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建筑历史风格介绍
哈尔滨中央大街:融欧式风貌、商业气息与美食于一身

哈尔滨中央大街:融欧式风貌、商业气息与美食于一
身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风格: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
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中国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
2.石板路:中央大街最具特色的就是整条街由方石铺成,其中马路方石路宽
10.8米。
这种用花岗岩雕筑的方石铺就道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
非常少见的。
3.商业气息: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商业中心,鳞次栉比的商厦、熙熙攘攘的
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让人目不暇接。
4.文化氛围:中央大街也是哈尔滨的文化中心,街上有很多欧式古典路灯和
各类雕塑小品,以及喷泉和草坪绿地等,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5.美食:中央大街上有各种美食,包括马迭尔冰棍、俄式餐厅等,让人可以
品尝到哈尔滨的独特风味。
总的来说,哈尔滨中央大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石板路、商业气息、文化氛围和美食等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东北的小巴黎哈尔滨中央大街

东北的小巴黎哈尔滨中央大街哈尔滨,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城市,被誉为是东北的小巴黎。
而中央大街,则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央大街的历史、建筑风格以及其在哈尔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全长1.45公里,是哈尔滨市的主要商业街道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俄罗斯人在这里修建了一条长街,并命名为新开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建,这条街道逐渐成为了哈尔滨的繁华商业中心。
在中央大街上,您可以欣赏到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在保留着俄罗斯、欧洲以及中国东北特色的同时,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沿着大街漫步,您会看到德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等等,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
除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中央大街还是一个集购物、休闲、美食于一体的地方。
大街两侧是众多的商铺和精品店,您可以购买到各种时尚商品和特色纪念品。
同时,在中央大街上还有许多特色餐厅和咖啡馆,您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和咖啡文化。
中央大街不仅有着较高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哈尔滨文化的重要象征。
每年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就在中央大街举行,这是一个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盛大活动。
在冰雪节期间,中央大街将被各种雪雕和冰灯艺术装饰点缀,成为了一个冰雪童话的梦幻之地。
除了冰雪节,中央大街还承载着哈尔滨的其他重要文化活动。
例如,每年夏天的哈尔滨夏季音乐节就在中央大街上举行,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参与。
此外,中央大街上还有很多艺术家和街头艺人表演,给游客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中央大街都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白天,大街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夜晚,霓虹灯光的照耀下,大街显得格外迷人。
而在冬天,中央大街更是被一片片洁白的雪所覆盖,呈现出了独特的冰雪风情。
总之,中央大街作为东北的小巴黎,既展示了哈尔滨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的风貌,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融合。
这里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道,更是一个传递哈尔滨文化与魅力的重要场所。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哈尔滨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
该步行街建于1898年,是哈尔滨建城时期留存下来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步行街之一。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条迷人的中央大街步行街。
一、历史沿革中央大街步行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的哈尔滨是俄罗斯的军事要塞。
当地的居民和外国移民逐渐增多,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商业发展的需求,中央大街作为主要商业街区得到了发展。
最初的中央大街以阿哈罗诺夫斯卡亚街为名,以俄式建筑为主,留存至今。
二、地理位置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中部,南起松花江大桥,北至哈尔滨火车站,全长约1450米。
步行街横贯哈尔滨市中心繁华区域,是哈尔滨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之一。
三、建筑风格与景点1. 建筑风格中央大街保存了大量的欧式建筑,包括巴洛克、哥特式、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多种建筑风格,展现了西方建筑的魅力。
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外立面色彩繁多,充满艺术感,演绎出哈尔滨独特的历史风貌。
2. 景点中央大街拥有诸多著名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有:(1)哈尔滨中央大街徒步区:中央大街上的步行区域宽敞明亮,两侧是各类商店、餐厅和咖啡馆,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场所。
(2)星海广场:位于中央大街北端,是哈尔滨市的地标之一。
广场上有众多雕塑和纪念碑,还有儿童游乐场和音乐喷泉,是游客聚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大厦街:位于中央大街南端,是哈尔滨最早的商业街之一。
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商铺,是体验传统哈尔滨商业文化的好地方。
四、购物与美食中央大街步行街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拥有众多的百货公司、专卖店和商铺,满足了人们的各种购物需求。
无论是时尚潮流品牌、传统工艺品还是特色小吃,这里都能找到。
