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人物的心灵世界――《骆驼祥子》赏析
骆驼祥子心理描写摘抄和解析

骆驼祥子心理描写摘抄和解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祥子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了他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关于祥子心理描写的摘抄及解析:
“祥子早就有点后悔了,一听这个,更难过了。
可是,继而一想,把三只活活的牲口卖给汤锅去挨刀,有点缺德;他和骆驼都是逃出来的,就都该活着。
什么也没说,他心中平静了下去。
”这段描写展示了祥子在面对困境时的矛盾心理,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最终他选择了接受现实,这反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这段描写展示了祥子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他以自己的坚韧和强壮为傲,这反映了他的自尊和自信。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这段描写展示了祥子作为一个车夫的专业技能和自我要求,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自信,这反映了他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这段描写展示了祥子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困境时的绝望和无助,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这反映了他在社会底层的艰难生活。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心理刻画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心理刻画《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心理刻画
《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塑造,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
小说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心理细腻丰富,引人深思。
首先,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心理刻画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骆驼祥子从小就经历了生活的磨难,种种不公和挫折让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内心充满了对现实和命运的不满。
然而,他并非一味的消沉和抱怨,反而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在小说中,骆驼祥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得到了真实而深刻的体现,使得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和饱满。
其次,在小说中还有其他角色的心理刻画同样具有重要性。
比如王四爷对骆驼祥子的利用和背叛,体现了人性中的自私和狡诈;桂花儿对骆驼祥子的执着和真挚的感情,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坚韧。
这些人物的心理刻画,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加生动的色彩,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多维的人性世界。
另外,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使得小说的情节更为扣人心弦和引人入胜。
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欢乐、痛苦和挣扎。
这种细腻的心理刻画让小说更加饱满和生动,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与每个角色共同经历着故事的起伏和曲折。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心理刻画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通过对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塑造,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
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更能深入体会到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这种细腻而真实的心理刻画,使得《骆驼祥子》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价值的文学作品。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堪称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描绘了中国旧社会的贫富悬殊、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它通过对主人公骆驼祥子的描写,展现了在一个充满阶级矛盾的年代,一个普通人的生存之路。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解读这部小说,分别是阶级矛盾与革命意识、人性探索与道德反思以及社会冷漠与个体抗争。
首先,骆驼祥子这个角色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的人物。
小说中的社会充满了阶级矛盾,底层人民与上层人物之间的固化差距无处不在。
在这种环境下,骆驼祥子始终保持着对上层社会的渴望和对贫困生活的厌恶。
他通过努力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然而,在这个等级制度严重的社会中,他的努力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正因为如此,他逐渐抛弃了对上层社会的幻想,开始通过私有观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反映了作者对于阶级矛盾和社会制度的思考和批判。
其次,小说中的骆驼祥子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人物。
他既有着对成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着对良知和道德的反思。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对于利益和道义的冲突。
