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1 丰富的图形世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叫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就是立体图形.(3)重点和难点突破: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能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占有一定空间,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1 )体与体相交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2)从运动的观点来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线、面、体的运动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3)从几何的观点来看点是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线、面、体都是点的集合.(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5)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如长方体由 6 个平面组成,球由一个曲面组成.(1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 V、面数 F 及棱数 E 间的关系为: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2) V+F-E=X(P), V 是多面体1 / 3P 的顶点个数, F 是多面体 P 的面数, E 是多面体 P 的棱的条数,X(P)是多面体 P 的欧拉示性数.(1 )几何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上、下底的面积和)(2)常见的几种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①圆柱体表面积:2R2+2Rh (R 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 h 为圆柱体高)②圆锥体表面积:r2+n(h2+r2) /360(r 为圆锥体底圆半径, h 为其高, n 为圆锥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③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a 为长方体的长, b 为长方体的宽, h 为长方体的高)④正方体表面积:6a2 (a 为正方体棱长) 1.2 展开与折叠(1 )多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沿着棱剪开就得到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就是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同时也可看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平面图形.(2)常见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③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3)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体现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立体图形问题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解决.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最新资料推荐------------------------------------------------------ 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3 / 3。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

1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叫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就是立体图形.(3)重点和难点突破: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能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占有一定空间,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1)体与体相交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2)从运动的观点来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线、面、体的运动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3)从几何的观点来看点是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线、面、体都是点的集合.(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5)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如长方体由6个平面组成,球由一个曲面组成.(1)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的关系为: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2)V+F-E=X(P),V是多面体P的顶点个数,F是多面体P的面数,E是多面体P的棱的条数,X(P)是多面体P的欧拉示性数.(1)几何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上、下底的面积和)(2)常见的几种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①圆柱体表面积:2πR2+2π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②圆锥体表面积:πr2+nπ(h2+r2)/360(r为圆锥体底圆半径,h为其高,n为圆锥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③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a为长方体的长,b为长方体的宽,h为长方体的高)④正方体表面积:6a2 (a为正方体棱长)1.2展开与折叠(1)多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沿着棱剪开就得到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就是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同时也可看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平面图形.(2)常见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③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3)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体现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立体图形问题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解决.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1.3截一个几何体(1)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2)截面的形状随截法的不同而改变,一般为多边形或圆,也可能是不规则图形,一般的截面与几何体的几个面相交就得到几条交线,截面就是几边形,因此,若一个几何体有几个面,则截面最多为几边形.1.4从不同方向看(1)画物体的主视图的口诀为: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2)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圆柱的三视图(1)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要循序渐进,通过仔细观察和想象,再画它的三视图.(2)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的一个平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常不在一个平面上.(3)画物体的三视图的口诀为: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如:线段、角、三角形、正方形、圆等.(2)重点难点突破:通过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了解它们的共性是在同一平面内.4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4.1 线段、射线、直线(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些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两点就唯一确定,过三点就不一定了.4.2 比较线段的长短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就结果而言有三种结果:AB>CD、AB=CD、AB<CD.(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3)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计算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可以通过度量的方法,先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利用刻度尺画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也可以利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AC=BC,C为AB中点,AC=1/2AB,AB=2AC,D 为CB中点,则CD=DB=1/2CB=1/4AB,AB=4CD,这就是线段的和、差、倍、分.4.3 角的度量与表示(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4)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1)钟面一周平均分60格,相邻两格刻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分钟,时针1分钟走112格,分针1分钟走1格.钟面上每一格的度数为360°÷12=30°.(2)计算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一般先从钟面上找出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夹角,再根据表面上每一格30°的规律,计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的度数.(3)钟面上的路程问题分针:60分钟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60=6°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12÷60=0.5°.(1)方位角是表示方向的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来描述物体所处的方向.(2)用方位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注意几个方向的角平分线按日常习惯,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3)画方位角以正南或正北方向作方位角的始边,另一边则表示对象所处的方向的射线.4.4 角的比较(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2)具体换算可类比时钟上的时、分、秒来说明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之间也是60进制,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同时,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也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1)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性质: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1/2∠AOB或∠AOB=2∠AOC=2∠BOC.(3)平分角的方法有很多,如度量法、折叠法、尺规作图法等,要注意积累,多动手实践.(1)角的和差倍分①AOB是∠AOC和∠BOC的和,记作:∠AOB=∠AOC+∠BOC.∠AOC是∠AOB和∠BOC的差,记作:∠AOC=∠AOB-∠BOC.②若射线OC是∠AOB的三等分线,则∠AOB=3∠BOC或∠BOC=1/3∠AOB.