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的设计及施工

合集下载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概述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强夯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清理: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强夯设备,如强夯机、振动锤、液压系统等。

(3)施工材料准备:备足强夯材料,如碎石、砂石、水泥等。

2. 地基处理(1)地质勘察:对地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为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2)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如清除软弱层、换填、排水等。

3. 强夯施工(1)夯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点位置和数量。

(2)强夯作业:按照夯点布置图,依次进行强夯作业。

(3)施工监控:在强夯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结束(1)验收:对强夯施工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维护:对强夯地基进行维护,防止地基沉降。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如夯击次数、夯击能量等,确保施工质量。

5. 强夯施工结束后,要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了解地基沉降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6. 强夯施工期间,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施工结束后,要对强夯地基进行养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总结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确保施工效果。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强夯法施工规范

强夯法施工规范

强夯法施工规范目录1. 强夯法施工概述2. 施工前准备3. 强夯设备要求4. 强夯施工步骤5. 强夯后处理6. 安全注意事项1. 强夯法施工概述强夯法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应用重锤的冲击作用,将土壤压实,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强夯法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

2.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建立工程档案,包括场地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

-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强夯区域划定、施工参数等。

- 确定强夯设备和工具,检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 确定工程人员的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 强夯设备要求强夯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备应经过合格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性能正常。

- 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书和经验。

- 设备应设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以预防事故发生。

4. 强夯施工步骤强夯施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障碍物影响施工。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强夯区域和施工参数。

3. 检查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进行试坑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

5. 根据试坑测试结果,调整强夯参数,如冲击力、冲击频率等。

6. 开始强夯作业,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

7. 监测强夯效果,如土壤密实度、承载力等。

5. 强夯后处理强夯施工结束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清理施工区域,移除多余的材料和设备。

- 检查强夯区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 做好记录和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6. 安全注意事项在强夯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 严禁在施工区域内站立或行走。

- 避免强夯设备与电缆、管线等设施接触。

- 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以上是强夯法施工的规范要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强夯法技术要求

强夯法技术要求

强夯法技术要求强夯法技术是一种用于基坑回填松散地层的技术,通过压实松散地层,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强夯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港口码头等项目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夯法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一、强夯法技术的原理强夯法技术基于冲击压实的原理,通过大锤冲击地面,使松散地层中的颗粒得到重新排列和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强夯施工时,利用大锤的冲击力产生的动能,在地基内部形成冲击波,将地基土层内部的颗粒重新排列和紧密排列,从而形成坚实的土壤体。

二、强夯法技术的施工方法1. 地基准备:清除地表上的杂物和松散土壤,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然后进行地表的抹平和夯实,以确保夯击力能得到传导。

2. 配置和安装强夯设备:根据项目要求,配备合适的强夯设备。

将设备固定在地面上,确保设备的稳定。

3. 施工分区和施工顺序: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设计要求,将工程区域划分为多个施工分区。

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施工。

4. 施工过程控制: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控制夯击次数和距离。

夯击次数多的地区和距离大的地区需要施加更大的冲击力,以确保地基的夯实程度。

5. 夯实效果检测: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夯击后的地基进行检测,以确保夯击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三、强夯法技术的要求1. 土壤条件要求:强夯法适用于粉砂、粘性土、黏土等松散地层。

但对于含有较多岩屑、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地层,需要进行工程清理和预处理。

2. 施工设备要求:强夯设备应具备较大的冲击力和夯击能量。

同时设备应稳定可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3. 夯击次数和距离控制:夯击次数和距离的控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松散地层的夯击次数和距离较小,而坚实地层的夯击次数和距离较大。

4. 施工过程控制:夯击过程中应保持冲击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确保夯击效果的一致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避免错位和交叉。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地基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砂土和碎石土,地基承载力较低,不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本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的通过强夯地基施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依据1. 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2. 地基处理设计文件;3. 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四、施工工艺1. 施工设备(1)强夯设备:选用冲击能量为1000kN·m的强夯设备;(2)振动设备:选用振动能量为300kN·m的振动设备;(3)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平板振动器、钻机等。

