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施工的
强夯法施工规范

强夯法施工规范目录1. 强夯法施工概述2. 施工前准备3. 强夯设备要求4. 强夯施工步骤5. 强夯后处理6. 安全注意事项1. 强夯法施工概述强夯法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应用重锤的冲击作用,将土壤压实,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强夯法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
2.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建立工程档案,包括场地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
-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强夯区域划定、施工参数等。
- 确定强夯设备和工具,检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 确定工程人员的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 强夯设备要求强夯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备应经过合格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性能正常。
- 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书和经验。
- 设备应设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以预防事故发生。
4. 强夯施工步骤强夯施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障碍物影响施工。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强夯区域和施工参数。
3. 检查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进行试坑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
5. 根据试坑测试结果,调整强夯参数,如冲击力、冲击频率等。
6. 开始强夯作业,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
7. 监测强夯效果,如土壤密实度、承载力等。
5. 强夯后处理强夯施工结束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清理施工区域,移除多余的材料和设备。
- 检查强夯区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 做好记录和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6. 安全注意事项在强夯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 严禁在施工区域内站立或行走。
- 避免强夯设备与电缆、管线等设施接触。
- 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以上是强夯法施工的规范要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施工技术强夯法概述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应用高能量的冲击负荷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它被广泛用于土壤固结、土壤加密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等方面。
强夯法施工流程强夯法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土壤的类型、性质和厚度等重要参数,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 土壤覆盖层处理:如果土壤表层含有杂质或者含水量过高,需要先进行土壤覆盖层处理,以保证施工效果。
3. 夹层处理:若土壤中存在夹层,需要对夹层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
4. 强夯施工: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选取合适的夯击设备和夯击能量,按照一定的夯击布设密度和层数进行夯击。
5. 施工质量检验:完成强夯施工后,进行地基的质量检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法的优势强夯法有以下几个优势:1. 施工周期短:强夯法施工简便快速,相比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周期更短。
2. 对环境影响小:强夯法不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环境污染少,对周围建筑物和土壤的干扰较小。
3. 效果显著:强夯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强夯法的适用条件强夯法适用于以下条件的地基处理:1. 土壤类型为砂土、粉土或细粒土:强夯法对于砂土、粉土或细粒土等类型的土壤效果较好。
2. 土层较浅:强夯法适用于土层较浅的地区,对于较深的土层,施工效果可能不佳。
3. 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不足,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强夯法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施工设备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夯击设备和夯击能量。
2. 施工质量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4. 施工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制作施工报告,便于后期评估和分析。
以上是关于强夯法施工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强夯法施工》课件

解决方案
采用特殊锤头和填充材料, 对局部卵石层进行置换处理 ,以提高强夯效果。
案例三:某房屋建筑工程的强夯法施工
总结词
地基处理、施工监测、环境保护
地基处理
采用强夯法对房屋建筑的地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位移等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监测效果。
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施工材料和资源,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夯
夯击施工
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夯击操作 ,控制夯击能、夯击次数等参
数。
填筑整平
完成单个夯点的夯击后,进行 填筑整平,为下一轮夯击做准
备。
施工后的检测与验收
01
02
03
检测土质变化
对施工后的土质进行检测 ,了解土质的压实度、承 载力等指标。
验收工程
根据施工方案和相关标准 ,对完成的强夯工程进行 验收。
。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
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可能较为复杂,如存在 软土、砂土等,导致夯实效果不稳定。
设备老化或故障
夯击设备老化或出现故障,会影响夯击效果 和施工效率。
施工操作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或失误,也可能导 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
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加强地质勘查
在施工前加强地质勘查,了解施工区 域的地质条件,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 依据。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施工操作流程,确 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设备维护与更新
定期对夯击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使用。
地基工程 强夯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法施工1.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
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个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士进行动力挤压。
根据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的不同,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两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和动力固结。
1.2动力密实机理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强制压密地基,使土中气相体积大幅度减小。
13动力固结机理强夯加固细粒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固结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土的结构,使土体局部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作为孔隙的排水通道,加速土体固结土体发生触变,强度逐步恢复。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阿强夯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和锤重和落距有关外,还与地基土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置JII页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预估。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表1单击夯击能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湿陷(kN∙m)等粗颗粒土性黄土等细颗粒土IOOO 4.0-5.0 3.0〜4.02000 5.0-6.0 4.β~5.03000 6.φ-7.05∙0~6.040007.β~8.06,0s7.050008.0-8.57.0-'7.560008.5-9.07.5~8.080009.0-9.58.0~9.0100009.5-10.510.071O1200011,5S12.511.0-12.01400012.5S13.512.0SI3.01500013.5〜14.013QS13.51600014.074,513.574.01800014.575.5—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强夯施工要求

强夯施工要求一、一般规定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二、设计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1000 5.0~6.0 4.0~5.02000 6.0~7.0 5.0~6.03000 7.0~8.0 6.0~7.04000 8.0~9.0 7.0~8.05000 9.0~9.5 8.0~8.56000 9.5~10.0 >8.5~9.0——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
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5、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
第十章-2 强夯法施工方案

