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及生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部环境 ,控制身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以 及进行认知和情绪等活动。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 元的形态多样,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的大小差异很大,直径在4~ 120μm不等。突起形态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适应外环 境的变化。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即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以拮抗方式调节内脏器官 的活动。
04 感觉神经系统
感受器的类型与功能
温度感受器
感受温度刺激,如 冷觉、温觉。
化学感受器
感受化学物质刺激, 如味觉、嗅觉。
01
02
03
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 间孔处汇合而成,前根属 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
脊神经的分布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 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 含传入、传出纤维。
脊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 肢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
脑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 神经,共有12对。
脑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部分分布于胸、腹腔脏器。
脑神经的功能
脑神经主要支配头面部器 官的感觉和运动,以及部 分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分布
交感神经纤维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而副交感神经纤维则较局限,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内脏和血管等处。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 外侧索、后索。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白质内纤维束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脊髓 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柱):联络神经元
侧角(柱)
白质:传导束
薄束(传导下半
上行~ 身冲动)、楔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下行~:皮质脊髓前/侧束
二、脑位于颅腔内, 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二、脑 干
(一) 脑干分部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自上而下)三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四、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 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 会发生障碍;
小脑的外形
分部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常被 挤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本章重点
• 大脑皮质的分层 • 脊髓灰质各部位神经元的特点 • 血-脑屏障的构成和作用
图1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图2 大脑皮质 的6层结构 (1) 银染法示神经 元的形态 尼氏染色示6 (2) 尼氏染色示6层 结构 (3) 髓鞘染色示神 经纤维的分布
图3
大脑皮质光镜图
图4
镀银染色)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光镜图 (镀银染色)
大脑皮质
小脑皮质
脊髓灰质
神经节
其它
1. 分子层 • 较厚,含大量神经纤维 较厚, • 神经元少而分散,包括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 神经元少而分散, • 星形细胞:位于浅层,小而多突起,轴突与 星形细胞:位于浅层,小而多突起, 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 • 篮状细胞:位于深层,大,轴突长,末端呈 篮状细胞:位于深层, 轴突长, 网状包囊与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
图
1 分子层 2 蒲肯野 细胞层
10
3 颗粒层
★
→ →
(↑α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图11 脊髓前角光镜图 (↑ 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图12 脊神经节模式图 ⑴局部 ⑵ 假单极神经元
图13
脊神经节细胞光镜图
图14
镀银染色) 内耳螺旋神经节光镜图 (镀银染色)
图15
交感神经节光镜图
环行肌 神经元 纵行肌
副交感神经节图16 副交感神经节- 小肠肌间神经丛 :HE染色 (左:HE染色 右:镀银染色 )
图17 血-脑屏障模式图
图18
血-脑屏障电镜图
骨膜 硬膜 蛛网膜 蛛网膜 下隙 软膜
头皮 帽状腱膜 颅骨 蛛网膜 颗粒
大脑 皮质 图19 颅部冠状切面) 脑膜模式图 (颅部冠状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硬脑膜
• 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是颅骨内 面的骨膜,仅疏松地附于颅盖,特别是 在枕部与颞部附着更疏松,称为骨膜层。 但在颅的缝和颅底则附着更牢固,很难 分离。颅内无硬膜内腔。硬脑膜内层较 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 续连,称为脑膜层。
硬脑膜突起
• 在一定部位,硬脑膜内层折叠成皱襞, 其中重要的有: 大脑镰 形如镰刀。是硬脑膜内层 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向伸展与两半球之 间的结构。其前端窄,附于鸡冠,后分 宽,向下连于小脑幕的上面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
刘春兰
一.头皮 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 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
• 1:皮肤: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 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 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2 皮下组织: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 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 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3 帽状腱膜: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 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 坚韧有张力。 4 帽状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 成。 5 骨膜: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脑幕与 大脑的枕叶相隔。小脑借上、中、下三 对脚与脑干相连。上脚(结合臂)与中 脑被盖相连,中脚(脑桥臂)与脑桥的 基底部相连,下脚(绳状体)与延髓相 连。小脑在脑干菱形窝的背方,与菱形 窝之间的空间为第四脑室。小脑可分为 蚓部和半球部。。
