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传统文化
哈尔滨人文风俗

哈尔滨人文风俗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风俗。
在这个以冰雪之美而著称的城市,人们不仅热爱大自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下将从节日庆典、美食文化以及民俗传统等方面,介绍哈尔滨的人文风俗。
一、节日庆典1. 冰雪节:冰雪节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自从1985年开始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哈尔滨最重要的旅游品牌。
每年12月底至次年2月底,哈尔滨各个公园、广场都会举办盛大的冰雪活动,包括冰雪雕艺术展览、冰灯展示、滑雪等等。
冰雪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让他们领略到了独特的冰雪文化。
2. 龙江风情节:每年的7月底至8月份,哈尔滨都会举办龙江风情节。
这是一个展示哈尔滨人文历史和多元文化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舞蹈、歌曲演唱、民俗表演等精彩节目。
此外,还有各种美食展示和手工艺品市集,让游客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哈尔滨的魅力。
二、美食文化1. 哈尔滨红肠:哈尔滨红肠是哈尔滨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
制作红肠的方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红肠色泽鲜艳,肉质酥软,味道鲜美。
无论是烧烤还是炒菜,红肠都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2. 锅包肉:锅包肉是哈尔滨的一道传统名菜,源于北京烹饪技艺。
它的特点是肉质酥嫩、口感丰富,酱汁香甜。
吃锅包肉时,一定要先将肉沾上特制的面粉糊,再放入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哈尔滨的锅包肉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而备受赞誉。
三、民俗传统1. 冰雪婚礼:因为哈尔滨冰雪资源丰富,所以在冰雪节期间,很多新人选择在这里举办婚礼。
在冰雪场地上举办婚礼,不仅能够感受到浪漫的冰雪氛围,还能够拍摄独特的婚纱照。
这一传统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的特色之一。
2. 冰灯艺术:哈尔滨的冰灯艺术也是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每年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市区会燃放数以万计的冰灯,这些冰灯造型各异,美轮美奂。
在夜晚,冰灯会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游客们可以在冰灯园区中漫步,欣赏冰雕艺术的奇妙魅力。
哈尔滨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哈尔滨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
然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研究结果和建议。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历史、语言、习俗、艺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一种文明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和个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加具有珍贵的价值。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更深的认同感。
同时,传统文化还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情感寄托和情感归属的感觉,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哈尔滨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哈尔滨市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受到了严重冲击和侵蚀。
首先,许多传统手艺和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例如,传统的雕刻技艺和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巧正濒临失传的边缘。
这些技艺代表了哈尔滨市独特的手工艺文化,但由于缺乏传承人和市场需求的改变,这些技艺正逐渐消失。
其次,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传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兴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受到了忽视和转型。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模糊和淡化,导致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三、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哈尔滨市的传统文化,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应加大对传统手艺和技艺的保护力度。
鼓励传承人培养更多的学徒,传授传统技艺,并提供政府支持和保护。
其次,应加强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庆祝活动,增加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参与度。
哈尔滨的节日习俗

哈尔滨的节日习俗哈尔滨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有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日习俗:1.春节:哈尔滨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不仅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更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通过放烟花、看花灯、吃汤圆等方式欢度春节,象征着家庭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2.元宵节:元宵节是哈尔滨的另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都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热闹的舞龙舞狮、放鞭炮、扭秧歌等。
人们还会赏花灯、吃汤圆,祈求家庭和谐美满。
此外,各区、县(市)还会举行扭秧歌比赛,展现哈尔滨人的风采。
