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信息处理 教学大纲
《教育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三)课程中文名称:教育信息处理(四)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育信息处理》,傅德荣, 章慧敏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 《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杨晓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 《教育信息处理原理》,薛理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 《教育信息论》,张铁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6] 《应用多元分析》,樊家琨,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八)课程性质《教育信息处理》是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改革和人才需求的需要。
教育信息处理是以信息科学的思想与理论,技术与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介绍了教育信息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它们可以用于规划、设计和评价各类教育信息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论基础、多元统计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结构化文本设计技术、教学分析、测试于测试理论、学生集团应答分析、s-p表分析法、生理信息与教学过程。
教育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它对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它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学习者将能够:1. 了解一些教育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与方法2. 掌握各种教育统计的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3. 学习之后,能够在实践中尝试用一些教育信息处理技术与方法,并能尝试引进和采用一些新的技术与方法。
中文信息处理 教学大纲

中文信息处理教学大纲中文信息处理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文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商务交流还是日常沟通中,我们都需要处理中文信息。
因此,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文信息处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应包括中文语言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文的基本语法规则、词汇和句型结构。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中文拼音系统以及常用的汉字和词汇。
这些基础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工具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工具。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输入法和中文处理软件。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输入中文字符、编辑文本和格式化文档。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搜索引擎和中文数据库,以便有效地获取和管理中文信息。
三、中文信息处理的文本分析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文本分析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和解读中文文本。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分析中文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并理解中文文本的上下文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理解中文文本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四、中文信息处理的信息提取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信息提取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从中文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关键词提取和文本摘要技术,以便从大量的中文文本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信息抽取技术,以便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中文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五、中文信息处理的自然语言处理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处理中文文本。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和句法分析技术,以便对中文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语义分析和情感分析技术,以便对中文文本进行情感识别和情感分析。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大纲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大纲《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一门专门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使用中文进行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并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
二、课程目标1、理解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文本分类、信息检索和机器翻译等。
2、熟悉中文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
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文本分类、信息检索和机器翻译等系统。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
三、课程内容1、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文本分类、信息检索和机器翻译等。
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等。
3、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等。
4、深度学习技术,包括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
5、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文本分类、信息检索和机器翻译等系统。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核心技术和算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课外阅读:推荐相关论文和书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平时作业,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编程题等,考察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2、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编程题和综合题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设计和实现一个中文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文本分类、信息检索或机器翻译等,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管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信息管理导论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5.总学时:45学时6.总学分:3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该课程是信息管理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应使学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管理对社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从整体上认识信息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信息资源 (9学时)教学内容:资源的涵义、分类、属性;信息及其特性;信息资源提出的背景和条件、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资源的特性、信息资源的测度以及信息资源与生产力集财富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资源、信息、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资源的涵义、分类和属性;信息的含义、特性和作用;信息资源的特性、测度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广义概念,信息与相关概念区别联系。
2.第二章信息社会 (5学时)教学内容:社会信息环境、信息社会与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一般知识、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社会信息文化的内涵及现在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信息化状况、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
