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一、三北防护林工程简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于1979年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

工程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

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实施年度为1979年到2050年,历时71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高到15.95%。

1979-1999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9-1984年为一期工程,1985-1994年为二期工程,1995-1999年为三期工程;2000-2019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0-2009年为四期工程,2010-2019年为五期工程;2020-2049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0-2029年为六期工程,2030-2039年为七期工程,2040-2049年为八期工程。

二、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乌兰浩特市2006年至今,三北防护林工程总造林面积9.75万亩。

分别为:200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总投资250万元,国家投资200万元;201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325万元;2011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05万亩,总投资18.75万元,国家投资15万元;2013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4万亩,总投资525万元,国家投资420万元;2014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国家投资600万元;2015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万亩,国家投资300万元;201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200万元。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千阳县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陕西宝鸡7211002宝鸡市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宝鸡 721000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发的注重环境的保护。

森林植被是天然净化器,更是给社会大众安居乐业提供保障的主体。

三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发祥地,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大型的防护林带之一,对于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效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建设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问题;对策建议引言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环境因素,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逐步显现。

文章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结合实际对下一步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对未来三北防护林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生态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概况简要分析三北主要是指东北、西北及华北地区的统称,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区域,拥有肥沃土地资源和繁密森林植被,然而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因受到过度放牧、砍伐及战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也是日趋严峻,严重约束着经济发展水平。

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我国于1978年开始规划设置大型防护林地带,简称三北防护林,其中涵盖若干省市,总面积约达406.9万km2,共花费时间近40年,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优化,为经济水平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2三北防护林的规模目标历史上的三北地带曾经有过很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秦汉和唐朝时期,西北的环境非常好,文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宋朝以后,随着战乱和人为的开采破坏,森林资源逐渐遭到破坏,这种现象还影响到了华北和东北地区,由于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和对森林自然环境的无节制无休止的破坏,造成三北地带森林环境变为满目疮痍,环境彻底的被破坏,西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沙漠地带,这片神奇的热土逐渐沦为了贫瘠之地,为了有效的遏制住环境的进一步的恶化,国家制定了三北防护林计划,计划在三北一带建立起成片的人工森林,通过有效的森林建设重振三北雄风。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摘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宁市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现状,并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对西宁市今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与发展提出比较明确的对策。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对策;青海西宁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贸中心,迄今为止有着2 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市辖城中、城东、城北、城西四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县,“十五”期间新建城南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7 665 km2,其中市区面积350 km2,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6万人。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黄河上游的湟水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面环山,三川汇聚,是青海省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1978年,国家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西宁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区域,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建设,该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为了有效地提高工程造林质量,促进西宁市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全面总结分析西宁市三北防护林第一、二、三、四期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对加强“十二五”期间的三北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三北五期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 西宁市三北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成效1.1 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第一阶段在1978—2000年的前3期工程22年间,经历了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建设工程,西宁市各地按照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分年度完成防护林建设任务,采取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等林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成片造林和农田林网相结合的措施。

开展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庇护农田,防护河流水系,绿化村庄道路,平均每年造林1 333.33 hm2,封山育林2 000.00 hm2,四旁植树120余万株。

三北防护林保护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三北防护林保护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三北防护林保护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辽宁省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工作实效对三北防护林的整体效果发挥有着显著的价值,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对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进行调研与分析。

总结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会发现在1978年至今,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其也存在着显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目前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所以需要对问题进行解决。

文章对辽宁省三北防护林的保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具体问题并总结发展对策,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保护管理现状;发展对策前言:三北防护林是我国跨区域、跨世纪的重要生态工程,主要的目的是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辽宁省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的重要区域,其工作在遏制科尔沁沙地南进和改善区域生态方面有突出价值,因此辽宁省必须要关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结合目前的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现状,对保护和管理进行分析,并基于具体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这于推动实践工作进步有积极的意义。

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概况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的重要区域,辽宁省于1978年正式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

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共完成了4期,从工程效果来看,造林面积超过了180万公顷,区域森林覆盖率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辽宁省的风沙问题治理显著好转,科尔沁沙地南进的趋势有效遏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也在逐步好转。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大环境下,辽宁省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稳步调整,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效果更是喜人。

2三北防护林保护管理现状对现阶段辽宁省三北防护林的管理工作以及防护林经营做具体分析发现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显著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具体总结。

2.1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林分质量低下,改造任务繁重结合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实践进行分析会发现部分工程区的造林树种存在明显的单一性,而且纯林面积比较大,这导致工程建设区有比较严重的病虫害,而病虫害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与问题及建议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与问题及建议