3.端午节:端午节在哈尔滨也是非常受重视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还会挂艾草于门庭,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屈原。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哈尔滨冰雪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节日,每年1月5日在哈尔滨市举行。
这个节日期间,会有各种冰雪活动,如冰雕、雪雕比赛、冰雪音乐会等,为游客带来一场难忘的冰雪盛宴。
此外,哈尔滨的冰灯节也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人们可以在这个节日里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冰灯作品。
5.冬泳:这是哈尔滨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坚强意志。
冬季,室外温度达到零下10多度甚至20多度时,冬泳爱好者们会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开辟冰上游泳池进行冬泳,这项活动也成为了哈尔滨独特的风景线。
6.冰上婚礼:这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一种集体婚礼形式,由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等主办。
冰上婚礼成为“中国·哈尔滨国际节冰雪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共举办了25届,有近千对中外青年男女参加冰上婚礼喜结良缘。
7.寒地冰雪文化:由于哈尔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冬季较长,冰雪资源丰富,当地很多文化习俗与冰雪息息相关。
寒地冰雪文化包括寒地人居文化、寒地餐饮文化、寒地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寒地活动,为城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价值与传承

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价值与传承随着冬季的到来,哈尔滨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冰雪旅游城市之一。
其独特而丰富的冰雪文化让这座城市拥有了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价值和传承,并解释为什么它在当地和全球范围内如此重要。
一、冰雪文化的历史渊源哈尔滨作为中国最早涉足冰雪旅游的城市之一,其冰雪文化可追溯至19世纪末的俄国殖民时期。
当时,俄国移民和中国本地居民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冰雕和雪雕作品,使哈尔滨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冰雪艺术之都。
如今,冰雪文化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元素,每年冬天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更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
二、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价值1. 旅游资源的增值哈尔滨以其丰富的冰雪资源而闻名于世。
每年的冰雪节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同时,由于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游客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还能够领略到不同的冰雪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了他们对哈尔滨的认知和好感,为城市的旅游形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 文化交流与传承冰雪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艺术家和游客,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理念相互碰撞,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冰雪文化的传承也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努力,他们通过举办各类冰雪活动和艺术展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冰雪人才,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传承了下来。
三、冰雪文化传承的挑战与对策1. 环保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冰雪资源稀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冰雪文化的传承面临着环保问题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冰雪资源,哈尔滨应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冰雪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确保冰雪文化得以传承。
2. 体制机制建设冰雪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哈尔滨需要加强对冰雪文化传承的管理和规划,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冰雪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我国各族人民世代传承并与之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民俗活动(如礼仪、节庆等)、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知识与技能、传统手工艺及其表现上述形式的文化空间。