在中央大街漫步购物,品尝当地美食,定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五、文化活动中央大街步行街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等大型文化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哈尔滨中央大街欣赏俄式建筑和冰雕艺术

哈尔滨中央大街欣赏俄式建筑和冰雕艺术哈尔滨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市的一条知名街道,以其卓越的俄式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冰雕艺术而闻名于世。
这里汇集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和冰雕作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为您介绍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俄式建筑和冰雕艺术,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俄式建筑的瑰宝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俄罗斯的影响,保留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这些建筑展现了欧洲建筑风格与东方文化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中央大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赫哲尔办公楼。
这座建筑高耸宏伟,采用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以其雄伟的外观和精美的装饰而著名。
走进办公楼,您会发现内部同样充满了奢华和精致的装饰,比如挂画、雕刻和吊灯等等。
这座建筑不仅是哈尔滨的地标,也是一座艺术宝库,令人流连忘返。
除了赫哲尔办公楼,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俄式建筑。
比如松花江边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座东正教堂建于1907年,是哈尔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拜占庭式风格,它的中央尖顶和五个圆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此外,还有哈尔滨饭店,这座建于1906年的酒店以其精美华丽的装饰和浓郁的俄式建筑风格而闻名。
当您踏入这座酒店时,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二、冰雕艺术的魅力哈尔滨中央大街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俄式建筑,还以其精美的冰雕艺术而著称。
每年的冬天,这里都会搭建起壮观的冰雪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中央大街上,您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冰雕作品,它们栩栩如生,根本分不清是真是假。
冰雕作品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题材,比如人物雕塑、建筑模型、动物造型和抽象艺术等等。
您可以看到雄伟的城堡、身姿各异的动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们都被冻结在冰雪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尤其是夜晚,当灯光照亮冰雕作品时,整个中央大街都变成了一个仙境,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在冰雕艺术节期间,还会有一系列的冰雕表演和冰雕比赛。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东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东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风格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以其精美华丽的装饰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东方地区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这种西方风格与东方文化相结合。
本文将对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建筑外观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是该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它的外观极具巴洛克风格的特点,以精美的雕刻和曲线形态为主要装饰元素。
教堂的外墙采用了浅色的建筑材料,搭配着白色的花纹,使整座建筑显得明亮而华丽。
正面立面上的墙壁被大量的雕塑所装饰,这些雕塑以神圣的形象为主,如天使、圣经故事中的人物等,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
二、建筑布局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建筑布局遵循了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即多样化而对称的布局。
教堂是一个拱形平面的建筑,中央部分是一座宏伟的圆顶,将教堂分为中央大殿和两侧的小殿。
这种布局使整座建筑看起来更加庄重而富有层次感。
在教堂内部的大殿中,有一系列精美的壁画和彩画,这些艺术作品既展示了巴洛克风格的精湛技艺,也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元素,使教堂更具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细节巴洛克风格建筑以其繁复精细的装饰而闻名,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也不例外。
教堂的外墙上镶嵌着大量的雕塑和浮雕,这些雕塑以天使、圣人和圣经故事中的场景为主题,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让人们赞叹不已。
此外,教堂内部的装饰同样精美,从地面铺设的花纹地砖到精致的雕塑和壁画,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独特之处。
四、东方元素的融入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一座东方城市中少见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它成功地融合了西方巴洛克风格和东方文化的元素。
教堂的形式虽然符合传统的巴洛克建筑:浮雕、环绕式楼阁、尖顶,但在细节和装饰上融入了东方传统的元素,如大量使用龙、凤、麒麟等中国传统动物的形象进行装饰,使整个建筑更加独特而富有魅力。
总结: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东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冰城之美哈尔滨中央大街

冰城之美哈尔滨中央大街冰城之美:哈尔滨中央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拥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张城市名片。