2.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排水、施工道路等;(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场地测量放线;(3)钻机就位:根据放线结果,将钻机就位;(4)钻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作业;(5)夯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强夯或振动夯击;(6)检测:对施工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7)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 施工要点(1)场地平整:场地平整要求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排水设施完善;(2)测量放线:放线准确,确保施工精度;(3)钻孔:钻孔深度、直径、倾斜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夯击:夯击顺序、夯击次数、夯击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检测: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部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2. 施工设备:设备性能良好,操作人员熟练;3.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4. 施工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5. 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安全、稳定。

六、施工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2. 设备安全:设备运行正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3. 施工环境:施工场地安全,排水设施完善;4.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强夯法施工方案

强夯法施工方案

强夯法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道路工程施工设计图》《地质勘探报告》《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投标范围内的强夯工作量为108820m2,强夯桩号范围为HCK2+020-HCK2+780, HCK2+880-HCK3+980,间距1860m。

夯实深度6〜7m,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8。

三、强夯设计要求及参数1、强夯应分层强夯,每层厚度4米。

点夯夯击能量不小于2000KN.M。

满夯夯击能量不小于500KN.M。

2、强夯采取先点夯后满夯的顺序,夯点布置间距5米*5米梅花形布置。

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厘米,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遍强夯;周边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厘米。

普夯完成后以压实度控制质量,4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3%,场地平整范围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0%。

3、每遍强夯时间间隔为不小于7天。

4、强夯质量要求为不小于12吨。

5、强夯影响范围为15米,注意周边15米内对建筑物的影响。

6、做好强夯作业区周边片石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四、施工准备项目经理部组建强夯施工班组,施工人员12人,同时配备专职安全员、技术员定点指挥施工作业。

计划投入施工机具:带自动脱钩落锤装置的25T履带式强夯机三台,同时佩带2个点夯重锤和一个普夯锤。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各一台,自卸车5台。

五、施工方案强夯施工流程图设定试夯区试夯卄确定夯击参数第一遍夯点放样第一遍夯点施工达到要求回填及整平达到要求2、施工方案及主要事项2、1试夯在应经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周边片石盲沟排水沟,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m 2,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强夯处理的施 工工艺;夯点布置为梅花形,间距5米,夯击能为2000KN.M ,布置如下图:6*5米路基碾压整平 排水盲沟设置检测合格[下一遍夯点施工回填及整平不合格下一道工序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②②②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②②②2*5米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②②②强夯梅花型布置点位图点夯夯锤重量选择为16吨,直径2.35米,底面积4.35平方米,夯锤落高最高为13.7米,单点最大夯击能为2200KN.M。

地基工程 强夯法施工

地基工程 强夯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法施工1.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

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个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士进行动力挤压。

根据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的不同,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两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和动力固结。

1.2动力密实机理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强制压密地基,使土中气相体积大幅度减小。

13动力固结机理强夯加固细粒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固结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土的结构,使土体局部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作为孔隙的排水通道,加速土体固结土体发生触变,强度逐步恢复。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阿强夯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和锤重和落距有关外,还与地基土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置JII页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预估。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表1单击夯击能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湿陷(kN∙m)等粗颗粒土性黄土等细颗粒土IOOO 4.0-5.0 3.0〜4.02000 5.0-6.0 4.β~5.03000 6.φ-7.05∙0~6.040007.β~8.06,0s7.050008.0-8.57.0-'7.560008.5-9.07.5~8.080009.0-9.58.0~9.0100009.5-10.510.071O1200011,5S12.511.0-12.01400012.5S13.512.0SI3.01500013.5〜14.013QS13.51600014.074,513.574.01800014.575.5—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引言:强夯施工工艺是一种在土壤中施加高能动力荷载,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一、强夯施工工艺流程1. 前期准备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施工区域的边界和范围,清除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并进行必要的土壤取样分析。

