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淀粉的取代度与吸湿保湿性能关系的研究
湿热处理对不同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湿热处理对不同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影响徐忠;缪铭;王鹏;黄敏婕【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21)005【摘要】采用湿热处理不同种类淀粉,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布拉本德黏度仪等测试方法测定了颗粒结构和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经过湿热处理后,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峰强度的下降以及结晶度的降低.与原淀粉相比,经湿热处理后,淀粉的黏度、膨胀率、溶解率、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总页数】5页(P649-653)【作者】徐忠;缪铭;王鹏;黄敏婕【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绿色化学与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绿色化学与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相关文献】1.湿热处理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损伤淀粉理化性质影响 [J], 刘琳;刘翀;郑学玲2.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影响 [J], 赵凯;张守文;方桂珍;杨春华3.湿热处理对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J], 高群玉;武俊超;李素玲4.不同改性方法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及颗粒结构的影响 [J], 张民;吴娜;董家美;王芳5.湿热处理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淀粉多尺度结构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J], 卞华伟;刘誉繁;郑波;朱惠莲;陈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热处理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湿热处理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罗志刚;高群玉
【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
【年(卷),期】2006(021)001
【摘要】湿热处理是改性淀粉的一种新的物理方法.本文列举了不同种类淀粉的湿热处理条件,对湿热处理影响淀粉的理化性质如颗粒形貌、糊化性质、以及对酸和酶的敏感性等作了概述.最后阐述了湿热处理对淀粉作用的机理及发展.
【总页数】5页(P47-50,54)
【作者】罗志刚;高群玉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湿热处理技术对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杨凤;姚天鸣;叶晓汀;李畅;李雨;李汶蔚;隋中泉
2.湿热处理对淀粉改性的研究进展 [J], 罗志刚;高群玉;肖棪姬
3.辛烯基琥珀酸改性淀粉的制备与表征研究进展 [J], 王淳玉;季慧;刘云国;彭善丽
4.酶法改性淀粉颗粒的研究进展 [J], 翟一潭;柏玉香;李晓晓;王禹;邱立忠;卞希良;金征宇
5.湿热处理降低糯米粉GI值的研究进展 [J], 郭宇;仇雨瑄;丁震;史倩雯;朱锁粉;郭元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性纤维素的研制、表征及性能研究

两性纤维素的研制、表征及性能研究闻海峰;路荣春;施文健【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22)6【摘要】脱脂棉经碱化、羧甲基化、季铵化得到两性纤维素。
研究反应温度、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得到羧甲基取代度为0.12,季铵基取代度为0.11的两性纤维素,用红外光谱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材料的稳定性,其中包括材料的抗水解和抗氧化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两性纤维素在近中性水溶液中浸泡4d,其羧甲基取代度下降百分率小于4%,季铵基取代度下降百分率小于2.5%;在稀硝酸和稀双氧水溶液中浸泡40min,羧甲基取代度下降3.2%和2.7%,季铵基取代度下降3.0%和1.2%;紫外光对其照射80 min后,羧甲基取代度下降3.3%,季铵基取代度下降2.5%,材料性能稳定。
