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上皮神经解剖及疾病概述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局部解剖】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一L4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其中以L1一L3为主。
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走行于软组织中,在腰神经穿出椎间孔处开始,可将其行程分四段,其有六个固定点。
(1)第一段从椎间孔发出后穿骨纤维孔,为“出孔点”(第1固定点),再沿肋骨或横突的背面和上面走行称“骨表段”,在横突上被纤维束固定称“横突点”(第2固定点)。
骨表段行程较短,由里向外。
(2)第二段走行于骶棘肌内,称为“肌内段”,向下向外,并与第l段呈ll0度角。
将其进入骶棘肌的部分称为“入肌点”(第3固定点)。
(3)第三段走行于腰背筋膜浅层深面,称为“筋膜下段”,向下向内走行,与第二段也构成钝角,约95度角,其走出骶棘肌的部位称“出肌点”(第4固定点)(4)第四段为走向深筋膜并穿行于皮下浅筋膜,称“皮下段”,神经穿出点为“出筋膜点”(第5固定点)。
皮下段要跨越髂嵴进入臀部,又称“入臀点”(第6固定点)。
臀上皮神经与髂嵴在入臀点处紧密接近,并有骨纤维管所固定,神经由此孔道穿过,该孔道对臀上皮神经起到保护作用,以免受挤压。
臀上皮神经由此孔道穿出后进入臀部,仍在浅筋膜中行走,受臀部脂肪的衬垫和保护,向下最长可达腘窝平面以上。
必需指出的是,入臀点的骶棘肌外缘与髂嵴缘交点处为中心且恒定。
这些穿过骨纤维管的神经,是最易受损伤的。
【临床表现】(1)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一侧或双侧腰臀部疼痛,体位改变或咳嗽时疼痛加重,并向大腿后侧腘窝处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平面。
这可能与臀上皮神经的来源及吻合支有关。
(2)自觉腰部无力,需旁人搀扶或双手扶撑腰部,方能站立和缓步行走,弯腰、起坐、主被动变换体位均可引起疼痛。
(3)对慢性患者多表现为腰腿酸困不适,软弱无力。
久坐或久卧翻身时,引起腰臀部疼痛,患者多能忍受。
站立时往往需双手撑腰缓慢活动后,才能逐渐挺直,症状方能减轻,慢性的臀上皮神经损伤常可引起急性发作。
发作诱因为咳嗽、打喷嚏,向高处晒衣服时,或骑自行车时发作。
臀上皮神经区损伤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区损伤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区损伤综合征在腰臀部筋肉的急慢性损伤中,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臂上皮神经。
主要为臀上皮神经在走行中离位,或其邻近组织损伤,使该神经受到挤压,而产生急、慢性腰臀部伴同侧下肢膝平面以上的疼痛。
【解剖生理】臀上皮神经是由1到3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组成。
在深层于1到4腰椎横突间骶棘肌外缘及附着于此处的腰背深筋膜之间穿过,达骶棘肌纤维间;在中层,穿过骶棘肌纤维行走于骶棘肌与腰背浅筋膜之间;在浅层,由腰背浅筋膜穿出到皮下筋膜中;最后,在第4腰椎棘突与髂嵴中点连线的外三之一处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皮肤。
臀上皮神经伴行的血管,主要来自腰部和臀部的动脉,分别汇入腰静脉和臀上静脉。
【病因病理】本病多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骶部过度扭伤、伸屈,或腰臀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撞击,致局部深、浅筋膜和肌肉损伤。
受伤组织反应性充血、渗出、肿胀,继而机化,伤处肌肉与筋膜发生粘连、挛缩,压迫营养血管,使血流不畅,代谢发生障碍,挤压、牵拉行走于该部的臀上皮神经,或使其在行走中离位,而产生疼痛。
当暴力伤及皮下筋膜时,可致筋膜破裂,脂肪小叶水肿,从破裂处膨出形成脂肪瘤,牵拉或挤压位于其间的臀上皮神经的细小分支,亦是产生疼痛不原因。
髂骨骨折或变形、骨折增生等,可直接刺激跨越髂嵴的臀上皮神经而产生疼痛。
与该神经伴行的血管也会受到牵拉、压迫或破裂,损伤血管局部因出血、血肿机化而粘连,进一步累及臀上皮神经。
慢性劳损或陈伤未愈,损伤局部和相应部位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组织液渗出,肌纤维脂肪样变,血管壁正常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劳损局部发生粘连。
这一系列病理改变刺激神经末梢,产生臀上皮神经区疼痛。
由于该神经长期受压迫或牵拉,其结果必然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甚至引起神经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臀上皮神经炎。
或由于该神经受粘连包绕而变粗,且较固定,不能适应下肢的正常活动。
当腰部前屈和端坐时,腰部筋肉、筋膜、皮肤紧张,使皮神经进一步受到牵拉、刺激,疼痛加重,并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反射性腿痛,但疼痛多不过膝。