(2)度、分、秒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3)度、分、秒的乘除运算.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科学型计算器计算器上面的函数区,三行二列的键(.,,,)就是度分秒转换的键.输入数值,如输入30.5,先按=,再按(.,,,)键,就显示出30°30′0″.如果要输入30°30′0″,先输入30在“度”的位置按一下,再输入30在“分”的位置再按一下,最后输入0,在“秒”的位置再按一下就可以得到30°30′0″.若要转化为度,则按=,再按(.,,,)键,就显示出30.5°.4.5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重合除外).(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①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②对于线段或射线来说,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3)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看做是平行线的一种判定方法,在解题中要注意该结论在证明直线平行时应用.4.6 垂直(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1)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2)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正确理解此性质,垂线段最短,指的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它是相对于这点与直线上其他各点的连线而言.(3)实际问题中涉及线路最短问题时,其理论依据应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这两个中去选择.(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它只能量出或求出,而不能说画出,画出的是垂线段这个图形.4.7 有趣的七巧板(1)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2)用这七块板可以拼搭成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种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或者是一些中、英文字符号.(3)制作七巧板的方法:①首先,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把它分为十六个小方格.②再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画一条线.③在上面的中间连一条线到右面的中间.④再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画一条线,碰到第二条线就可以停了.⑤从刚才的那条线的尾端开始一条线,画到最下面四份之三的位置,从左边开始数,碰到线就可停.⑥最后,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并跟著黑线条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了.2平行线与相交线2.1余角与补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3)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4)余角和补角计算的应用,常常与等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相关联.注意:余角(补角)与这两个角的位置没有关系.不论这两个角在哪儿,只要度数之和满足了定义,则它们就具备相应的关系.(1)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2)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重合除外).(1)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5)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定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定理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定理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定理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4)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那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2.3平行线的特征1、平行线性质定理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2.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5三角形5.1认识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有三条高线,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5)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1/2×底×高.(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2)重心的性质:①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②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③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和最小.(等边三角形)(1)三角形内角的概念:三角形内角是三角形三边的夹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不唯一,但其思路都是设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平角.在转化中借助平行线.(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相等,因此共有三对.(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①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3)若研究的角比较多,要设法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②将它们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去.(4)探究角度之间的不等关系,多用外角的性质③,先从最大角开始,观察它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5.2图形的全等(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三角形全等的符号“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4)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5.3全等三角形(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说明: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理论依据,应用时要会找对应角和对应边.②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5.4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主要应用在实际生活中.(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5.5作三角形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用全等寻找下一个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往往是综合在一起应用的,这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的已知和求证,分清问题中已知的线段和角与所证明的线段或角之间的联系.(2)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做法:①把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延长,把分散条件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是解决中线问题的基本规律.②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可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这些问题经常用到全等三角形来证明.(3)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其中,画出示意图,把已知条件转化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关键.5.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直角三角形首先是三角形,所以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又是特殊的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7生活中的轴对称7.1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包含两层含义:①有两个图形,且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完全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只能是把它们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甚至无数条.(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等等.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①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②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有时不必证明全等;③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语言:如图,∵C在∠AOB的平分线。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剪纸图案:剪纸是经过纸的折叠、剪切后得到的,所以得到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考点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1.坐标对称特点: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Y轴对称: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原点对称: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根据点对称作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上:勾股定理
考点一 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考点三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1.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考点三 用尺规作角
1.直尺功能: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或过平面上的两点画直线,也可作射线和线段
2.圆规功能: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做圆或圆弧,也可在直线上截取一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
段;
3.作已知角和、差、倍角
七年级下:三角形
考点一 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1.勾股定理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验证:图形的割补、拼接、面积方法证明;
4.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边长或斜边长;
考点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7.题型一:判别三角形的形状
5.多边形的分割: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将它分成(n-2)个三角形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2.¤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
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2)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