作为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这条长约1.4公里的大街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它以其充满俄式风情的建筑、繁华的商业氛围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座现代化都市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的展示窗口。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当时作为哈尔滨最早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其街道便开始沿袭俄式风格的建筑。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如今的中央大街已成为一条宽敞整洁的商业街道,林立着众多建筑风格迥异的精美建筑。
沿着中央大街行走,仿佛置身于一个欧洲风情的小镇。
琳琅满目的商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以及街景中时而出现的古色古香的马车,使人仿佛时光倒流进入了哈尔滨的百年历史。
沿街而立的各式建筑,秉承了欧洲风格的精致和细腻,丰富多样的装饰立面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陶醉。
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多样化,包括巴洛克式、哥特式、折衷主义等。
这些建筑的外墙大多采用砖石材质,结构严谨而坚固。
每一处建筑都带有浓郁的历史氛围,给人一种悠久岁月的感受。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难以抵挡住这座城市中心的独特魅力。
中央大街既是一个商业街区,也是哈尔滨市的文化聚集地。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铺,有高档时装店、精品珠宝店等,也有当地特色的食品小吃摊位。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品味中国东北的美食,也能够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商品。
在节假日或特殊时刻,中央大街还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音乐演出,为游客和居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娱乐。
中央大街的美丽景色并不仅限于白昼,夜晚的中央大街更是迷人。
霓虹灯熠熠生辉,街道两旁的建筑立面被绚丽的灯光装饰得如梦似幻。
夜晚的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另一种风情,给人带来无尽的享受和震撼。
无论是慢慢漫步还是坐在露天咖啡馆的座椅上,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对于哈尔滨市民和游客们来说,中央大街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地标。
它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哈尔滨市繁荣发展的见证。
中央大街建筑历史风格介绍.doc

中央大街建筑历史风格介绍.doc哈尔滨中央大街调研报告一、中央大街的历史,包括中央大街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最繁盛、最有规划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其角色就有如香港的弥敦道。
整条街区分为多个不同的段落,两旁耸立的不是大型的百货公司,便是有名的时装店及特色食肆。
由于街上禁止车辆行使,因此不论是不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同样是川流不息。
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
现在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了集休闲、游览、购物为一体的步行街。
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宣染的多彩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之称走在中央大街上,映入人眼帘的比比皆是华美的欧式建筑。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
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不仅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中央大街曾被授予“国家人居环境范例最高奖”。
中央大街的历史1896年6月3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秘约》,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中东铁路在中国东北大地上延伸……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开始铺设,哈尔滨段松花江南岸的古河道渡口成为卸货的码头。
这里原是900年前女真人完颜氏家族崛起之地,方圆是一望无垠的湿地,苇子在漂满浮萍的水泡中随风摇曳。
中东铁路的铺设,破坏了这里的宁静,铁路工程局所需的筑路机械和材料,从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和伊曼起程,上溯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运抵哈尔滨。
中央大街北头防洪纪念塔以西,便是当年的卸货场地。
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沼泽和苇塘中碾出了一条泥泞的土道,形成了一条街。
这街就是后来的中国大街(中央大街更名前被称为中国大街)。
中东铁路工程的加速,聚集此地的劳工的日益增多,中东铁路工程局将靠近码头的荒地划给散居在哈尔滨的中国居民和劳工,沿路两侧筑屋安家,并命名为“中国大街”,其寓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繁华的商业街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繁华的商业街区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繁华的商业街区黑龙江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而中央大街则是该市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之一。
该街区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繁华的商业氛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这一繁华的商业街区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条全长约1.45公里的步行街。
该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建,并成为沿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
街区以其独具特色的欧洲风情建筑而闻名,这些建筑是当年俄罗斯移民对东方文化的独特诠释。
二、建筑风格中央大街上的建筑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建筑风格为主,如意大利和法国巴洛克风格、德国哥特式风格等。
这些建筑物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吸引了大量游客。
无论是古老的石头建筑,还是保留着浓郁历史氛围的木质建筑,都展示着过去岁月的痕迹。
这些建筑不仅是哈尔滨市的历史遗迹,也是对当年移民的一种纪念。