室温下,两性纤维素对重金属Pb2+、Ni2+Cu2+、Cd2+、Cr3+的吸附容量均为0.27 mmol/g;对水溶性有机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苯胺0.021 mmol/g,苯酚0.087mmol/g,苯甲酸0.059 mmol/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3mmol/g,酸性红B 0.45mmol/g,碱性艳蓝BO0.55mmol/g。
两性纤维素可以循环利用。
【总页数】5页(P30-33)【关键词】两性纤维素;理化性能;持久性污染物;吸附量【作者】闻海峰;路荣春;施文健【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相关文献】1.聚氯乙烯/醋酸纤维素合金纳滤膜材料的研制及其界面性能表征 [J], 陈均;高素莲;张秀真2.两性纤维素醚的合成及流变性能的研究 [J], 梁亚琴;胡志勇3.两性分子P(AMPS-co-DMC)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J], 艮文娟;马文石;孙海燕4.两性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尹奋平;乌兰;吴尚;王霞5.纤维素/琼脂糖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J], 李亚男;吴建美;宋登鹏;徐卫林;朱坤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的半干法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的半干法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的半干法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研究背景:两性淀粉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淀粉衍生物,具有诸多应用前景。
它在药物传递、生物医用材料、食品保湿剂和环保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其中,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更能满足多种应用要求。
但传统合成方法存在方案复杂、劣化参数难以调控等缺陷,而半干法合成法则成为了一种更简单、易操作、条件易控制的新合成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究。
研究内容:1. 探究优化高取代度两性淀粉半干法合成方法;2. 对合成的高取代度两性淀粉进行性质表征,包括形貌、溶解性、水化性质、初步的生物降解性等;3. 研究高取代度两性淀粉在药物传递和食品保湿剂方面的应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半干法合成高取代度两性淀粉,并采用FTIR、NMR等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性质表征。
同时,将检测样品的溶解性、水化性质等,并通过环境中微生物的降解测试来进行初步的生物降解性测试。
最后,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和保湿性能测试来研究高取代度两性淀粉在药物传递、食品保湿剂方面的应用。
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将优化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的合成方法,合成出具有较高取代度和更稳定性的两性淀粉。
同时,将通过性质表征和生物降解性测试评估所合成的两性淀粉的性质,并探索在生物医用材料和食品保湿剂方面的应用前景。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索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的半干法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研究。
所研究的高取代度两性淀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生态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变性淀粉吸附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变性淀粉吸附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瑞丰; 贠琳琦; 李鑫; 邓立高【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9(048)008【总页数】4页(P1962-1965)【关键词】变性淀粉吸附剂; 水处理; 应用; 进展【作者】王瑞丰; 贠琳琦; 李鑫; 邓立高【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4; X703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我国主要的可再生资源。
可以作为食物直接食用,也可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酶解等处理,使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淀粉的理化性质,生成具有新性质的变性淀粉[1]。
