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1.40;2.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90 kJ·mol -1(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四)计算题1.解:(g)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l)H N 42摩尔燃烧热为2.解:)mol ·(kJ 28.254166.963.502)84.285(401f B r --=-⨯--⨯+=∆=∆∑HH ν)mol ·(kJ 14.627211r-Θ-=∆=H Q pK1077.3109.9824.37333mr r ⨯=⨯--=∆∆=-S T 转)mol ·(kJ 78.34357.86)15.137(36.3941f B r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16.21311B r ---=--⨯+==∆∑νNO(g )CO(g )+(g)N 21(g)CO 22+)mol ·(kJ 24.37325.90)52.110(5.3931f B r --=----=∆=∆∑H ν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22p nRT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定温变化,0=∆U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CaO(s) + SO 3(g) = CaSO 4(s)求得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第⼀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是化学变化中最⼩的微粒,它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正确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
原⼦是由居于原⼦中⼼的原⼦核和核外电⼦构成,原⼦核⼜由质⼦和中⼦两种粒⼦构成的。
构成原⼦的基本粒⼦是电⼦、质⼦、中⼦。
(2)相对原⼦质量就是⼀个原⼦的质量;错误相对原⼦质量是指以⼀个碳-12原⼦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个原⼦的真实质量与⼀个碳-12原⼦质量的1/12的⽐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数⽬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分⼦。
氢⽓相对分⼦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分⼦。
氧⽓相对分⼦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数⽬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构成的⾦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原⼦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原⼦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含有⼀定数⽬粒⼦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通常⽤m表⽰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所以尿素的肥效最⾼。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五版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2+6p q =3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351J =ΔU=ΔH-P ΔV=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2)生成的HClH 2(g)+Cl 2(g) 2HCl(g) (3)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 CO 2(g)(4)沉淀出 AgCl(s)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1000= -(2)ΔU-ΔH=-2×(2-2)×R ×T= 0 (3)ΔU-ΔH=-5×(1-0)××/1000=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写出离子反应式。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 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2Fe3++Sn2+=2Fe2++Sn4+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c)Cr3+和Sn4+(d)Cr2O72 -和Fe3+(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Ni(s)+Cu2+(aq)→Ni2+(1.0mol·dm-3)+Cu(s)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2 习题及详解一.判断题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5.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加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244(/)(/)H OTHp pKp pθθθ=..√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22OcNOkcv⋅=;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二.选择题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B.ΔH相等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D.以上选项均正确2. 已知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则Δf H mΘCuCl;s应为D KJ.mol-1A.36B. -36C.18D.-18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BA.Ags+1/2Br2g→ AgBrsB.Ags+1/2Br2l→A gBrsC.2Ags+Br2l→ 2AgBrsD.Ag+aq+Br-aq→ AgBrs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A.ΔH>0; ΔS<0 ;B. ΔH>0; ΔS>0C.ΔH<0; ΔS<0 ;D.ΔH<0; ΔS>06.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BA.16B.9C.1/9D.16/97. 400℃时;反应3H2g+N2g→2NH3g的K673Θ=1.66×10-4..同温同压下;3/2H2g+1/2N2g→NH3g 的Δr G mΘ为D KJ.mol-1..A.-10.57 B.10.57 C.-24.35 D.24.358. 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Gibbs函数和标准平衡常数:1Cs+O2g → CO2g ΔG1Θ;K1Θ2CO2g → COg+1/2O2g ΔG2Θ;K2Θ3Cs+1/2O2g → COg ΔG3Θ;K3Θ则它的ΔGΘ;KΘ之间的关系分别是AA.ΔG3Θ=ΔG1Θ+ΔG2ΘB.ΔG3Θ=ΔG1Θ×ΔG2ΘC.K3Θ= K1Θ- K2ΘD.K3Θ= K1Θ+ K2Θ9. 若反应A+B → C对A;B来说都是一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该反应是一级反应B.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用min-1C.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加1倍;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加一倍D.