第49卷第1期2021年2月Vol49No1Feb2021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与问题及建议晏健钧,付小龙*,郝芷仪,刘文会(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安710082)摘要:总结分析了40年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就,以及减少风沙危害,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牧场等免受风沙侵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精准扶贫等成效,指出了目前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生态环境依然较为脆弱,中幼龄林亟待抚育管护,老化退化林分修复任务繁重,林分结构不合理、亟待改造,成本不断加大、投资标准太低等问题,提出了把陕西省三北工程区区划为6个生态防护类型区,因区制定建设和管理方案、重点突破,强化中幼林抚育和老化退化林分修复,调整林分结构、充分发挥防护林效能,提高投资标准、加速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等提升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质量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就;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117(2021)01-0097-03The Thee—North Shelter Fores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haanxiProvince—Achievements,Problems and SuggestionsYAN Jian-jun,FU Xiao-long*,HAO Zhi-yi,LIU Wen-hui(Shaanxi Institute of Forest Inventory,Design and planning,Xian,Shaanxi710082) Abstract:Onthebasisoftheresearchsummaryanddataanalysisoftheconstructionofthe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System in the past40years,the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 in terms of reducing the haz-ardsofwindandsand,improvingthehabitatand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ngfarmland,pasturesand so on from wind and sand,conducting the poverty—targeted a l eviation and ensuring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Someproblemslikevulnerabilityofecologicalenvironment,lackoftendinginyoungforests,forestdegrada-tion,and iirational structure of forest stands as well as increasing cost for management were described.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were suggested dividing the project region into6sub―ecological protection regions,forwhichspecificconstructionand management plans are made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nd increas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oject.Key words:Shaanxi;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forty years;achievements;questions;suggestions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之一,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二阶段共五期建设已圆满完成,寸恢复和增加陕西省三北地区森林、草原植被,减少三北地区风沙危害,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牧场等免受风沙侵害,增加农牧民收入、精准扶贫和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北方地区的防护林退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旨在修复并加强北方三个林区(东北、北部、西北)的防护林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化。

随着工程的推进,一些防护林林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这给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将就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退化林分的表现和原因1. 表现:退化林分主要表现为树木生长缓慢、种类单一、森林结构紊乱、土地沙化严重等现象。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森林火灾、病虫害的频繁发生,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

2. 原因:退化林分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外来入侵物种等。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土壤侵蚀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外来入侵物种则是指一些外来的有害植物和动物种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二、退化林分的修复措施1. 科学治理: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林地,科学制定修复方案,包括人工造林、植物群落修复、土壤保护与改善等。

通过种植抗逆树种、引种保护濒危植物、进行土壤保育和改良等手段,逐步实现林分的自然恢复和发展。

2. 生态补偿: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那些退化严重的林分,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向生态保护者提供适当的经济和资源方面的补偿。

这将有利于更多的人参与到林分的保护和修复中来。

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当地居民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林分的修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多样性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对于恢复林分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修复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境需求,力求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影响。

4. 环保宣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人为破坏行为。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若干问题及应对建议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若干问题及应对建议