相比普通淀粉而言,变性淀粉可以涉及到纺织,医药,食品、建材等多项领域[2-4]。
吸附剂大多应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改善水质,保护环境。
天然原料吸附剂使用安全环保,但性能不稳定,不利于储存[5]。
研究人员对天然原料进行理化改性,使改性产品既能具有改性前的天然性能,又解决了其不足,用变性淀粉生产新型吸附剂就是其中的一种[6]。
目前市场上使用变性淀粉作为水处理吸附剂原料的成型产品还相对较少,变性淀粉吸附剂用于规模化生产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技术尚未成熟。
基于此,笔者对变性淀粉吸附剂在不同类型水环境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水处理过程中使用变性淀粉吸附剂的进一步研究及其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1 变性淀粉的分类变性淀粉在吸附剂中应用最多的是化学方法修饰淀粉[7],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得到酸变性淀粉、交联变性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接枝淀粉。
除化学变性淀粉外,变性淀粉按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变性淀粉:通过对淀粉进行辐射、挤压和超声波以及预糊化、微细等物理方法处理得到的淀粉;酶处理变性淀粉:利用液化酶和脱支酶处理淀粉,使其发生异构或分解,得到环状糊精等;复合变性淀粉: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得到具有多种优良特性的变性淀粉,常见的有氧化交联淀粉等。
2 变性淀粉吸附剂的制备天然淀粉是自然界中产生的最丰富的可降解和可再生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廉价,碳中性,无毒,结构多样且功能材料通用的特性,以及能够在表面上进行大量羟基化学修饰的优点[8]。
双变性淀粉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类 具有新 的化学 活性 的物质一 淀粉 衍生物 ,也称 为变 性淀粉 。变性 淀粉产 品种 类繁 多 ,
应用前 景广 阔 ,广 泛应用 于 纺织、造 纸 、食 品、化 工 、医药 、石油 、钢铁等 工业 部 门【 】 1。 . 2
本文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将丙烯腈接枝到环氧氯丙烷与淀粉作用得到交联淀粉上合 成双变性淀粉 ,找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研究其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使用时的吸附效
” 通讯 联系 人
维普资讯
・ 8・ 7
InE c ag ad srt n o xh n e Adopi n o
20 06年 2月
试 剂 :淀粉 ,市售 ;交联淀 粉 ( 自制) ;环 氧氯丙 烷 ( R ;丙烯腈 ( R) A.) A. ;硝酸铈 铵
果 ,开拓变 性淀粉 在工业 废水 处理 方面 的应 用 。
1实验 部分
11 主要 仪器 和试剂 . 仪 器 :HH S 恒温 水浴 锅 ( - 江苏金 坛 实验仪器 厂) W- ;D 3型数显 无极 恒速 搅拌 器 ( 河
南巩 义 予 华 仪 器 厂 ) 111干 燥 箱 ( 海 实 验 仪 器 厂 ) ; 0— 上 ;离 心 机 ( 京 医疗 仪 器 厂 ) 北 ;
取 已知浓度 的 C6、C 2水溶 液 10 加入 03 r+ u+ 0ml . g双变 性淀粉 吸 附剂 ,并根 据实 验条件 调整 p H,吸 附 C 6 r +时使 溶液 处于 中性及微 酸性环 境下 ,吸 附 C 2时使溶 液处 于弱碱 性环 u+ 境下 。搅拌 3 rn 静 置 2 , 上层清 液离心 后 , 分光 光度法 测水溶 液 中残 余 C6、C 5 i, a h取 用 r+ u
交联淀 粉 的接枝 效率 和接枝 率按 以下公式 计算 【. 6 】 接 枝粹 ∞ %堋 × 接 % 0 W 2 0 -W ,
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研究

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
通过实验方法测试了木薯变性淀粉树脂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并对吸湿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受到湿度、温度和树脂配方等因素的影响。
在高湿度环境下,木薯变性淀粉树脂表现出较高的吸湿性能,这与其化学结构和孔隙结构有关。
研究结果对于优化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木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淀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木薯淀粉在工业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性能差、溶解性差等。
为了改善木薯淀粉的性能,研究者们对木薯淀粉进行了改性处理。