两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时;其反应速率也相应减半.10. 对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ΔGΘ越小;反应速率越快B.ΔHΘ越小;反应速率越快C.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1. 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 CA.促使反应正向进行B.增加反应活化能C.改变反应途径D.增加反应平衡常数12.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A.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B.活化熵增加C.活化能增加D.压力增加13. 某反应298K时; Δr GΘ=130KJ•mol-1; Δr HΘ=150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可以求得298K时反应的Δr SΘB.可以求得298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C.可以求得反应的活化能D.可以近似求得反应达平衡时的温度14. 某基元反应2Ag+Bg→Cg;其速率常数为k.当2molA与1molB在1L容器中混合时;反应速率是AA.4kB.2kC.1/4kD.1/2k15. 某反应在370K时反应速率常数是300K时的4倍;则这个反应的活化能近似值是 A KJ·mol-1A.18.3B.-9.3C.9.3D.数值不够;不能计算三.填空题1. 对于一封闭系统;定温定容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数值上等于恒容反应热;定温定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的焓变;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 ..2. 一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其熵值减小 ;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CO;其熵值增加 ..3. 定温定压下; ΔG可以作为过程自发性的判据..4. 当ΔH<0;ΔS<0时;低温下反应可能是自发进行 ;高温下反应可能是非自发进行 ..5.U、S、H、G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 ;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它们都是容量性质;其数值大小与参与变化的物质的量有关..6. 在300K;101.3KPa条件下;100cm3煤气中CO的体积百分数为60% ;此时CO的分压为60.78 KPa;CO的物质的量是 2.437×10-3mol..7.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放置一定量的NH4Cl;发生反应NH4Cls → NH3g+HClg;Δr HΘ=177KJ•mol-1;360℃达平衡时测得PNH3=1.50KPa.则该反应在360℃时的KΘ= 2.25×10-4 ;当温度不变时;加压使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 KΘ值不变;平衡向左移动;温度不变时;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氮气; KΘ值不变;平衡不移动;升高温度; K Θ值增大 ;平衡向右移动..8. 反应Ag+Bg→ABg;根据下列每一种情况的反应速率数据;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1当A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B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则V= kC A C B2..2当A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B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1/2倍.则V= kC A C B-1 ..3反应速率与A的浓度成正比;而与B浓度无关.则V= kC A ..9. 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质量作用定律不适合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 ..10.指出下列过程的ΔSΘ大于零还是小于零:1NH4NO3爆炸ΔSΘ>0 ;2KNO3从溶液中结晶ΔSΘ<0 ;3水煤气转化为CO2及H2ΔSΘ>0 ;4臭氧的生成:3O3g→2O3g ΔSΘ<0 ;5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ΔSΘ<0 ;6打开啤酒瓶盖的过程ΔSΘ>0 ..四.计算题1. 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12C2H2g+5O2g →4CO2g+2H2Ol ΔH1=-2602 KJ22C2H6g+7O2g →4CO2g+6H2Ol ΔH2=-3123 KJ3H2g+1/2O2g →H2Ol ΔH3=-286 KJ根据以上反应焓变;计算乙炔C2H2氢化反应:C2H2g+2H2g →C2H6g的焓变..ΔH= -312 KJ2.在100℃;101.3KPa时;2.00molH2g与1.00molO2g反应生成2.00molH2Og;反应中释放出484.5KJ热量..计算生成每mol H2Og时的焓变ΔH和热力学能的变化ΔU..ΔH=-242.3KJ·mol-1ΔU=-240.7KJ·mol-13. 已知下列物质的生成焓:NH3g NOg H2OgΔH f KJ/mol -46.11 90.25 -241.818试计算在25℃标态时;5molNH3g氧化为NOg及H2Og的反应热效应..5molNH3g的热效应为: ΔH=-226.376×5KJ=-1131.85KJ4. 计算说明用以下反应合成乙醇的条件标准状态下:4CO2g+6H2Ol→2C2H5OHl+6O2g如此高的温度;无实际意义..5由锡石SnO2冶炼制金属锡Sn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从热力学原理讨论应推荐哪一种方法..实际上应用什么方法更好为什么1 SnO2s→Sns+O2g2 SnO2s+Cs →Sns+CO2g3 SnO2s+2H2g →Sns+2H2Og6. Ag2O遇热分解:2Ag2Os→4Ags+O2g; 已知在298K时;Ag2O的Δf HΘ=-31.1 KJ·mol-1;Δf G mΘ=-11.2 KJ·mol-1;试求在298K时PO2的压力是多少Pa Ag2O的最低分解温度pO 2=11.9Pa T> 465.6 K7. 反应CaCO 3s →CaOs+CO 2g 在973K 时K θ=2.92×10-2;900℃时K θ=1.04;试由此计算该反应的9731173,r r G G θθ∆∆及r m r m H S θθ∆∆,..r mH θ∆=169.5 KJ·mol -Δr S m Θ=144.8 J·mol -1·K -1Δr G 973Θ=28.6 KJ·mol -1Δr G 1173Θ=-0.382 KJ·mol -18. 金属钙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Cas+1/2O 2g→CaOs Δf G Θ=-604 KJ ·mol -1欲使钙不被氧化;在298K 空气中氧气的分压不能超过多少Pa p<1.2×10-207Pa9. 气体混合物中的氢气;可以让它在200℃下与氧化铜反应而较好的除去: CuOs+H 2g→Cus+H 2Og在298K 时;查表计算反应的ΔG Θ; ΔH Θ; ΔS Θ;和K Θ..r m G θ∆=-98.87 KJ·mol -1K Θ=2.14×1017r m S θ∆==48.7J·K -1·mol -1r m H G T S θθθ∆=∆+∆=-84.36KJ·mol -110. 在300K 时;反应2NOClg→2NO+Cl 2的NOCl 浓度和反应速率的数据如下:NOCl 的起始浓度/mol·dm -3 起始速率/ mol·dm -3·s -10.30 3.60×10-90.60 1.44×10-80.90 3.24×10-81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 2求出反应速率常数.3如果NOCl 的起始浓度从0.30 mol ·dm -3增大到0.45 mol ·dm -3;反应速率将增大多少倍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2()kc NOCl ν= 211829100.4)30.0(1060.3----⋅⋅⨯=⨯=s mol dm k3 速率增大2.25倍.11. 