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探索与思考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欣赏俄罗斯风格的建筑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欣赏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座融合了多种文化风格的城市。
作为中国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建筑遗产。
其中,索菲亚教堂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建筑,展现了哈尔滨城市景观中独特的俄罗斯风格。
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是该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是一座正教会教堂,建于1907年,是在俄罗斯沙皇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下兴建的。
教堂的建筑风格深受俄罗斯东正教堂的影响,展现了典型的俄罗斯宗教建筑特色。
教堂外观华丽而雄伟,高耸的尖顶和金色的十字架形成了醒目的标志。
建筑材料采用了红砖,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堂的立面上镶嵌着精美的彩色马赛克图案,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
从远处看,教堂的形状酷似一座宏伟的城堡,给人一种神奇而庄严的感觉。
进入教堂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穹顶和高大的正教式壁画。
教堂内部装饰豪华,彩色玻璃窗户洒下的灿烂光芒在空间中流动,营造出神圣而庄重的氛围。
尽管教堂修建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其保持良好的状态,使人产生穿越时空的错觉。
在索菲亚教堂周围,我们还可以欣赏到许多典型的俄罗斯建筑。
街道两旁是彩色的建筑物,墙壁刷成鲜亮的颜色,给人带来一种快乐和活力的感觉。
哈尔滨是俄罗斯移民的重要聚居地之一,这些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是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哈尔滨城市风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索菲亚教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哈尔滨多元文化的独特性。
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文化象征,见证了历史和时代的巨大变迁。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和领略这座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的魅力。
总的来说,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
它以其美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它不仅是哈尔滨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展现出了俄罗斯建筑的独特魅力,使人流连忘返。
黑龙江的哈尔滨与俄式建筑

黑龙江的哈尔滨与俄式建筑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其中,哈尔滨作为该省的省会,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俄式建筑,它是哈尔滨历史上与俄罗斯接触交流的产物。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与俄式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建筑风格对城市的影响。
一、哈尔滨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因此两国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大量的俄罗斯移民涌入哈尔滨。
这些移民带来了俄罗斯的文化和建筑风格,为哈尔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俄式建筑的特点俄式建筑是指受到俄罗斯建筑风格影响的建筑形式。
它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形式多样:俄式建筑包括了不同的风格,如巴洛克、古典主义和装饰艺术等。
这些风格在哈尔滨的建筑中都可以找到。
2. 精细的装饰:俄式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砖石和雕塑等材料进行装饰,使建筑物更加华丽而富有艺术感。
3. 大胆的色彩:俄式建筑的外墙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和蓝色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哈尔滨的俄式建筑哈尔滨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大量俄式建筑的城市,这些建筑物成为了城市的标志。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中央大街,这条街道上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俄式建筑,如哈尔滨铁路局大楼、哈尔滨音乐厅和哈尔滨火车站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俄式建筑也非常值得一提。
比如,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最早的东正教堂,其建筑风格独特,成为了哈尔滨的地标之一。
此外,还有圣阿列克谢教堂、哈尔滨东正教堂和哈尔滨天主教堂等。
四、俄式建筑对哈尔滨的影响俄式建筑不仅仅是哈尔滨的一种建筑风格,更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这些建筑物展现了哈尔滨与俄罗斯交流的痕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俄式建筑也给哈尔滨带来了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哈尔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其中俄式建筑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景点之一。
这些建筑物成为了哈尔滨的名片,为城市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哈尔滨旅游的心得感悟范文(四篇)

哈尔滨旅游的心得感悟范文哈尔滨是我心中向往已久的旅游目的地。
去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去哈尔滨旅游了。
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无尽的回忆。
以下是我的心得感悟。
哈尔滨是一个充满了浓厚俄罗斯风情的城市。
一到哈尔滨,我就被那些仿佛来自异国他乡的建筑和街道所吸引。
尤其是中央大街,它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街,沿街两侧的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颇具特色。
在这里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除了中央大街,哈尔滨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去的景点。
例如,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和哈尔滨站等,都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尤其是哈尔滨站,它是仿俄式建筑风格设计的,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在夜晚,哈尔滨站被灯光点亮,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也是非常有名的。
每年的冬天,哈尔滨举办着世界著名的冰雪节。
我很幸运地去了冰雪节,被那些巨大而精美的冰雕雪雕所震撼。