木薯变性淀粉树脂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吸湿性能是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重要性能之一。
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常用的实验方法,评测了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制备:将木薯变性淀粉树脂样品制备成膜状或颗粒状,确保样品表面光滑均匀。
2. 吸湿性能测试:将木薯变性淀粉树脂样品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后,采用天平法或仪器法测量样品质量的变化,进而计算吸湿率。
3.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木薯变性淀粉树脂在不同湿度下的吸湿性能。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试,我们获得了木薯变性淀粉树脂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数据。
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受到湿度、温度和树脂配方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湿度是影响木薯变性淀粉树脂吸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湿度环境下,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率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湿度高会导致水分分子进入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孔隙结构中,从而使其吸湿性能增强。
其次,温度也对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吸湿性能有一定影响。
较高的温度能够加速水分分子进入木薯变性淀粉树脂内部,使其吸湿速率增加。
因此,在研发木薯变性淀粉树脂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湿性能。
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黏附性的研究

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黏附性的研究吴佩佩;侯大寅;徐珍珍;刘立超【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盐酸对淀粉酸解降粘.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十二烯基琥珀酸酐(DDSA)对酸解淀粉进行醚化和酯化反应制备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QDS),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淀粉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亲、疏基取代度比例不同的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浆液性能.结果表明,强化学环境易对淀粉颗粒造成破坏,醚化、酯化反应发生在颗粒表面.浆液的热粘度值与淀粉的变性程度有关,亲水基取代度大浆液的热粘度值大.亲水基取代度0.030,疏水基取代度0.014的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对纯棉、纯涤粗纱的黏附性能表现最优异.【期刊名称】《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两性淀粉;亲水基取代度;疏水基取代度;黏附性能【作者】吴佩佩;侯大寅;徐珍珍;刘立超【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淀粉有来源广泛,易被菌类分解的优势,一直是传统的优良浆料.但由于对纤维的黏附性能差,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纺织浆料的需求.为此,对淀粉进行了改性处理.在改性淀粉中有阳离子淀粉、阴离子淀粉.由于阳离子淀粉对化纤类纤维黏附性不佳,阴离子淀粉对纱线的吸附性能差,为此,出现了两性淀粉[1].两性淀粉是指将阳离子基团(亲水基团)与阴离子基团(疏水基团)共同引入到淀粉的大分子上,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提供淀粉浆料良好的上浆性能.两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干法以及半干法[2-3].目前,关于两性淀粉的应用报道多在造纸和油田的应用上.在纺织业的应用中,多用于纺织后期的污水处理,用作絮凝剂[4].近年来对两性淀粉用作纺织浆料的探讨主要以江南大学祝志峰教授为首,还有林秀培的季铵羧甲基两性淀粉、吕彤的阳离子正磷酸淀粉等[5-10],但真正应用于实践浆纱未曾有报道.