例如,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时候,他往往会忽视对他人的伤害和利益冲突。
然而,在面对真爱和友情时,他的内心又会出现犹豫和矛盾。
这种矛盾复杂的人性在小说中被充分展现,使读者深入思考人性的真实面貌和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最后,小说中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骆驼祥子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在面对社会变迁和利益的斗争时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他始终被社会所边缘化,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这种社会冷漠无情的现象也是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直观批判。
小说中通过对骆驼祥子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社会冷漠与个体抗争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这种冷漠无情的社会环境不仅对个体造成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深层次的隐患。
总之,《骆驼祥子》作为一部经典著作,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展现了中国旧社会的阶级矛盾、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漠无情。
《骆驼祥子》赏析(精选7篇)

《骆驼祥子》赏析《骆驼祥子》赏析(精选7篇)《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骆驼祥子》赏析(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骆驼祥子》赏析篇1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骆驼祥子》赏析篇2“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赏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叫祥子的悲惨故事。
而“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说的是祥子在“理想”和“生命”中选择了“生命”,因为“生命”是穷人唯一的选择,穷人不是不可以拥有“理想”而是他们根本不敢去想。
穷人他们想要拥有的是金钱,有些穷人认为金钱比理想更可贵,但金钱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金钱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
金钱会使人堕落。
《骆驼祥子》赏析篇3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
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
骆驼祥子中的人性分析

骆驼祥子中的人性分析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是一部写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祥子的描写,展现了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骆驼祥子》中的人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对命运的抗争与承受祥子这个角色是一个充满悲剧意味的人物,他出生在贫苦的农村家庭,一直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
尽管如此,祥子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努力工作着,一步步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命运对他总是不公。
无论是被娘舅卖了还是被女人抛弃,祥子都没有向命运低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勇敢地承受着一切。
二、贪婪与利益的驱使祥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逐渐被贪婪与利益所驱使。
在他看到别人通过摩托车等方式获得财富后,也开始追求拥有这些财富的机会。
他为了摩托车不断地奋斗着,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道德原则。
这种逐利的行为,使得祥子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自己最初的纯真。
三、社会环境和道德观念的塑造骆驼祥子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之后,逐渐变得冷漠、无情而实际。
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让他失去了对人性的信仰,让他逐渐看穿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
他明白在这个世上,唯有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够获得尊重和幸福。
社会环境和道德观念的塑造对于一个人的品性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祥子的人性变化也是在这种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发生的。
四、对爱情的追求与受挫鲁迅在《骆驼祥子》中也描绘了祥子对爱情的追求与受挫。
当祥子遇到了那位美丽的女孩丽兰,他心生爱慕之情,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她。
然而,不幸的是,丽兰并不真心爱他,她只是将祥子当作一个提供物质条件的工具。
这次的受挫使得祥子更加虚无和绝望,也让他对爱情和女人有了更深的疑惑。
总结起来,《骆驼祥子》中的人性分析揭示了社会环境和命运对人性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残酷。
祥子在逐渐适应这个社会的同时,也逐渐迷失了最初的梦想和纯真。
通过对祥子这一角色的塑造,鲁迅不仅仅展示了他对中国社会的批判,更是透过人性的表现,厘清了普通人在悲苦的现实面前如何应对命运与现实的挑战。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骆驼祥子》作品赏析引言:“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作品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
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