2008年3月27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7项)2009年6月1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7月1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确定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7月11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7项)1海伦剪纸绥化市2方正剪纸哈尔滨市3肇源古建筑彩绘大庆市4兰西挂钱绥化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5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黑河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6鱼皮镂刻粘贴画佳木斯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7桦树皮画哈尔滨市民间手工技艺1 ★ 桦树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2 ★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3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4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大兴安岭地区5绥棱黑陶制作技艺绥化市6勃利黑陶制作技艺七台河市7青牛葫芦制作技艺哈尔滨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桦皮工艺品制作)黑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1 鄂伦春族刺绣大兴安岭地区2 克东满绣克东县3 鄂伦春族剪纸呼玛县4 赫哲族剪纸佳木斯市5 民间纸扎宁安市6 角雕制作技艺哈尔滨市7 麦秸工艺哈尔滨市8 鱼骨工艺同江市9 绥棱农民画绥棱县10 山核桃工艺伊春市、汤原县11 描金工艺安达市传统技艺1 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2 革兀革拉制作技艺哈尔滨市、海林市3 鄂伦春族斜仁柱黑河市爱辉区、呼玛县4 漆糊酒容器技艺(髹漆)穆棱市5 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1 面塑哈尔滨市2 木雕重彩哈尔滨市阿城区3 泥塑哈尔滨市阿城区4 达斡尔族刺绣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5 北方民俗剪纸大庆市6 渤海末曷绣牡丹江市传统手工技艺1 柳编技艺宾县2 粗陶泥塑制作技艺依安县3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哈尔滨市、黑龙江省装裱艺术研究会4 王氏橡木酒桶制作技艺七台河市5 皮影镂刻技艺双城市6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宁安市7 匏器制作技艺哈尔滨市8 鱼皮制作技艺牡丹江市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1 剪纸(崔氏剪纸安达剪纸北安嬷嬷人剪纸薛氏剪纸)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绥化安达市黑河北安市黑河五大连池市2 袖珍版画制作技艺伊春市乌马河区3 北安乌鱼绣黑河北安市4 宁古塔满绣牡丹江宁安市5 北安葫芦烙画黑河北安市6 芦苇画工艺齐齐哈尔市8 蛋雕技艺齐齐哈尔市9 鱼皮画黑龙江北大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0 京剧脸谱化妆技艺黑龙江国粹戏剧艺术博物馆11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12 草柳编工艺绥化绥棱县七、传统技艺(15项)34 黑陶制作技艺哈尔滨市37 松明工艺制作伊春市39 传统刀剑锻造技艺七台河市43 泥河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绥化市45 古籍修复技艺黑龙江省图书馆47 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黑河五大连池市黑龙江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中国网时间:2009-06-10发表评论>>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付占祥男 52岁桦树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传统手工技艺尤文凤女 55岁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传统手工技艺黑龙江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中国网时间:2009-06-15发表评论>>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编码项目类别03-1080 谷宝珍女满黑龙江省望奎县皮影戏(望奎县皮影戏)Ⅳ-91 传统戏剧03-1224 倪秀梅女汉黑龙江省方正县剪纸(方正剪纸)Ⅶ-16 传统美术03-1370 孟兰杰女鄂伦春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Ⅷ-112 传统技艺。
哈尔滨的民间传说

哈尔滨的民间传说
哈尔滨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其中一些与龙和珍珠有关。
传说在很久以前,哈尔滨地区有一颗龙珠出世,天帝派遣护珠神龙来守护龙珠。
神龙将龙珠藏在一颗河蚌里,施法在所有的河蚌里放了影珠,影珠虽然与龙珠相似,但没有通天的神力。
护珠神龙还发现这里的人们生有恶疾,于是他用猫兽的锁骨救治了人们。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一个瘦小的金甲神龙,他被天帝钦点来寻找龙珠。
金甲神龙找到了龙珠,藏在河蚌里,并且施法放了一些影珠混淆视听。
他还用猫兽的锁骨帮助人们治疗恶疾,并且将猫兽的灵骨卸了下来,化作白衣少年来到人们聚居的地方,医好了人们的恶疾。
此外,哈尔滨还有一些与黄皮子有关的传说。
据说黄皮子会变成人形,向人类乞讨食物。
如果它们得到了食物,就会离开并感谢人类的施舍。
但如果它们没有得到食物,就会对人类产生怨气,并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这些民间传说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加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风情。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代表了哈尔滨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本文将从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两个方面,来介绍哈尔滨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民俗文化1. 冰雪文化哈尔滨以其严寒的冬季和雪花纷飞的景象而闻名遐迩,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文化。
哈尔滨的冰雕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每年冬天,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周边都会举办冰灯展览,数百个巨型冰雕作品照亮夜空,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哈尔滨还举办冰雪嘉年华和冰雪运动比赛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2. 龙江文化龙江是哈尔滨的别称,由于市区内流经松花江和哈尔滨江,因此被称为龙江。
龙江文化是哈尔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哈尔滨的龙江风情街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龙江文化氛围,街道两旁的建筑仿古风格独特,街头巷尾充满了传统的北方特色。