2.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强夯施工的核心步骤。

首先,将夯锤安装在夯机上,并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夯锤的重力和下落速度。

然后,将夯机放置在施工区域的边缘,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轨道和夯点的设置。

最后,启动夯机,通过连续进行夯击操作,施加动力荷载到土壤中。

3. 后期处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工作。

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疏浚和平整,清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残余物,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二、强夯施工方法1. 单锤强夯法单锤强夯法是最基本的强夯施工方法之一。

施工过程中,夯锤通过自由落体垂直撞击地面,产生动力荷载作用于土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软、其压实度较低的场地。

2. 多锤强夯法多锤强夯法是一种通过多个夯锤同时施加动力荷载的施工方法。

相较于单锤强夯法,多锤强夯法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施加更大的动力荷载,提高压实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硬、需要较高压实度的场地。

3. 频率可调强夯法频率可调强夯法是一种根据土质情况和设计要求,灵活调整夯击频率的施工方法。

通过改变夯击频率,可以实现对土壤不同层次的压实,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4. 波浪强夯法波浪强夯法是一种将夯锤的撞击力转化为波浪传播的施工方法。

通过改变波浪的传播速度和振动频率,可以将动力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土层,实现更好的土壤压实效果。

结论: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是一种有效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力学性能的技术手段。

根据具体施工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通过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强夯施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土壤力学性能,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地基强夯法处理施工方案_

地基强夯法处理施工方案_

地基强夯法处理施工方案_1.现场勘测与设计: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前,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测,了解地质情况、荷载要求等。

然后进行设计,确定强夯点数、夯杆的形式和长度,并绘制处理平面图。

2.强夯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强夯设备,包括夯杆、夯击器、附件等。

夯杆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

3.强夯孔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进行强夯孔的施工。

强夯孔的直径和深度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夯杆长度来确定。

施工时应保持强夯孔的直径和地基表面的垂直度。

4.夯杆的安装:将夯杆从强夯孔中插入,并用适当的工具将其固定。

夯杆的安装要注意保持垂直和水平。

夯杆的长度要根据地基厚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5.强夯处理:通过夯击器施加冲击力,使夯杆向下冲击地基。

冲击力的大小要根据地基的稳定性和荷载要求来确定。

冲击方向要保持垂直。

6.检测和质量控制:在进行强夯处理过程中,要进行地基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可以使用地基探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地基的压实度和稳定性。

7.强夯点的布置和密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强夯点的布置和密度。

密度的选择要根据地基的类型和荷载要求来确定。

布置要合理,避免出现冲击力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情况。

1.选择适当的夯杆:夯杆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

夯杆的质量和强度要符合标准,以保证夯杆在强夯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或断裂。

2.避免超载冲击:在进行强夯处理时,要避免超载冲击。

冲击力的大小要根据地基的稳定性和荷载要求来确定,不宜过大或过小。

3.控制冲击方向和速度:冲击方向要保持垂直,以保证地基能够得到均匀的压实。

冲击速度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快或过慢。

4.防止地基变形和沉降:在进行强夯处理时,要注意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如果地基有较大的变形或沉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强或加固。