整个哈尔滨都变成了一个冰雪王国,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我在冰雪节上还尝试了滑冰,虽然摔了几次,但是乐在其中。
在哈尔滨旅游期间,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哈尔滨有许多独特的小吃,如糖葫芦、哈尔滨锅贴和蜜饯等,口味独特且美味可口。
我尤其喜欢哈尔滨的冰糖葫芦,外层酸酸甜甜的糖浆包裹着各种水果,简直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除了美食,哈尔滨还有许多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我参观了哈尔滨市博物馆,了解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在的现代化城市的历程。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我了解到了哈尔滨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艺术,大开眼界。
哈尔滨的气候也是非常宜人的。
夏天凉爽,冬天寒冷,正适合品味冰雪的乐趣。
在哈尔滨旅游时,我还去了松花江边欣赏了哈尔滨的美丽风景。
站在江边,凉爽的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感觉心旷神怡。
总而言之,哈尔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情和冰雪文化,还让我尝试了当地美食和了解了哈尔滨的历史文化。
我相信我会再次回到哈尔滨,重新体验那里的美丽和魅力。
哈尔滨旅游的心得感悟范文(二)哈尔滨是我今年暑假旅行的目的地之一,这座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城市带给我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哈尔滨欧式建筑

哈尔滨欧式建筑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中,欧式建筑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些欧式建筑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也成为了哈尔滨独特的景观之一。
一、欧式建筑的引入欧式建筑在哈尔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俄罗斯殖民时期。
当时,大量的俄罗斯移民来到哈尔滨,带来了他们熟悉的欧洲建筑风格。
这些移民为了适应东北的恶劣气候,将欧洲的建筑风格与东方传统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哈尔滨欧式建筑。
二、欧式建筑的特点哈尔滨的欧式建筑以其壮丽庄重、优雅精致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欧洲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哥特式等风格,外墙常常使用砖石装饰,建筑立面精美细腻。
同时,欧式建筑还注重空间布局,大量采用拱廊、塔楼等设计,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这些建筑不仅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风貌,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背景。
三、哈尔滨欧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欧式建筑面临着拆除或改造的危险。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哈尔滨的欧式建筑,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一些民间组织和爱好者也积极投身到欧式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他们通过修缮、维护和改造,使这些建筑得以延续下去,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四、欧式建筑的文化意义欧式建筑不仅是建筑的艺术品,也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见证了哈尔滨的发展历程,承载了不少历史记忆。
它们既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在欧式建筑的街区,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沧桑和变迁,体味到哈尔滨独特的文化氛围。
因此,保护和传承欧式建筑对于维护城市文化自信和凝聚人心有着重要意义。
五、欧式建筑的现代价值欧式建筑不仅有着历史文化的价值,也具备着现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欧式建筑逐渐融入到商业和旅游等领域。
这些建筑通过改造与利用,成为了餐厅、咖啡馆、艺术馆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建筑赏析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建筑赏析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907年,由俄罗斯建筑师西奥多·邓尼洛维奇·波普科夫设计,是当时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建筑中重要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对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建筑风格、建筑特点及其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赏析。
一、建筑风格哈尔滨索菲亚教堂采用了新拜占庭式风格,这种风格是受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教堂建筑的影响。
新拜占庭式风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而闻名。
这种风格的教堂建筑通常采用圆顶和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圆顶,整体呈现出庄严而华丽的氛围。
二、建筑特点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建筑特点突出在其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
该教堂以强烈的垂直线条为特征,塔楼矗立在建筑物的两侧,塔顶的金交叉更加突显了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教堂主体采用深红色的砖块砌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教堂顶部的金色圆顶和交叉装饰给人以众所周知的东正教教堂的感觉。
三、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关系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作为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的重要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见证了当时哈尔滨作为一个重要的俄罗斯移民城市的过程,并成为了当地人民宗教信仰的中心之一。
同时,该教堂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为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增添了独特的一笔。
索菲亚教堂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人民对于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哈尔滨的地标建筑之一,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国朋友前来观光和参观。
这座建筑物所传达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对于推动哈尔滨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一座重要的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它不仅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为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注入了新的元素。
