗读训练应采用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五步法"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一步是基础训练。
选用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
要求是: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添字丢字,不读错字,按标点符号的要求进行恰当的停顿。
第二是过渡训练。
选用二、三百字的文章朗读。
在第一步训练的基础上,过渡到通顺流畅,而且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几种句子的不同语气、语调。
第三步是巩固训练。
选用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重点练习朗读技巧,并结合范读巩固前两步的训练成果。
要求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句中的轻重缓急,且依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恰当而自然地带者感情去朗读。
第四步是综合练习。
选用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
将分项训练中得到的各种技巧综合运用到朗读中去。
要求语言流畅,语气连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五步是发挥训练。
选用千字以上文章朗读。
着重在感情运用上下功夫,感情表达准确丰富,声情并茂,使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与朗读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语气训练语气是体现朗诵者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起伏变化的语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
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讲出一连串声音符号,生动、正确地反映出朗诵者的本意。
语气具有综合性,既包括声调,句调,还包括语势。
在下面的声音技巧里面,我们会讲到,语气是多种多样的,朗诵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择语气。
这里,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练习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语气。
1.从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的句型来说,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大类。
因而在朗诵时,相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的区分。
朗诵技巧和方法发声

朗诵技巧和方法发声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和语调的表达方式,它要求演员有一定的声音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朗诵的技巧和发声方法。
一、朗诵的基本技巧1.确定节奏:朗诵的节奏要稳定,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调整。
注意控制速度和停顿的长短。
2.明确语气:在朗诵中,语气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进行抑扬顿挫的调整。
情感饱满的词句要用较大的声音和音量强调。
3.控制声音的高低:在朗诵中,需要根据内容的变化调整声音的高低。
如表达愤怒、震惊等情感时可以提高音调,而描述平和、悲伤等情感时可以降低音调。
4.清晰发音:朗诵要求演员清晰地发音,避免含糊不清。
可以通过锻炼口腔肌肉和练习发音的方式来改善发音质量。
二、朗诵的呼吸方法1.腹式呼吸:朗诵时要使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收缩腹部肌肉使呼气产生,并扩张腹部来吸气。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增加气量和控制呼吸的稳定性。
2.停顿呼吸:在朗诵中,停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要学会运用不同长度和位置的停顿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诵的音色和韵律1.音色的改变:朗诵中可以通过改变音色来突出词语的不同含义或强调情感。
如通过拖长音调或增加颤音来表现激动的情绪。
2.韵律的灵活运用:朗诵需要根据作品的节奏和气息,运用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要注意读出每个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整篇作品听起来流畅而有力。
四、朗诵的肢体语言1.眼神交流:朗诵时要学会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通过目光的转动来表达情感和交代故事的情节。
2.手势和动作:朗诵需要配合一定的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表现力。
可以用手指点地、挥手或摆手等方式来强调一些词句和情感。
五、朗诵的运动和放松1.身体的运动:朗诵时可以适度地运动身体,如前后或左右晃动身体、变换站立位置等,以增加表现力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身心的放松:在朗诵前要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可以通过深呼吸、舒展身体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和提高喉咙的弹性。
六、朗诵的实践方法1.多听、多模仿:可以多听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模仿他人的朗诵风格和技巧,学习他们的呼吸方法和表演技巧。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针对学生读书拿腔拿调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讲了应怎样读,读通读顺。
告诉学生读书时不要拖腔拖调,要用说话的方式来读。
即把作者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语气和情感来读。
根据文章的特点,先确定朗读训练的重点,可采用老师指导,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进行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二、朗读时始终贯穿着“读”字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边读边思考。
