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
一中初印象

淄博第一中学初印象离开高中已经有三年了,因为实习的原因,我们又一次回到了高中校园,很荣幸,我被分到了省重点高中———淄博第一中学。
初到淄博第一中学,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场景便是学生在篮球场上活力四射的打着篮球,看见他们充满活力的在球场上奔跑、呐喊,真的突然有一种“老了”的感觉。
下车后便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我们的高中时代!一番休息整顿,下午老师安排我们去观看了淄博第一中学的发展历程,看完的感觉就是一中的底蕴的确浑厚,更称得上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建校时间比我们大学都要早,且历史上又出过不少名人,更是让我佩服,觉得能够来到一中实习确实是我的荣幸。
接下来,便是去见我们的指导老师了,到了办公室,我们的指导老师一个个的都非常热情,感觉每个老师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老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有关情况,给我饿们讲解一些有关注意事项,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虽然我们在异地,可是一样没有觉得孤独和陌生。
来到一中,当然要游览一下,了解一下淄博一中的布局和环境以及相关事宜,淄博第一中学的南门位于小巷深处,无车水马龙,也没有小贩的喧嚣,让我不禁想起“名校不怕巷子深”的句子。
据说,校名校训都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所书写。
校训为“博爱、博学、博雅”,让我不禁想到北京大学的博雅塔,引领莘莘学子前来就学。
我个人觉得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我们了解淄博第一中学发展历程的“同佑大讲堂”,是玻璃泰斗刘同佑捐建的。
1958年,刘同佑于淄博第一中学毕业,而同佑大讲堂可谓是他交给母校的最佳作业。
这种有了成就却不忘回报母校的精神可能就是一中教书育人的结果吧。
好多活动都会在同佑大讲堂进行,比如我们了解一中校史的活动,刘同佑的对母校的情愫让我敬佩。
不得不提的还有可谓是校园标志性的建筑物———大铁牛雕塑,该雕塑名为“汗牛充栋”,牛背上驮着万卷竹简书,暗示着一中藏书的丰富。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雕塑底座上雕刻的一中走出的三大人物:新华社高级记者张荣大、清华大学教授土木专家崔京浩、大音乐家吴雁泽。
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

①② ③④
①阅
读
③临
校 本Biblioteka 淄教④﹃ 空
一 中
②校
材
——
中﹃园
农春情︽
场之景稷
﹄韵剧下
体﹄
人
——
验诗
物
收文二故
获诵桃事
的读杀选
快活三粹
乐动士︾
学校充分利用齐国故都这一地理文化优势,以
“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从传统中凝炼新智”为发 展战略,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建设齐 文化特色校园,开发齐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具有“家 国情怀、规则意识、未来眼光”的健康、富有个性 的中学生。
学 校 先 后 荣 获“ 全 国 德 育 科 研 先 进 实 验 学 校”“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生本教育实验 学校”“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山 东省规范化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山 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教学示 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电 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始建于 1982 年。学校以“健康个性”为办学目标,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建设有阅读、科普、艺体、 心理发展、生活指导五大中心,积极开展“读书 成长、生活科技、艺体人生、我爱我家、齐风流韵、 感悟自然、走向社会、生涯规划” 八大行动,努 力将学校打造成“师生启发潜能的地方,获取需 要帮助的地方,得到适合教育的地方,能够休闲 放松的地方,主动健康成长的地方,感受快乐幸 福 的 地 方, 值 得 眷 恋 回 忆 的 地 方, 时 常 牵 挂 寄 托 的地方”。
淄博一中一本率2003

淄博一中一本率2003
淄博一中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山东省重点中学,其教育质量和一本率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本文将重点分析2003年淄博一中的一本率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据数据显示,2003年淄博一中的一本率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的努力拼搏。
在当时,淄博一中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当时,淄博一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强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提倡教师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竞赛,锻炼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高考。
淄博一中的教育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地位。
这得益于学校领导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2003年的一本率佳绩,不仅彰显了淄博一中的实力,也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淄博一中将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优势,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更多优秀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淄博一中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2003年淄博一中一本率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学校长期以来注重教育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淄博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报告

