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脂联素ppt课件

脂联素ppt课件

.
18
xx xx
脂联素具有调节葡萄糖转运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静脉 注射脂联素可以降低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和葡糖6-磷酸酶的mRNA 表达 , 抑制肝糖生成酶的表达 , 从而减 少了内源性糖的生成。
.
19
xx xx
脂联素能够影响机体处理糖类和脂肪的能力。脂联 素可能通过抑制TNF-α通路增强胰岛素PI-3K通路,增强胰 岛素的敏感性。同时β细胞是脂联素直接作用的靶细胞,血 清脂联素浓度和β细胞上脂联素受体的多少决定了脂联素对 β细胞的作用强弱,这暗示了脂联素对调节糖代谢有着双重 作用,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β细胞功能。
.
4
xx xx
Maeda 等oQ 的类似物, 因其与胶原质Ⅹ、Ⅷ和 补体因子C1q 有高度相似, 并且在脂肪组织中基因转录产 物最丰富, 故称为 apM1;
Nakano 等( 1996) 用明胶亲和层析分离人血浆蛋白时发 现了该蛋白质, 故命名为明胶结合蛋白( GBP28);
.
16
xx xx
在培养的 3T3-L1 脂肪细胞, 给予短期的胰岛素刺激, 可促进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和转录, 使脂联素的合成和 分泌增加。在 3T3-L1 脂肪细胞里, 生长激素( GH ) 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 且呈时间依赖性, 其作用 一般 30 h 后开始生效, 40 h达最大效应, 说明 GH 对 脂联素表达的调节具有迟缓性。
Arita 等( 1999) 将 apM 1基因产物命名为脂联素。
.
5
xx xx
人类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47个),翻 译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经胰蛋白酶裂解后得到 球形结构域,其活性远远大于脂联素,而且与Clq和TNFα家族具有结构同源性。

脂联素ppt课件

脂联素ppt课件
.
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曾经被认为是“能量仓库”的 脂肪组织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可以 分泌出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内脏脂 肪素等细胞因子和激素。这些物质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 和炎症、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
2
xx xx
脂联素( adiponectin) 就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 细胞因子, 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特 异性蛋白。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脂联素具有直接抗糖尿病、 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和抗血管形成的特性。
图4 两种脂联素受体的立体图
.
12
xx xx
脂联素的基因由apM1编码,不同种属其基因位点不同,在 人类定位于3q27染色体,全长约16 kb。apM1基因由3个外 显子(从18 bp到4 277 bp)和2个内含子(0.8 kb和12 kb)构 成。
.
13
xx xx
在人、猴子、小鼠中研究结果发现, 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 达量和血浆脂联素水平随脂肪过度沉积而下降, 随体重下降 而上升。 体内脂联素表达与脂肪沉积密切相关, 但是两者之 间如何调控的机理还不清楚。
.
18
xx xx
脂联素具有调节葡萄糖转运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静脉 注射脂联素可以降低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和葡糖6-磷酸酶的mRNA 表达 , 抑制肝糖生成酶的表达 , 从而减 少了内源性糖的生成。
.
19
xx xx
脂联素能够影响机体处理糖类和脂肪的能力。脂联 素可能通过抑制TNF-α通路增强胰岛素PI-3K通路,增强胰 岛素的敏感性。同时β细胞是脂联素直接作用的靶细胞,血 清脂联素浓度和β细胞上脂联素受体的多少决定了脂联素对 β细胞的作用强弱,这暗示了脂联素对调节糖代谢有着双重 作用,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β细胞功能。