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是一种新型的两性淀粉,采用湿法二步法制备,工艺简单,试剂对环境无毒,是两性淀粉用于纺织浆料上的又一次新的研究.1.1 原料与仪器玉米淀粉(粘度58 mPa·s ,含水率13.2%,粘度波动率25.8%),纯棉粗纱458 tex,纯涤粗纱394 tex,CHPTMA(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质量分数60%),DDSA(十二烯基琥珀酸酐,1.005 g/mL),盐酸、无水乙醇、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浓硫酸、CaO、无水硫酸铜、硫酸钾、异丙醇等均为分析纯.BSA124S-CW电子天平,501型超级恒温器,HH-S数显水浴锅,PHS-3CPH计,SHZ-3B循环水真空泵,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YG065-H型电子织物强力机,通风橱,HJ-5多功能恒温搅拌器.1.2 阳离子淀粉的合成酸解淀粉的制备方法参照文献[5],粘度降为8 mpa·s.季铵阳离子淀粉的合成:称取干重为300 g的酸解淀粉,溶解于添加了30 g无水硫酸钠与3 g CaO的水溶液中配置成40%的淀粉乳,将淀粉乳移入三口烧瓶中,将三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搅拌加热,加热至50 ℃,加入CHPTMA与NaOH混合液(混合摩尔比为1,提前混合静置10 min).整个反应过程用4% NaOH维持体系中pH的波动范围在11~12,反应8.5 h后用稀盐酸调节体系的pH至中性,用30%的乙醇溶液抽滤至不再有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干燥碾磨.1.3 DDSA淀粉酯的合成称取280 g的季阳离子淀粉,配置成30%的淀粉液,移入1 000 ml的四口烧瓶中,水浴锅搅拌加热至40 ℃,用酸试滴定管向其中以一定的速率滴加用无水乙醇稀释5倍的DDSA溶液,并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体系中的pH=8.5,在pH=8.5的条件下反应4 h,反应结束后用稀盐酸调节体系中的pH为中性,用65%的乙醇溶液对其进行数次抽滤,用硝酸银溶液检测滤液无氯离子为止,干燥碾磨. 1.4 浆液粘度和粘度稳定性测试淀粉浆液的粘度和粘度稳定性按照参考文献[5]的方法进行测试.1.5 阳离子(亲水基)取代度测试运用凯氏定氮法,对季铵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参照文献[6].式中,DS:测试取代度;wN:产品中氮的百分含量;wNO:空白淀粉中氮的百分含量;162:玉米淀粉中葡萄糖单元质量数,14:氮元素的分子量;152.5:取代基团季铵基的质量数[6].1.6 阴离子(疏水基)取代度的测试阴离子取代度即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疏水基取代度,测定参照文献[6]的测试方法.1.7 红外光谱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将样品用蒸馏水反复抽滤洗涤,一般5~6次,烘干,碾磨成粉末状.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IRPrestige-2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分别对合成的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酸解淀粉进行红外光谱测试.1.8 扫描电镜测试将样品反复用蒸馏水清洗,直到滤液硝酸银检验无氯离子后烘箱干燥、碾磨,采用电镜(S-4800,日本日立)对淀粉颗粒进行观察.1.9 黏附性能测试黏附性是表征浆料性能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通常对浆液黏附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薄膜滴浆法、布条剥离法和粗纱浸浆法,研究中采用粗纱浸浆法进行试验,具体的做法参考文献[7].2.1 红外光谱结果与分析红外光谱与物质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是表征分子结构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一束直接照射到物质分子上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中某些特定红外射线波长的吸收,形成分子红外吸收光谱.酸解淀粉、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图1b在保存图1a的基础上,出现了2个十分明显的新的特征吸收峰.在1 510 cm-1附近出现了季铵基团C-N吸收峰,说明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确实引入了季铵基团.在1 760 cm-1附近出现了酯基的吸收峰,说明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成功引入了十二烯基琥珀酸基团[8-9].2.2 淀粉颗粒形貌观察不同取代度比的淀粉SEM图如图2所示.图2a~图2d分别是酸解淀粉、亲水基取代度0.046季铵阳离子淀粉、疏水取代度0.044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亲水DS=0.030,疏水DS=0.014)的扫描电镜图.在电镜下,图2a的淀粉颗粒表面有小孔洞,这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被酸腐蚀产生的小孔洞,起到降低粘度的效果.