根据实验测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2NO+Cl 2→2NOCl 为基元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2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3如果体积不变;将NO 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1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式为:22()()kc NO c Cl ν=⋅2 反应速率是原来的1/8倍..3 反应速率是原来的9倍..12. 将0.1mol •L 的Na 3AsO 3和0.1mol •L Na 2SO 3溶液与过量稀H 2SO 4混合均匀;反应: 2H 3AsO 3 + 9H 2SO 3 → As 2O 3s + 3SO 2 + 9H 2O + 3H 2S 4O 6 黄色实验测得在17℃时;从溶液混合开始至刚出现黄色沉淀As 2O 3所需时间为25分15秒.若将上述溶液升温至27℃;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所需时间为8分20秒.求该反应的活化能.12.805001515lg290-⋅=⨯⨯mol KJ s sKK第2章溶液与离子平衡一.是非题1.高分子溶液与溶胶都是多相不稳定系统.. ×2.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蒸气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3.溶质是强电解质或其浓度较大时;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4.液体的凝固点就是液体蒸发和凝聚速率相等时的温度.. ×5.质量相等的丁二胺H2NCH24NH2和尿素CONH22分别溶于1000 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凝固点相同.. ×6.常利用稀溶液的渗透压来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在100g水中溶解5.2g某非电解质;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为60;此溶液在标准压力下的沸点为373.60K.. √8.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越小;其解离度也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弱.. ×9.在一定温度下;某两种酸的浓度相等;其水溶液的pH值也必然相等.. ×10.当弱电解质解离达平衡时;离子浓度越小;解离常数越小;弱电解质的解离越弱..×11.在缓冲溶液中;只是每次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无论添加多少次;缓冲溶液始终具有缓冲能力.. ×12.已知K sθA g2CrO4 =1.11×10-12;K sθAgCl=1.76×10-10;在0.0100mol·kg-1K2CrO4和0.1000mol·kg-1K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则CrO24先沉淀..×13. 用EDTA做重金属的解毒剂是因为其可以降低金属离子的浓度.. √14.由于K a HAc>K a HCN;故相同浓度的NaAc溶液的pH比NaCN溶液的pH大.. ×二.选择题1.在质量摩尔浓度为1.00mol·kg-1的NaCl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χB和质量分数ωB为CA.1.00; 18.09% B.0.055; 17.0%C.0.0177; 5.53% D.0.180; 5.85%2. 30%的盐酸溶液;密度为 1.15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C B和质量摩尔浓度b B分别为AA.9.452mol·dm-3; 11.74mol·kg-1B.94.52mol·dm-3; 27.39mol·kg-1C.31.51mol·dm-3; 1.74mol·kg-1D.0.945mol·dm-3; 2.739mol·kg-13.下面稀溶液的浓度相同;其蒸气压最高的是 CA.NaCl溶液B.H3PO4溶液C.C6H12O6溶液D.NH3-H2O溶液4.下列物质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CA.0.2mol·kg-1 C12H22O11 B.0.2mol·kg-1 HAcC.0.2mol·kg-1 NaCl D.0.1mol·kg-1 HAc5.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CA.葡萄糖B.NaCl C.CaCl2 D.CuNH34SO46.0.1mol·kg-1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B A.HAc B.H2C2O4C.NH4Ac D.H2S7. 下列混合溶液;属于缓冲溶液的是 AA . 50g 0.2mol·kg -1 HAc 与 50g 0.1mol·kg -1 NaOHB . 50g 0.1mol·kg -1 HAc 与 50g 0.1mol·kg -1 NaOHC . 50g 0.1mol·kg -1 HAc 与 50g 0.2mol·kg -1 NaOHD . 50g 0.2mol·kg -1 HCl 与 50g 0.1mol·kg -1 NH 3·H 2O8.若用HAc 和NaAc 溶液配制pH = 4.5的缓冲溶液;则二者浓度之比为 CA . 8.11B . 362.3C .18.1D .989. 配制pH ≈ 7的缓冲溶液;应选择 D A . K θHAc=1.8×10-5 B .K θHCOOH=1.77×10-4C . K θH 2CO 3=4.3×10-7D .K θH 2PO 4-=6.23×10-810. AgCl 在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A . 纯水 B . 6mol·kg -1 NH 3·H 2OC . 0.1mol·kg -1 NaClD . 0.1mol·kg -1 BaCl 211.在PbI 2沉淀中加入过量的KI 溶液;使沉淀溶解的原因是 B A .同离子效应 B .生成配位化合物 C .氧化还原作用 D .溶液碱性增强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在H 2S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Cu 2+;溶液的pH 值将变小..B .分步沉淀的结果总能使两种溶度积不同的离子通过沉淀反应完全分离开..C .所谓沉淀完全是指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了..D .若某系统的溶液中离子积等于溶度积;则该系统必然存在固相..13.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相同浓度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D A . K 2MnF 6 B . CoNH 36Cl 3 C . CrNH 34Cl 3 D . K 4FeCN 6三.填空题1.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溶液的_蒸气压下降_、___沸点升高_____、__凝固点下降___和_渗透压_..它们的数值只与溶质的__粒子数目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_成正比.. 2.下列水溶液;按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__ D > C > A > B .. A.1mol·kg -1 KCl B.1mol·kg -1 Na 2SO 4 C.1mol·kg -1蔗糖 D.0.1mol·kg -1蔗糖3.HAc 溶液中滴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显 _红__ 色;若再加入少量NaAcs ;溶液由 _红__ 色变为 __黄__ 色;其原因是 ___同离子效应__..4.Ag 2CrO 4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θθθb CrO b b Ag b K s -+•=242;其溶解度S 与θs K 的关系为:43θsK S =..6.