淄博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课外活动调查报告高2010级3班研究小组穆桐郑贵君司书文秀王琦王琪琪尹志颖指导教师:李化周丁乃锟时间:2011年2月中学学生课外活动调查方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许多学校关起门来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一切为了升学,几乎取消了学生的课外活动。
许多学生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唱歌,不看报纸杂志,不读课外书,每天晚上连看电视的时间也没有。
人们公认,学生是最苦的--大人每天上班工作、劳动8小时,而学生每天上学读书要长达10个小时,甚至更长,真是起早贪黑,苦读书,读书苦。
因而体质下降,近视眼越来越多。
结果,学生从学校里出来,不会生活自理,不会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什么理想大志,没有健康的体魄,这怎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呢!党和国家关心青少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四化的四有人才。
因此,提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努力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为建设四化的四有人才。
这都给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对加强学校的课外活动更加有利。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对学生的考核中,重要的还是对学生智育的考核,以至对教师、学校的考核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导致学校对学生评价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校,教师为了让学生有好成绩,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学生厌学、身体素质下降、学科发展不平衡等。
为了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了解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并作出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我校学生积极认真地参加课外活动,特对我校的学生课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提出较为科学的活动方案。
国家文物局关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改建项目涉及田齐王陵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改建项目涉及田齐王陵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7.08.23•【文号】文物保函〔2017〕1493号•【施行日期】2017.08.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改建项目涉及田齐王陵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意见文物保函〔2017〕1493号山东省文物局:你局《关于上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改建项目文物保护方案〉的请示》(鲁文发〔2017〕64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改建项目涉及田齐王陵建设控制地带的选址方案。
二、该建设项目应进一步优化设计,降低建筑高度至11米;建议调整屋顶样式,弱化立面色彩感,外墙宜采用灰色调。
同时,在二王冢方向增加高大树木,通过绿化措施遮蔽建筑,以与田齐王陵及其周边环境相协调。
三、请你局组织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改建项目涉及田齐王陵的拟建区域,进一步开展必要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请你局加强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工地安全,遇有重要发现,请组织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和保护方案,并报我局批准后实施。
考古发掘项目需另行填报考古发掘申请书。
四、待考古工作结束后,请你局指导设计单位根据考古结果和文物保护的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选址及建设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五、施工中,请你局组织专业机构做好对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并督促工程部门切实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国家文物局2017年8月23日。
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

淄博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2010级……班第8研究小组组员:……指导老师:……课题名称: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研究背景:淄博一中建校86周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不仅代表着本学校的发展历史,也代表着本地区的教育历史发展状况。
作为一个一中人,了解淄博一中的历史,能激发同学们的爱校热情,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还能培养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等。
有助于学校历史被同学了解,有助于同学们能力的培养。
研究过程:寒假第一周:主要工作是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及网上搜索资料,基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搜集学校历史的客观资料,为以后整理工作打好基础。
主要负责人员有:……。
搜索成果:学校发展史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学校文化校训:博爱,博学,博雅。
学校精神: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负责。
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校风:治学严谨,学习扎实,生活丰富,文明充盈。
教风:严谨善教,敬业爱生。
学风:诚,勤,恒,悟。
领导作风:勤于学习,善于管理,严以律己,公以待人。
价值观念:有作为就有地位。
教师形象:慈爱,博学,谦逊,文雅。
学生形象:诚实,自信,乐学,懂礼。
历任校长王寅轩:1948年至1955年6月张陶村:1954年至1966年5月耿超: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杨运德: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云震华:1998年7月至2004年9月陈贞凯:现任校长学校成就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个性,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托起一个亮丽的品牌。
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6万余名,以我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周刚,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家、教授崔京浩,文学评论家博士生导师杜书赢,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农民企业家孙启玉,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程林,国家知名青年作家张宏森,中华名医全国自强模范岳恒学,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著名主持人曲向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校友,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以优秀的素质和显著的成就,展示着“一中人”的风采和学校品质。
挖掘地域文化精华 打造校本德育体系——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校本德育体系建设

- 吴云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然物候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生态文化,是成就“一方人”的重要因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以“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从传统中凝练新智”为发展策略,挖掘地域文化精华,不断完善校本德育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创建现代学校,提升学生素养,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挖掘地域文化精华打造校本德育体系一、挖掘地域文化精华,站在传统的肩膀上前行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前后历经800余年,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曾经哺育了一大批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如圣臣圣君姜尚,贤相管仲、晏婴,兵圣孙武……古齐国霸业、王业的辉煌历史,其兴盛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未随着齐国历史的结束而消弭,而是化作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
学校依托丰厚的齐文化资源,结合初中生特点,开发环境课程,重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建设了以齐文化元素为特征的校园环境,形成了“三进深、三主题”的传统文化校园结构。
第一进为学校门厅,主要标志为四幅大型浮雕,分别是“人文始祖”“管鲍之交”“孔子问礼”“义圣鲁连”,四个主题都与齐文化有关。
第二进为教学园区,主要标志为“稷下——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校本德育体系建设学宫”和日晷。
学校把报告厅命名为“稷下学宫”,是对千年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教学园区中央,矗立着两米多高的日晷,与地理园一起构成了理想的教学现场。
第三进为教学后园,主要标志为“闻韶书院”。
书院内设“朱子家训室”和“溡阳文社”,布置以明清古式书桌、条凳、屏风,墙壁上张挂着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书架上陈列着县志、村志、家训等古籍,是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古代家风的地方。
二、实施“德育123工程”,不断完善校本德育体系建设临淄区第一中学在常规教育教学过程中协同推进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123工程”,即一个中心、两条途径、三个重点。
为学生成人成才幸福一生奠基——记蓬勃发展的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