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
临床常见的臀上皮神经疾病主要包括臀上皮神经炎和臀上皮神经损伤,这两种疾病均与臀部上皮神经有关。
臀上皮神经炎是指臀上皮神经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神经炎,通常表现为臀部疼痛、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而臀上皮神经损伤则是指臀上皮神经受到外伤或压迫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常见的臀上皮神经损伤有臀上皮神经受压综合征和臀上皮神经损伤性神经痛等。
臀上皮神经炎
臀上皮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炎症,通常由感染、炎症或其他因素引起。
臀上皮神经炎患者常常感到臀部疼痛、坐骨神经放射痛、下肢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臀上皮神经损伤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臀部神经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常见的臀上皮神经损伤包括臀上皮神经受压综合征和臀上皮神经损伤性神经痛等。
臀上皮神经受压综合征主要由于臀部长时间压迫引起,常表现为臀部刺痛、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症状。
而臀上皮神经损伤性神经痛则是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痛。
预防与治疗
对于臀上皮神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注意避免臀部受到长时间压迫和保持适当的姿势。
此外,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臀上皮神经疾病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臀上皮神经疾病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和科学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6. 针刀操作
(1)第3腰椎横突: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与皮面垂 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横突骨面后,针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 空感时即到达第3腰椎横突尖臀上皮神经的横突点,在此切开筋 膜2~3次。
(2)入臀点松解: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与皮面垂直, 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髂嵴上缘骨面后,针刀体向上移动当有落空 感时,即到达髂嵴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切开2~3次, 深度0.5cm。
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1分钟后,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7. 疗程 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视患者病情确定疗程。
图9-3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
【术后手法及康复】
1. 术后手法 腰椎整复手法,腰背肌牵拉手法。 2. 康复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臀中肌和臀大肌训练。
【思考题】
1. 臀上皮神经的分布特点? 2. 臀上皮神经卡压的好发部位?为什么?
3. 一管
由竖脊肌、腰背筋膜在髂嵴上缘附着处所形成的骨纤维性扁圆形 隧道。其组成包括上、下、内、外壁。上壁由竖脊肌骨筋膜鞘、 背阔肌筋膜和深筋膜的横行纤维所组成,下壁由髂嵴缘组成,内 侧壁由竖脊肌处髂骨软骨突起组成,外侧壁由背阔肌处的软骨突 起组成。前开口于竖脊肌筋膜鞘,后开口于深筋膜。
图9-2 臀上皮神经入臀点
臀上皮神经一般分为前、中、后三支,它们从不同平面贯穿包括 胸腰筋膜后层在内的不同结构后浅出,最终都进入臀部。高位穿 出者位于最外侧,低位穿出者位于最内侧,其中中支最粗大,分 布于臀中间大部,最长者可至股后部腘窝平面之上。从起始到终 点,臀上皮神经大部分行走在软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其循行过程可分为“四 段”“六点”“一管”。“六点”和“一管”是容易被卡压而出 现临床症状的位置,尤其是横突点、入臀点。这“六点”也是针 刀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常用治疗点。
取髂骨,您注意过臀上皮神经吗?

