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之舟吴冠中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③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
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
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
④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取了鹅山小学,这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
但在这里读书就得住在鹅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借了姑爹的渔船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⑥第一学期结束,我名列全班第一。
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悲痛: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紫藤萝?又是怎样的心情?(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为什么?(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一点一横长》,回答下列小题。
一点一横长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中读书。
他两眼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
”“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
”③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
④“写错了,重来!”⑤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一声,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⑥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鳅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渐凝重。
⑦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了,他才看到我在练毛笔字,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⑧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
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
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
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爷孙俩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
小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悄悄的。
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照进来,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
⑨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
⑩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写毛笔字。
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迹,便无心事去深入练习了。
⑪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摹不多,常是目临。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选择雷抒雁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
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
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
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
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
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
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
那里怎么会有花呢?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野蔷薇》,完成小题。
野蔷薇(日)小川未明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
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
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
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
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
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
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
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
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4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4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沙漠奇遇(俄)伊·罗索霍瓦茨基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
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
米哈伊尔那稍稍绷紧的瘦削身材比起被风吹得粗糙的褐色面庞来,要显得年轻些。
脸上有一双疲倦的过于安详的眼睛。
但这双眼睛一盯住两座雕像,立即变得神采奕奕、炯炯发光。
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察队,实地考察将对他的论文有很大帮助。
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米哈伊尔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
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那男人雕像的身材比女人雕像略微高些。
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的嘴巴只是一个窟窿。
④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甚至令人感到诧异: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
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⑤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
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
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的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住。
他感觉到他的大腿被什么东西灼了一下。
他将一只手伸进口袋,不禁“哎呀”一声惊叫起来,他的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⑥米哈伊尔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彭荆风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激之情。
B.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 “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③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
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
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
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
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
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
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
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
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
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
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
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活,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选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厚待人?(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至少三件事)(2)第②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请问能否删去?为什么?(3)赏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4)有人说,叶圣陶先生过分拘泥于繁琐的形式,为传统礼节所束缚,这样的行为不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
对此你怎么理解。
【答案】(1)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2)不能删去。
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更能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厚和严于律己。
(3)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划线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4)略【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章,叶先生修改文章(描吕叔湘先生文章标点;谦虚与“我”商酌修润文章);送客;给我回信等事体现了叶先生的待人厚。
(2)通过分析可知,第②段中写“可以算作末节的事”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体现叶老的宽厚待人,真诚谦虚,人物更真实丰满。
所以不能删去。
(3)句中的“一定”表现叶老送客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表现距离之远。
表现出叶圣陶老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日常交往上,待人宽厚。
(4)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无论赞同“行为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还是不适合都可,但要有理有据。
如:我认为快节奏的社会,仍然要做到尊敬、真心、宽厚待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意思是:能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可以算是仁了。
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会招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交往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
所以说,传统礼节不可废。
故答案为:⑴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⑵不能删去。
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更能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厚和严于律己。
⑶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划线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⑷略【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概括内容,,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不能删去,概括句段的主要内容.再分析对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抒发感情、结构照应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归纳作答。
⑶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绕过以往曾是马场的大旷野,爬上小坡傍着一棵苍老的榆树坐下小憩。
可以望见这三年多来经常走、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
一周两日去学校教书,就走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
刚入春,这里先出现嫩绿的小蕾,沁心。
刚入夏,这里绿叶阴蓊,遮住从________空直射下来的阳光,清神。
刚入秋,这里是一片画笔画不出来的秋叶的各种层次的红颜,醒目。
刚入冬,这里是雪花织成的委婉的洁白飘带,任你的车轮为它印上两道黑边,趁心。
三年多,不知多少次,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
我感谢它,不下于我对西冷庄园的谢意。
别了,对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告别的一天,它给过我的,它也必会给与别人。
(1)为本文选一个切合文意的题目是()A. 小路B. 小路的四季C. 别了,背路D. 柳暗花明的十里路(2)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为人知沁心廿分钟眷念阴蓊委婉(3)“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中的“背路”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A. 背时倒霉的路B. 背阴昏暗的路C. 偏僻幽静的路D. 学校后面的路(4)为文中的横线填一个恰当的词。
()A. 篮B. 南C. 兰D. 蓝(5)作者为什么“无限眷念”和“感谢”背路?请用两条理由回答。
(6)作者对小路四季景色的感觉,分别用了一个词概括,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哪四个词?()A. 眷念;鲜为人知;沁心;阴蓊B. 嫩绿;阴蓊;红颜;委婉C. 沁心;清神;红颜;委婉D. 沁心;清神;醒目;趁心(7)作者写小路的四季景色,每季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事物,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A. 小蕾;绿叶阳光;秋叶红颜;雪花 B. 嫩绿;阴蓊;画笔;飘带C. 小蕾;绿叶;秋叶;黑边D. 小蕾;阳光;红颜;洁白飘带【答案】(1)C(2)liū xiǎn;qìn;niàn;juàn;wěng;wǎn(3)C(4)D(5)第一得到休息、宁静,解决问题;第二获得勇气。
(6)D(7)A【解析】【分析】(1)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它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面一段材料叙述了我以前常走的一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
作者写了这条路上的一年四季之景,写了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条背路的无限眷念之情。
A.小路:范围较广,显得空洞、平淡;B、D两选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C.别了,背路,与材料较吻合。
(2)注音时要注意形似字和多音字。
“鲜”是个多音字:作为形容词“少”讲时,读“xiǎn”;作为形容词“新鲜”等意思讲时,读“xiān”。
“沁”不能与“心”相混。
“廿”不能与“甘”相混。
“眷”不能与“拳”相混。
“蓊”不能与“翁”相混。
“婉”不能与“苑”相混。
(3)由材料中“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
”这句话可知“背路”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C.偏僻幽静的路。
(4)辨析同音词填空,要理解备选词的含义,根据具体的语境去选择恰当的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