三、商业氛围作为哈尔滨市最著名的商业街区,中央大街拥有众多的商铺、餐馆、咖啡厅、艺术品店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而且这些商铺大多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小型的精品店还是大型的购物中心,都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中央大街每天都会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形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商业圈。
四、夜景魅力中央大街不仅在白天繁忙,夜晚同样展现了迷人的魅力。
当夜幕降临后,整条街区灯火通明,霓虹灯闪烁,营造出一种浪漫、热闹的氛围。
夜晚的中央大街更像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五、文化底蕴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市的象征性街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街区附近有许多历史遗迹和重要的文化景点,如防洪纪念塔、圣索菲亚教堂等,这些地方不仅彰显着哈尔滨市的历史变迁,还展示了不同文化交融的特色。
六、旅游热点中央大街作为黑龙江哈尔滨市的旅游热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中央大街调研报告一、中央大街的历史,包括中央大街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最繁盛、最有规划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其角色就有如香港的弥敦道。
整条街区分为多个不同的段落,两旁耸立的不是大型的百货公司,便是有名的时装店及特色食肆。
由于街上禁止车辆行使,因此不论是不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同样是川流不息。
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
现在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了集休闲、游览、购物为一体的步行街。
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宣染的多彩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之称走在中央大街上,映入人眼帘的比比皆是华美的欧式建筑。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
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不仅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中央大街曾被授予“国家人居环境范例最高奖”。
中央大街的历史滨的开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国内战争使俄罗斯、波兰、德国、丹麦、奥地利、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侨民云集到哈尔滨。
中国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洋面孔。
大多数背井离乡的外国侨民,把随身携带的金钱和财产花到在这里建筑家园上。
他们在哈尔滨寻找到了失去的乐园,按照自己民族样式建起街道、商店、宅园,流亡者在异国他乡获得了生存环境使心灵得到慰藉。
中国大街,更是建筑师们展示才华的理想场地。
那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坐落这条大街上的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已是名声远扬。
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大街上,俄国的毛皮、英格兰的呢绒、法兰西的香水、德意志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利坚的食品罐头、瑞士的钟表、以及各国干鲜果品等等均有出售。
中国大街兴起之后,两侧相继建起一条条辅街。
由于当时哈尔滨为铁路附属地,市政权、警察权等为俄国所攫取,市区街道皆为俄文街名,高加索街、沙曼街、八杂市街……充斥着异国味道。
由于中国大街是建在沼泽上的,每逢春夏之交,车辆行驶在大街上,路面犹如海绵一般,稍有不慎车就会陷进地里, 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特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把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大街顿时显示出高贵的气派。
使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凿,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面包,人们也把它叫面包石。
传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块银元,而当时一块银元足够寻常人家一个月的伙食费,足足有一公里长的中国大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
1926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权,1927年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改俄文街名为中文街名,1928年7月,中国地方当局顺应民意,将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同时改换街牌。
中央大街成了哈尔滨最洋气的街道。
那些没有到过莫斯科、巴黎、罗马的人在这条街上尽情感受到异国风情,领略到欧式建筑的风采。
而那些曾游历过世界的人,在这条街上感受到的是欧罗巴的文化气息。
这条街上处处展示出哈尔滨“国际都市”的风情。
“九一八事变”以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者的乐土。
到处挂着膏药旗,中央大街方砖石上传来的是穿着和服的日本艺伎踢踢踏踏的木屐声、日本宪兵骄横姿行的铁蹄声……大街在滴血、在流泪……1932年,也就是哈尔滨沦丧于日寇之手的第一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
当时水位海拔标高至119.72米时,年久失修的江堤,突然溃决了,无情洪水像猛兽一样汹涌澎湃地冲进街市,顿时一片汪洋,全市险被洪水淹没。
当时中央大街水深1米,交通断绝,车马停驶,小船在街中行进。
全市男女老少相率奔命,登房上屋的危在旦夕,坠溺水中的呼救不应,真是惨不忍睹。
侥幸逃出的人避难于高地,到处搭起了破烂窝棚,灾民大多是赤手空拳,粒米皆无。
《滨江时报》上有这样的记载:“老人小孩尽先救济,按人发给证书,凭书发给面包,而饥饿之灾民,每人仅给一片,时演争夺战……此种凄惨状况,见者没感战愧之不置。
”饥寒交迫,疫病又乘机袭来,死于霍乱的到处可见,一处处死亡者即千余人。
日寇汉奸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次民众受患颇重,流离颠覆,饥溺相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大水退后,路边杂草丛生,灾民饥寒交迫,中央大街在昏暗中呻吟流泪。
许多人开始背井离乡,流浪逃亡。
于是一支凄婉的歌从中央大街北头响起,沿松花江唱着,传遍大将南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14年的日伪统治,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苦难和耻辱。
中央大街记录下许许多多的历史疮疤,也见证了反抗者寻自由、求解放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哈尔滨人在这条街上淌过血流过泪,经历过任人宰割的苦难之后,于1945年迎来了大地重光,次年又迎来了解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筹备会就是在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宾馆举行。