5.检测和质量控制:在进行强夯处理过程中,要进行地基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可以使用地基探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地基的压实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地基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强夯振动、噪声对人的影响 • 强夯时产生振动与噪声,对人的生理、心理均产生影
响,垂直振动、水平振动随着楼层增高而增大,故高层 的住户感觉振动大。对强夯时室外噪声的测试表明, 60m外噪声仍超出国家规定。
21
三、强夯的施工工艺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 在砂土中,孔压往往经一二锤即达最大值,以后也不 累计增长,而是在二击间歇期消散。
• 在非饱和黄土中,强夯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产 生渗流及孔压。
10
一、强夯法设计
(2)孔压的消散特征
1) 与土的类别有关,砂土渗透系数大,一般2~3h即可消 散完,粘性土渗透差,一般需1周以上。
2) 与周围排水条件有关。在单点夯中,土体周围侧面均可 排水,孔压消散快,在群夯中,只能上下排水,孔压 消散慢,如太原面粉二厂强夯,单点夯12h消散,群夯 8天以上只消散90%,山西化肥厂群夯消散需1个月, 夯坑填砂,加打砂井,排水纸版可缩短排水时间。
第一次夯4点,夯点采用6m×6m正方形布置形式;
第二次夯1点,以大面积计,第二次夯点采用也是6m×6m正 方形布置形式;
第三次夯4点,夯点采用4.2m×4.2m正方形布置。分三次完
成夯一遍后,9个夯击点布置为3m×3m正方形布置。
14
一、强夯法设计
(3)夯击次数
•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外边超出基础外 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处理深度H的1/2+1/3,并不宜小 于3m。
4
一、强夯法设计
(2)经验统计值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
定,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 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5.1预估。
表5.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5
一、强夯法设计
(3)现场试夯 • 按式(5-1)与表5.1初步确定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与 夯击功能的关系,选用强夯的重锤与落距,最终以进 行现场试夯为准。
3)锤底面积一般根据锤重决定,锤重为100~250 kN时,可 取锤底静压力25—40kPa。细粒土,单击能低,容易取较 小值。细粒土、黄土,单击能高宜取较大值。以上适用于
单击夯击能小于8000kN·m时,若夯击能加大,锤重加 大,静压力值相应加大。
4)夯锤宜设若干排气孔,孔径宜取250~500mm,孔径过小
(4)影响k值的因素研究 • 单位面积上施加的总夯击能(不包括满夯)及遍数; • 土本身结构强度影响; • 锤底面积; • 混凝土锤与铸锤对比; • 土层分布影响。
6
一、强夯法设计
2. 单位面积夯击能
(1)总单位面积夯击能
• 单击夯击能为夯锤重W与落距h的乘积。锤重和落距越 大,加固效果越好。
• 整个加固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 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可通过试验确定。
23
思考题
•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是如何确定的? • 如何选用夯击范围和夯击点?
24
• 强夯引起的场地变形可以分为沉陷、隆起及震陷。
1)强夯时夯坑附近的地表变形(沉陷、隆起)随土质、土的含 水量差异不同。在饱和软土中,夯坑附近将隆起;在黄 土中则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大时的开始几击,夯坑浅 时地表有几毫米的隆起及外移,随后转为下沉及向坑心 位移;对砂土、灰渣等松散土则主要引起沉降。
2)强夯震陷对建筑的影响。在黏性土中,特别是黄土中,
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 钩,测量。
6) 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 一个夯点的夯击。
7) 重复步骤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9)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布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
容易堵孔,丧失作用。
18
一、强夯法设计
6.起夯面
• 为使强夯加密土不被挖除,有效利用其加固深度,起夯 面可高于基底或低于基底。高于基底是预留一压实高 度,使夯实后表面与基底为同一标高。低于基底是当要 求加固深度加大,能级达不到所需加固深度时,降低起 夯面。在满夯时再回填至基底以上,使满夯后与基底标 高一致,这时满夯加固深度加大,需增大满夯单击能。
设计。
3
一、强夯法设计
1.加固深度的确定
(1)公式计算
H = k Wh
(5-1)
10
式中:H — 加固土层深度,m; W— 锤重,kN; h — 落距,m; k —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影响系数(根据不同