通过欣赏索菲亚教堂的建筑之美,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哈尔滨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谈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设计之美

建筑空间Architectural Space谈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设计之美张佳琪,庄一兵(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设计巧妙、宗教气息浓厚的东正教教堂风格建筑。
教堂红砖绿顶,搭配金光闪耀的十字架,展现了教堂的庄重与肃穆。
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独特的风格、精巧的建筑、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俄式风情建筑的经典代表作品。
教堂在哈尔滨极具异域风情,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与交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外观结构、内部空间布局、材料应用、堆砌手法的研究分析,研讨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的设计之美。
通过分析其建筑设计,了解这座建筑,感受建筑的宗教文化和精神内涵,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了解当地的城市文化、城市性格和城市精神。
关键词:哈尔滨;圣·索菲亚;建筑;设计之美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概述物产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的冰城哈尔滨位于我国松辽平原的松花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冰城哈尔滨,以冰雪雕塑闻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哈尔滨还是风景优美、具有建筑特色的城市。
走在城市街头你会发现,哈尔滨的建筑包罗万象,有中式建筑,还有一些带有俄式风情的异域建筑。
这种建筑特色是由哈尔滨的历史发展进程决定的。
在历史上,哈尔滨曾是沙俄的宗教侵略中心,因此在哈尔滨保留了很多当时的建筑,这些留存下来的俄式建筑,风格独特、调性鲜明,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由于这些俄式风情建筑,哈尔滨还有了另一个名字—东方莫斯科。
在这些欧式建筑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宏伟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建筑位于哈尔滨道里区,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风格建筑,其设计者是俄国设计师科亚西科夫。
对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探索和思考

出于一定的政治原因, 由于地处中东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哈尔滨也因此吸纳了大量俄罗斯侨民的涌入,他们充斥着城市的 大街小巷, 沙俄统治者为了教化身处异国他乡的俄罗斯民众,以 减少俄侨的思念故乡之情,淡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进行 了城市建筑规划的改造。在城市建筑构造上,设计者大都采用以 尖塔、穹顶、帐篷顶、倒悬卷脚、雕花装饰等俄罗斯传统设计手 法。可以说,这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整体风 貌。
艺术论坛
★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哈尔滨地域文化及建筑风格研究,项目编号:省艺科立字【2008】35 号
对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探索与思考
高天宝
摘 要: 哈尔滨作为近代新兴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及复杂的时代性,在俄罗斯文化的熏陶下,早已 烙下了其异国情调的深深印记。如今,经过了世纪的融合,积淀了哈尔滨这座具有独特俄式建筑风 格的大都市,塑造了哈尔滨地域建筑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为着眼点,介 绍了哈尔滨城市风貌的起源、俄式建筑的盛行及各具特色的俄罗斯建筑风格,进而阐述对哈尔滨 俄式建筑风格的思考。
该教堂为典型的俄罗斯木构建筑,是一座古典哥特式的教堂 建筑,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建筑色彩。教堂内部为巨大的穹顶 空间,外部采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整体以典 型的井干式木结构著称,整齐的圆木相互咬合,凸显出结构形式 的清晰,透出整个建筑的粗犷豪放的气质。入口处配以双向室外 的木楼梯及双坡尖拱顶篷, 同时赋予精美的山花板雕刻加以装 饰,美轮美奂。直入云霄的八面体帐篷,配以高低错落的“洋葱头” 式穹顶,错落有致,富有动感,如此构造使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匀称, 构成了整座教堂建筑的和谐美的建筑风格。
哈尔滨清代时的俄罗斯风情文化

哈尔滨清代时的俄罗斯风情文化在哈尔滨这座位于东北地区的城市里,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
在清代时期,哈尔滨曾是中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城市,这里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俄罗斯风情文化,对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满洲里的开埠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清代初期,满洲里作为中俄边境的重要通道,开始有一些俄罗斯商人进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洲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口岸,也吸引了许多俄罗斯人居住和经商。
这些来自俄罗斯的移民不仅带来了新的商品和商业机会,还带来了俄罗斯的风俗与文化。
在满洲里这个接连中俄两个国家的地方,俄罗斯风情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二、哈尔滨的建设与俄式建筑风格随着中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哈尔滨逐渐崛起为一个重要的城市。
作为边境城市,哈尔滨受到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哈尔滨的建设过程中,许多俄罗斯人参与了城市的规划与建筑工作,他们将俄罗斯建筑风格带入了哈尔滨。
哈尔滨的建筑群体中可以看到许多具有浓厚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如圣索菲亚教堂、俄罗斯风格的商业建筑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大气,也赋予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俄式艺术与文化活动的传播随着俄罗斯人的逐渐增多,俄式艺术与文化活动也在哈尔滨得到了广泛传播。
哈尔滨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许多俄罗斯的文化表演、音乐会和舞蹈演出都在这里举行。
俄式艺术的传播不仅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生活,也培养了当地人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文化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与传承。