二、强夯法施工1、概述:本工程投标范围内的强夯工作量为43575m2,强夯桩号范围为坝1+388.0-坝1+929.0,间距541m,夯实深度6~7m,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8。
2、施工顺序和总原则强夯法施工顺序见下图。
强夯施工总体施工顺序图为保证强夯施工质量,在遵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单位在强夯施工领域内的多年施工经验,我们确定以下施工原则作为中标后组织现场施工的指导原则:2.1 加固处理遵守JGJ79-2002第6.1.1条的相关规定,2.2 强夯机具设备的选择应符合JGJ79-2002第6.3节的有关规定;2.3 强夯施工应遵守JGJ79-2002第6.3节的有关规定,并特别注意6.3.5条规定的隔震或防震措施;2.4 强夯地基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除应遵守JGJ79-2002第 6.4节和GB50202-2002第4.6节的有关规定外,还需根据设计要求检测施工前后地基土体干密度、相对密度和含水量以及土体的压缩模量等指标。
2.5 强夯施工前,我们必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强夯工艺试验,为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如夯锤重量、落距、夯点间距、夯点夯击遍数、每遍击数、前后两遍的间歇时间及夯沉量等提供依据。
2.6 强夯施工必须服从本工程坝基开挖及地下连续墙施工等工序的总体施工安排2.7强夯施工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在施工中应对地下水水位问题,坝基位置的地下水水位受黄河水位的影响较大,根据标书提供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远离黄河的沙漠地段地下水位逐渐增高,但水力坡度趋于平缓,近岸位置的地下水位与黄河水位基本持平。
根据我单位在黄河内蒙段多年施工经验和掌握的有关地下水信息,每年的春季流凌期间由于冰阻黄河水位较高,流凌结束后的4-6月份,由于沿线区段用水量大使得黄河水位相对较低。
当进入汛期后水位很难预测。
故我们把强夯施工安排在2011年4月-5月黄河低水位阶段施工,这样可以最大可能保证强夯质量。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夯法成为一种常用的地基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及其优势。
一、强夯法的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重物的重复冲击力,将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重锤通过自由下落或由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落下时对地面施加冲击力,使土体发生振动变形,然后在冲击力消失前收回,然后再次落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重锤的冲击力能逐渐使土体逐渐密实,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基勘察和测试,了解地基的性质和湿陷特点,确定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清理地表杂物,平整工地。
2. 施工设备准备强夯法的施工设备主要有重锤和夯杆。
重锤通常由较重的铸铁制成,夯锤头的形状可因土质而变化。
夯锤的重量和夯击频率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3. 施工操作(1)夯击点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布置夯击点,并进行标记。
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土体的不同特性和夯锤的工作效率来确定。
(2)夯锤操作:将夯锤举至一定高度,放开夯锤使之自由落下,击打地基。
夯击的力度由夯击的高度和重锤的质量来决定。
夯击后,夯锤回收至原高度,再次落下,反复夯击同一点位,直至地基密实。
(3)重复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夯锤的夯击次数和夯锤的布置顺序,对整个地基进行强夯施工。
正常情况下,重复夯击5-10次后会有较好的效果。
4. 后期处理施工完毕后,对地基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地基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地基仍存在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1. 施工效率高:强夯法能快速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速度快,能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2. 提高土体密实度:通过强夯法施工,土体的密实度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强夯法施工的ppt课件