酸解淀粉颗粒表面比较平滑饱满,图2b、图2c、图2d电镜下颗粒未曾破裂,颗粒表面相对于酸解淀粉褶皱明显,并且,小孔洞也出现了侵蚀和变浅的现象.这是由于在酸解淀粉基础上做进一步改性的过程中,醚化、酯化反应的强化学环境对淀粉颗粒表面产生一定的破坏,并且图2d中两性淀粉的表面情况比图2b、图2c中单一的醚化或酯化淀粉的表面要严重.由此可知,改性一定程度上是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的[8].从图2a可以看出,酸解淀粉呈椭圆形球状,聚集态呈现密集堆砌结构.图2b中淀粉颗粒明显有凝胶趋势,图2c中未曾出现,图2d中不明显.这是由于阳离子单体紧紧包埋于淀粉颗粒表面,形成了批附柔性与淀粉自身的刚性互相渗透的结构[9].2.3 粘度和粘度稳定性结果与分析两性淀粉亲/疏水(阳/阴)取代度比例与浆液黏度及粘度稳定性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以看出,总取代度相等,亲、疏基取代度比不同的改性淀粉的热粘度相对于酸解淀粉的粘度都有一定的增加,这是由于在分子链段上引入亲/疏水基团后,基团的接入打乱了原淀粉大分子之间羟基的缔合,使得大分子链段产生一定空间上的旋转、阻位现象,导致淀粉在溶液中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分散性增加,增强了淀粉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并且,新的基团的接入增加了原淀粉分子的质量,进一步使得改性淀粉的粘度增加[10].总取代度一定时,亲水基团取代度大的两性淀粉,浆液的粘度值大于疏水基团取代度比大的两性淀粉.这是由于随着亲水基团的增多,淀粉在水中的分散性增加地更显著.表1中,总取代度相等的两性淀粉的热粘度值波动范围小,表明热粘度值与淀粉的变性程度有关,这是由于引入的新基团的数目与种类都在影响着原淀粉分子链段的结构与性能,从而影响改性淀粉浆液的热粘度值.改性淀粉的粘度稳定性均大于酸解淀粉,并且都在86%以上,满足良好的经纱上浆要求.2.4 黏附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两性淀粉亲/疏水(阳/阴)取代度比例对黏附力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原酸解淀粉相对于改性后的淀粉的黏附力值要小,这是由于未曾改性的原淀粉在浆液之中是以直链大分子形式存在的.原直链淀粉易产生沉淀从而浆液易出现凝胶状,该现象常称为老化或退减[10],上述现象都不利于浆液对纤维的渗入披附,对于浆液来说渗入披附是黏附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渗入披附则浆液的黏附性能差[11].改性后淀粉接枝上了亲水与疏水的基团产生了空间位阻效应,干扰了淀粉直链分子的有序排列以及分子之间氢键缔合作用,增强了淀粉胶的韧性,减少了与纤维胶层界面之间的内应力,从而提高了原淀粉对纤维的黏附性[12].在表2中,第4组比例对,亲水基取代度0.030,疏水基取代度0.014的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对纯棉、纯涤粗纱的黏附性能表现得最优.这是由于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中含有季铵基团,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使得淀粉分子呈现正电性,而纤维中性溶液中呈负电,静电吸引利于淀粉对纤维的吸附现象.同时,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中的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基团的疏水性有利于提高淀粉胶层与纤维界面间次价力或称分子间的引力,减少界面间破坏的可能性. 表2中,从样品1,2,4组对比中可以得出,高的疏水基团取代度不利于浆液的黏附性,这是由于分子中疏水基团的取代度大,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中十二烯基酸基团在溶液中发生电离成主导,使得淀粉分子呈弱负电,不利于淀粉对纤维的吸附作用.在4,5组样品的对比中,在总取代度基本相等的情况下,第4组黏附性好,这是因为第4组中淀粉胶层与纤维形成的界面次价力大,同时第4组样品中引入了不过量的酯基,与涤纤维“相似相容”,对涤的黏附性表现良好.电镜下改性后的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的褶皱和侵蚀,说明反应过程中强烈的化学环境对淀粉颗粒有一定的破坏.醚化、酯化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改性后的单一阳离子淀粉颗粒表面产生明显凝胶状趋势,阳离子单体紧紧包埋于淀粉颗粒表面,批附柔性与淀粉自身的刚性互相渗透的结构. 改性后的淀粉粘度增加.在总取代度相等时,亲水基取代度比大的淀粉相对于疏水基取代度大的淀粉,浆液的粘度要大些,源于亲水基团促进淀粉在水中的分散性更显著.总取代度相等,亲水基取代度0.030,疏水基取代度0.014的季铵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对纯棉、纯涤粗纱的黏附性能最优.研究表明,低取代度的疏水基对涤的黏附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量少的酯基对涤呈现“相似相容”性,从而表现出优异的黏附性能.该淀粉的合成同时也增加了现有两性淀粉的种类(或称广谱性).