2017年10月防 护 林 科 技O c t .,2017第10期(总169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10(S u m N o .169)文章编号:1005-5215(2017)10-0058-02收稿日期:2017-08-30作者简介:毛日昕(1987-),男,辽宁本溪人,大学,助理工程师,从事青山保护研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若干问题及应对建议毛日昕,陈罡,张少强(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局,辽宁本溪117100)摘 要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环境因素,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逐步显现㊂文章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结合实际对下一步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对未来三北防护林持续㊁稳定㊁高效地发挥生态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地区;工程建设中图分类号:S 72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7.10.0201 基本概况三北(西北㊁华北㊁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部分地方过去曾遍布肥美的草原㊁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农田㊂由于过去过度垦殖㊁放牧㊁樵采㊁滥伐,以及战争㊁气候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进而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㊂面对我国三北地区长期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我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在该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防护林带,即三北防护林工程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新班乌孜别里山口,覆盖三北地区13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551个县㊁旗㊁市㊁区总面积达406.9万k m 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42.4%,涵盖了全国约83%的荒漠化土地㊁85%的沙漠化地和67%水土流失区域[1]㊂2 取得成就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3个阶段㊁8期工程进行,共需完成造林3570万h m 2㊂经过近40年的建设,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h m 2,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3%以上,其中防风固沙林735万h m 2,水源涵养以及水土保持林967万h m 2农田防护林291万h m 2㊂工程自实施以来三北地区的生态恶化㊁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水患或沙患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区域农村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区域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㊂三北防护林工程所取得的经验及成就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了重要的先导㊁基础和主体作用[3]㊂目前,三北工程已步入了五期工程(2011-2020年)后五年建设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三北防护林建设中许多问题和困难日益显露㊂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促进工程稳定和持续发展㊂3 存在问题3.1 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及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㊂工程前期各地区营造了大量人工纯林,特别像杨树㊁柳树这样的成活率高或速生树种纯林能够给林业生产和经营带来诸多便利条件,但林分结构如果出现纯林多㊁混交林少,同龄林多㊁异龄林少的状态,会造成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低㊁稳定性差,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下降,抗性减弱,极易受到病虫害感染,而且一旦感染便会造成大面积损害[4],如甘肃的永登县自20世纪末以来,受天牛侵害影响累计砍伐杨树纯林多达13万株㊂3.2 林分质量不高受建设初期经济㊁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早期营造的防护林林分普遍质量不高,而且经营较为粗放㊂某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不顾自然规律和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盲目追求造林数量而放弃了质量,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木受损现象严重,出现较多低效林㊁残次林㊂这一状况已影响到防护林整体效能的持续发挥㊂3.3 林木生理过熟,林分老化林分进入过熟期后,生长减缓,生理机能衰退,单位蓄积下降,防护效能不可避免的下降和衰退[5,6]㊂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8年开始至今,有相当部分林分林龄在20~30年,成熟林㊁过熟林占有很大的比重㊂大面积成熟林㊁过熟林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林分蓄积的消耗,而且很容易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7]㊂3.4违背适地适树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受经营思想的影响,人们盲目追求林木的经济效益,忽视适地适树原则,营造效果不理想㊂比如:在一些干旱缺水的荒漠地区重乔木轻灌木,大量种植杨树㊁云杉㊂乔木较长根系吸收大量水分会加剧地区水资源短缺,较大的树叶也会增加水分蒸发面积[8],因而干旱缺水的荒漠地区大量种植乔术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树木很容易生长成为所谓 小老头树 ㊂三北地区不少地方引种的欧美速生杨,由于土壤㊁气候等立地条件的不适应,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病虫害侵袭严重,防护效能不能很好发挥,林分退化[9]㊂3.5立地条件不良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建设初期遵循着 先易后难㊁由近及远 的原则,随着造林工作的逐渐深入,大部分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块已经完成造林,剩下的大都是人烟稀少㊁交通不便㊁沙漠源腹地的土壤贫瘠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㊂立地条件过差很容易导致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林分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林分退化㊂3.6忽视规范造林的重要性三北地区某些地段林木种植设计不符合标准,甚至只是走个形式,树木成活率偏低,即便树木成林后,也不能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比如造林密度普遍偏大,林间透光度差㊂在干旱贫瘠的沙地上,过密的林木导致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成活率偏低,即使能勉强生长,后期也极易形成低质低效林且容易遭遇病虫害侵袭,生态系统极不稳定[10]㊂3.7林木抚育与管护不到位造林是基础,而管护和抚育是成林的关键[11-13]㊂三北防护林工程在造林面积㊁苗木数量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轻视了抚育和管护工作,许多地方只造林不见林,林木成活率很低㊂部分地区的政府投资大多用在苗木上,管护经费不足,导致工程建设中配套设施㊁养护设备不完善,给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影响了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㊂3.8人为干扰树木郁闭成林发挥生态效益的时间至少5年以上,而人为干扰可以在短期,甚至1年之内就会造成土地退化[14]㊂三北地区尚有林木毁林开荒㊁乱砍盗伐㊁过度放牧㊁过度樵采等现象发生㊂这些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盲目开发活动,造成了树木生长不良,林分结构失调,林分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果,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压力,人们