脂联素演示教学

脂联素演示教学

脂联素的发现
吴健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 2015.10.21
Maeda 等Q 的类似物, 因其与胶原质Ⅹ、Ⅷ和补体因 子C1q 有高度相似, 并且在脂肪组织中基因转录产物最丰富, 故称为 apM1;
Nakano 等( 1996) 用明胶亲和层析分离人血浆蛋白时发现 了该蛋白质, 故命名为明胶结合蛋白( GBP28);
脂联素结构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通过3个球形结构域单体连接成三聚体,4-6个三 聚体通过胶原结构域链接形成低聚体或者高级结构,其在 血浆内的浓度为5-30μg/ml,有全长和球形两种循环形式。
图2 脂联素的三聚体和低聚体
脂联素含量在人群中的差异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类脂联素mRNA在胚胎发育的中晚期开始表达 , 起缘于中 胚层和外胚层。 分娩时脐带血中脂联素水平(11.7-35.7μg/ml) 明显高于年长儿和成年人。 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总体来说 是女性(11.7 μg/ml)高于男性(7.9 μg/ml)。
脂联素与能量代谢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具有调节葡萄糖转运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静脉 注射脂联素可以降低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和葡糖6-磷酸酶的mRNA 表达 , 抑制肝糖生成酶的表达 , 从而减 少了内源性糖的生成。
脂联素与能量代谢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能够影响机体处理糖类和脂肪的能力。脂联素 可能通过抑制TNF-α通路增强胰岛素PI-3K通路,增强胰岛素 的敏感性。同时β细胞是脂联素直接作用的靶细胞,血清脂 联素浓度和β细胞上脂联素受体的多少决定了脂联素对β细 胞的作用强弱,这暗示了脂联素对调节糖代谢有着双重作 用,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β细胞功能。

PPT(Seminar)

PPT(Seminar)

1.Introduction引言2.Adipocytes and myofibers express Toll-like receptor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脂肪细胞和肌纤维表达TLR受体并且参与先天性免疫应答3.Saturated fatty acids activate Tlr-4 and promote inflammation in adipocytes and myofibers饱和脂肪酸激活Tlr-4并促进脂肪细胞和肌纤维中的炎症反应4. Adipocytes and myofibers express interleukin-15脂肪细胞和肌纤维表达IL-155.Adiponetin exemplifies the integration of metabolic and inflammatory pathways脂联素证明了代谢和炎症通路的整合作用6.Metabolism代谢7.Inflammation炎症8.Adipokines and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脂肪因子与免疫系统的调控9.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metabolism by integrated adipokine and cytokine signaling整合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对生长与代谢的调控10.Conclusions结论Toll-like receptor,TLRToll样受体( Toll like recep tor, TLR)是一类天然免疫受体,此类受体的基因最早发现于果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哺乳动物体内也有类似的同源性受体,并统一归为TLR家族。

TLR的分布十分广泛,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表面,它们可以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可以对不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进行识别、结合,并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进而导致炎性介质的释放,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最终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

脂联素医学课件

脂联素医学课件

详细描述
脂联素可以与其他减肥药物或饮食疗法联合 使用,以增强减肥效果,改善肥胖症患者的 健康状况。此外,脂联素还可以通过调节脂 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的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和 肌肉萎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并发 症。
脂联素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脂联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脂联素可 以调节血脂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
脂联素对肥胖的治疗意义
通过提高肥胖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或增 强其活性,有助于改善肥胖相关的代 谢紊乱,减轻体重并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
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
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脂联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研究表明,脂 联素水平低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脂联素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意义
03
脂联素与糖尿病并发症
脂联素还可能对糖尿病并发症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减
轻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脂联素与肥胖症
脂联素与肥胖的关系
脂联素与肥胖并发症
肥胖患者通常存在脂联素水平下降的 情况,这与其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和胰 岛素抵抗有关。
脂联素还可能对肥胖患者的并发症具 有保护作用,如改善血脂异常、减少 泌的蛋白质,具有调节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增加胰岛 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脂联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脂联素可以作为糖尿病辅助治疗手段
详细描述
脂联素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此外,脂联素 还可以通过调节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的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和肌肉萎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 并发症。

脂联素

脂联素
脂联素
胰岛素增敏激素
01 基本信息
03 及其受体 05 功效
目录
02 生化特性
04
风湿性疾病中的免疫 调节作用
06 其他信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主要由大量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构成,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脂肪细 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脂联素是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An Insulin-sensitizing Hormone),能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和动脉硬化症;对人体的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能 预示II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展,并在临床试验表现出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和炎症的潜力。
Ouchi等发现脂联素可以降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单核细胞可以使THP-1细胞在人体大动脉内皮组织排列成 行,而这种粘附作用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损伤的早期。脂联素还可以降低多种粘附分子(VCAM-1、ICAM-1、 选择素-E)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是参与由TNF-α刺激VCAM-1、ICAM-1、选择素-E转录调节的重 要因子。Ouchi和Kihara等报道,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NF-κB诱导激酶 (NIK)使IKB激酶(IKK)复合物磷酸化,激活NF-κB。TNF受体结合因子2是NIK和TNF-α信号通路连接蛋白,是 TNF-α诱导NIK– NF-κB激活和JNK或p38通路激活的分叉点,NIK不参与JNK和p38激酶的激活。据报道,cAMPPKA信号通路通过稳定IKB-α削弱 NF-κB的活性,虽然其精确的机制还未澄清。脂联素特异性地抑制TNF-α诱导 ΙκB-α-NF-κB通路的激活,不影响JNK、p38或 Akt激酶的磷酸化,表明脂联素在NIK和ΙκB-α之间降低了 TNF- α诱导NF-κB信号通路的转导。这些结果表明,脂联素不依赖 cAMP-PKA对TNF-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产生 效应。