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2023年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第八章图形旳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旳多种图形, 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旳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旳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旳构成点: 线和线相交旳地方是点, 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旳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旳地方是线, 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 包围着体旳是面, 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3.直线旳概念:一根拉得很紧旳线, 就给我们以直线旳形象, 直线是直旳, 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旳。
4、射线旳概念: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旳部分叫做射线。
这个点叫做射线旳端点。
5、线段旳概念: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旳部分叫做线段。
这两个点叫做线段旳端点。
6.点、直线、射线和线段旳表达在几何里, 我们常用字母表达图形。
一种点可以用一种大写字母表达。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种小写字母表达。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达。
一条线段可用它旳端点旳两个大写字母来表达。
注意:(1)表达点、直线、射线、线段时, 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 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 射线有一种端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旳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 或者说直线通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 或者说直线不通过这个点。
7、直线旳性质(1)直线公理: 通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它可以简朴地说成: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旳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旳, 无端点, 不可度量, 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种点。
(5)两条不一样旳直线至多有一种公共点。
8、线段旳性质(1)线段公理: 所有连接两点旳线中, 线段最短。
也可简朴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数学七年级上全部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柱体的上、下两个面是能完全重合的,☺棱柱的上、下两个面能完全重合,侧面的棱与上、下底面垂直.☺锥体只有一个下底面,如圆锥的下底面是圆,向上慢慢集中成一个锥尖(一个点).母线与下底面成一锐角;棱锥的下底面为多边形,侧棱与下底面不垂直,☺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1)几何体都是由面围成的,有的几何体是由平面围成的,有的几何体是由曲面围成的,有的几何体是由平面和曲面共同围成的.如:长方体有六个面,都是平的;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的;球体有一个面,是曲的.(2)几何体中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面与面相交形成线.如:长方体中,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是直线,而在圆柱中,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所形成的线是曲线,在长方体中,线与线相交有8个点;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点动成线,成面,面动成体。
☺表面展开图:把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称为相应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一样,侧面由长方形组成,几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由几个长方形和两个底面组成。
平面图形折叠成棱柱与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是互逆过程。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
要展开一个圆柱体,得先展开两个底面圆,然后展开侧面(垂直底面剪一刀即可);☺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组成。
圆锥和棱锥的表面展开图,也要先将底面剪开,再将侧面展开。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由6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由于在剪开的棱上选择不一样,所以展开图有11种,如下图所示。
凡是出现“田”形的一定不是,凡是出现“凹”形的也一定不是,五连长链和六连长链均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用平面截几何体所得截面的形状(1)用平面截几何体时,几何体的形状不同,截的方向不同,所得截面的形状可能不同;(2)截面的形状一般随着截法的改变而改变,多为多边形和圆,也可能为不规则图形;(3)一般情况下,截面与几何体的几个面相交,就得到几条交线,截面就是几边形。
新北师大版七上数学 第一章 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

第一章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一、知识点睛1、几何体可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棱柱与圆柱的异同: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棱柱与棱锥的区别:①______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2、n棱柱有_______个面_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棱.n棱锥有_______个面_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棱.3、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_.点动成_______,线动成_______,面动成_______.4、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分成四大类共11种.5、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一个三棱柱的截面可能是;一个n棱柱的截面最多可能是边形,至少是边形;一个n棱锥的截面可以是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面可能是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可能是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可能是6、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___.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____________个三角形.7、物体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通过图形画物体的三视图,通过三视图求图形的个数)二、习题精练:1.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2.六棱柱有______个顶点,_____个面;七棱锥有_____个顶点,_____个面.3.______棱锥有20条棱;______棱柱有48条棱;______棱柱有8个面;______棱锥有10个面.4.流星划过天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汽车的雨刷刷过玻璃时,形成了一个扇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像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5.把一块学生用的三角板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______.6.如图,上排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排的几何体,那么与甲、乙、丙、丁各平面图形顺序对应的几何体的编号应为()甲丁丙乙①②③④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7.指出下列平面图形是什么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8.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C.D.9.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D.10.从如图的纸板上11个无阴影的正方形中选1个(将其余10个都剪去),与图中5个有阴影的正方形折成一个正方体,不同的选法有()A.3种B.4种C.5种D.6种123x y享众41211.图中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则x=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12.图中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相同,则“众”代表的数字是______,“享”代表的数字是______.13.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A.B.C.D.14.下面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只有三个面上印有图案的正方体纸盒的是()A.B.C.D.15.将如图所示表面带有图案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A.B.C.D.16.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B,C,D,E,F,如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形,请说出A,B,E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ADECEBBAF17.如果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团、结、就、是、力、量.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情形如下,则团、结、力对面的字分别是()A.量,就,是B.就,是,量C.量,是,就D.就,量,是力是团力就结结团量1.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2.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个顶点,可以把五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把六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如果是十二边形,可以分割成_____个三角形.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则它是_____________边形.4.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5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5.一个直立在水平面上的圆柱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A.长方形、圆、长方形B.长方形、长方形、圆C.圆、长方形、长方形D.正方形、长方形、圆6.下图是由7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7.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421328.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3112119.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立方块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立方块有()A.4个B.5个C.6个D.7个左视图主视图10. 