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
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
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
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
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
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
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
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
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
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
《骆驼祥子》品读赏析(通用6篇)

《骆驼祥子》品读赏析《骆驼祥子》品读赏析(通用6篇)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骆驼祥子》品读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骆驼祥子》品读赏析篇1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选自《骆驼祥子》这是骆驼祥子里的最后一段,这段描写的祥子让人感觉出一股堕落、没有信心、绝望、失败的感觉。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北京车夫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如果直接读文章最后,有谁会知道,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老实的人,善良而又淳朴,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祥子是北京当时最要强的头等车夫。
而出于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和对善良淳朴劳动人民的剥削,多次的磨难,终于使祥子不再坚强,沦落为社会的垃圾。
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为祥子这个人物惋惜、遗憾与无奈。
与此同时,也会不禁感到敬佩之情。
毕竟,祥子曾经奋斗过,坚强过,反抗过,只不过后来还是没有战胜自己和黑暗的社会。
或许有个人因素,不过这个结局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改变还是起着或多或少的因素。
人离不开社会,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本书前部分是积极的,激励人们为梦想奋斗,要有不放弃,坚持的精神。
而结局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消极的祥子,借祥子这个人物,作者批判了现实的残酷、悲哀,旧社会的如此黑暗,以至于不让好人有出路。
同时,也同情了当时被剥削的劳动人民。
在暑假读了这本书,从中体会到: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
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骆驼祥子》品读赏析篇2片段: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之人物心理分析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之人物心理分析1. 引言《骆驼祥子》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新时期的农村少年壮志豪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斗争和失败,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逆境中的人生探索和心路历程。
本文将从人物心理角度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2.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出身农村的年轻人,怀揣希望和梦想来到城市谋生。
在面对困境和艰难时,祥子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渴望,而这种渴望使他不断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在不幸的竞争中,他渐渐变得愤世嫉俗,变得冷漠和无情。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有对人性的幻想,又深深地认识到社会的真实和残酷。
3. 荷兰姑娘荷兰姑娘是祥子在城市中遇到的一个外国女子,她象征着祥子心中的美好和纯洁。
祥子对她的爱情充满了一种浪漫和梦幻的情结,在她的身上,祥子找到了一种内心深处渴望的完美和幸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祥子渐渐明白了现实的残酷和自己的无能。
他无法摆脱贫困和生活的压迫,荷兰姑娘对他来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幻。
4. 小福子小福子是祥子在傻姑家结识的一个少女,她是一个弱势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小福子的遭遇让祥子感同身受,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怜悯和保护的情感。
他渐渐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和对弱者的欺压。
尽管祥子也想通过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但他深知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5. 傻姑傻姑是祥子在城市中的一个邻居,她是一个十分善良和纯真的女人。
祥子对傻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常常拿傻姑作为自己内心的寄托,当他心灰意冷时,傻姑给予了他温暖和关怀。
傻姑的身世和命运也让祥子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感到更深的无奈和愤慨。
6. 总结通过对《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心理与成长历程密切相关。
骆驼祥子的人物心理揭示了一个一心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普通人的内心挣扎和矛盾,荷兰姑娘象征了他心中对爱情和幸福的向往,小福子和傻姑则代表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揣摩人物的心灵世界一一《骆驼祥子》赏析