试确定下列反应向 _右____ 方进行:ZnCO3s + 4CN-ZnCN42-+ CO32-7.形成配位键时;中心原子必须具有 _空轨道_______;配位体必须具有 _孤对电子_..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2PO -4;H2PtCl6;HSO-4;FeH2O63+ 的共轭碱的化学式分别是24HPO-; HPtCl6- ;-24SO-和FeH2O5OH2+ ..9.已知NH3的K θb为1.76×10-5;NH+4离子的Kθa值为 5.68×10-10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NH +4、H3PO4、H2S 是酸;PO-34、CO-23、-、CN-、OH-、NO -2是碱;FeH2O5OH2+、HSO-3、HS-、H2PO-4、HPO-24、H2O是两性物质..四.问答题1.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2.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3.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4.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1向含有Ag2CO3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CO3..2向含有Ag2CO3沉淀的溶液中加入氯水..3向含有Ag2CO3沉淀的溶液中加入HNO35.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6.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五.计算1.在100cm3水密度为1.0g·cm-3中溶解17.1g蔗糖C12H22O11;溶液的密度为1.0638g·cm-3; 试计算:1 溶液的质量分数;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4 蔗糖和水的摩尔分数..解:1 溶液的质量分数:%6.14%1001.1171.17=⨯=ggwB2 已知蔗糖摩尔质量为:342g·mol-1;则:物质的量浓度:c B = 0.454mol·dm-33 质量摩尔浓度: 13315.010000.1100342/1.17---⋅=⨯⋅⨯⋅=kg mol g cm g cm mol g g b B4 摩尔分数:H 2O 的物质的量 331100 1.0 5.5618cm g cm n mol g mol --⨯⋅==⋅蔗糖的物质的量molmol g gn 05.03421.171=⋅=-31091.8)05.056.5(05.0-⨯=+=mol molx 糖991.0)05.056.5(56.52=+=mol mol x OH2.将0.450g 某电解质溶于30.0g 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到-0.150℃..计算该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 186g·mol -1 3.某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0℃时结冰..此溶液在20℃时的蒸气压为多大 渗透压为多大蔗糖的蒸气压为:P 蔗糖 = 2327.53Pa∏蔗糖= 326.4kPa4.计算下列溶液中的b H +、b A c -和1、2的解离度α:10.050mol·kg -1 HAc 溶液; 20.10mol·kg -1 HAc 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0.050 mol·kg -1 KAc 溶液; 30.10 mol·kg -1 HAc 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0.05 mol·kg -1 HCl 溶液; 40.10 mol·kg -1 HAc 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0.05 mol·kg -1 NaOH 溶液..1%88.1%10005.0104.94=⨯⨯=-α2 α=0.07%3 b Ac -=3.52×10-5 mol·kg -1 4b H +=1.76×10-5 mol·kg -1 b Ac -=0.025mol·kg -1 5.0.010mol·kg -1 的某一弱酸溶液;在298K 时;测定其pH 值为5.0;求:1该酸的θa K 和α..2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值、θa K 和α..解:1()2-5810 1.0100.010a K θ-==⨯%10.0%10001.0105=⨯=-α2()8626100.110071.7005.010071.7---⨯=⨯-⨯=θa K%14.0%100005.010071.76=⨯⨯=-α6.计算20℃时;在0.10 mol·kg -1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b H +、b S 2-和pH ;2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2.00时;溶液中的S 2-浓度是多少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解:1b H + = b HS - = 9.5×10-5 mol·kg -1b S 2- ≈θ2K = 1.1×10-12 mol·kg -1pH = -lg9.5×10-5 = 4.022b S2-= 1.0×10-16 mol·kg-17.在18℃时;PbSO4的溶度积为1.82×10-8;试求在这个温度PbSO4在0.1mol·kg-1 K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b Pb2+ = 1.82×10-7 mol·kg-18.在18℃时;AgBr的溶度积为5.35×10-13;在纯水中AgBr的溶解度是多少在0.10mol·kg-1 的NaBr溶液中AgBr的溶解度是多少解:1在纯水中AgBr的溶解度是7.31×10-7 mol·kg-1..2即在0.1mol·kg-1 的NaBr中;AgBr的溶解度为5.35×10-12 mol·kg-19.通过计算说明:1在100g 0.15mol·kg-1 的KAgCN2溶液中加入50g 0.10mol·kg-1 的KI 溶液;是否有AgI 沉淀产生2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50g 0.20mol·kg-1 的KCN溶液;是否有AgI产生解:1 有AgI 沉淀析出..2无AgI 沉淀析出..10.某溶液中含有Pb2+ 和Ba2+;其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0.01 mol·kg−1和0.10mol·kg−1..若向此溶液逐滴加入K2CrO4溶液;问哪种金属离子先沉淀此两种离子有无分离的可能已知K θs PbCrO4=1.77×10−14;Kθs BaCrO4=1.2×10−10..解:从计算结果可知:沉淀Pb2+ 比沉淀Ba2+ 所需的CrO-24少得多;所以;将首先析出PbCrO4沉淀..当BaCrO4开始沉淀时;Pb2+已沉淀完全了..此两种离子可以分离..第3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一.判断题1. 在25℃及标准状态下测定氢的电极电势为零.. X2. 已知某电池反应为,21212B A B A +→+++而当反应式改为B A B A +→+++222时;则此反应的E Θ不变;而Δr G m Θ改变.. √ 3. 在电池反应中;电动势越大的反应速率越快.. X 4. 在原电池中;增加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必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 X 5. 标准电极电势中θE 值较小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都不可能氧化θE 值较大的电对中 的还原态物质.. X 6. 若将马口铁镀锡和白铁镀锌的断面放入稀盐酸中;则其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阳极反应是相同的.. X 7. 