对工程建设的思想意识还有待提高㊂3.9防护林经济效益低,缺乏吸引力防护林属于公益林,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农大多优先选择收益大㊁见效快的经济林㊂三北防护林工程整体上是一项大型的公益事业,以防护林为主㊂因此,工程自身的经济弱质性与农民追求实际利益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更为突出[15]㊂4几点建议目前,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已有较大改观㊂基于以上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尚存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三北工程今后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1调整林分结构新植林要侧重选用稳定性好的乡土树种,或引进生态位等价或相近的外来优良植物,作为乡土树种的重要补充,选择适当的树种模拟构建自然植被群落结构[16]㊂加大混交比例,增强林分的稳定性㊂树种配置要乔㊁灌㊁草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一般树种与速生树种结合,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结合,生态树种与经济树种结合㊂4.2提高苗木质量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成活后的生长量㊂选择成活率高且生长稳定,并能发挥良好生态功能的优良树种,在较差立地地区尤为重要㊂杜绝使用劣质苗木和带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造林㊂4.3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遵循 宜林则林,宜荒则荒 的理念,不适合树木生长的地方不再强行造林㊂针对人为干预失当且具备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退化林分地段或者立地条件较差,但自然植被保存较好地段,可通过设立围栏㊁标示牌,通过人工管护㊁人工促进等措施对林地进行封育,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节约成本㊂4.4加强抚育管理目前,三北地区的防护林陆续进入了成熟甚至过熟阶段,加之外界环境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防护林退化㊁老化现象日趋严重㊂(下转第61页)95第10期毛日昕等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若干问题及应对建议议书,营造全民植绿护绿的氛围,使绿化造林工作更加 接地气 ,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五是制定出台绿化用地补偿办法,确保林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㊂3.2破解资金瓶颈为了加快推进 生态立县 进程,实现 追赶超越 ,顺利完成 十三五 期间林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破解林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成立潼关县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苗圃㊁国有林场作为抵押资本,盘活国有资产,建立融资平台,完成银行融资贷款,从而解决绿化造林资金短缺难题㊂3.3加快产业发展巩固花椒㊁核桃,发展油用牡丹,培育乡土树种,加快林木育苗,不断拓宽林业产业增收的新思路,创新 基地+协会+农户 的模式,策划包装产业深加工和购销体系,建立油用牡丹 基地+深加工+产品 ,带动一㊁二㊁三产业㊂筹建油用牡丹深加工企业,提炼牡丹籽油和花茶,不断拉长产业链,不断带动我县林业产业升级㊂3.4加强林木管护健全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加快精准扶贫步伐,分区划段,落实管护责任,制定乡规民约,加大宣传力度,造管结合,打罚并举,从重从快处理毁林案件,加大震慑,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㊂(上接第59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北地区退化㊁老化的防护林已达300多万h m2,占到三北工程造林保存总面积的13%以上[13]㊂这些防护林质量低下㊁极不稳定,如果得不到及时采伐更新㊁病虫防治㊁林分修复㊁补植补造等抚育措施,将会很快衰败死亡㊂现有的防护林一旦衰败死亡,将会再次引发土壤沙化或者水土流失㊂4.5病虫害防治对病虫害预防,坚持未病防病,早发现,早治疗㊂防治方法应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措施为主,以应急㊁短效的药物防治措施为辅,药物防治应选用对影响环境较小的药物㊂4.6增加科技含量三北防护林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越来越大,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支持建设㊂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工程实施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明确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避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促进造林工作的健康发展㊂4.7发展林地经济面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挑战,三北防护林工程要在继续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建设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业商品经济,达到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强工程建设自身经济活力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北防护林的多种功能㊂比如林粮㊁林草㊁林药㊁防护林和经济林结合发展㊂通过适当的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益,增加林农造林的积极性㊂4.8其他措施除以上列举措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还可以加强立法,建立造林检查监督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基金,通过社会各界的捐助进行集资,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破坏三北防护林工程行为的打击力度㊂参考文献:[1]朱教君,宋立宁,闫巧玲,等.关于 三北防护林 一词的英文表达[J].生态学杂志,2009,28(9):1706-1711[2]秦秀忱.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及展望[J].防护林科技,2004(3):36-38[3]张文明.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J].防护林科技,2000,4(10):22-24,46[4]高会军,姜琦刚.近3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J].世界地质,2005(12):73-75[5]姜凤岐,朱教君.防护林阶段定向经营研究I.理论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52-1355[6]王红春,崔式杜,寇文正.关于防护林的成熟概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3):81-85[7]戴国琴,褚卫东.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0,1(5):27-31[8]孙桂丽,李晓娜,王东. 三北 防护林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生态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26(3):217-219[9]卜军.辽宁省退化防护林现状及成因分析[J].防护林科技, 2016,6(40):101-102[10]马文元.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及更新改造调研报告(一)[J].林业科技通讯.2016,3:10-15[11]吕甲武.对甘肃三北工程建设的再思考[J].防护林科技,2014(11):33-35[12]李建东.关于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的思考[J].草业科学,2014(12):2195-2197[13]孙庆,卢佶.三北工程 十三五 期间建设重点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6,9(2):67-68,70[14]姜凤岐,于占源,曾德慧,等.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J].生态学杂志,2009,28(9):1673-1678[15]韩小红.关于构建防护林修复工程体系的几点思考[J].林业经济,2016,8(15):63-65[16]朱金兆,周心澄,胡建忠.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1):189-19216第10期车碧侠等潼关县关于搞好绿化造林的建议与对策。