1/2~2/3,并不宜小于3m。
19
2 工程实例
夯击点的布置
夯击点的间距
确定原则:一般根据地基土的 性质和要求处理的深度而定, 以保证使夯击能量传递到深处 和保护邻近夯坑周围所产生的 辐射向裂隙。
1.强夯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 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 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
对饱和无粘性土地基
土体可能会产生液化, 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 动密实的过程相同。
对饱和粘性土地基
产生超孔压,并且逐渐 消散,地基土固结,孔 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12
1 加固机理
动力
三
密实
种
加
动力
固
固结
机
理
动力
置换
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 动力荷载减小土孔隙,提高强度 处理细颗粒饱和土 局部产生裂缝,增加排水通道 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土体固结 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
达到10000kN*m。为了更进一步扩大强夯的
应用范围,在强夯技术的基础上,还形成了
强夯置换和柱锤冲扩等新技术 。
7
概述
以处理饱和软土为目的低能级强 夯技术;
三个 研究 方向
以处理高填土和深厚湿陷性黄土, 以及消除湿陷为目的的高能级强 夯技术;
强夯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优势互补, 发展成为组合式地基处理技术。
16
1 加固机理
弹
簧
活
静力固结理论与动力固结理论的模型比较
塞
a)静力固结理论模型 b)动力固结理论模型
模 型
静力固结理论(图a)
动力固结理论(图b)
①不可压缩的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不变的 ③弹簧刚度是常数 ④活塞无摩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饱和粘性土地基
产生超孔压,并且逐渐 消散,地基土固结,孔 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动力
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
三
密实
动力荷载减小土孔隙,提高强度
种
加
动力
处理细颗粒饱和土
固
固结
局部产生裂缝,增加排水通道
机
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土体固结
理
动力
置换
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
加密、碎石墩置换、排水的组合
路基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技术交底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主
2 工程实例
要
内
3 施工方法
容
4 质量检验
强夯法施工的
概述
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 种地基加固方法,我国于1978年首次由交通部一航 局科研所及其协作单位在天津新港三号公路进行了 强夯法试验研究。它通过一般8~30t的重锤(最重可 达200t)和8~20m的落距(最高可达40m),对地基土 施加很大的冲击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 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等。
强夯法施工的
概述 强夯法适用土层
碎石土
等等
砂土
低饱和
杂、素
度的粉 土与粘 性土
湿陷性 黄土
填土
对于高饱和度的可采 用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施工的
概述
《建筑地基处 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规定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 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 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 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 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 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 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 的工程。强夯置换法在设计 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
4. 触变恢复:土体的强度逐渐减低,当出现液化或接近液化时,强度达 到最低值。此时土体产生裂隙,而吸附水部分变成自由水,随着孔压 的消散,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夯击三遍的情况
从左图可以看出, 每夯击一遍时,体积 变化有所减少,而地 基承载力有所增长, 但体积的变化和承载 力的提高,并不是遵 照夯击能的算术级数 规律增加的。
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施工的
概述 强夯法的优点
加固效果好 施工简单 使用经济
强夯法加 袋装砂井
软粘土地基的综合治理
强夯法施工的
国内 发展 阶段
概述
自引进到80年代初,约8年。本阶段工程应 用强夯能级比较小,一般仅为1000kN*m,处 理深度5m左右,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
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本阶段兴建国家重点 工程山西化肥厂,为了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 性,国家化工部组织开发了6250kN*m能级 强夯,使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10m左右。 90年代初到2002年,本阶段以兴建国家重 点工程三门峡火力发电厂为契机,成功开发 了8000kN*m能级强夯,使强夯消除黄土湿 陷性的深度达到15m。 2002年底至今,强夯工程最高应用能级已经 达到10000kN*m。为了更进一步扩大强夯的 应用范围,在强夯技术的基础上,还形成了 强夯置换和柱锤冲扩等新技术 。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弹
簧
活
静力固结理论与力固结理论模型
模 型
静力固结理论(图a)
动力固结理论(图b)
①不可压缩的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不变的
③弹簧刚度是常数
④活塞无摩阻力
强夯法施工的
①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变化的 ③弹簧刚度为变数 ④活塞有摩阻力
2 工程实例
三淅高速TJ08标新积黄土地基强夯处理
工程概况
三淅高速灵卢段TJ08标是河南省的重点在建项目。 它的修建保证了卢氏县的经济发展,也使的河南省县县 通高速的设计规划得以实现。我标段有3段新积黄土地, 设计要求强夯施工。
设计要求经强夯法加固原地面,使原地面地基承载 力达到要求,开始路基填筑。保证了路基施工的质量。
根据基础形式布置
1/2~2/3,并不宜小于3m。 强夯法施工的
2 工程实例
夯击点的布置
1.强夯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 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 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2.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 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
强夯法施工的
概述
以处理饱和软土为目的低能级强夯 技术;
三个 研究 方向
以处理高填土和深厚湿陷性黄土, 以及消除湿陷为目的的高能级强夯 技术;
强夯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优势互补, 发展成为组合式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法施工的
质量检验
施工方法 工程实例
加固机理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夯 锤
夯击能
冲击力
冲击波
隆起 地面
冲切上部 土体
结构破坏
挤压
形成夯坑
土体
强夯法施工的
挤压周围 土体
1 加固机理
某工程测得的单点夯夯坑夯沉量及 周围地表隆起情况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对非饱和土地基
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 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 挤密振密效果明显。
对饱和无粘性土地基
土体可能会产生液化, 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 动密实的过程相同。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
动
大的应力波,破坏了土体原有的
力
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 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
固
使孔隙水顺利逸出,待超孔隙水
结
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由于软
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提高。
强夯法施工的
1 加固机理
Menard首次对传统的固结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饱和 土是可压缩的新机理。
强夯法施工的
2 工程实例
夯击点的布置
根据基底平面形状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应考虑施工时吊机的行走通道
夯击点的布置
等边三角形
强夯置换墩位布置
正方形
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 围,具体的放大范围,可根据 建筑物类型和重要性等独因立素基决础或条形基础 定。对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 基础外缘宽度宜为设计深度的
1. 饱和土的压缩性:进行强夯时,气体体积压 缩,孔压增大,随后气 体有所膨胀,孔隙水排出的同时,孔压就减少。
2. 产生液化:土体中气体体积百分比为零时,就变成不可压缩的。相 应于孔隙水压力上升到覆盖压力相等的能量级,土体即产生液化。继 续施加能量,除了使土起重塑的破坏作用外,能量纯属是浪费。
3. 渗透性变化:超孔压大于颗粒间的侧向压力时,致使土颗粒间出现裂 隙,形成排水通道。此时,土的渗透系数骤增,孔隙水得以顺利排 出。孔压消散到小于颗粒间的侧向压力时,裂隙即自行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