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合集下载

论古典诗词鉴赏的知识储备

论古典诗词鉴赏的知识储备
情 . 物 赋 形 , 折 含 蓄 地抒 发 了 内 心愁 苦 , 吐 还 藏 , 人 寻 随 曲 欲 耐 味。 掌 握 了文 学 作 品上 意 象 的特 定 含 义 , 鉴 赏 时 , 们 就 可 在 我
在 “ 女 ” “ 舟 ” 前 先写 “ 喧 ” “ 动 ” 符 合 现 实感 觉 的顺 浣 、渔 之 竹 、莲 才 序 , 合 审美 情 趣 , 吻 因为 浣 女 隐 在竹 林 之 中 , 舟 被 莲 叶 所 遮 蔽 , 渔
品, 诗人 的“ ” 含在 一 个 个 具 体 的 意象 上 。 象 是鉴 赏 诗 歌 中 情 蕴 意 最 基 本 而 又 最重 要 的审 美 的单 元 .可 以 说把 握 了意 象 也 就 抓 住 了诗 歌 的 意 境 、 格及 作 者 蕴 含 其 中 的思 想 感 情 。 风 而任 何 一 个 意 象 都 与这 个 民族 的历 史 文化 、 统 习俗 、 活 方 式 、 理 特 点 等 传 生 心
方 面 发 生 各 种各 样 的联 系 ,在 历史 的适 应 中被 赋 予 了某 些 言 外
之 意 和 情感 色彩 。 月 亮具 有 思 人 、 乡 的特 定 内容 ( : 前 明 如 思 如 床 月 光 、 夜 月 同 孤 ) 菊 花 表 高 洁 , 桐 表 伤感 在 我 国文 学 作 品 中 永 , 梧 也 比 比皆是 。 在 我 国 文坛 上 , 代 文 人 墨 客 又尤 为 爱 柳 , 历 留下 了不 下 千 首
那么 , 何才能准确地解读 、 如 领会 古 典 诗 词 的 精 髓 , 面 地 全 鉴 赏 古 典 诗词 呢? 我 认 为 必须 在 鉴 赏 之 前储 备 好 以下 相 关 的 综
合知识。


诗 词 曲的 文体 知 识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客观题主观题解答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客观题主观题解答含答案

诗歌鉴赏一.知识储备:1.古诗的体裁、分类古诗体裁、分类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出现最早成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绝句五绝王之涣《登鹳雀楼》七绝杜牧《泊秦淮》律诗五律杜甫《春望》七律杜甫《登高》排律白居易《琵琶行》“诗余”、“长短句”、“倚声”曲小令散曲套数2.古诗的题材、特点、思想情感:山水田园,怀人思乡,赠友送别,咏史怀古,托物言志,边塞征战,闲适隐逸,生活杂感,即景抒情,忧国伤时,人生际遇,建功报国,登高揽胜,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别恨离愁,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归隐田园,相知相思……3.古诗的常见意象4.诗人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沉郁顿挫(杜甫),通俗易懂(白居易),豪迈飘逸(李白),雄健高昂(王昌龄),清健俊爽(杜牧),朦胧隐晦(李商隐),诗画一体(王维),绮丽香艳(温庭筠),悲壮苍凉(高适),缠绵悱恻(李清照),悲壮爱国(陆游)……5.古诗的常见意境①雄浑开阔、雄奇瑰丽、壮美曹操《观沧海》②苍凉悲壮、峻拔萧疏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③深邃沉郁、深邃奇崛杜甫《登高》④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清净幽远王维《山居秋暝》,⑤凄婉幽伤、冷森幽僻柳永《雨霖铃》⑥朦胧渺远、空蒙迷茫柳永《雨霖铃》⑦清新飘逸、空灵高远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6.古诗的常见表现手法修辞()()大珠小珠落玉盘。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肯与君王卷土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语文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Word版含答案

语文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名称简析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名称简析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鸿雁抒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背重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背重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背重点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背重点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古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知识点(一)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古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知识点(一)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重点知识点(二)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赏析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赏析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本来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 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除。
1.请说说首句中“绕”字的好处。
“.一个“绕”字既写出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 写出水花之相依相亲。 (或一个“绕”字,写出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 机的特点,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 致。
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秘,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 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平常的作用,而 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健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 一首词的“词眼”。词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实字虚用,虚字实 用,小的方面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
间接抒情 衬哀情) 托物言志 借典抒情 借古讽今
对照 衬托
渲染 烘托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
景衬哀情
想象、联想、象征、虚实相生
铺垫、伏笔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各种手法关系
描写 描写 记叙 说明 抒情 议论