•
四.脑膜
• 颅骨与脑间有三层膜。 • 由外向内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 膜;三层膜合称脑膜。
•
二.颅骨
•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 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固的 整体,称为颅(cranium) 。通常将组成脑 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颅骨可分为颅盖 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 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 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 线以下为颅底。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分离性运动障碍。 • 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纤维联系
受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 •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纤维联系受伤:
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强哭、强笑)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 岛叶:外侧裂深面—内脏感觉和运动 • 边缘叶: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
脑室下角底壁,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 回、海马旁回、钩回
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绪和记忆等)、 内脏活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内囊
• 解剖结构 • 病损表现 1、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征 2、部分性内囊损害
状——海马 •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优势半球颞叶广泛损害 • 象限盲——颞叶深部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枕叶: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后方——视觉 • 损害——视觉障碍 • 全盲——双侧视觉中枢 • 偏盲——一侧视觉中枢,黄斑回避 •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舌回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楔回 • 视物变形——顶枕颞交界区
底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对侧以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偏身投掷
精品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脑干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1、脑干神经核 • 2、传导功能(感觉、运动) • 3、 脑干网状结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脑干损害定位的诊断
功能 • 意识-觉醒的维持 • 反射功能(肌张力、平衡、咳嗽、眼球运
动、光反射等) • 基本的生命中枢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导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
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脑干脑室系统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人脑区域图神经分布图小脑皮质结构小脑脑岛基底核海马和穹窿各种剖面图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颅顶层次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脑脊液循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脊柱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解剖生理学 第五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的舌咽神经下神经节,中枢突终于延髓
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
咽黏膜、劲动脉窦等处的感受器;
④躯体感觉纤维,胞体位于颈静脉孔处
的舌咽神经上神经节内,分布于耳后皮
肤,中枢突则入脑,终于脑干的三叉神
经脊束核。
耳神经节
IX 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的根丝, 自延髓橄榄后沟 前部出脑,与迷 走神经和副神经 同出颈静脉孔。 在孔内神经干上 有膨大的上神经 节,出孔时又形 成一稍大的下神 经节。
眼神经和上颔神经为躯体感 觉神经,下颔神经为混合性神 经。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位 于三叉神经节,其中枢突汇集 成三叉神经本千入脑桥,终于 脑干中的三叉神经感觉核,其 周围突则组成3个分支中的 大部纤维,分别分布到面部皮 肤、眼球、口腔、鼻腔和鼻 窦的黏膜、牙齿和脑膜,接受 痛、温、触觉感受器的信息。
三叉神经节
下干
后侧束 内侧束
腰丛
组成:由T12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和 L4前支 一部分组成。
位置:腰大肌深面,支配 髂腰肌、腰方肌、 腹股沟区以及大腿 的前部和内侧部。
主要分支: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股神经 闭孔神经
骶丛
1.组成: 由L4前支一部分、L5腰神 经前支(合称腰骶干)和全 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 2.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 盆壁、会阴、臀部、股后 部、小腿和足。 3.主要分支:坐骨神经。
蜗神经节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
蜗核
IX 舌咽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
出颅腔。 含4种纤维成分:
①躯体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茎突
咽肌;
②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 起于下泌涎核,在耳神经节交换
上神经节 下神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Ⅴ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连脑部位 脑桥