内分泌学总论PPT课件

内分泌学总论PPT课件

04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标本检测激素、代谢物等 指标,以评估内分泌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借助超声、CT、MRI等技术观察内分泌腺体 的形态和结构,辅助诊断病变。
功能试验
通过给予促激素或拮抗剂等手段,观察内分 泌腺体的反应,判断功能状态。
病理学检查
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和病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
01
环境因素对内分泌 系统的影响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污染物等可 能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影响人体健康。
0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的识别与评估
研究如何识别和评估环境中潜在 的内分泌干扰物,降低其对人类 和生态系统的风险。
03
政策与公众健康
加强政策制定和公众教育,提高 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认识和防 范意识。
详细描述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部,是内分泌系统的控制中心。它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来调节垂体 前叶和后叶的激素分泌。这些激素进一步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以维持机 体内环境的稳定。
甲状腺激素
总结词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 发育的重要激素。
VS
详细描述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 腺原氨酸(T3),它们在促进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 素(TSH)的调节,而TSH则由垂体前叶 分泌。
03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生长异常
总结词
生长激素缺乏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详细描述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由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导 致的生长发育迟缓,巨人症则是由于在生长 发育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骨骼、内脏 器官和软组织过度生长,肢端肥大症则表现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ppt课件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ppt课件
❖ 给患者做了DSA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这些检 测结果可判别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 窄程度。
七、时间进度安排
2021.9-2021.11
完成标本搜集任务,并搜集整理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的详细病史资料
完成血清血糖、血脂、心肌酶等的测定 提取全血DNA,完成引物设计
2021.12-2021.4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关系的研讨
绍兴文理学院:XXX 指点教师:XXXXXXX
一、研讨背景 二、研讨目的 三、研讨方法 四、可行性分析 五、技术道路 六、预备任务 七、时间进度安排
一、研讨背景〔1〕
❖ 1995 年— Scherer PE和Hu E分别独立地在小鼠脂肪组织 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分别命名Acrp30和AdipoQ;
❖ Filippi等研讨发现:脂联素基因与早发冠心病显著相关, 在年轻的冠心病患者〔≤50岁〕,脂联素基因的单核苷酸 多态性〔+276G>T〕与冠心病有显著的相关性 ,且携带有 SNP+276G>T的患者脂联素程度明显降低。
❖ Kim SH等研讨发现:携带SNP+276G>T与动脉粥样硬化没 有明显相关性,而携带SNP+45 T> G基因型的患者有更高 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1996 年 —在人血浆内分别获得人脂联素〔adiponectin〕, 即明胶结合蛋白28〔GBP28〕;
❖ 1999 年—命名为脂联素。
研讨背景〔2〕
目前已有许多有关脂联素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 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 Leabharlann 脉粥样硬化的报道,但结果不尽一致。
计 学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在人、猴子、小鼠中研究结果发现, 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 达量和血浆脂联素水平随脂肪过度沉积而下降, 随体重下降 而上升。 体内脂联素表达与脂肪沉积密切相关, 但是两者之 间如何调控的机理还不清楚。
.
14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Arita 等( 1999) 将 apM 1基因产物命名为脂联素。
.
5
脂联素结构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类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47个),翻译
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经胰蛋白酶裂解后得到球
形结构域,其活性远远大于脂联素,而且与Clq和TNF-α家
族具有结构同源性。
图1 人与鼠的脂. 联素结构
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胰岛B细胞、巨噬细胞和受损血管内 皮细胞等均有AdipoR的表达。大动脉内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 同时表达AdipoR1和AdipoR2两种受体,但是优先表达AdipoR1 的mRNA。
图4 两种脂联素受体的立体图
.
12