电解反应一定是0,0<∆>∆G G r r θ的反应.. X 8. 超电势会导致析出电势高于平衡电势.. X二.选择题1. 下列关于氧化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表观电荷数B.氧化数在数值上与化合价相同C.氧化数均为整数D.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皆为+12. 若已知下列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顺序E ΘF 2/F - > E ΘFe 3+/Fe 2+ > E ΘMg 2+/Mg > E ΘNa +/Na;则下列离子中最强的还原剂是 BA.F -B.Fe 2+C.Na +D.Mg 2+3. 已知电极反应Cu e Cu →+-+22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42V ;则电极反应+-→-2242Cu e Cu 的标准电极电势应为 CA.0.684VB.-0.684VC.0.342VD.-0.342V 4. 已知E ΘNi 2+/Ni= -0.257V;测得镍电极的ENi 2+/Ni= -0.210V;说明在该系统中必有 AA.121)(-+⋅>kg mol Ni mB. 121)(-+⋅<kg mol Ni mC. 121)(-+⋅=kg mol Nim D. )(2+Ni m 无法确定5. 下列溶液中;不断增加H +的浓度;氧化能力不增强的是 DA.MnO 4-B.NO 3-C.H 2O 2D.Cu 2+ 6. 将下列反应中的有关离子浓度均增加一倍;使对应的E 值减少的是 CA.Cu e Cu →+-+22B. +-→-22Zn e ZnC. --→+Cl e Cl 222D. +-+→+242Sn e Sn7. 某电池的电池符号为-Pt|A 3+;A 2+ ¦¦ B 4+;B 3+|Pt+;则此电池反应的产物应为 BA. A 3+; B 4+B. A 3+; B 3+C. A 2+; B 4+D. A 2+; B 3+ 8. 在下列电对中;标准电极电势最大的是 DA.AgCl/AgB.AgBr/AgC.AgNH 32+/AgD.Ag +/Ag 9. A 、B 、C 、D 四种金属;将A 、B 用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 表面上有氢气放 出;B 逐渐溶解;将含有A 、C 两种金属的阳离子溶液进行电解时;阴极上先析出C ;把D 置于B 的盐溶液中有B 析出..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A.A>B>C>DB.C>D>A>BC.D>B>A>CD.B>C>D>A10. 已知标准氯电极的电势为 1.358V;当氯离子浓度减少到11.0-⋅kg mol ;氯气分压减少到kPa 1001.0⨯时;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应为 CA.1.358VB.1.3284VC.1.3876VD.1.4172V 11. 电解NiSO 4溶液;阳极用镍;阴极用铁;则阳极和阴极的产物分别是 AA.Ni 2+;NiB. Ni 2+;H 2C.Fe 2+; NiD. Fe 2+; H 2 12. 在腐蚀电极中 CA.阴极必将发生析氢反应B.阴极必将发生吸氧反应C.阴极的实际析出电势必高于阳极的实际析出电势D.极化作用使得腐蚀作用加快三.填空题1. 在一定条件下;以下反应均可向右进行;O H Fe Cr H Fe O Cr 2332272762146++→++++++-1+++++→+422322Sn Fe Sn Fe2上述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应为Cr 2O 72-;最强的还原剂应为Sn 2+ ..2. 原电池是由 自发 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组成的.在这种反应中;必伴随着 电子迁移的过程..3.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若以电对的电极电势作为判断的依据时;其自发的条件必为E +>E - ..4. 某原电池的一个电极反应为-+++→e HO O H 44222;则这个反应一定发生在 负极 ..5. 若某原电池的一个电极发生的反应是--→+Cl e Cl 222;而另一个电极发生的反应为+-+→-32Fe e Fe ;已测得)/()/(232++->Fe Fe E Cl Cl E ;则该原电池的电池符号应为 -Pt|Fe 3+;Fe 2+ ¦¦ Cl -|Cl 2| Pt+ ..6. 已知反应V E l Hg aq H aq Hg g H 797.0),(2)(2)()(222=+→+++θ;则))(/(2l Hg Hg E +θ= 0.797V .. 7. 在Cu-Zn 原电池中;若)/()/(22Zn Zn E Cu Cu E ++>;在Cu 电极和Zn 电极中分别注入氨水;则可能分别导致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先降低 和 后升高 ..8. 25℃时;若电极反应22)(2D e aq D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0034V;则在相同温度及标准状态下反应)()(2)()(222g H aq D g D aq H +→+++的θE = 0.0034V ; θG r ∆= -6.56×102J •mol -1 ;θK = 1.3 ..9. 电解CuSO 4溶液时;若两极都用铜;则阳极反应为+-→-22Cu e Cu ;阴极反应为Cu e Cu →+-+22 ;若阴极使用铜做电极而阳极使用铂做电极;则阳极反应为 ;阴极反应为Cu e Cu→+-+22;若阴极使用铂做电极而阳极使用铜做电极;则阳极反应为+-→-22Cu e Cu ;阴极反应为Cu e Cu →+-+22..四问答题1. 试从电子运动方向;离子运动方向;电极反应;化学变化与电转换作用本质;反应自发性五个方面列表比较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2. 半电池A 是由镍片浸在 1.0mol•k g -1的Ni 2+溶液中组成的;半电池B 是由锌片浸在1.0mol•kg -1的Zn 2+溶液中组成的..当将半电池A 和B 分别与标准氢电极连接组成原电池;测得原电池的电动势分别为V H B E V H A E 762.0)(,257.0)(22=-=-.试回答下面问题:1当半电池A 和B 分别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时;发现金属电极溶解.试确定各半电池的电极电势符号是正还是负..2Ni 、Ni 2+、Zn 、Zn 2+中;哪一种物质是最强的氧化剂3当将金属镍放入1.0mol•kg -1的Zn 2+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 将金属锌浸入1.0mol•kg -1的Ni 2+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 写出反应方程式..4Zn 2+与OH -能反应生成ZnOH 42-.如果在半电池B 中加入NaOH;问其电极电势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5将半电池A 和B 组成原电池;何者为正极 电动势是多少 3.根据下面的电池符号;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4.写出下列电解的两极产物.五.计算题1. 将Cu 片插入盛有0.5mol•Kg -1的CuSO 4溶液的烧杯中;Ag 片插入盛有0.5mol•Kg -1的AgNO 3溶液烧杯中:1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池符号;2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3求该电池的电动势;4若加入氨水于CuSO 4溶液中;电池的电动势将如何变化 若加氨水于AgNO 3溶液中;情况又如何 定性回答 解:1电池符号:-Cu|Cu 2+0.5mol•Kg -1 ¦¦ Ag +0.5mol•Kg -1 |Ag+2 Ag Cu Ag Cu 222+→+++3 0.449V 42. 已知电极反应NO 3-+3e+4H +→NO+2H 2O 的E ΘNO 3-/NO=0.96V;求当bNO 3-=1.0mol•Kg -1时;P NO =100Kpa 的中性溶液中的电极电势.并说明酸度对NO 3-氧化性的影响..解: NO 3-氧化能力受酸度的影响.若酸度较大;其氧化能力增大;所以浓硝酸的氧化能力强..3. 对含有Ag +的溶液加入Cl -;使达平衡时Cl -的浓度为1.0mol•Kg -1..计算Ag +/ Ag 电对的 电极电势.试回答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解:说明;氧化型离子生成沉淀时;会降低电对的电极电势..4. 