——记蓬勃发展的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本刊特约记者郑立平通讯员高生永孙涛走在淄川一中的校园中,不禁会联想到陶行知先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说。
干净整洁的校园内绿草茵茵、繁花似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其乐融融。
一块块宣传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长,一处处校园景观润物无声启迪师生心灵。
教学楼里、紫藤架下,学生们或携着书本专注阅读,或手执试卷低声讨论,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整座校园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气息。
淄川一中,这颗齐鲁大地、蒲翁故里的教育明珠,以丰厚的人文底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展现出无穷的发展魅力,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方广阔的成长空间,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
一、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环境篇淄川一中坐落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乡,学校占地260亩,建筑面积达到75000平方米。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校容校貌表现出一所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多年来,淄川一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按照“体现自然美。
展现和谐美,凸现人文美,追求精神美”的原则,以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主线精心设计校园各个角落,“扬正气,促和谐”,科学构思,精心设计,打造和谐的校道文化、操场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使校园处处洋溢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校各条道路均以励志、修德名言命名;校园道路、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餐厅等各处均布置形式各异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宣传栏、板报栏承包到团委、学生会、班级和教研组;教室内布置了丰富多彩的黑板报、手抄报;每个宿舍都有一个温馨的名字,每个教室都有入门友情提示和班训、班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2010级……班第8研究小组组员:……指导老师:……课题名称: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研究背景:淄博一中建校86周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不仅代表着本学校的发展历史,也代表着本地区的教育历史发展状况。
作为一个一中人,了解淄博一中的历史,能激发同学们的爱校热情,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还能培养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等。
有助于学校历史被同学了解,有助于同学们能力的培养。
研究过程:寒假第一周:主要工作是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及网上搜索资料,基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搜集学校历史的客观资料,为以后整理工作打好基础。
主要负责人员有:……。
搜索成果:学校发展史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学校文化校训:博爱,博学,博雅。
学校精神: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负责。
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校风:治学严谨,学习扎实,生活丰富,文明充盈。
教风:严谨善教,敬业爱生。
学风:诚,勤,恒,悟。
领导作风:勤于学习,善于管理,严以律己,公以待人。
价值观念:有作为就有地位。
教师形象:慈爱,博学,谦逊,文雅。
学生形象:诚实,自信,乐学,懂礼。
历任校长王寅轩:1948年至1955年6月张陶村:1954年至1966年5月耿超: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杨运德: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云震华:1998年7月至2004年9月陈贞凯:现任校长学校成就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个性,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托起一个亮丽的品牌。
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6万余名,以我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周刚,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家、教授崔京浩,文学评论家博士生导师杜书赢,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农民企业家孙启玉,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程林,国家知名青年作家张宏森,中华名医全国自强模范岳恒学,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著名主持人曲向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校友,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以优秀的素质和显著的成就,展示着“一中人”的风采和学校品质。
近年来,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冬季体育锻炼先进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先进集体、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城镇学校校改优秀单位、财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学校党组织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1986年起,连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被树为淄博市高中学校唯一样板学校。
寒假第二周: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访问老师,了解老师对于学校历史的看法,了解老师眼中我校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的重要活动。
为材料组织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验证第一周所做的工作的真实性,为定稿做好铺垫。
主要负责人员有:……。
访问成果:2010年正值淄博一中建校85周年,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以下为当时的纪录:85年耕耘不辍桃李芬芳;85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