结构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炼字

炼字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借 代、夸张、用典、双关等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参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诗人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自 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意象和典故: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或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考生需要积累并掌握这些常见的意象和典故,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

2.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3. 熟悉不同诗歌流派和风格:古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诗歌流派和风格的特点,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色,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4.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意象分析、意境营造、修辞手法等。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5. 注重答题规范和表述清晰:在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答题规范和表述清晰非常重要。

考生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答案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6. 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备考期间,考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

通过模拟考试,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7. 拓展阅读和欣赏范围: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需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考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和欣赏范围,了解更多的诗人和诗歌作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8. 关注时事热点和时代背景:古代诗歌虽然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但许多主题和情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考生可以关注时事热点和时代背景,了解古代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描写的方法一、动静①动静结合例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诗中燕子翩飞、衔泥筑巢是动景,鸳鸯在沙滩静静安睡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②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二、视角变化包括远近(由远到近、由近到远)、高低(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俯视仰视。

例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秋夜》)本诗视角变化为:由室内到室外,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天上之皓月,写出了诗中女子因思念而辗转难眠的情景和愁苦。

三、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例如: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诗句中“数峰”“胭脂色”“荞麦花开”都为视觉描写,“万籁有声”为听觉描写,荞麦的花香为嗅觉描写。

诗人动用多种感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有声有色,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四、有声有色、色彩鲜艳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诗中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再有黄鹂的啼叫清脆悦耳,有声有色。

突出了早春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特点。

五、点面结合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前两句为“面”,即渔翁存在的背景,用“千山”“万径”写出了背景的寥廓广大,纯洁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后两句为“点”,即描写对象渔翁。

用背景的寥廓更突出渔翁形象的清高、孤傲。

六、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借代手法解读一、用具体代抽象例如: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杜甫《倦夜》)干戈:用兵器代指战争。

二、用部分代整体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鳞:用鱼鳞代指鱼。

三、以专名代通名例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范仲淹《岳阳楼记》)骚:本指《离骚》,代指“诗”。

骚人,代指诗人。

四、用特征代本体例如: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伛偻:用弯着腰走路的姿势代指老人。

提携:用被大人牵着手走路的特征代指孩子。

五、用工具代事物例如: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刘禹锡《竹枝词》)银钏金钗:用头饰代指年轻女子。

长刀短笠:用劳动工具代指壮年男子。

六、用衣着特征代人例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陇西行》)貂锦:用汉代羽林军穿的貂裘锦衣代指战士。

七、用颜色代事物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绿:用绿色代指叶。

红:用红色代指花。

八、用官职代人例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用官职代指作者白居易。

古诗中的乐曲解读一、《折杨柳》汉乐府古曲,有时也称《怨杨柳》《杨柳》,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三、《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

四、《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

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是演奏难度很大的乐曲,后多指美妙的乐曲。

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诗词中有时也用来表现沉溺奢靡的享乐生活。

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极度夸张地写出了歌舞之盛,也表现了统治者耽于享乐、执迷不悟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

五、《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录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如欧阳修《浣溪沙》:“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六、《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曲调。

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七、《阳春》《白雪》古琴曲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后用以指高雅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能欣赏的文艺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的才能出众。

如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李白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他对青蝇一样的势利小人十分厌恶,抒发了自己在烦恼中自得清高的志士情怀。

八、《玉树后庭花》又称《后庭花》《后庭遗曲》,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乐曲,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

诗中多用来讽刺统治者沉湎声色、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

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面对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

九、《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诸葛亮躬耕归隐时曾以本曲吟咏“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如刘克庄《汉宫春》:“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

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

”作者借诸葛亮好吟《梁甫吟》的故事,以示躬耕归隐之志,并寓有忧谗惧祸之意。

十、《杨柳枝》曲调欢快热闹,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诗人用欢快的《杨柳枝》曲来比拟热闹的觱篥声。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一、不慕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洒脱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五、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六、友人送别、思乡怀人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八、爱恨情长、依依惜别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诗人形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一、送别类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常用在送别诗中。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

”3.【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代指送别之地。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交通西域的要道。

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唐人把王维的《渭城曲》谱成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故“阳关”成为离别送行的歌,如白居易的《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5.【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6.【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鸿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8.【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情境,不仅让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双鲤】代指书信。

因古人多用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

如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0.【浮云】古人望云而多生思友怀人之情。

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三、愁苦类11.【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12.【梧桐】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1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