已知Zn e Zn →+-+22;V E 76.0-=θ;---+→++OH Zn e O H ZnO 422222;V E 22.1-=θ..试通过计算说明锌在标准状态下;既能从酸中;又能从碱中置换放出氢气..5. 已知某原电池的正极是氢电极;kPa H p 100)(2=;负极的电极电势是恒定的..当氢电 极中pH=4.008时;该电池的电动势是0.412V.如果氢电极中所用的溶液改为一未知bH +的缓冲溶液;又重新测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27V.计算该缓冲溶液的bH +和pH 值.如果该缓冲溶液中10.1)()(--⋅==kg mol A b HA b ;求该弱酸HA 的解离常数..解: 44108.10.10.1108.1)(--⨯=⨯⨯=HA K a θ6. 某原电池的一个半电池是由金属Co 浸在1.0mol•Kg -1的Co 2+溶液中组成;另一半电池则 由Pt 片浸入1.0mol•Kg -1的Cl -溶液中并不断通入Cl 2)100)((2kPa Cl p =组成.实验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1.63V;钴电极为负极.已知V Cl Cl E 36.1)/(2=-θ.回答下面问题:1写出电池反应方程式;2)/(2Co Co E +θ为多少3)(2Cl p 增大时;电池电动势将如何变化4当Co 2+浓度为0.010mol•Kg -1时;电池电动势是多少 Δr G m 为多少 解:1 )(2)()()(22aq Cl aq Co g Cl s Co -++→+2 V E Cl Cl E Co Co E 27.063.136.1)/()/(22-=-=-=+θθθ3 PCl 2增大时;E 正增大; 电池电动势E 增大..4 Δr G m =-326.1KJ •mol -17. 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某HA-A -的缓冲溶液中;饱和甘汞电极为正极.已知1110.0)(,0.1)(---⋅=⋅=kg mol A b kg mol HA b ;向此溶液中通入H 2100kPa;测得其电动势为0.4780V..1写出电池符号和反应方程式; 2求弱酸HA 的解离常数.. 解:1电池符号为:-Pt|H 2100kPa|HA1.0mol•kg -1;A -0.10mol•kg -1 ¦¦ KCl 饱和|Hg 2Cl 2s|Hg| Pt +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2)(2)(2)()(222aq Cl aq HA l Hg aq A g H s Cl Hg --++→++2 54100.10.110.0100.1)(--⨯=⨯⨯=HA K a θ8. 试以中和反应O H aq OH aq 2)()(H →+-+l 为电池反应;设计成一种原电池用电池符号表示.分别写出电极半反应;并求算该电池在25℃时的标准电动势及θωK ..解: V EEE 8288.08288.00=+=-=-+θθθ14101-⨯=θw K 9. 根据下列反应及其热力学常数;计算银-氯化银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 ΘAgCl/AgH 2+2AgCl=2H ++2Cl -+2Ag..已知该反应在25℃时的Δr H m Θ=-80.80KJ•mol -1; Δr S m Θ=-127.20J•mol -1•K -1.. 解: E ΘAgCl/Ag= 0.222V10. 在0.10mol•Kg -1的CuSO 4溶液中投入锌粒;求反应达平衡后溶液中Cu 2+的浓度..解:bCu 2+=2.0×10-3811. 选用Fe; Cu; Zn; Al 片;碳棒;质量摩尔浓度均为1.0mol•Kg -1的FeCl 3; CuSO 4; ZnSO 4; AgNO 3溶液;及0.01mol•Kg -1的FeCl 2溶液;设计一个电动势最大的原电池..假定此电池可 用来电解忽略其它因素影响CuSO 4溶液阳极用Cu;阴极用Fe;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原电池的两极反应及电池符号; 2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及Δr G m ; 3 写出电解池的两极反应..解:1Zn|ZnSO 41.0mol•Kg -1 ¦¦ FeCl 31.0mol•Kg -1;FeCl 20.01mol•Kg -1|C 2Δr G m =-3.186×105J•mol -13两极反应:阳极:Cu-2e -=Cu 2+阴极:Cu 2++2e -=Cu。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当pH=5.00,其他有关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时:
=1.033V
11.由镍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若c(Ni 2+=0.0100mol·dm -3时,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315V ,其中镍为负极,计算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12.由两个氢电极H 2(101.325kPa|H +(0.10mol · dm -3|Pt和
(4计算c(I -=1.0×10-2mol·dm -3以及c(Fe 3+=c(Fe 2+/10时,原电池的电动势。
解:(1查阅教材附录10可知:32(Fe /Fe θφ++=0.771V ,
-
2(I /I θ
φ=0.5355 V
E θ=_θθφφ+-=32(Fe /Fe θφ++–-
2
(I
/I θφ=0.771 V – 0.5355 V=0.236 V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
(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32思考题1.1 a)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离核的远近,即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大的地方离核远近。
n的取值为除零以外的正整数。
b)角动量量子数(l i)决定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确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角动量量子数的取值可为正整数和零,受主量子数的影响。
c)磁量子数(m i)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磁量子数(m i)的取值可为整数。
d)自旋量子数(s i)决定电子自身固有的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
n、l i和m i的关系为:n=1,2,3,…,n; l i=0,1,2,3…,n-1; m i=0, ±1, ±2,…, ±l i1.2 1)错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代表电子出现的机会多,概率大。
2)错。
3)错角量子数l i=0的轨道为s轨道4)对保里不相容原理1.3 不相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是没有轨道的,按照能量的不同,在原子核外各处的出现的概率不同。
而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是有固定轨道的。
1.4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轨道符号轨道数最多容纳电子数总轨道数总电子数4 0 0 4s 1 216 32 1+14p 3 6-12+24d 5 10+1-1-23+34f 7 14+2+1-1-2-31.5 (1)p区元素(2)Fe(3)Cu1.6 (1)4s (2)3p (3)3d (4)3d (5)3s能量由高到低:(1)﹥(2)﹥(3)=(4) ﹥(5)1.7 元素的电负性指的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说明原子在分子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
