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66_20140519100926741
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二课时教学方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草原》2. 重点词汇:草原、奔腾、勾勒、壮观、诗人等。
3. 重点语法:被动语态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草原的美景。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被动语态描述草原的美景。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被动语态的用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被动语态的用法。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被动语态描述草原的美景。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二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文章、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节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组词。
(2)文章内容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课堂互动:(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
2. 阅读文章,复述文章内容。
3. 思考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3. 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回答问题环节,评价学生在合作和表达方面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与本节课文章相关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课时教案

初中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生词和短语:maths, English, music, art, history, geography, science, computer, what time, you have, period, third period。
(2)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对话,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对话。
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学校课程安排和自己的作息时间。
(2)能够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学校课程安排和自己的作息时间。
(2)能够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日常对话。
2. 难点一般现在时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询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互相问候。
2. 引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学校课程安排和作息时间。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本课的生词和短语。
3. 生词教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跟读、模仿。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生词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4. 对话教学(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对话,让学生跟读、模仿。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场景。
5. 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进行回答。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般现在时的运用。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自己的作息时间。
学科课时教案2

学科课时教案批注:总序第 2 个教案编写时间月日执行时间课题《民族小学》第 1 课第一课时,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重点难点: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语有这样一所民族小学,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我们汉族的学生,他们能够和睦相处吗?他们又是怎样在一起学习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留意文中的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将生字标上记号。
三、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词,记忆字形。
1、chen hàn chuān yán yīn tínɡquâ早晨汉族穿戴语言声音停下孔雀2、自由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该怎样分辨?学生甲:“晨”单独读第二声,在“早晨”一词中读轻声。
学生乙:“穿”是三拼音节,不能读成“chān”。
学生丙:“停”和“孔”都是后鼻音。
3、师生一起把易错的字音读一读。
4、识记字形,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上下结构:晨穿言音左右结构:汉停孔5、易写错的字纠错。
四、出示认读字,指导学生认读。
1、出示卡片zújǐnɡchānɡdài pǔtōnɡ族景昌戴普通2、用上面的拼音辨析它们的读音。
3、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
六、观察投影,了解傣家竹楼。
后记:- 1 -。
课时教案参考模板

课时教案参考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方法来提高……能力。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章节,让学生了解……的知识点。
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授课:采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
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
2. 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资源,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法,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七、学生活动设计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查看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备课课时教案

小学备课课时教案标题:小学备课课时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小学备课教师提供一个课时教案的范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
-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学生能够合作与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 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学备课课时教案撰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什么是教案以及教案的重要性。
2. 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3. 教案撰写的步骤和技巧。
4. 教案的评估和反思。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案撰写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教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案的结构和要素。
4. 视听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案撰写的过程和技巧。
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教案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对教案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例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 解释教案撰写的步骤和技巧,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分发教案案例给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分析教案的结构和要素。
- 引导学生讨论教案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教案撰写任务(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教案撰写任务。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分析的经验,合作撰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课时教学设计(6篇)

课时教学设计(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经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实在行动实施方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课时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引导书写“名、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留下的纪念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帮忙同学树立爱惜公物、爱惜建筑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甜甜地笑了?从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实在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词语:纪念亭子名字应当台阶四周旁边五颜六色甜甜地笑小伙伴,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指名一行一行读,齐读。
二、感悟纪念(一)由课题《纪念》引出文中有关纪念的句子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亭子,它们都想为本身亲自盖的亭子留个纪念,(板书课题:纪念)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围绕纪念这件事说了许多话,请你本身读读课文,找出有“纪念”这个词的句子。
同学读课文找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当留个纪念。
”小刺猬说:“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梅花鹿说:“这才是应当留的纪念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二)了解小熊等小动物们的纪念(第二自然段)1、(出示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当留个纪念,(板书:小熊)那么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本身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找一找。
(出示第二自然段)2、组织汇报交流:(小熊刻名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出示句子:它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本身的名字。
小熊的名字刻在哪儿?老师在“大石头,刻,名字”下加红色的点,并板书:刻名字(小猴等小动物写名字)出示句子: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本身的名字。
小学课时讲解教案

小学课时讲解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知道时、分、秒的认识。
2. 学会使用时间单位,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 学会读写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
2. 熟练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时钟,了解时间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几点吗?是如何知道的?二、认识时间单位(10分钟)1. 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
2.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示例: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三、学习读写时间(10分钟)1. 讲解如何读写时间,如:1时30分读作一点三十,3时15分读作三点十五。
2. 练习读写时间,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答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和读写时间的方法。
2. 提问:如何合理安排时间?3.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时钟、讲解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学习读写时间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间,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如何读写时间。
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用字母表示数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精讲点拨
(12分)
a×b可以表示为a·b或ab。
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中,乘号可以省略。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用算式表示为()
2+a表示()
以上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巩固练习
(11分)
基本练习:课本第100页应用与反思1、2
基础练习:
4×a= 4×a+b= b×1= m×m= m+m= 3a+a= 6a×a= 3.7·b·aa= 6+a×7= 1.5+a+3.5= a×a×b= 62-1=拓展练习: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乘号后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乘号后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5·b= 3x2+7x2
= 6·x·5·x·y= f·(13-5)·f
达标测评
(12分)
一、(必做题)
数字带入含有字母的算式练习:
当a=6时,a+2= 3a= a2= a2+a= 5a2-2a=
当a=4,b=5时,2a= a+b= 3a+4b= a2-b= 6a2+3b2=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周长,用字母()表示面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为:一个正方形长为7cm,宽为4cm,那它的面积、周长分别是多少?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乘号后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减的简便方法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除的简便方法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表示()用算式表示为()
课时教案
课题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序号
66
授课时间
2014年5月28日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
复习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点难点
教学重
梳理相关知识,知识系统化。
准备
等
教具
课件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揭示目标
(1分)
复习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3分)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我们学过哪些可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作业
1、(必做题)配套练习册1、2
2、(选做题)配套练习册3、4
1、×可以用“·”或不写
2、书写的顺序
环节
与时控
师生活动
个性化
设计
导入
(1分)
出示:
1.弟弟今年a岁,姐姐比弟弟大3岁,姐姐今年()岁?
2.一本练习本x元,小明买了5本,一共要付()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v千米,t小时可行()千米?
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象这样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律和计算公式。大家能在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选做题)
1、植树活动,一班植树a棵,比二班多种了2棵,二班种树( )棵,两班共植树()棵。
2、矿泉水每瓶售价为1.5元,买n瓶共需()元。
3、商店运来m千克水果,卖了c天,平均每天卖出()千克水果。
4、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路程,字母()表示时间,字母()表示速度。那么路程=(),时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