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立方块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立方块有(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11. 用小立方块搭一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这样的几何体最多要_____个立方块,最少要_____个立方块.俯视图主视图12. 如图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能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最多是________个,最少是________个.俯视图主视图13. 用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问这样的几何体有多少可能?它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请画出最多和最少时的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14. 用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问这样的几何体有多少可能?它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请画出最多和最少时的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15. 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最多为________个.左视图主视图16.17. 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需要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最多是________块.18. 已知下图为一几何体的三视图:(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任意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 (3)若主视图的长为8 cm ,俯视图中圆的半径为3 cm ,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俯视图:圆左视图:长方形主视图:长方形19.如果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将这个多边形分割成2 014个三角形,那么此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_.。
初中几何定理大全(北师大版)

初中几何定理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中位线L=(a+b)÷2 面积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b:a=d:c b:d=a:c d:b=c:a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平面几何知识概要
考点三用尺规作角
1•直尺功能: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或过平面上的两点画直线,也可作射线和线段
2.圆规功能: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做圆或圆弧,也可在直线上截取一线
段,使它等于已知线
段;
3•作已知角和、差、倍角
七年级下:三角形
考点一认识三角形
1. 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2. 三角形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
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2)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3)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4)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
考点二图形的全等及应用
1. 全等图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面积、周长、形状大小均相等);
2. 全等的表示方法:ABC与A'B'C'全等,用全等符号""表示为ABC A'B'C'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两角及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3)两角分别对应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5. 应用: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间接测量不能到达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七年级下:轴对称
考点一轴对称的现象及性质
1. 轴对称概念:如果一个平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轴对称;
2. 性质: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作图:画岀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确定对称轴,然后找岀对称点;
考点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第三边叫做底边;
4.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5.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6.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考点三利用对称轴进行设计
1. 剪纸的认识
2. 剪纸图案:剪纸是经过纸的折叠、剪切后得到的,所以得到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考点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1. 坐标对称特点: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Y轴对称: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原点对称: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 根据点对称作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上:勾股定理
考点一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1. 勾股定理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 b2 c2(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考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4.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5. 斜边、HL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考点三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1. 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 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 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下: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考点一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 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 性质:平移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边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 平移的作图步骤与方法(解题、描关键点、确定方向和距离、连接各关键点)
4. 图形平移与坐标的变化:水平移动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移动距离;竖直移动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移动距离;
5. 旋转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顶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6. 性质:旋转后,对应线段及角相等,任一祖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7. 旋转作图步骤与方法: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确定图形关键点,连接关键点;
考点二中心对称
1. 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
2. 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 应用:作与已知图形关于对称中心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九年级上:特殊平行四边形
考点一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1.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
1)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 判定
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 三视图的观测
九年级下:三角函数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
a
1. 正切:tan A ,等于角A的对边比角A的邻边;
b
a
2. 正弦:si nA —,等于角A的对边比三角形的斜边;
c
b
3. 余弦:COSA —,等于角A的邻边比三角形的斜边;
C
sin
4. 商数关系:tan ------------- ;平方关系:si n2cos2 1 ;余角关系:tan A ta nB 1, si nA
cos
5.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sin30° =!,sin45° =兰,sin60° =空
2 2 2
cos30
°哼,cos45
'进,
cos60
° =i
tan30° = 3
,tan45° =1, tan60° =
3
6. 三角函数的应用:
1)方向角
2)非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
3)测高
九年级下:圆
考点二圆的基本认识
1. 圆的概念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3. 确定圆的条件:圆的位置、圆心、圆的大小
4. 圆弧:优弧、劣弧
5. 圆具有对称性,中心对称;
6. 圆心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角的两边与圆有两个交点,这样的角叫圆心角
7.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或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cosB
正弦: 余弦: 正切:
考点二垂径定理及圆心角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 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这一结论称为圆周角定理;
4. 圆周角定理推论
1)同弧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考点三直线、
1. 三种关系:相离、相切、相交
2. 切线的判定:
1)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3)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余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 切线的性质:
1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2)辅助线:连接切点和圆心
3)利用切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
4.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画圆的两条切线,他们的切线长相等
5. 圆的外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两组对边之和相等
6.圆内接正多边形:正N边形的中心角为
360
n
考点四
1.弧长公式:|n R 180
2.面积公式:S n R2 360
3.扇形面积公式:
1
S丄lR
2
圆的面积
多边形与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