习题1.1(1)2s n=2 l i=0,1 m i=0,±1 存在2s,2p轨道,轨道数3个(2)3f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不存在3f轨道(3)1p n=1 l i=0 m i=0 故只存在1s轨道,不存在1p 轨道(4)5d n=5 l i=0,1,2,3,4 m i=0,±1,±2,±3, ±4 故存在5s,5p,5d,5f轨道,轨道数为9个(5)4f n=4 l i=0,1,2,3 m i=0,±1,±2,±3 故存在4s,4p,4d,4f轨道,轨道数7个(6)3p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轨道数为5个1.2(1)(3,2,2,1/2)存在(2)(3,0,-1,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1 (3)(2,2,2,2)不存在,若n=2则l i=0,1(4)(1,0,0,0)不存在,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5)(2,-1,0,1/2)不存在,l i的取值为零和正整数(6)(2,0,-2,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2 1.3(1)硼1s22s3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正确的为1s22s22p1(2)氮1s22s22p x32p y1违背洪德规则,正确的为1s22s22p3(3)铍1s22p2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正确的为1s22s21.4周期区族号Ca [Ar]4s10 4 s ⅡA20Br [Ar] 3d104s24p5 5 p ⅦA35Mo [Kr]4d55s1 5 d ⅥB42Ag [Kr]4d105s1 5 ds ⅠB47Hg [Xe]4f145d106s2 6 ds ⅡB801.5(1)Be>Mg>Ca (2)Ge>Ga>In (3)He>Ne>Ar (4)N>O>C>Be>B1.6得电子:O,I,S失电子:Na,B,Sr,Al,Cs,Ba,Se1.7最高氧化态最低氧化态cl 1s22s22p63s23p5+7 -1Mn [Ar]3d54s2+7 -3P54思考题2.1(1)ZnO>ZnS (2)HF>Hcl>HBr>HI (3)H2S>H2Se> H2Te(4)NH3<HF (5)F2O<H2O2.2 (1)SiH4 sp3杂化(2)Hgcl2 sp杂化(3)Bcl3sp2杂化(4)CS2 sp杂化(5)Ncl3 sp3杂化2.3 (1)SiF4等性sp3杂化(2)Pcl3不等性sp3杂化(3)CHcl3不等性sp3杂化(4)H2S 不等性sp3杂化(5)CCl2F2等性sp3杂化2.4几何构型杂化轨道偶极距SiCl4正四面体sp30H2Te v形sp3不等于0 Bcl3平面三角形sp20BeCl2直线sp 0PBr3 三角锥形sp3 不等于0 2.5BBr3中心原子B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1,故BBr3应为sp2杂化,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cl3中心原子N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3,故Ncl3应为不等性sp3杂化,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形2.6(1)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不一定为非极性分子,如O3为极性分子,反之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O2,O=C=0,是非极性分子(2)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分极性分子以及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习课后题答案

普通化学 马家举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习题4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3,2,2,1/2;(2)3,0,-1,1/2;(3)2,2,2,2;(2)当角量子数l 取0时,磁量子数m 不能取-1。
(3)当主量字数取2时,角量子数不能取2;自旋量子数不能取2,只能取+1/2或-1/2。
5写出原子序数为47的银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
Ag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4d 105s 1 5,0,0,+1/2。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1) H 2S 分子的键角为920,而PCl 3的键角为1020。
(2) NF 3分子为三角锥形构型,而BF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构型。
(1) H 2S 分子与H 2O 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在两个孤电子对的作用下,两个H-S键键角减小。
之所以键角小于H 2O 分子中两个H-O 键的键角104045’,是因为H-S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H 原子,两个H-S 键之间的斥力小,被压缩的程度更大。
PCl 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也是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同理Cl-P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Cl 原子,所以两个P-Cl 键的键角小于NH 3分子中两个N-H 键的键角。
(2) NF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三角锥形构型;BF 3分子中心原子B 采用sp 2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平面三角形构型。
7 为什么(1)室温下CH 4为气体,CCl 4为液体,而CI 4为其固体?(2)水的沸点高于H 2S ,而CH 4的沸点低于SiH 4?(1) 从CH 4→CCl 4→CI 4分子量增加,分子间色散力增大,而色散力在范德华力中占较大比例,即分子间力是增大的,而分子间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 H 2O 分子与H 2S 分子相比,水中H 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虽然H 2O 分子间的色散力较小,氢键的存在却使沸点更高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Cd|CdSO4·dm-3)||CuSO4·dm-3)|Cu(+)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2Fe3++Sn2+=2Fe2++Sn4+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c)Cr3+和Sn4+(d)Cr2O72 -和Fe3+(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a)·dm-3HCl (b)·dm-3HAc+·L-1NaAc(c)·dm-3Hac (d)·dm-3H3PO4(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Ni(s)+Cu2+(aq)→Ni2+·dm-3)+Cu(s)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a)×10-27mol·dm-3(b)×10-21mol·dm-3(c)×10-14mol·dm-3(d)×10-11mol·dm-3(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b)阳极(c)任意一个极解:(1)b;(2)b;(3)b;(4)a,b。
3.填空题(1)有一种含Cl-、Br-和I-的溶液,要使I-被氧化而Cl-、Br-不被氧化,则在常用的氧化剂(a)KMnO4酸性溶液,(b)K2Cr2O7酸性溶液,(c)氯水和(d)Fe2(SO4)3溶液中应选()为最适宜。
(2)有下列原电池(-)pt|Fe2+(1mol· dm-3) Fe3+· dm-3)||Fe2+(1mol · dm-3) ,Fe3+(1mol · dm-3)|Pt(+)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