3. 饮食文化哈尔滨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汇集了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
例如,俄式饺子是哈尔滨人民的最爱,这种口感饱满、馅料丰盈的饺子充分展现了俄罗斯风味与哈尔滨风情的结合。
此外,哈尔滨的冰城糕点也备受瞩目,如马迭尔冰棍、哈尔滨蛋糕等,都是哈尔滨人民品味冰雪之都的独特方式。
二、传统节日1. 冰雪节冰雪节是哈尔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都会在哈尔滨市举办。
这个节日通常从1月5日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
在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太阳岛绽放出美轮美奂的冰雕和灯光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还有冰雪雪车、冰灯游行和各种冰雪运动比赛等活动,让游客们享受到冰雪带来的无限乐趣。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哈尔滨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瞻仰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怀念之情。
此外,哈尔滨的清明期间,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祖祭神仪式和民间艺术表演,展现了哈尔滨人们对家人和祖先的深深敬意。
哈尔滨传统文化作文

哈尔滨传统文化作文《哈尔滨传统文化之冰雪魅力》在咱大哈尔滨,传统文化那是相当有特色,就说这冰雪文化吧,真真是独一份儿的。
一到冬天,那冰城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我还记得去年冬天,大早上我就被小伙伴拉着去兆麟公园看冰雕。
那风冷得像小刀子似的,刮得脸生疼。
一进公园,就跟走进了一个冰雪的童话世界似的。
那冰雕可真是千奇百怪,啥样的都有。
有一个大冰雕城堡,老高大了,城墙得有我两三个人高。
那冰啊,透明得跟水晶似的,在太阳底下闪着光。
城堡上还有好多小旗子,风一吹呼啦啦地响。
城堡里面还能进去呢,进去就感觉跟到了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似的,只不过这个冰屋可是超级豪华版的。
我和小伙伴在里面跑来跑去的,脚底下的冰有点滑,我不小心还摔了个屁墩儿,乐得小伙伴直不起腰来。
那里还有冰雕的小动物,那小猴子跟真猴儿一样机灵,捧着个大桃子,尖嘴巴冻得红红的。
大北极熊仿佛在巡视自己的领地,那威风凛凛的样子可太带劲儿了。
晚上的时候,那些冰雕又变了个样儿。
冰里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整个兆麟公园就像一个梦幻的仙境。
这冰雕艺术可是咱哈尔滨的传统文化,世世代代的哈尔滨人都为这冰雕文化添砖加瓦。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可不光是为了好看,每一块冰每一个雕塑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
冰雕师傅们在寒冷的冬天,就那么一点点地切割雕琢。
他们的手都冻得通红开裂,但眼睛里却满是对这冰雪艺术的热爱。
就像我看到的那个趴在冰上对冰雕进行精细打磨的老师傅,他拿着小工具的手不停地抖,那不是因为冷,是因为太专注。
这就是咱哈尔滨冰城的魅力,冰雪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越来越有活力。
《哈尔滨红肠背后的文化》哈尔滨的红肠啊,那可不仅仅是种吃的,这里边儿啊,是满满的哈尔滨传统文化。
我小时候,家里要是能有红肠吃,那可就跟过年似的。
那时候,我爷爷特别爱吃红肠,每回进城啊,都要拎着几根红肠回家。
我就跟在他屁股后面盼着,心想爷爷是不是该从兜里给我掏出一小截红肠来了呢。
红肠那独特的香味儿,光是闻着就诱人得很。
这红肠的制作可有讲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传统文化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创办于1958年,为不定期音乐会。
1961年正式举办第一届。
历届音乐会都在每年的盛夏举行,每届活动10天左右,连续演出20余台(部)大型音乐歌舞节目。
到1966年共举办6届,1979年重新恢复。
音乐会坚持题材的广泛性,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既有独唱、合唱、独奏、合奏的综合音乐会,又有少年儿童、青年学生、职工、农民的音乐专场;既有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剧,也有戏剧舞台艺术表演专场。
90年代,音乐会不仅有名曲名家、中外嘉宾莅临,而且群众广泛参与,企业与文化联姻。
后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增加了书画、图书、戏剧等艺术门类和艺术形式,呈现出大文化的趋势,反映了哈尔滨市各阶层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需求。
冰雪节
哈尔滨特有的节日。
从1963年创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以来,每年定期举行。
从1983年起,每年1月5日定为"哈尔滨冰雪节",为期一个月。
节日期间,全城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活动,国际冰雕、雪雕比赛,文化娱乐和经贸活动。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发祥地,利用当地特有的天然冰雪,与灯光色彩巧妙配合,经精细雕刻、造型、点景而成。
其中包括兆麟公园的冰灯、冰雕、冰
花、冰建筑、冰盆景,太阳岛公园的雪雕和松花江上体育乐园的冰帆、冰橇、冬泳、马拉雪橇、狗拉爬犁、溜冰道等。
节日期间,哈尔滨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和兆麟公园里,高耸的玲珑宝塔,跨河飞架的长桥,栩栩如生的古今人物、飞禽走兽,还有巍巍峰峦,白天看去如叠银砌玉,似水晶玛瑙,入夜则异彩纷呈,光华夺目,使人如入天宫仙境,置身海底龙宫,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设计、制作、布局和声、光、色等手法运用上,都有新的创造。
哈尔滨编结绣
又称松江编结绣。
是哈尔滨抽纱厂在刺绣基础上,采用钩、结、编结等工艺精制而成。
其原料以黑龙江省特产的亚麻为主,品种有台布、餐巾、盘垫、靠垫、沙发垫、床罩、绣衣等。
艺人们运用点、线、面的大小、多少、疏密、方圆、曲直等特点,将各种动植物图案,虚实相间,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调配、组织,运用雕空手绣、钩织、编结镶拼等特殊工艺,构图优美,工艺新颖,使编结绣乱中见整,平中见奇,风格独特,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喜爱,被誉为"塞北新花"。
1985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远销美国、瑞士、法国、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麦秸工艺画