四、俄罗斯风情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文化对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俄罗斯风情文化丰富了哈尔滨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这座城市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
其次,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物赋予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风貌,成为了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而且,俄罗斯的商业模式与理念也对当地的商业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俄罗斯特点的代表性建筑形式为木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
1.木结构建筑风格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哈尔滨南岗区的红博广场)。
教堂建于1900年,由著名的俄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设计,后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故名“圣·尼古拉”。
该教堂为典型的俄罗斯木构建筑,是一座古典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建筑色彩。
教堂内部为巨大的穹顶空间’夕h部采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
整体以典型的井干式木结构著称,整齐的圆木相互咬合,凸显出结构形式的清晰,透出整个建筑的粗犷豪放的气质。
入口处配以双向室外的木楼梯及双坡尖拱顶篷,同时赋予精美的山花板雕刻加以装饰,美轮美奂。
直人云霄的八面体帐篷,配以高低错落的“洋葱头”式穹顶,错落有致,富有动感,如此构造使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匀称,构成了整座教堂建筑的和谐美的建筑风格。
2.砖木结构建筑风格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1号)。
原为沙俄军队步兵旅的随军教堂,后将其捐赠给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
其教堂始建于1907年,堪称为哈尔滨地标性的建筑,是哈尔滨城市的象征,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
该教堂由当时俄罗斯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
其建筑平面是东西向分布,呈拉丁十字式对称布局。
主体全部为清水红砖结构,底部为一人多高的花岗岩底座,设计雄伟厚重,教堂上部为一个巨大的洋葱头式大穹顶,四周配以四个大小不等的帐蓬冠小洋葱头穹顶,加之独特的拱券式造型,可以说,是深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
三、对哈尔滨俄式建筑风格的思考
建筑是首凝固的诗,被视为天人合一的一种感应,因为她好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地域背景影响下的城市文化特征,反映着时代发展脉络。
如今,许多城市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进程,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城市基建,建筑风格日趋多样化,这在一定意义上也突显出城市发展建设的弊端,一时间,许多赋予了独特地域特色的原有城市建筑风格也悄然逝去.城市文化更是不复存在,这不乏使人有了一些思考。
1.弘扬历史文化性
个性特色让人记忆.历史文化让人迷醉。
对于哈尔滨这样一个较多融人俄罗斯建筑风格语言的城市来说,更是令人神迷和向往的。
今日的哈尔滨随着城市现代化规模的不断壮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幢幢高层建筑充斥着各式历史建筑。
动摇了其城市文化的根基。
可以说历史建筑具有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纵观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她有别于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是在很多的俄外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传承等因素的作用,弘扬其特有文化内涵,城市建筑风格上则更多地使用俄罗斯建筑语言,统筹发展,从而弘扬哈尔滨独特的俄罗斯建筑文化根基。
2.体现地域风格巨
每座建筑都是构成一座城市的细胞,特别是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往往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地域风貌,哈尔滨,一座深受俄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其地域特色浓郁,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基建的进行,城市地域风格一时间失去了原有色彩,大规模的整修翻新使哈尔滨蒙上了不伦不类的建筑风貌,单凭几处像圣·索菲亚教堂、江畔餐厅这样的代表哈尔滨俄式风格的建筑典范,更不能形成一种地域建筑风格,这不乏使人想起像北京的四合院、东北大院、云南丽江的三坊一照壁这样的传统院落建筑风格,由于这些传统风格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延续上百年时间。
所以才堪称为“院落风格”。
因而,在哈尔滨城市建筑规划上,应更多的考虑到俄罗斯建筑风格沿袭,从而进一步体现哈尔滨地域建筑的风格性,以其独特的俄式建筑语言谱写浓郁的哈尔滨俄式地域建筑的特色风貌。
3.彰显时代互融性
社会的进步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更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带有各式大大小小的“洋葱头”式和“帐蓬式”的城市建筑语言,诠释着其独特的地域建筑风貌,可以说,她是在传承一种社会文明、解读着一段历史、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兴衰与荣辱。
哈尔滨作为发展中的大都市,在各种社会文明不断交融的今天,各式俄罗斯建筑语言也应在与时俱迸中不断整合、交融,从而彰显俄式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推动哈尔滨俄建筑的未来发展。
四、结语
城市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城市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时代的特色风貌。
因而,在发展城市的时候,要找到
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从而让世人更为深人地去解读这
座城市。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传承。
而作为城市文化标
志的建筑,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
替代的第一珍贵资源。
因而也必然有所保留,在传承中
得以发展,从而彰显哈尔滨特有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
貌。
参考文献:
【1】聂云凌.哈尔滨保护建筑f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2】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
响fJ】.学习与探索,1995[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对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高天宝, Gao Tianbao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刊名:
艺术研究
英文刊名:ART RESEARCH
年,卷(期):2010(4)
1.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1995(04)
2.聂云凌哈尔滨保护建筑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syj201004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