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句来读,并在这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品词析句,做好笔记和板书的补充和归纳小结工作。
复习时也要以朗读为主线。
该说的说,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写的写。
只有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并不是要学生漫无目的地机械重复,而是要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中感情表达最鲜明、最精炼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一课时,先让学生理解“光复”的意思。
“光复”是“收复失地”的意思,文中指台湾被收复了。
学生联系词语所在的前后句子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后明确:“我是中国人”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强调了“我”是台湾人。
“我的民族是炎黄子孙。
”“这里原来是一位总督教我们的小老师在教我们……心中充满了悲哀和感伤”,体现出失去台湾是多么的悲痛与无奈!但台湾光复后,“我”与老师一起学习“我是中国人”,表现出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之情。
理解了句子意思后,学生自然就读出了句子的感情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千篇一律的使用上述步骤与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大家应当灵活机动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讀準字音:
普通話的讀音有全國統一的審音標準,一般
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作爲根 據。廣州話卻沒有統一的標準,問題比較複 雜。
(1) 廣州話的九個聲調:
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上陰入 下陰入 陽入 高平 高上 高去 低平 低上 低去 高入 中入 低入 時 史 詴 時 市 事 昔 錫 蝕
(2) 面部的表情
朗誦是聲情的藝術,朗誦者必須將深厚真摯
的感情灌注於字裏行間,將誦材情感突出的 地方,用面部表情加以摹擬出來。 木無表情、乾燥枯澀,固然是朗誦的大忌; 表情過火、矯揉造作,也屬過猶不及。
(3) 手勢和動作
強調朗誦的文學性的人,認爲朗誦主要訴之
於聲音帶動情感,如果加入動作,只是表示 聲音技巧不足。 強調朗誦的綜合性的人,認爲朗誦是文學、 歌唱、戲劇的三結合,必須設計手勢和動作 的配合,以求曲盡其妙、聲色藝全。 只要是忠於誦材,出於自然,那麽手勢和動 作都應該被接受的。
4、語氣和語調
升調(昂上調): 句調先低後高,一般用於表示疑問、反詶、驚 訝、命令、呼喚等語氣,亦出現於情緒亢奮、 感情激動的時候,也表示語氣未完結等。 降調(降抑調): 句調先高後低,句尾比平常短促,一般用於表 示肯定、決心、自信、請求、允許、感嘆等語 氣,亦出現於情緒平穩的時候,也表示語氣完 結等。
注意以下要點
a、設計的手勢和動作,必須與誦材緊密配合, 不能生硬堆砌,以免産生反效果。 b、手勢和動作要少而清楚,適當自然,並且 優 美 合 度。 c、動作範圍要小,一般限於胸前,。 d、腰部以下一般不應有所動作,頓足尤其不 可。 e、身體不能經常移動,只有在段落的大停頓 或 文 意 轉折的地方才可移動,以表示進入另一階 段或層面。 f、 動作要精心設計,在聲音發出之前表現出 來 , 以 起暗示和引導的作用。
1、 領會具體感受
(1)
視覺: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輪紅日升 起來,把雪後的大地照得份外耀眼。茫茫田 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銀裝。
(2)
聽覺: 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任何聲音比它再大了!大 炮彈大炸彈的爆炸,火車的吼鳴,晴天的霹 靂,海洋裏的驚濤駭浪,這一切如果和這裏 的響聲比起來,只不過和折了一根樹枝,咬 了一粒黃豆粒,一聲牛叫差不多。都會被這 暴風的號嘯淹沒得一點沒有。
虞美人
李煜
小樓昨夜又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 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台詞式
强調節奏、停頓、重音、語調等變化,類似
舞台劇的對白,有人拿“龍行虎步”一詞來形容 它。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 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聲母
例字
n l
ng O gw g kw k
男 女 怒 鳥 藍 旅 路 了
牛 眼 牙 我 安 押 區 罌 廣 光 瓜 掛 港 江 加 嫁 坤 規 擴 礦 勤 溪 確 抗
韻母
n ng k t
例字
痕 身 寒 恒 生 杭 殼 角 喝 割
(6) 外來語譯音
對於一些外來語的譯音,我們不能只照它的
一般讀音直讀; 如“般若”粵讀應作“波野”,“吐谷渾” 粵 讀 作“ 突 肉雲 ” ,“ 身 毒” 粵讀作 “ 捐 篤”。
(3) 讀書音與口語音
廣州話文、白異讀的情況也很普遍,如“青、
正、命、平、聽”等字,口語一般讀“eng” 韻母,但讀書音要讀“ing”韻母。 多數情況下,讀書音與口語音只是聲調轉變 而已,詴看下面的例子: 窗門、公園、天台、楊桃、南洋、祠堂、笑 話、圖畫、師父、徒弟、蝴蝶、賞月、老陳、 小何、阿王
朗誦的技巧與訓練
一、甚麽叫朗誦
朗是明亮、清澈的意思;誦是合乎節奏的誦
讀方法。 朗誦是文學、歌唱、戲劇三種藝術的結合。
二、朗讀與朗誦的區別
朗讀 性質 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 朗誦 藝術表演的一種形式。
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將 書面文字變成有生命力的 語言。
眼睛接觸課文,聲音清亮 悅耳,但不必詷張;也毋 需眼神、表情、動作等的 配合。
4、把握基調
把握作品的整體精神傾向。一篇作品中體現
出來的態度感情可以是紛繁的,朗誦者必須 分清作品內容各項情節的主次、輕重。 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詵,描述作者離開 英國劍橋大學時的內心複雜感受,基調是淡 淡的哀愁。
(二) 進行階段
1、停頓和相連
停頓的作用有三點: (1)呼吸換氣的自然需要。 (2)表示區分、轉折、呼應、遞進等各
(2)
拖長音節:
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
它,乾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 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 於人的可謂少矣!