精品课件
出入颅部位
眼 N —眶上裂 上颌N —圆 孔 下颌N —卵圆孔
分布
感觉性
头面部皮肤
口鼻眼粘膜
运动性
精品课件
咀嚼肌
三叉神经感觉支在头面部的分布
精品课件
眼N
上颌N 下颌N
Ⅵ 展神经 Abducent nerve
连脑部位 脑桥延髓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意识障碍的类型
以觉醒程度为主的意识障碍:
• 嗜睡:表现为精神萎靡、轻度刺激能够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停 止刺激后转入睡眠状态。
• 昏睡:表现为意识障碍较前加重,高声呼喊或较强的疼痛刺激方 能唤醒,能简单回答,但经常错误,不能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后 很快转入深度睡眠状态;
精品课件
分级 0/5 1/5 2/5
3/5 4/5 5/5
肌力分级
描述
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 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 能抬起
肢体可以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正常肌力
精品课件
谢谢聆听
精品课件
• 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生理、病理反射均消失, 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不平稳。
精品课件
意识障碍的类型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 意识模糊: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 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 平。
• 谵妄状态:患者处于觉醒状态,注意力、定向力等极大紊乱,易 激惹,表现有焦虑、幻觉及妄想等,甚至可有冲动及攻击行为。
左喉返N
食管前丛
迷走前干
迷走后干
精品课件
Ⅺ 副神经 Accessory nerve
连 脑 橄榄后沟 出 颅 颈静脉孔 分 布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一侧损伤后的表现:
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 向健侧转颈不能 同侧肩下垂并耸肩无力
精品课件
Ⅻ 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erve
连 脑 锥体外侧 出 颅 舌下N管 分 布舌 肌
精品课件
舌下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与损伤部位有关
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
一侧病变时, 伸舌偏向病灶对侧。
此因正常时两侧颏舌 肌运动将舌推向前方,若 一侧颏舌肌肌力减弱,则 健侧肌运动将舌推向偏瘫 侧,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 动
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
一侧病变时, 患侧舌肌瘫痪,伸舌偏向 患侧;
两侧病变时, 伸舌受限或不能,同时伴 有舌肌萎缩。
• 昏迷:不论何种刺激均不能唤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 发睁眼。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精品课件
• 浅昏迷:不能唤醒,强痛刺激如压眶等时有回避动作及痛 苦表情,生理反射正常存在(腹壁反射可消失),生命体 征平稳。
• 中昏迷: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对疼痛反应消失,四肢瘫 痪,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生理反射减 弱,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一嗅二视三动眼 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精品课件全
四滑五叉六外 十迷一副舌下
Ⅰ 端脑(嗅球) Ⅱ 间脑(视交叉) Ⅲ 中脑(脚间窝) Ⅳ 中脑(下丘下方) Ⅴ 脑桥(脑桥基底与小
脑中脚交界处) Ⅵ 脑桥(延髓脑桥沟) Ⅶ 脑桥(延髓脑桥沟) Ⅷ 脑桥(延髓脑桥沟) IX 延髓(橄榄后沟) Ⅹ 延髓(橄榄后沟) Ⅺ 延髓(橄榄后沟) Ⅻ 延髓(橄榄前方)
精品课件
面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与损伤部位有关 面神经管内损伤
仅表现为病灶对侧眼裂以 下表情肌的瘫痪,即: 鼻唇沟变浅 口角轻度下垂
精品课件
Ⅷ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精品课件
连脑 桥延沟 入颅 内耳门
分布 壶腹嵴 囊斑 螺旋器
损伤 听觉障碍 平衡障碍
Ⅸ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ⅣⅤ
Ⅰ
ⅧⅦ Ⅻ
Ⅱ ⅢⅣ ⅥⅤ
Ⅹ Ⅺ
精品课件
Ⅱ
ⅧⅦ Ⅻ
ⅢⅣ Ⅴ
Ⅵ
Ⅹ Ⅺ
Ⅰ 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
连脑部位 端 脑 入颅部位 筛 孔 分 布 嗅粘膜 损 伤 嗅觉障碍
+
精品课件
Ⅱ 视神经 Optic nerve
连脑部位 间 脑 入颅部位 视神经管 分 布 视网膜 损 伤 视觉障碍
精品课件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精品课件
连脑部位 中 脑 出颅部位 眶上裂 分 布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上睑提肌 下斜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损伤后表现
上睑下垂 瞳孔散大 复视
外下斜视 对光反射消失
精品课件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连脑部位 中 脑
精品课件
分布 上斜肌 损伤 眼不能 向外下看
神经系统解剖及生理
神经外科二 姜亚磊
精品课件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精品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端脑(大脑) 间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小脑
精品课件
脑神经概述
脑神经的名称
12对,用罗马数字表示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 位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连 脑 橄榄后沟 出 入 颈静脉孔
一侧舌咽神经损伤 咽部感觉减退或丧失 咽反射消失 同侧舌后1/3味觉丧失 同侧咽肌无力
精品课件
Ⅹ 迷走神经 Vagus nerve
连 脑延 髓 出 颅 颈静脉孔
损伤后的表现:
声音嘶哑
软腭不能提升
吞咽困难
咳嗽无力
心动过速
精品课件
咽支
内支
外支 喉上N
颈心支
右喉返N
心丛 右肺丛
精品课件
出颅部位 眶上裂
分布
外直肌
损伤
眼内斜视
精品课件
Ⅶ 面神经 Facial nerve
连脑部位 脑 桥 出颅部位 内耳门
面神经管 茎乳孔
颞支
支
颧支
配
颊支
诸
表
下颌缘支 情
颈支
肌
精品课件
面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与损伤部位有关
面神经管外损伤
同侧面肌瘫痪,即 额纹变浅或消失 不能皱眉 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 角膜反射消失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并偏向健侧 鼓腮漏气 鼓腮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