中央大街面包石上走过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游行队伍;走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士兵;走过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开垦北大荒的战士;扭过庆祝公私合营的秧歌……1957年哈尔滨又一次发生了特大洪水,水位高出历史最高值24厘米,洪水以每昼夜51厘米涨差的速度向哈尔滨市袭来,逐形成哈市特大洪峰。
在特大洪水袭击面前,哈尔滨市人民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抗洪的最后胜利,保卫了哈尔滨市的安全。
在这次防汛斗争中,哈市沿江筑成了全长达104.80公里的永久性长堤。
为纪念这次战胜洪水,修建了一座刻有“塔镇江天”字样的防洪胜利纪念塔,对战胜洪水的丰功伟绩永志不忘。
纪念塔身高大雄伟,圆柱回栏环绕,这是哈尔滨市人民战胜洪水的象征,也成为中央大街最北端的起点。
由此向南即是闻名遐迩中央大街。
北面隔江是风光秀丽的太阳岛。
1966年起“文革岁月”时,它一度被改成为“反修大道”,直到1976年又恢复“中央大街”之名。
中央大街于1986年经由哈尔滨市政府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后,百年的老街建筑通过大规模的修复,使“东方小巴黎”锦上添花,重放异彩。
1997年,更增加了它的魅力。
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路宽11米,人行道宽2至6米,仍保持圆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罗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
加上风格各异的辅街休闲区,构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
历经时代变革的风雨,中央大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今日已是哈尔滨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
这条百年老街成为步行街后,更增加了它的无穷魅力。
1998年,哈尔滨经历了1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军民万众一心,团结共战洪魔,经过一个月的生死拼搏,暴虐的洪水被制服了。
中央大街经受了灾难的考验,安然无恙。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人颇感自豪的旅游胜地。
每当有外地的客人来,哈尔滨人总要津津乐道地介绍这条街,脸上闪烁着主人式的骄傲。
走进中央大街,环境优美,风情万种。
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园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更有一番特色,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
中央大街如今已成为建筑艺术街、繁华商业街、旅游休闲街、公众文化街。
中央大街的方石留下岁月的痕迹。
这些方石块历经百年风雨的洗刷和无数先人双脚的磨擦早已变得光可鉴人,走在上面仿佛就是在触摸这座城市的历史,而这历史是这座城市的人们用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出来的。
中央大街的主要特色及保护价值中央大药房二类保护建筑,原为阿格洛夫洋行,设计师是日丹诺夫,建成于1923年砖木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首层为基座层,墙面做仿重石砌筑的横向水平分隔,增加稳定感该建筑曾为美国保险公司、莫斯科大药房。
中央大街亚帝女士用品商店砖混结构。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状窄窗。
仅在转角处设女儿墙,其轮廓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
顶部冠以圆形穹顶,使该建筑物轮廓富有变化。
阳台金属栏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
建筑檐口装饰复杂1959年10月,犹太国民银行改组为哈尔滨人民银行外侨储蓄所。
星期六鞋店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平面呈L型,底层采用落地窗,二至三层设有爱奥尼半圆壁柱,窗扇高大,设置均匀,上下窗间设有花饰,顶部设出挑深远的檐口,转角处上部设有圆形穹顶。
墙面小巧的弧形阳台,精致有趣。
香港啄木鸟服饰砖混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墙体采用仿石块砌筑,有明显的凹槽分割,形成水平线条,强调建筑基座的稳定感。
建筑的檐口下设流畅复杂的花饰纹样,转角处设主入口,其上设铁艺栏杆阳台,造型个性鲜明,做工精湛。
黄宝珠宝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
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状窄窗。
仅在转角处设女儿墙,其轮廓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
顶部冠以圆形穹顶,使该建筑轮廓富有变化。
阳台金属栏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檐口装饰复杂。
哈尔滨Ⅱ类保护建筑。
精品商厦砖混结构,原为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建筑立面经改造,呈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外墙采用半圆形科林斯壁柱,形成竖向分割线条,上下两层为圆角方窗,顶部采用新艺术运动设计手法,转角顶部有人物雕塑。
该建筑20世纪20年代后曾为边特兄弟洋行。
杰西卡原为伊格莱维纤商店。
建成于1921年,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该建筑物底层为仿石基座,采用落地窗,二、三层窗口形式复杂多样,主入口上部两侧设高大的爱奥尼柱式。
檐口出挑大,立面设宽大的阳台,铁艺栏杆花饰精美。
女儿墙局部高起,富有变化并与两侧形成对比。
哈尔滨Ⅲ类保护建筑。
雅戈尔服饰原为犹太人萨姆索诺维奇兄弟商会。
建于20世纪初期,1915年转卖给秋林公司,成为秋林洋行道里分行。
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正面入口原有雨棚和二层弧形窗,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表现手法。
强调装饰、构图、质感。
建筑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下而上窗口逐渐缩小,建筑造型体现了精致、柔和的风格。
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
宝岛眼镜原为犹太人Э.А。
卡茨开办的“米尼阿久尔”餐厅。
始建于1926年,1927年落成。
砖木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顶部女儿墙由自由活泼的铁艺与曲线透空实砖垛相连,虚实相间。
墙面饰以丰富的曲线装饰,自由流畅,造型新颖、活泼。
立面阳台造型别具一格,富有个性。
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
江沿小学砖木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1916年秋林公司道里分公司迁移后,改为秋林公司五金用品商店,后又曾作为前苏联驻北满商务代表部、中央大街百货商店,现为江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