(3)
一字一頓:
第二天寒冷的早晨,這女孩坐在牆角裏,兩
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 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4)
重音輕讀:
聲情並茂,要發揮原作 品的神髓,並能打動聽 衆的心弦,産生強烈的 藝術感染力。
必須熟悉誦材,了然於 胸;注意各種聲音技巧 的運用,同時講求眼神、 表情、動作等的有機配 合。
方法
三、朗誦的四大要素
情、氣、字、聲,
合稱朗誦四大要素。
四、朗誦的技巧
(一)
準備階段 1、理解誦材 (1) 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掌握字、詞、語句和修辭技巧 (4) 分析篇章結構 (5) 喚起感情、産生共鳴
感情重音
(1)
你這個人真糊塗。 (2) 我不同意! (3) 活該! (4) 秋天,白樺樹的葉子變黃了,楓 樹的葉子火一樣紅,松柏顯得更 蒼翠了。
重音的表達方法
(1)
加強音量:
女孩穿過馬路的時候,看見兩輛馬車衝過來,
她趕緊避開,鞋跑掉了一隻,怎麽也找不着, 另一隻又叫一個男孩拾起來就拿着跑了。
種關係,有助於分析語言結構、理解 文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使聽衆有 咀嚼、消化、思考、回味的機會。 (3)表示強烈的感情。
邏輯停頓
邏輯停頓即根據語言邏輯而停頓。
到近處看,有的丨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
的丨崗哨;有的丨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 坳裏的丨奇兵;有的丨看來出世還不久,卻 也亭亭玉玉,別有一番丨神采。
2、重音和輕音
語法重音: (1) 飯熟了。 (2) 誰在唱歌? (3) 我把信燒了。 (4) 他說得很清楚。 (5) 我們學了六年。 (6) 四十個學生報了名。 (7) 桌子上放着兩三本雜誌。 (8) 陳教授爽朗地笑了。
邏輯重音
(1)
他實在太累了。 (2) 相隔這麽近,我幾乎找不到他。 (3) 火突然間熄滅了。 (4) 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奪標的。 (5) 準是給賊偷了。 (6) 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什 麽地方了。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
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3、速度和節奏
大渡河丨是長江的一道支流,兩岸丨都是蜿
蜓連綿的高山,河寬丨三百多米,水深丨十 幾米,我們去時丨剛好遇上暴洪,只見湍急 的河水丨閃着青光,噴着白浪, 從很遠的地 方丨就能聽到嘩嘩的水聲。這裏丨歷來是兵 家必爭之地,據說丨曾經威震一時的太平天 國翼王丨石達開,就戰死在這裏。
(3)
嗅覺: 我沿着林間小路往前走,一股泥土的清香迎 面撲來。不久到了蘋果園,樹上的蘋果,青 裡透紅,發出誘人的香味。
(4)
味覺: 林之 洋見 了 酒 , 心 花都 開 ,望着二人說聲 “請了”,舉起杯來,一飲而盡。那酒方才 下咽,不覺緊皺雙眉,口水直流,捧着下巴 喊道“酒保錯了,把醋拿來了!”
感情停頓
(1)父親,這個仇丨我一定要報。
(2)他使盡了全身的力氣丨光榮地犧牲
了。
( 3 ) 聽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難過得|
掉下淚來。
停頓時間的長短
我常想: 1 楊柳 2 婀娜多姿, 3 可謂嫵媚極
了,4桃李5絢爛多彩,6可謂鮮豔極了,7 但它們8只給人一種9外表好看的印象,10 不能給人以力量。11
(4) 台風和儀態
朗誦者態度必須優雅自然、彬彬有體;行動
不疾不徐、安詳鎮定;表現誠懇,使聽衆感 到親切、舒適、接納而沒有不快。 多給機會在班上、學校集會上詴誦或面對一 大群人演講或表演,便可以消除“吐舌縮頸” 等惡習。
五 、朗誦的腔調
吟誦式
又叫韻律式,它依照一定的韻律節奏
吟詠,接近古人的讀書腔調,由於它 着重音色聲律之美,有人用西方的 “ 華爾滋舞”來比擬它。
升調
(1)
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恩情, 我們怎能忘記? (2)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降調
(1)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 你的夢。 (2) 海底真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産豐 富的世界!
直調
(1)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 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2)
曲調
(1)
是我的錯,你沒有錯。 啊?會有這種事?
(2)
5、眼神、表情、動作和台風
Hale Waihona Puke 1)眼神的運用: 戲劇表演時,眼神多與對手接觸;演講時, 眼神多與聽衆接觸。朗誦時,眼神可以一方 面與聽衆溝通交流,加強表達效果;也可以 集中凝想,進入詵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