取髂骨,您注意过臀上皮神经吗?
上次推送,我们详细讲解了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点击蓝字可查看容易忽略的疾病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是由L1-3脊神经后外侧支组成的,从胸腰筋膜穿过后于髂脊平面(大约相当于系腰带水平)到达皮下,分布于臀上部、髂嵴周缘及大粗隆的皮肤。
由于各支在行程中穿过坚厚的腰部肌层与胸腰筋膜,并通过骨纤维隧道跨过坚硬的髂骨嵴后,到达臀上部。
其主要分三支,内侧支、中侧支和外侧支,穿过髂骨嵴的内侧支距后正中线约7-8cm,距髂后上棘约6-7cm。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臀上皮神经支配区(臀上部)的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
有研究发现,传统切口取髂骨自体骨移植时,其切口平行于后髂嵴,位于髂嵴上方,并从髂后上棘向外侧
延伸,容易导致臀上皮神经的损伤,从而出现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即臀上部疼痛、麻木不适,部分人会有烧灼样感觉过敏。
而采用改良切口垂直于髂嵴,并与臀上皮神经纵向平行,则减少了上述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Colterjohn.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7;79(5):756-9.
2018.10.31(No.47)
--------------- END ------------。
臀上皮神经的那点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臀上皮神经的那点事
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神经,但是神经是十分脆弱的东西,稍不留神就会发炎,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症,这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神经,但是神经是十分脆弱的东西,稍不留神就会发炎,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症,这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其中臀上皮神经发炎比较常见,现在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臀上皮神经的详细情况。
臀上皮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以患侧臀部刺痛、酸痛、撕扯样痛,并有患侧大腿后部牵拉样痛,但多不过膝,弯腰起坐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臀上皮神经炎患者大部有腰骶部扭伤史或有受风寒史。
当外界风寒湿邪侵及腰臀区时或突然腰骶扭伤或局部直接暴力撞击,致使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下的一段受到损伤,并使局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周围的肌肉筋膜等结构充血、水肿、炎症继而导致粘连肥厚(出现条索状结节) ,因此压迫周围营养血管以致供血不足或直接压迫神经而产生疼痛。
一般认为臀上皮神经起于L↓(1~3)脊神经根后支的外侧支,也有认为它起源于T↓12~L↓4后支的外侧支。
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上方骶棘肌外缘处穿出腰背筋膜后层至皮下,然后跨越髂嵴到臀部,在跨越髂嵴处有骨纤维管道固定,保护神经不受压迫或损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臀上皮神经在行走过程中转折处多、角度锐,且又相对被固定在筋膜鞘、骨纤维管和臀部浅筋膜的神经鞘中,加之相邻的脂肪异位等解剖特点,均可能成为其易受损伤的重要因素。
同时该神经穿出骶髂筋膜形成的卵圆形空隙处易形成骶髂脂肪疝。
.解剖因素有些患者髂嵴较正常人高且外翻,臀上皮神经越过时张力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上皮神经在解剖和外科手术界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但它们在临床脊椎按摩治疗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1、分布:①在臀部的大部分皮肤中,覆盖较大的结构例如臀肌,梨状肌和坐骨切迹,产生复杂且经常混乱的疼痛。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②一些解剖学家相信它们也分布在腹股沟且恰好经过髂嵴。