3.第三章信息交流 (8学时)教学内容: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点、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信息交流的基本结构、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社会信息交流中的矛盾和障碍。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理解信息交流的含义、基本原理、模式、结构、以及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信息交流的作用、信息交流模式设计。
教学难点:信息交流的障碍与矛盾分析。
4.第四章信息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发展简史、信息技术的类型;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问题(信息污染、计算机病毒、知识产权纠纷、侵犯工业产权、侵犯隐私权、网络犯罪、侵犯信息主权);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Teaching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Curriculum,简称ICTM (三)课程中文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四)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教材:《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王吉庆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七)参考书目[1].《现代教学设计论》,盛群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教学设计》,乌美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教学过程设计》,李龙,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4].《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加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教学设计基础》,章伟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6].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Redesigning the ID Curriculum》,Martin Tessmer and John F.Wedman[8].《Mak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ecision》,Barbara Seels[9]. 《现代教学设计纲要》,孙可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八)、课程性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方向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和地位,系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技能和一定的开发、研究能力,为学习者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方法解决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本文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现代汉语课程编号:01124201学时数:98学分数:6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1、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3)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组成,分别从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和运用方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介绍与分析。
第一学期讲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部分,第二学期讲述语法、修辞部分。
(4)教学时数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8,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88,课外语言训练与欣赏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数为10o(5)教学方式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吸收本课程和相近课程新的研究成果;注意木课程与相近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的内容分工和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4【学习目标】通过对木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而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1、现代汉语的含义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3、现代汉语的特点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指导】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古今汉语相联系中外语言相比较教材与习题相配套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相联系【本章各节内容】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第二节汉民族共同语第三节现代汉语的形成第四节语言文字立法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学习目标】认识语言与信息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语言信息观。
《信息素养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信息素养概述及检索基础知识3课堂讲授课堂练习
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和检索知识
递交做作业
信息获取(中外文电子资源检索技巧和方法)
6
课堂讲授
课堂练习
掌握基本检索方法
递交作业
信息获取(学位论文、中外文图书、一站式检索、前沿信息跟踪)
The course includes four modules: theacquisitionof information resource, the analysis of the acquired information resource, group discussion,and informationliteracy practice.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无专业限制的本科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Audience)
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图书馆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即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量无限膨胀和信息质量不确定背景下,学生能够清晰地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高度的信息意识),有效地获取和鉴别信息及其来源(获取、评价和鉴别信息),熟练地将获取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利用其顺利完成一项任务(利用信息),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信息伦理与道德),鼓励学生积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创新和实践。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六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特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文本、图像和声音等类型的信息;3. 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5. 培养信息技术安全意识,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基本功能、网络基本原理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文字信息处理教授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学习文字的编辑、格式化和排版等基本操作,培养文字处理的基本能力。
3. 图像和声音信息处理介绍图像和声音信息的基本概念,教授学生使用图像和声音处理软件,学习图像和声音的处理和编辑技巧。
4. 信息搜索与筛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教授学生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学习如何进行准确有效的信息搜索与筛选。
5.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鼓励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信息技术安全与伦理教授学生信息技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伦理规范,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教学大纲,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项目实施,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真实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演示与练习相结合:教师通过演示软件操作和相关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文信息处理课程类别:专业课程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3学分指定教材:朱巧明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基本“字符”层面和基于“内容”层面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和手段。