三北地区封山育林成效,问题及建议

三北地区封山育林成效,问题及建议

三北地区封山育林成效,问题及建议三北地区封山育林成效显著,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为贫困地区带来经济利益,但一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首先,山林火灾的影响仍然存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注意,加上天气炎热,多年来空气污染逐渐加剧,特别是在夏季,只要一点火,林火就能迅速蔓延。

其次,在贫困地区,存在少数地区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建设相应的护林设施,导致反而加剧林区破坏。

此外,新种植的树木生长缓慢,缺乏足够的防护措施,导致许多宝贵树种在漫长的旅程中灭绝,物种多样性大大降低。

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一是加强财政投入,提升山区封山育林的投资,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护林设施;二是加大林业管理力度,加强对山林火源的管控,重视防火的宣传和教育,实施规范化的森林资源管理;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营造恒温湿润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物种丧失,保护森林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郭丽娟杨小兵郭昊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3期
[摘要] 本文以新疆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概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性,其次详细剖析了当前新疆“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客观全面反思总结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建设;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3-68-2
1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要性
“三北”地区指的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曾遍布肥美的草原、肥沃的农田和茂密的森林,但是随着气候变迁,受滥砍滥伐、过度垦殖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应运而生。

林业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三北”地区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林业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慢慢建立起了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山区天然林和天然荒漠林等为主体的防、抗灾害保护屏障,使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态恶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不仅提升了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已进入了五期工程后5年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急需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该工程稳定、持续发展。

2 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低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分结构呈现出“纯林多、混交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的问题,不仅导致森林生态保护功能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森林群落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差的不良现象,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林木生理过熟、林分老化等不良现象。

另外,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建设初期受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没有考虑自然规律和生态效益问题,一些砍伐树木的行为没有经过上级部门批准,甚至还出现了允许项目单位以征地为由赚取商业利益的现象。

2.2 造林科技含量不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措施单一的问题,导致苗木存活率降低,例如部分新疆“三北”防护林地区实际操作和设计脱节,无法保证每项工序都合格,难以体现出造林地块的正确位置,卡片内容填写缺项或不符合要求,设计密度不符合相关规要求,最终造成林株行距偏大、成活率偏低。

另外,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受投资少、验收工期紧等因素影响,长期存在“重造轻管”的问题,甚至一些地区树林种植后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防护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管理不规范,职责落实不到位
首先,“三北”防护林工程属于国债补助项目,发改委对其了解程度有限,业务部门作用和优势往往受到束缚,从任务内容、数量、实施地域到资金下达等都有很大出入,容易造成整地、种苗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落实不到位;其次,作业设计审批要经过计划局审查批复后才能投入使用,这样往往会延误最佳造林季节,降低建设效率,增加资金成本;最后,个别部门的防护林工程资料处于无专人管理状态,导致工程建设底数、职责及权属不清,很难客观、精准地反应出工程建设现状。

3 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效果的对策
3.1 有选择性地实施人工造林方案
一方面,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期间,遵循“因害设防”原则,逐步增加造林设计科技含量,适当实施人工造林方案,并尽可能采用封山育林或人工栽植灌木等措施,将所在防护区域建设成一个稳定、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另一方面,灵活调整质量管理方式,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行为,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

3.2 丰富造林模式,提高投资效益
首先,在新疆各地域范围内逐步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采用政策引导、利益驱动等方法吸引社会资金,调动林农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要避免大规模纯林种植;其次,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环境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式和树种,加大封山育林在“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所占比重;最后,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做好地方财政资金基础性配套工作,在提高单位面积投入的同时,保证造林质量。

3.3 加强造林后期管护
“三北”防护林建设后期管护应树立“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的理念,做好护林防火和封山禁牧工作,提高“三北”防护林造林成效。

另外,还应加强技术人员交流培训与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提升造林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推动护林工程走上良性轨道。

同时,还应加强
各项造林标准和技术措施宣传力度,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森林生态系统,明确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避免防护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偏差。

3.4 抓好造林检查工作
在“三北”防护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造林观念,摒弃造林工作中的虚假成分,形成造林自觉、如实上报的工作风气。

同时逐步建立造林检查监督机制,通过连续建档等措施及时准确工程进展情况,并且应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理念分配建设任务,选择多种类、多功能和多效益的树种,从森林经营、管护和利用等多个方面鼓励当地群众参与到这一伟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当中[2]。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在客观程度上对新疆维吾尔自治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不断改革创新建设模式。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优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模式,改善我国“三北”地区的自然环境面貌。

参考文献
[1]毛建军,张文婷.试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8):107-109.
[2]马金平,赵姝静.浅析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7(20):231-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