(3)电解含有下列金属离子的盐类水溶液:Li+、Na+、K+、Zn2+、Ca2+、Ba2+、Ag+。
()能被还原成金属单质;()不能被还原成金属单质解:(1)d(2)Fe2+= Fe3++ e-; Fe3++ e-= Fe2+(3)Zn2+、Ag+;Li+、Na+、K+、Ca2+、Ba2+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的半反应式(须配平)。
(1)Zn+Fe2+=Zn2++Fe(2)2I-+2Fe3+=I2+2Fe2+(3)Ni+Sn4+=Ni2++Sn2+(4)5Fe2++8H++MnO 4- =Mn2++5Fe3++4H2O解:(1)负极Zn(s)= Zn2+(aq)+2 e-正极Fe2+(aq)+2 e-= Fe(s)(2) 负极2I-(aq) = I2(s) +2 e-正极Fe3+(aq)+ e-= Fe2+(aq)(3) 负极Ni(s)= Ni2+(aq)+2 e-正极Sn4+(aq)+2 e-= Sn2+(aq)(4) 负极Fe2+(aq) = Fe3+(aq)+ e-正极MnO 4-(aq)+ 8H+(aq) + 5e-= Mn2+(aq) +4H2O(l)5.将上题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分别用图式表示各原电池。
解:(1) (-)Zn|Zn2+|| Fe2+ | Fe (+)(2) (-)Pt| I2| I-||Fe2+,Fe3+|Pt(+)(3) (-)Ni | Ni 2+|| Sn 2+, Sn 4+|Pt(+)(4) (-)Pt| Fe 2+,Fe 3+|| Mn 2+, MnO 4- , H +|Pt(+)6.参见标准电极电势表,分别选择一种合适的氧化剂,能够氧化:(1)Cl - 成Cl 2;(2)Pb 成Pb 2+;(3)Fe 2+成Fe 3+。
再分别选择一种合适的还原剂,能够还原:(a)Fe 2+成Fe ;(b)Ag +成Ag ;(c)NO 2- 成NO 。
解:合适的氧化剂为(1)酸化的MnO 4- (2) HNO 3 (3)Cl 2合适的还原剂为(1)Zn (2)Sn 2+ (3)I -[本题非唯一答案,凡合理的其他答案均可。
]7.将锡和铅的金属片分别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并组成原电池(用图式表示,要注明浓度)。
(1)c(Sn 2+)=·dm -3,c(Pb 2+)=·dm -3;(2)c(Sn 2+)=·dm -3,c(Pb 2+)=·dm -3。
分别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写出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式。
解:查阅教材附录10可知:(1)当(1) c (Sn 2+)=·dm -3,c (Pb 2+)=·dm -3时:故以锡电极作原电池负极,铅电极作正极。
V1262.0Pb)/Pb (Pb)/Pb (V 197.00100.0lg 20.05917V 0.138V - }/)Sn (lg{0.05917V Sn)/Sn (Sn)/Sn (22222-==-=⨯+=+=+Θ+Θ++Θ+ϕϕϕϕc c n0.126V - /Pb)Pb (0.138V - Sn)/Sn (22==+Θ+Θϕ原电池图式为:(-)Sn | Sn 2+· dm -3) || Pb 2+· dm -3) | Pb(+)正极反应:Pb 2++2 e-= Pb负极反应:Sn +2 e-= Sn 2++2 e-电池总反应:Pb 2++ Sn= Pb+ Sn 2+原电池电动势:E=_ϕϕ-+= Pb)/Pb (2+ϕ–Sn)/Sn (2+ϕ=V 1262.0-–(–) =(2)当c (Sn 2+)=·dm -3,c (Pb 2+)=·dm -3时:Sn)/Sn (2+ϕ=Sn)/Sn (2+Θϕ= –= –此时以铅电极为原电池负极,锡电极为正极。
原电池图式为:(-)Pb | Pb 2+ · dm -3) || Sn 2+ · dm -3) | Sn (+)正极反应:Sn 2++2 e-= Sn负极反应:Pb= Pb 2++2 e-电池总反应:Pb+ Sn 2+ = Pb 2++ Sn原电池电动势:E=_ϕϕ-+= Sn)/Sn (2+ϕ–Pb)/Pb (2+ϕ=V 1375.0-–(–)=8.求反应Zn+Fe 2+(aq)=Zn 2+(aq)+Fe 在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若将过量极细的锌粉加入Fe 2+溶液中,求平衡时Fe 2+(aq)浓度对Zn 2+(aq)浓度的比值解:Zn+Fe 2+(aq)=Zn 2+(aq)+FeE=_ϕϕ-+= 2(Fe /Fe)θφ+–2(Zn /Zn)θφ+=––(–7618V )=9.将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温度为:2I -(aq)+2Fe 3+(aq)=I 2(s)+2Fe 2+(aq)(1)计算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2)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3)用图式表示原电池;(4)计算c(I -)=×10-2mol·dm -3 以及c(Fe 3+)=c(Fe 2+)/10 时,原电池 的电动势。
解:(1)查阅教材附录10可知:32(Fe /Fe )θφ++=,-2(I /I )θφ= VE θ=_θθφφ+-=32(Fe /Fe )θφ++–-2(I /I )θφ= V – V= V(2)ΔrGm θ(298K )=–nF E θ=–2×96485 ×=–(3)原电池图式:(-)Pt| I2| I-||Fe3+,Fe2+|Pt(+)=–lg102/×10–2)2=10.当pH=,除H+(aq)离子外,其余有关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下时,下列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试通过计算说明之。
2MnO 4- (aq)+16H+(aq)+10Cl-=5Cl2(g)+5Mn2+(aq)+8H2O(1)解:由反应2MnO 4- (aq)+16H+(aq)+10Cl-=5Cl2(g)+5Mn2+(aq)+8H2O(1)组成原电池正极:MnO 4-(aq)+ 8H+(aq) + 5e-= Mn2+(aq) +4H2O(l)负极:2Cl-(aq) = Cl2(g) + 2e-当pH=,其他有关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时:=11.由镍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若c(Ni2+)=·dm-3时,原电池的电动势为,其中镍为负极,计算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12. 由两个氢电极H2|H+ · dm-3)|Pt 和H2|H+(xmol·dm-3)|Pt 组成原电池,测得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
若后一电极作为该原电池的正极,问组成该电极的溶液中H+的浓度x 值为多少∴46.1lg 2-=+H C C H+2= 319.0-⋅=+dm mol C H13.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设离子浓度均为1mol·dm -3):(1)Ag ++Fe 2+ Ag +Fe 3+(2)2Cr 3++3I 2+7H 2O Cr 2O 72 - +6I -+14H +(3)Cu+2FeCl 3 CuCl 2+2FeCl 2解E= 正向E= 逆向E= 正向14.在pH= 时,下列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试通过计算说明之(除H+及OH -外,其他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下)。
(1)Cr 2O 72 - (aq)+H +(aq)+Br -(aq)→Br 2(l)+Cr 3+(aq)+H 2O(l)(2)MnO 4- (aq)+H +(aq)+Cl -(aq)→Cl 2(g)+Mn 2+(aq)+H 2O(l)解:pH=及其他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下:(1)反应Cr 2O 72 - (aq)+H +(aq)+Br -(aq)→Br 2(l)+Cr 3+(aq)+H 2O(l) 组成原电池:正极:Cr 2O 72 - +H ++ 6e-= Cr 3++H 2O负极:Br -= Br 2+ 2e-= 2(Br /Br )φ-=2(Br /Br )θφ-=因 2 327(Cr O /Cr )φ-+<2(Br /Br )φ-,故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