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案

教课目的要点难点课时计划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现学习目标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与能力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增强。
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剖析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1 课时实质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经过新奇的导入方式提升学生的复习庄园经济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学习兴趣。
1.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获取增强。
2.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逐渐衰败和崩溃。
商人地位的变化,是阅读学习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标,明确本课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带着任务展开下学习任务。
面环节。
3.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学习要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学习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先依据导教案自学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而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说重申。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 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出现了大批的农业。
这些地域也效仿城市,成为拥有独立和的地方。
( 2 )跟着欧洲庄园经济的渐渐瓦解,农民获取了对自己的支配权。
(3)14 世纪中叶此后,出租领主直三、自主学习阵营达到一个热潮,领主依赖土地租金生活,不在参加生产管理。
一些富饶农民经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租地农场。
(4)跟着农产品的富饶和市场的需求增添,农民和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5)13 世纪后,分别的手工工场越来越多,此后渐渐转向的手工工场。
(6)跟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和手工生产组学生自主学先经过自学认识习,阅读课本,课本的大概内独立完成问容,在经过老师题,并初步记的解说让知识更忆。
【新】《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
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教学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新课导入】中世纪西欧市民社会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它对政府、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参与。
从15、16世纪开始,城市的市民群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资产阶级。
在他们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政治与社会民主化的道路,市民阶层在历史上发挥了他们应尽的职责。
那么他们是如何形成和壮大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讲授】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教师出示西欧的手工工场图,然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
1.(西欧)土地关系变化的背景。
提示: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西欧)土地关系变化的发展轨迹。
提示:3.(西欧)土地关系变化的结果。
提示: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4.(西欧)土地是通过什么方法集中起来的?提示:领主通过转租、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5.(西欧)手工业在生产关系上的特点。
提示: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教师出示西欧封建庄园的农民耕作时的图片,然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
1.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催生了哪两个阶级?提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2.市民阶层的组成是什么?提示:手工业者、商人。
3.富裕农民兴起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提示: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3课,主要讲述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欧洲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欧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难点:西欧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欧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欧发展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欧社会的变化。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西欧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3)组织学生观看推荐的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4)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话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西欧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 请简述西欧大学的兴起及其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 请阐述社会等级制度在西欧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5. 请举例说明文艺复兴对西欧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影响。
示例题型及答案:
题型一:请描述西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答案:西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农业技术改进的实验器材、城市兴起模拟实验器材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5. 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以便于查找和分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
7.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8. 持续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秋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衰落和瓦解的原因;知道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手工工场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其意义。
2.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分析和总结西欧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认识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欧洲重大历史变革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
【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与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2.新的手工业经营有什么特点?3.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催生了哪两个阶层?【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佛罗伦萨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市国家。
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纺织业由传统的行会生产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通过第9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的部分成员演变成早期的资产阶级,而破产的工匠、帮工、学徒及失掉土地后涌入城市的农民则成为早期雇佣工人。
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城市兴起给发展中的西欧社会注入了活力,也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我们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
但是,这种局面在11世纪以后发生了变化。
阅读教材P60的第1、2段的内容,思考:(1)欧洲农村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这些新开发地区也开始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讲述了从14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国家步入近代化的历程,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西欧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从表象上理解,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时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西欧历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掌握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西欧各国在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课标内容从⼿⼯⼯场和租地农场的产⽣,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已具有⼀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学⽣的思考交流范围较窄,课堂参与机会较少,有很多同学平⽇有积极参与动机,但没有机会或缺少勇⽓在课堂上发⾔。
本课的内容较为枯燥,因此本课多采⽤问题式教学,让学⽣参与进来。
三、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教版;2.在课程⽬录下选择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并提醒学⽣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键加⼊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录下查看本课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录。
四、教学⽬标1.核⼼素养:历史学科五⼤核⼼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式,进⾏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进⽽促使其历史学科核⼼素养的养成。
2.学习⽬标⽬标1:结合电⼦教材或者教材,识记11世纪后,农业、⼿⼯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标2:归纳西欧新的⽣产⽅式和经营⽅式发⽣的变化;(重点)⽬标3:简述西欧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认识市民阶级的发展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师:中世纪的庄园⾥⽣活着哪些⼈,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到11世纪以后,他们的关系发⽣了怎样的变化呢?2.讲授新课⽣:⼤贵族没落,新的阶级⼒量出现。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丰富,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欧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封建社会、农业技术、城市兴起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视频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于更直观地展示历史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
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教师:商人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生产经营方式
的变化
社会地位的变
化
政治权利的变
化
学生:
生产经营方式 的变化
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社会地位的变
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
化
己的身份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 渐成为自由劳动力。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庄园在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除了获得人身自 由,还获得了什么利益? 学生: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教师:面对着庄园的衰落,庄园领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 具体是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4 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 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教师:富裕农民是如何建立租地农场的?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 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 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教师: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请介绍一下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他们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 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13 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教师: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 13 世纪,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 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政治权利的变 化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垦殖运动开展、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 地农场的建立,农村出现了雇佣关系。手工业由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过渡,也出现了雇 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 化,同时,农村、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成为新的生产方 式的代表,他们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
阶级逐渐向资产阶级演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63 第 1 自然段,了解这一时期富裕农民
的具体状况。
学生: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结构也
发生了变化,其表现有哪些?
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 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 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
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 2 14 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
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留住 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 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 ( 或 ) 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背景:庄园衰落和瓦解;垦殖运动
新的生产和
农业:出现租地农场
经营方式
表现 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
影响:改变了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 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级 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史料 1 10 世纪中叶- 13 世纪中叶的 300 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 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 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 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 的对外扩张。 教师: 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
重点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难点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 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 习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教师:商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史料 3 如图。
教师: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列表比较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不同点。
场地和
劳动者和所有
生产
生产
规模
者的关系
效率
性质
手工
作坊
手工
工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场地和
劳动者和所有
生产
生产
规模
者的关系
效率
性质
手工
小 作坊
作坊主与学徒
低 帮工的关系
封建性
手工
大 工场
雇佣与被雇佣
高 的关系
资本主 义性质
教师: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
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教师: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阶级结构,富裕农民和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