髂嵴2、临床诊断:容易假定臀部的疼痛来自于臀大肌,或梨状肌综合征,或是骶髂关节疾病。
同样地,臀上皮神经覆盖坐骨切迹,易认为这是引起臀部的放射性疼痛。
并且,因为其经常与造成大腿后部疼痛的L5或S1障碍同时发生,所以被漏诊。
臀部疼痛1、致病原因:可能由两种不同的神经挤压导致臀部疼痛,一个是支配到臀部的坐骨神经,另一个支配臀部皮肤的臀上皮神经。
2、疼痛分布:臀部疼痛可以从上部腰椎引出,且与骶髂,臀部无关。
右臀部疼痛是Maigne's综合症的典型特征,是一种臀上皮神经分布,但是也有很多其他情况。
臀上皮神经从腰中到上腰段发出。
它们占据臀部皮肤的大部分面积,从髂嵴一直延伸到臀部的后部。
然而,与来自同一区域神经根前支的股神经不同,臀上皮神经起源于L1、L2和L3的后支,红色箭头处。
这个后支分裂成两个分支,上面绿色箭头处。
当内侧穿过髂嵴时,可能会发生所谓的双挤压综合征;除了脊柱本身外,这可能是一个受压的部位。
3、影响:这些神经就出现在胸腰椎交界的下方,本身就是脊柱的一个过渡和不稳定的区域。
正是在这一点上,腰椎脊柱侧凸往往有一个顶点,改变方向并为脊柱半脱位提供了较大的范围。
如果腰骶交界处出现异常,则发育不全的肋骨可能会进一步复杂化。
腰骶文:徐凡超编辑:郭园园。
臀上皮神经炎2

• 定位:先寻找压痛点,一般多在关节突、横突、髂嵴中点下方 2~3 cm处感到明显条所感,此处即为臀上皮神经出口。
治疗
•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运用舒筋理筋手法,充分放松腰臀部软组 织,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消退。
臀上皮神经炎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常常因 为腰部轻微活动即会感到臀部明显疼痛,刺痛、灼热、感觉异常等。
臀上皮神经
• 臀上皮神经是L1-L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神经纤 维束。L1~L3的后外侧支及T12后外侧支还分 出皮支,这些皮支在竖脊肌外侧缘穿出胸腰筋 膜后层,组成臀上皮神经,然后越过骼嵴进入臀 部浅筋膜层,支配臀部皮肤。
• 小针刀治疗:通过小针刀治疗疏通剥离粘连组织,使神经卡压得 以解除,减轻神经水肿,起到分解粘连,促进气血运行等作用。 配合腰背肌肉锻炼,防止复发。
发临床症状。臀上皮神经(L1-L3)在走行中受到牵拉、压迫等损伤造 成的疼痛综合征。
1.竖脊肌外侧缘附着于骼嵴处向内、外各20mm的骼嵴上缘范围是臀 上皮神经越过骼嵴最集中处,臀上皮神经在此下行。 2.解剖观测表明:主要臀上皮神经距后正中线60~80mm。
诊断:
• 臀上皮神经损伤主要的症状为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痛、撕 裂样疼痛,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牵扯痛,但不过膝。病人常 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
•
• 1."出孔点",是指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自发出到进入骨纤维孔处,此点较 为固定,易受嵌压;
• 2."横突点",是指后外侧支出孔后沿横突的背面和上面走行,在横突处被 纤维束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主要因外伤引起。腰骶部突然的 扭转、屈伸或者受到直接暴力,
局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损伤,炎症、瘢痕、 粘连等压迫臀上皮神经而引起。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疼痛:多数有外伤史,患侧 腰骶部疼痛呈刺痛、酸痛或者 撕裂样痛,可有牵扯痛;
2、活动受限:弯腰受限、行走 不便,需要搀扶方能行动。
二、检查:
一般检查: 1、患侧臀上部及腰部呈板状; 2、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明显; 3、髂嵴最高点内侧2—3CM 处下方皮下 可及“条索状”物体,触压时酸麻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腰部 外伤史。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可沿大 腿向下放射、极少数可累及小腿的外侧。 不因腹部压力增高而症状加重。第三腰 椎横突尖有明显的压痛,定位固定是本 病的特点,晚期可见臀部肌肉萎缩。X线 摄片检查发现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做神 经根封闭,疼痛立刻消失。