老舍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和形象,他的笔触接近百姓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发展轨迹,《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反映旧社会现实生活的典型作品,惜墨如金地打造了一个沉默的祥子,比起人物所说的话,直接将人物的内心公之于众更赤裸裸地将人物形象和盘托出,打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旧时代人力车夫。
一、直观与侧面渲染,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骆驼祥子》没有通篇地大肆宣扬作者对时代的抨击,而是通过祥子这个社会大众的缩影来窥探社会将人变成鬼的残忍现实,直面祥子的内心世界的逐渐退化与堕落,用独特的魅力去渲染一个悲剧人物的人生发展旅途,让读者随着祥子一次一次的打击后的堕落而不安、同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与恐怖。
1.1 直观的心理描写,关注祥子的举手投足《骆驼祥子》运用丰富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祥子,通过丰富的心理独白来吐露祥子在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第一,祥子性格的沉默寡言成为直观祥子内心的契机,通过直观的内心独白来塑造其丰富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第二,其他次要人物的推波助澜,用其他人物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不同阶段的祥子,侧面烘托出此刻祥子在众人眼里的变化,反映出他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的转变,用其他的人物言语和动作来折射出人物丰富而微妙的心理。
第三,细腻而应景的环境渲染,来衬托人物心情。
整个作品以娴熟而自如的笔墨自动切换表现手法,来凸显人物心理的变化,观照人物内心最深沉的想法,将直观与侧面烘托进行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作者一直追踪着祥子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直观祥子内心世界的描写数不胜数,这种直面人物内心世界可以说贯穿了文章的始终,从最开始,祥子梦想买一辆自己的车,而付出努力时自己内心的想法。
“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象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这个乡间小伙子带着满身的力气和热情不断努力攒钱买车,
以至于“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都成为众人钦佩的品质,就向老舍先生对其评价为,他脸上的精神使他可爱。
当祥子终于买到自己的车子的时候,“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祥子这种实现自己理想时候的激动,用几个动作,反映出他内心的止不住的喜悦,以至于他端详车子时候,看到自己脸也觉得分外可爱。
而当痛失爱车而被奴役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才得来的幸福就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又当他看到逃出来的机会的时候,心中涌起的热望不禁令他浑身发颤,当得知骆驼能换来一辆新车的时候,他又重拾起光热,这种欢愉足够使他忘记短暂的危险和疼痛。
诸如此类直观的心理描写都将祥子对车的无限崇拜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他感叹祥子对车的喜爱像信仰,像宗教
1.2 侧面渲染完美融合,直逼人物内心小说里将这种直观与侧面渲
染结合到完美。
在虎妞勾引祥
子,致使祥子的人生再次陷入一个设定好的圈套里的时候,祥子试图躲避。
但是虎妞强硬的诈骗手段将祥子囚禁到了挣脱不开的囹圄之中。
虎妞亲自跑到曹先生家中去闹,甚至以怀孕之事作为欺骗祥子的要挟,
祥子在这种强势的攻击之中,只能“蹲在地上,心中由乱而空白”,
“只觉得自己越来越小,可又不能完全缩入地中去,整个的生命似乎都立在这点难受上;别的,什么也没有!”这种现实的残酷性,让祥子失去了独立的机会,也不在要强。
而此刻“微明的月光冷寂地照着桥左右的两大幅冰场,远处亭阁暗淡的带着些黑影,静静的似冻在湖上,只有顶上的黄瓦闪着点儿微光。
树木微动,月色更显得微茫;白塔却高耸到云间,傻白傻白的把一切都带得冷寂萧索,整个的北海在人工的雕琢中显出北地的荒寒.. ”所有的一切都似乎渗透着一种寂寞和凄
凉。
先生融情于景的描写让人隔着每一个字迹都在陪着祥子走过这一段无可奈何的长安街,让读者感觉到祥子深深的绝望和对命运的屈从,真恨不得伸出手去抓他一把,带他脱离困境。
二、融情于心,实现情感与心理浑然一体老舍在回忆自己创作《骆驼祥子》时谈到:他所观照的车夫祥子不是局限于车夫的衣着,职业言语和工作姿态,而是要深入其内心,看看真正旧社会的地狱的模样。
以至于他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
”老舍先生所呈现的祥子就是思索笔下的血和泪。
老舍先生的笔下总是充满着对人民生活疾苦的深情,以至于他也总是被人们称作“人民艺术家”,他的笔下流淌的人物都充满了喜怒哀乐,所以他能熟练地带着自己的关心与责备来书写人物的内心,将自己情感和人物自身的情感都渗透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老舍先生带着读者目睹了祥子三起三落,对每个阶段的祥子
读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笔墨。
当祥子在为了再次买车而奋斗的时候,好不容易将攒到的一笔钱却被孙探长明目张胆地榨取,祥子
“谁也没招惹”,可是他却不得不背负如此多命运的不公,敢怒
不敢言。
祥子面对此情此景,“把一支烟烧完,祥子还是想不出道理来,他像被厨子提在手里的鸡,只知道缓一口气就好,没有别的主意。
”这一切的苦楚让他受尽欺侮,及时他本分地做好自己,不去招惹别人,强势的人也会主动欺压到他头上。
这种社会强者对弱者毫无理由的欺压,让作者和读者眼睁睁地看着祥子被欺负,作者只能用愤怒的文字对这个病态的社会口诛笔伐。
祥子成为这个社会里被奴役者的一员,他跑不了,他在人间
的底层,受着所有的困苦,获得最少的馈赠。
“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
”作者观照祥子对自己命运的不公的感叹,痛斥旧社会,胸中充满着悲愤和怒火,直接阐发自己的爱憎,对社会的痛斥给了读者无数的感叹,不断深化主题。
作者从不强将自己的意愿给读者,作者只是本分地按照祥子的人生,看到人生无法拒绝苦难,最后被苦难吞噬。
三、结语
这是一部市民化的历史,体面要强的祥子曾经追逐梦想,这个欺侮人的黑暗的社会,把他变成了自私、堕落的末路鬼。
作者和读者心中有读不完的凄凉和愤懑,对于祥子,我们或许不该只是同情,还该多一份抗议。
人物丰富的内心描写,完成了作者对读者情感的交接仪式,应当引起鉴赏者的交流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