脂联素的编码基因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的基因由apM1编码,不同种属其基因位点不同, 在人类定位于3q27染色体,全长约16 kb。apM1基因由3个 外显子(从18 bp到4 277 bp)和2个内含子(0.8 kb和12 kb)构 成。
人类脂联素mRNA在胚胎发育的中晚期开始表达 , 起缘于中 胚层和外胚层。 分娩时脐带血中脂联素水平(11.7-35.7μg/ml) 明显高于年长儿和成年人。 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总体来说 是女性(11.7 μg/ml)高于男性(7.9 μg/ml)。
.
8
脂联素含量在人群中的差异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新生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及头围呈正相关,儿童 青春发育前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 到了青 春发育期则与成年人相似。女童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 男童, 男童脂联素水平呈V 字型 , 在10-12岁时达到低谷 ,这 可能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有关。
.
9
脂联素受体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
4
脂联素的发现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Maeda 等Q 的类似物, 因其与胶原质Ⅹ、Ⅷ和补体因 子C1q 有高度相似, 并且在脂肪组织中基因转录产物最丰富, 故称为 apM1;
Nakano 等( 1996) 用明胶亲和层析分离人血浆蛋白时发现 了该蛋白质, 故命名为明胶结合蛋白( GBP28);
调节脂联素在脂肪细胞表达的因素有生脂转录因子过氧化物 酶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TZD)、β-肾上腺能受体、第2信 使cAMP、IL-6、IGF-I及皮质激素等。此外,影响脂联素基因 表达的还有生长激素、睾酮、内皮素-1及儿茶酚胺等。
.
15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TZD可刺激脂联素基因表达,增强其启动子活性,升高循 环脂联素水平;IGF—I则在转录水平增加脂联素表达;而 IL-6、C反应蛋白、皮质激素和TNF-α抑制脂联素基因表达。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人和动物的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及其 血浆浓度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程度呈负 相关, 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
脂联素是由4个研究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独立鉴定出来的。
Scherer其与补体 C1q有很近的同源性, 且相对分子质 量为 30*103Da, 故命名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 ACRP30);
Hu 等(1996)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鼠脂肪中分离并克隆出该 基因, 命名为 AdipoQ;
图3 脂联素.受体结构
10
脂联素受体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体多种组织细胞表面均有脂联素受体的分布和表达, AdipoR1主要表达在骨骼肌细胞,对脂联素的球状结构域具 有高亲和力,但对全长脂联素亲和力低,而AdipoR2主要表 达在肝细胞,对两者具有中等亲和力。
.
11
脂联素受体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
——养猪、肿瘤和减肥
.
1
脂联素介绍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曾经被认为是“能量仓库”的脂肪
组织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可以分泌
出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内脏脂肪素
等细胞因子和激素。这些物质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炎
症、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Yamauchi等(2003)首次克隆出人类和小鼠脂联素受体,发现
高度保守的脂联素受体(AdipoR)有两种构成:AdipoR1和
AdipoR2,并发现人和鼠AdipoR1基因有96.8%的同源性,
AdipoR2基因有95.2%的同源性,AdipoR1和AdipoR2结构
高度相关,两者有66.7%的同源性。
.
16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在培养的 3T3-L1 脂肪细胞, 给予短期的胰岛素刺激, 可促进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和转录, 使脂联素的合成和 分泌增加。在 3T3-L1 脂肪细胞里, 生长激素( GH ) 可 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 且呈时间依赖性, 其作用一 般 30 h 后开始生效, 40 h达最大效应, 说明 GH 对脂联 素表达的调节具有迟缓性。
6
脂联素结构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通过3个球形结构域单体连接成三聚体,4-6个三 聚体通过胶原结构域链接形成低聚体或者高级结构,其在 血浆内的浓度为5-30μg/ml,有全长和球形两种循环形式。
图2 脂联素的三. 聚体和低聚体
7
脂联素含量在人群中的差异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
2
脂联素介绍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 adiponectin) 就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 胞因子, 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特 异性蛋白。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脂联素具有直接抗糖尿病、 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和抗血管形成的特性。
.
3
脂联素的发现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