臀上皮神经解剖及臀部疼痛 疾病简述
南院区骨科:王帅 2019.3.10
臀上皮神经定义
定义: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神经的后 外侧支,在骶棘肌外缘穿出,在股骨大 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 穿出深筋膜,通过腰背肌筋膜进入皮下, 跨越髂嵴分布到臀部后方的皮肤。一般 认为,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 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形成的 骨纤维管固定
局部解剖
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 于软组织中,其行走过程分为4段6个固 定点。
第一段:骨表段:从椎间孔发出后穿过 骨纤维孔,称为“出孔点”,沿横突的 背面行走,在横突上被纤维束固定,称 为“横突点”,这段行程较短,由里向 外。
局部解剖
第二段:肌内段 走行于骶棘肌内,向下、 向外走行,并与第一段形成约110°的钝 角,将进入骶棘肌处称为“入肌点”
第三段 筋膜下段 其走出骶棘肌的部位称 为“出肌点”,在腰背筋膜浅层深面, 向下向内走行,与第二段构成约95°钝 角。
局部解剖
第四段称为皮下段 为走出深筋膜层,此 点为“出筋膜点”,向下外行于皮下浅 筋膜,皮下段要跨越髂嵴进入臀部,此 经过骶棘肌、腰背筋膜在髂嵴的上缘附 着处所形成的骨纤维性扁圆隧道(骨性 纤维管)进入臀筋膜,此处为“入臀 点”,入臀后一般分为前、中、后三支, 在浅筋膜中穿行,中支最粗大,最长者 可至股后部腘窝平面之上
谢谢
急性腰扭伤
搬重物时动作不协调或负重过大,伤后 腰部剧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腹 内压增加时加重症状,腰部呈僵硬状, 竖脊肌痉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急性腰骶关节损伤
髋部扭伤后臀部疼痛,行走困难,沿骶 髂关节间隙处有压痛,“4”字实验阳性, 一般无下肢放射痛,无皮肤感觉障碍, 平卧屈髋屈膝时疼痛加重。
其分布于臀部上外侧以至股骨大转子区 皮肤,其在出孔入肌点、出肌点、出筋 膜点及入臀点容易受损失和压迫,临床 上以入臀点为最常见,其他点损失常伴 有腰部软组织损伤。
定位
臀上皮神经损伤
病因病理 解剖:L1-3脊神经后支组合而成。支 配臀部及大腿前侧皮感和肌肉运动。
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臀上皮神经受损 -疼痛
肌肉或筋膜受损-充血、水肿、炎症- 瘢痕、变性、粘连-压迫神经或血管- 疼痛。
概论
臀上皮神经损伤亦称为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 神经痛、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比较 常见的疾病。约占臀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40-60 %,无年龄特点,有报道多见于中老年人。因为 损伤而造成严重的腰臀部疼痛。臀部可触摸到 条索状物,认为是臀上皮神经离位所致,故称 为“筋出槽”,因无神经根受压而无肌力及反 射的异常,常常疼痛不过膝,而被临床医师忽 视。
特殊检查: 对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但无神经 刺激症状;
影像检查: 无意义
臀上皮神经损伤
注意事项 1 注意休息,卧床。 2 加强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 注意手法要轻柔,避免医源性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发于中青年,由腰部受伤史、扭伤史, 休息后疼痛往往缓解,部分病人有跛行 及脊柱侧突改变,增加腹压的因素可使 疼痛加重。CT、MRI可发现髓核向椎管 内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当臀上皮神经 卡压合并有无症状性椎间盘突出时,不 要单纯的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男性青壮年多见,臀部疼痛,可放射至 整个下肢、小腿及足部麻木,臀部的局 限性压痛向股后、小腿后外及足底放射。 其主要是由于梨状肌的解剖变异或外伤、 活动后劳损等原因引起的梨状肌水肿、 肥厚、变性及挛缩,从而俯卧位放松臀 部时,可在臀中部触到横条纹较硬或隆 起的梨状肌、局部 压痛明显,髋内收。 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