土质条件取值:一般粘性土、砂土取 0.45~0.6;高填土取0.6~0.8;湿陷性黄土
取0.34~0.5)。
增长,消散与固结的关系; ② 研究加固深度和范围; ③ 确定两遍夯击的间歇时间。
9
一、强夯法设计
(1)孔压的增长特征
• 在粘性土中由于土的透水性差,在夯次间歇时间内, 孔压来不及消散,孔压逐次增长,并趋于稳定值,表 示锤底主压实区已形成。增加夯次,或使土隆起,或 使主压实区下移,以不增加锤底主压实区的挤压力和 范围,只要夯坑不隆起,加固仍有效。
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两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
量夯后场地高程。
22
四、质量检验
• 强夯法处理地基加固效果检验可根据地基工程地质情 况及地基处理要求选择下列几种方法中的二种或二种 以上方法进行:
室内土工试验; 现场十字板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旁压仪试验; 波速试验; 载荷试验。
• 通过强夯加固前后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了解强夯加 固地基效果。
16
一、强夯法设计
(5)满夯 • 满夯的作用是加固表层,即加固单夯点间未压密土,
深层加固时的坑侧松土及整平夯坑填土,需加固深度 可达3~5m或更大,故满夯单击能可选用500~ 1000kN·m或更大,布点选用一夯挨一夯交错相切或一 夯压半夯,每点击数5~10击,并控制最后二击夯沉 量,宜小于3~5cm。
7.垫层 • 对软弱饱和土或地下水很浅时。常需在表面铺设砂砾
石,碎石垫层厚0.5~1.5m,其作用如下:
• 1)形成一覆盖压力,减少坑侧隆起,使坑侧土得到加 固。
• 2)夯击后形成坑底容易透水土塞,从而增大加固深
度,并可防止夯坑涌土,有利于坑底土孔隙水压消
散。
19
二、强夯时的场地变形及振动影响
1.强夯的场地变形
12
一、强夯法设计
(2)夯点布置
• 夯击点布置一般可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 击点间距可取5~9m,以后每遍夯击点间距可以与第一遍 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加固深度要求较深或采用的单 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所选用的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适 当增大。
图5.1 夯击点布置及夯击次序
13
一、强夯法设计
(3)分遍的间隔时间
• 根据上述孔压的消散特征,分遍的间隔时间为:对非 饱和土,透水性好的砂土可连续夯击;一般透水性较
好的粘性土1~2周,透水性差的粘性土、淤泥质土不
少于3~4周。
11
一、强夯法设计
4.夯点布置与分遍
(1)夯点间距 • 由前述加固机理的介绍可知,主要压实区是夯坑底
下(1.2~2)D(其中D为锤底直径),侧面至坑心计起 (1.3~1.7)D,考虑加固区的搭接,夯点间距一般取 (1.7~2.5)D,密实度要求高时,取较小值;反之取 大值。
•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 量关系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
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 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 时为20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距夯坑5m外的场地位移变形不大,建筑物不受振动影 响,不产生震陷。而在灰渣地基中,距50m处也有4mm 的沉降,即振动引起的震陷比较均匀,这在强夯方案选
择时应予考虑。
20
二、强夯时的场地变形及振动影响
2.强夯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 强夯引起的振动与地震显著不同,因此危害也不同。一 般认为,强夯振动对建筑物的危害与爆破相当,危害判 别标准现在很不统一,有的以爆破地震烈度表控制;有 的以地表振动速度控制;有的建议以加速度控制,控制 值也相差很大。
地基处理
建筑工程学院 : 吕桂林
第五讲 强夯法的设计及施工
2
一、强夯法设计
• 强夯法加固地基设计包括下述内容: • 确定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单击夯击能,
选用夯锤的重量、形状以及夯击落距, • 确定强夯施工夯击范围、夯击点的平面布置、每点夯
击击数、强夯施工夯击遍数以及间歇时间, • 还有确定垫层厚度。强夯设计还应包括施工现场测试
• 在一般情况下,对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 对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土的类型
极限单位面积夯击能 加固深度 锤底面积
7
一、强夯法设计
(2)每遍单位面积夯击能
• 对饱和土需要分遍夯击,这是因为每一遍夯击也存在 一极限夯击能,每遍极限夯击能为地基中孔隙水压力 到达土的自重应力时的夯击能,此时土已液化,称之 为每遍最佳夯击能或饱和夯击能。单遍夯击饱和夯击 能(或其夯击数)可通过相似工程类比决定或根据以下三 条原则之一通过试夯决定。
1) 坑侧不隆起(包括不向夯坑内挤出),或每击隆起量小 于每击夯沉量,这表明土仍可挤压。
2) 夯坑不得过深,以免造成提锤困难,为增大加固深 度,必要时在夯坑内加填粗粒料,形成土塞,增多锤
击数。
3) 每击夯沉量不得过小,过小无加固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