熟练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对中文的输入、存储、输出和应用处理的过程,学习基本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综合结合运用前导课程,又为毕业设计和将来研究生学习或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本课程的直接前导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
二、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如下:1了解中文信息处理与信息处理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与对象,目前主流的研究技术、手段与方法;2掌握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字代码体系,熟悉主要的中文字符编码与集合,熟悉因特网上的汉字交换码以及编码与解码技术;3深刻理解中文操作系统和中文平台的地位,掌握汉字输入码、机内码、地址码、字形码、地址码、交换码之间的关系;了解主流的中文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4学习汉字编码的方法,理解中文输入的原理,掌握Windows上汉字键盘输入系统的实现方法,了解Linux中文输入的实现机制。
5学习目前主要的三种汉字字形技术,重点掌握点阵字库的原理,压缩方法,以及显示技术。
6理解汉字显示和打印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
7理解中文分词的意义,地位、以及主要应用,掌握交集型歧义和组合型歧义的区别,了解基本的解决歧义的方法,能够实现一种中文自动分词算法。
8对中文信息检索、分类、抽取等有较深刻的认识,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主流的技术方法。
了解基本的机器学习理论,以及常用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内容第一讲中文信息处理概论(一)1. 教学内容●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发展简史●语料库●互联网与中文信息处理2. 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和中文信息处理的概念,理解中文信息主意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熟悉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历史,并了解中文信息处理的国际化趋势。
第二讲中文信息处理处理概论(二)1.教学内容●汉语的特点●自然语言处理的难点●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发展方向2. 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知道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难点,初步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发展方向。
第三讲汉字代码体系1、教学内容●ASCII码及其扩展●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ISO/IEC 2022●汉字编码字符集⏹GB2312-80⏹BIG-5⏹Unicode和ISO10646⏹GBK和GB18030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英文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以及汉字的代码体系,理解几种常用的汉字编码字符集和汉字的排序规则。
理解汉字编码字符集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方向。
第四讲因特网汉字信息交换技术1、教学内容●汉字信息交换技术概述●二进制文件编码方法●常用Internet编码方法●Unicode实现方式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理解Internet上常用的字符编码集,理解为何需要汉字交换码,掌握常见交换码的编码与解码算法,并能够通过程序加以实现编码与解码过程。
第五讲中文系统平台概述1、教学内容●中文操作系统与平台概述●中文系统平台设计策略●系统平台的相关模块●中文DOS●中文Windows●中文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文平台和中文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常见中文操作系统和设计中文操作系统的通用方法;掌握系统中汉字处理模块,以及处理模块与汉字代码体系之间的关系;了解软件国际化和本地化的概念。
第六讲汉字编码技术1、教学内容●汉字编码的发展●汉字编码中的几个概念●汉字编码理论●数码键盘方案●编码方案的标准和规范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编码的发展和相关概念,理解汉字编码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当前数码设备中的键盘编码方案和国家颁布的汉字编码标准和规范。
第七讲汉字输入技术(一)1、教学内容●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汉字键盘输入技术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输入的发展历史、汉字输入的分类和应用等内容,理解汉字键盘输入的原理,掌握输入码对照表的设计,理解汉字键盘输入系统和Windows下汉字输入技术,并对Linux下的汉字输入系统有所了解。
第八讲汉字输入技术(二)1、教学内容●汉字键盘输入系统原理●汉字键盘智能输入技术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键盘输入在汉字输入中的地位,掌握汉字键盘输入系统的原理,学习汉字键盘智能输入的主要采用的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九讲汉字键盘输入系统1、教学内容●汉字输入系统的分类●汉字输入系统的功能●汉字键盘输入系统的工作流程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熟悉Windows和Linux下汉字键盘输入系统的实现方法,熟悉常用汉字输入接口,体会接口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并能够实现一个简单的Windows汉字输入系统。
第十讲实验分析(一)1、教学内容●本课程实验作用●实验一分析●实验二分析●实验三分析●实验四分析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有回顾与提高,从具体的实验上升到经验,再通过对经验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实验的作用与学到的东西。
第十一讲汉字字形管理技术(一)1、教学内容●汉字字形概述 (讲授、理解)●汉字字形及其特点●字形、字型和字形库●字形描述技术及其种类●字形描述技术 (讲授、掌握)⏹点阵字形描述技术⏹轮廓矢量字形描述技术⏹曲线轮廓字形描述技术⏹其他字形描述技术●字形的压缩和还原 (讲授、理解)⏹字形点阵的压缩和还原⏹轮廓矢量字形的压缩方法⏹其他字形的压缩技术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汉字字形、字库的有关概念,理解常用的字形描述技术、学习并掌握字形压缩的方法,并能用算法加以描述黑白段和线性增量表示法。
第十二讲汉字字形管理技术(二)1. 教学内容●字形的放大和缩小 (讲授、理解)⏹汉字的字号⏹字形放大和缩小的基本原理⏹防止字形放大和缩小失真的措施⏹字形放大和缩小的应用●TTF字形技术 (讲授及自学、了解)⏹什么是TrueType⏹TrueType的基本原理⏹TrueType字体文件结构⏹TrueType的特点和优势⏹TrueType的应用⏹OpenType的出现●字库的设计和管理技术 (讲授、理解)⏹汉字字库的基本要求⏹汉字库性能的评测⏹汉字库结构的设计⏹点阵字库的制作●汉字字库的应用 (讲授及自学、了解)2. 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需要需要掌握字形放大和缩小的原理、防止失真的措施等;了解TTF字形技术;理解字库的设计和管理技术,并由此了解汉字库的应用。
第十三讲汉字输出技术1、教学内容●汉字的输出技术综述 (讲授、理解)●汉字显示输出原理和基本结构 (讲授、掌握)⏹显示设备⏹汉字显示的原理⏹内码缓冲区和字形缓冲区⏹汉字显示输出过程⏹汉字终端●汉字显示技术实例⏹Dos下的汉字显示技术 (讲授、理解)⏹Windows下的汉字显示技术 (讲授、了解)●打印输出原理和基本结构⏹打印设备 (讲授、了解)⏹汉字打印概述 (讲授、理解)⏹汉字打印原理 (讲授、理解)⏹汉字打印过程 (讲授、理解)⏹汉字打印机 (讲授、理解)2、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汉字输出显示的设备、原理和基本结构,对Dos、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显示技术有较深入的分析;理解汉字打印输出的原理和过程,了解常用打印设备。
第十四讲中文自动分词1、教学内容●中文自动分词的概念●中文自动分词的意义、作用●中文自动分词困难:歧义⏹交集型歧义⏹组合型歧义●主要分词方法与算法●如何处理歧义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分词对于基于内容的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分词所遇到的困难,熟悉分词常用的算法,对无词典的分词算法作简要的了解,对于分词中的组合型歧义和交集型歧义进行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处理交集型歧义的方法。
第十五讲中文信息检索1、教学内容●中文信息检索基础●中文信息检索架构●中文信息检索模型●中文信息检索系统●Web信息检索概述⏹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分类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半结构化文档和无结构化文档,了解中文信息检索中文档的表示方法,检索条件的表示方法。
熟悉中文信息检索系统架构与模型,并深度理解Web信息检索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十六讲中文文本分类1、教学内容●什么是文本分类●文本分类的应用●文本表示●分类特征选择●文本分类算法●文本分类评测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文本分类的概念,了解文本分类的作用与应用,掌握1-2中文本表示方法,学习特征抽取的技术,并熟悉常见的文本分类算法,明了文本分类评测的技术指标。
第十七讲中文信息抽取1、教学内容●信息抽取概述●信息抽取基本任务●信息抽取系统的结构●信息抽取方法●Web信息抽取方法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抽取的概念,了解信息抽取的作用以及基本任务,熟悉信息抽取系统的结构以及常用的方法,熟悉常用的Web信息抽取方法。
第十八讲实验分析(二)1、教学内容●实验五分析●实验六分析●实验七分析●实验八分析2、教学要点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对后面四个实验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点拨与回顾,从而进一步发挥实验的教学作用。
对数据压缩、软件二次开发等形成自己感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