哈尔滨民间艺术。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艺人们借鉴民间剪纸技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而制成。
先对麦秸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麦秸纸。
然后按设计要求制作胎型,根据画面题材,分别运用烫色、染色和剪、刻、抢毛、撕毛等工艺,将加工好的麦秸粘贴在胎型上,最后上漆增光。
画面背景采用多层喷绘工艺,层次清晰,立体感强,所表现的人物,潇洒自然,创作的工艺品,古色古香。
麦秸工艺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喜爱,远销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阿城版画
阿城地区版画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受北大荒版画的影响,开始萌芽。
至今全县已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版画创作群体。
先后创作版画作品483幅,在全国和省级以上美展入选作品229幅,在全国和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品137幅,部分作品到日本、加拿大、罗马尼亚、比利时等国家交流展出。
1986年阿城版画在北京展出时,以其新颖别致的北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赢得了首都观众的好评,并获得1986年度版画世界奖杯。
方正剪纸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作者已由原来的几
个人增加到600多人,作品档次也由县展水平发展到参加省展和国际举办专展的水平。
许多作品通过文化艺术交流走向世界。
方正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概括力强,式样繁多,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在创作观念和整体创作上基本打破了陈陈相因的民间剪纸模式范畴,感染力、趣味性强,自然大方,艺术语言更加明朗化,风格日臻完善。
近十年来,创作作品达4万余幅,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及各种展览中展出发表作品1600余幅,有3000余幅销往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
大众红肠
哈尔滨名优产品。
原由欧洲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由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生产。
在腌制过程中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色泽鲜艳,面呈枣红色,有光泽皱纹,肠体干爽,富有弹性。
肠馅结构细密,切面光滑,熏烟芳香,营养丰富,防腐易存。
大众牌红肠享有很高声誉,1980年和1984年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
哈尔滨大面包
哈尔滨名优产品。
由秋林公司食品厂生产,已有50年历史。
大面包以面粉、酒花、食盐为主要原料,按俄罗斯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制作时,以酒花酵母发酵,加入适量的盐,用椴木或桦木烤制,酥脆暄
软,咸味可口,成为哈尔滨风味浓厚的独特食品。
烤制好的大面包,夏季可存放一周,冬季可存放一个月左右。
198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7年又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
酒心糖
哈尔滨特产。
本世纪初由俄罗斯传入,一直是哈尔滨秋林公司传统产品。
以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竹叶青等名酒和地方名酒、特级白砂糖、巧克力等原料精制而成。
酒心糖生产工艺严格,具有入口酥脆、回味香甜之特点。
糖中有酒,酒中有糖,突出名酒香气,糖块匀整、细腻、光滑,制作别具一格,营养价值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馈赠佳品。
"江帆牌"酒心糖荣获国家银牌奖。
黑加伦蜜酒
黑加伦又名黑穗醋栗,俗名黑豆果。
为虎耳科多年生小浆果,果汁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磷等矿物质,为酿酒、加工糖果、制作清凉饮料的上品。
以黑加伦陈酿精制的黑加伦蜜酒,是哈尔滨市秋林公司的传统产品,已有70余年生产历史。
采用发酵等传统工艺,不加酒精,不加香料,不加色素,酒色紫红,晶亮透明,醇香宜人,风味独特。
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获商业部"金爵奖"。
龙滨酒
哈尔滨龙滨酒厂生产的独具黑龙江风味的优质名酒。
以优质红高粱为原料,吸取茅台酒工艺,高温制曲,高温闷料,堆积增香,多轮发酵,一般储存3~5年出厂,酒体纯厚,酱香浓郁,幽雅细腻,回味绵长。
虽属烈酒,但饮而不烈,素有"北方茅台"之称。
曾于1984年获轻工部金杯奖。
玉泉酒
哈尔滨阿城市玉泉酒厂出品。
玉泉之水,有矿泉水特点,为天然的琼浆玉液。
玉泉酒以松嫩平原特产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制酿造而成,经过长期窖存,酒质纯洁透明,回味绵长。
1984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获银质奖。
老鼎丰糕点厂
位于哈尔滨道外区庆兴街17号。
创建于1911年,有80多年的生产历史。
其名牌产品"老鼎丰"川酥月饼、蜜制月饼荣获国家银牌,由全国著名糕点大师徐玉铎配制。
另有10多种产品获商业部和黑龙江省的优质产品奖。
老鼎丰糕点厂的食品以其独特的配料,特有的风味,在国内以及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一定声誉。
华梅西餐厅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142号。
始建于1925年,餐厅为典型欧式建筑,造型别致。
饭店菜肴和主食沿袭俄式餐馆风味,被誉为中国俄式大菜中心,有著名的西餐厨师谷方权、赵维绥、陈质斌等。
著名俄式大菜有火锅里脊、奶油鸡脯、烤奶汁鳜鱼、炸板虾、铁扒鸡、苏波汤等,色味香型俱佳。
俄式主食槽子面包,采用俄式工艺酒花发酵,柞木炭烘烤,入口清香浓郁,素有盛名。
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伊始,江南春饭店领衔第一届冰雪菜店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
"雪山鸳鸯飞龙"、"金凤卧雪莲"、"冰城八景"、"狗拉雪橇"等众多冰雪菜点,相继开发出来,至第三届冰雪节,冰雪菜点摆到全市各大饭店的餐桌上。
近年来,冰雪宴的制作表现出从平面图案向立体形象过渡的发展趋势。
新颖美观,玲珑精巧,宛若雕琢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冰城名厨精湛的技艺。
宾客从具有新奇感、神秘感和强烈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冰雪饮食中,领略与品味着哈尔滨文化的特色。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