10月18日,淄博一中隆重举行建校85周年庆典活动。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曹怀杰,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希福,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教授江文彬,省商会常务副会长司志柏,市委常委、团市委书记魏艳菊,原山东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校友张福信,市人大副主任王世庆,市里老领导韩其诰、关玛莉、王颜山,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贺连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树槐,市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刘新胜,北京大学教授、山东招生组组长于年才,省教育厅基教处调研员梁斌言,市计划发展委员会主任李树民,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亮,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荣喜,淄博日报社总编辑任传斗,区政协主席崔振德,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宋元爱,市农机局局长许子森,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长春,副区长段迎春等领导和国际友人、名誉校长、荣誉校友、学校顾问、学校“爱心基金会”名誉会长、校友代表、学校老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友好单位代表近百人在主席台就座。
前来祝贺的各界友好、新老校友和全校师生8000余人参加。
校友、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曲向东和校友、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马晓琳主持庆典仪式。
学校党委书记司志宏宣布庆典开始,全场起立,齐唱国歌。
校长陈贞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江文斌教授、日本国关西语言学院院长松尾英孝、韩国亚洲大学国际协理部部长李东烈、社会各界代表、淄博市第一医院院长宋晓东、兄弟学校代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等嘉宾致贺词,校友代表——人大原副主任关玛莉、青岛金晶集团董事长刘同佑,在校学生代表、校长助理徐姮,教师代表、全国优秀教师贾爱华也相继发言,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荣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亮,中共淄博市委常委魏艳菊和山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希福作重要讲话,共同祝贺淄博一中建校85周年。
庆典仪式上,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向淄博一中赠送了锦旗,校友刘同佑、校长陈贞凯为同佑大讲堂落成揭幕。
同时,在85周年校庆之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教育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山东省红十字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淄博一中海外校友会、湖北黄冈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共计200余家学校、团体、机构发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
当日晚,淄博一中还举行了主题为“多情的土地”庆典晚会。
寒假第三周:通过对前两周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表,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以后进行查找,对形成成果做资料整理准备。
主要负责人员有:……。
整理的结果为:学校历史: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寒假第四周:对前三阶段工作进行整理,主要依据学校历史主线进行整理,形成校史记录。
主要负责人有:闫煜琳、袁雪莹。
学校历史简介: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学校的历任校长有:王寅轩:1948年至1955年6月张陶村:1954年至1966年5月耿超: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杨运德: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云震华:1998年7月至2004年9月陈贞凯:现任校长附录:成员心得:……这次活动经历了很多困难。
困难不会只有一个,家中的父母也是一个关。
如今的我,已面临着考学的压力。
父母看到我常为研究而花费时间,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成绩下降就停止研究。
我还是坚持我的理论:研究对生活学习有利无害。
遇到这样的事不仅我一个,大家都有,然而我们都坚持过来,尽管只是一个人的精彩,我们坚信会看到成功。
就算这次研究性学习结束了,我依然会记住这个团体,记住我们的一点一滴,记住我们的欢声笑语。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进入高中以来,开设了一门新的科目——研究课。
研究,研究,顾名思义即为对你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期间自然要对你的这些进行记录,观点进行总结。
那么也就需要写论文。
当然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自己对这方面感触也颇深。
首先,在写论文前先要确定好你所要研究的课题。
这一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之后所要做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课题的深度与否同样也间接影响着你的研究论文的深度与否。
课题确定好之后,先不要忙着开始研究。
而是因该先拟定好一个大纲,把你所要进行的研究步骤一个个写下来。
这样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也不会秩序颠倒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下来就该开始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很多。
我在进行资料的收集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第一则是去图书馆,阅览室,翻看有关书刊。
因为在这里有着许多分类的书刊,而且讲得都十分清楚。
如果碰巧这儿没有你所要得具体内容,那么不妨试一下第二种途径:上网。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这有着无穷无尽的信息,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当然其中必不可少的要进行记录或复制到自己的盘片上。
如果在上述两种途径中没有可以诠释你的问题的信息时,那此时第三种途径就很管用了。
去询问有关专家或老师。
我在研究“二战”时就产生过许多问题,而前两种途径都没办法帮助我解决。
后来我去问历史老师,这才豁然开朗。
这期间的确让我体会不少。
此外,网络的信息量之大,通过我亲身进经历过,也使我真正领会到正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魅力。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你要进行适当地删除,加工。
我在学写论文时就做了大量的工作。
当然,在你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点你自己的东西,才能使你的论文不落俗套,有新意。
这些观点因该要大胆,不拘束于某些东西,但都因该是积极的。
最后,才开始动笔写论文。
当你的第一篇通过自己研究而写出的论文完稿时,那种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这又是我的另一个体会:只有由自己亲自劳动所得到的成果才是最甜的。
……研究型课程这一名词在前几年中还未听到过,可是在2000年里,教育局提出要开办这一课程。
上了一个学期的研究课,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首先,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
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
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
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
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
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