【相关文献】[1] Z F Zhu,S J Cao.Modifications to Improve the Adhesion of Cross Linked Starch Sizes to Fiber Substrates[J].Text Res J,2004,74(3):253-258.[2] 鲍乐.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4.[3] 应晓荣,邢明霞,孙雪萍,等.两性淀粉YZ-137的合成与应用[J].造纸化学品,2010,22(5):38-41.[4] 范雪荣,荣瑞萍,纪惠军.纺织浆料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5] 周永元.纺织浆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6] 程哲琼.两类离子化变性淀粉浆料的性能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7] Z F Zhu,Z Q Cheng.Effect of Inorganic Phosphates on the Adhesion of Mono-phosphorylated Cornstarch to Fibers[J].Starch,2008,60(6):315-320.[8] 吕彤,戴晓红,韩薇,等. 两性淀粉的制备及表征[J]. 精细石油化工,2007,24(3):20-23.[9] 曹华.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 2010.[10] 林秀培. 两性淀粉浆料性能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7.[11] Z F Zhu,P H Chen.Carbamoyl Ethylation of Starch for Enhancing the Adhesion Capacity to Fiber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7,106(4):2 763-2 768.[12] 沈仕奇. 两性接枝淀粉浆料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嘲——
里。
.用垡
堂
兰
些
表1两性淀粉样品元素分析
‰lAm邮甜c
stmh
e1∞*m吣is
冰丑
圈
镀l
0
100
200
300
400
5加600
700800
f/℃图1两性淀粉的。
Ic曲线Fig1%cuMs0f“p‰icmh表2两性淀粉样品热重分析
‰
2
Amphotem8诅rch‰rTno胛”ilne呱c叽dysis
由图2看出,羧甲基取代度增加,两性淀粉的
吸湿性能增强,当RH8】%时,两性淀粉2的吸湿性
能与甘油相当,远远优于聚乙二醇600。
球僻嘣毯第34卷
024487296120l/hx甘油▲两性淀粉3
々两性淀l拉△两性淀粉1・泉乙二醇600+原淀粉
圉两性淀粉及其对照物吸湿率与时间的关系Fig2Relati0Ⅱbetw哪脚i虬u阳幽rpti011rale啪dⅡnm
of
ampho吲cs£眦hand
com叫新on
分子间、分子内氢键作用大大被削弱,且取代度愈高,吸湿性愈强。
两性淀粉分子中含亲水性基团结晶度大,从而导致吸_翌性远小于取代度大于0.憾
的两性淀粉。
由表3可知,不同羧甲基质量分数的两性淀粉保湿性能较稳定,且随羧甲基含量升高而提高,当羧甲基质量分数为o.22%时,保温性优于甘油、聚乙二醇600。
在RH15%下,高取代度的两性淀粉水分释放量趋于稳定,保湿效果更显著。
表3两性淀粉及其对照物的吸湿率及水分残存率
m
3MobnJre
ab州ion哪e
arl(1d憾e
0f廊r商due
0f咖1PhoteIicnar(_}1a上ld
o叫1p捌sions2.2吸湿动力学
就吸湿速率而言,两性淀粉吸湿速率初期最快,在RH81%下,5
d后两性淀粉吸湿量还未趋于定值。
率要小于非离子型聚乙二醇。
两性淀粉的吸湿机理符
合下列方程:
(村,一盯I))/肘o=魁“・98・
式中尬,、蝇分别为吸湿前后样品质量;K是吸湿常
数;n是吸湿指数。
在RH81%下,分别以ln[(埘。
一慨,)]/‰对Int作图(见图3),两性淀粉及其对照
物的n与K见表4。
由表4可知在RH81%时,两性淀粉O.5<n<1.0,水分子在两性淀粉中的扩散属于non—Ficld一类型【9』,阴离子取代度高的两性淀粉其
第2期盘堂监垂茎睦塑盒堕堡塞~l融与期圈
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除去溶剂。
GC分析:产物
m(香茅醇):m(2位醇)>98:2。
蒸馏,收集224℃~
225℃的馏分,得到无色液体5.9g,产物经IR
和1HNMR进行结构鉴定。
IR(cm“):3351(OH),2962、1454、J378(OH3)。
1HNNR(CDC,13,a):5,05[t,1t],C(Cl-13)2=Clt+],
3.63(m,2H,cH;OH),1.94(131,2H,c}毯CHzOH),1.63
ls,3H,c(c埘)2=CH,顺式],1.54[s,3H,C(c埘)2=
CH,反式],1.52[rn.2H,C(CH3)2=cHc嘭],1.32[m,
KBH4+cH2(COOHL旦屿
受…《
R
受。
》
2H,CH2c时CH(cR3)],1.20[Ill,IH,cH2CH”(cH3)c吃j,0.855[d,3H,cH2CH(CH;)cH2]。
质谱:Ms(m/Z):31(cH2=HO+),41(cH2CH=cH2+),55(cIt2=cHCH2cH2+),69[cH2=CHC(cH3)2+],82[C(c屿)2=cHcH2cH+],95(c7H11+),
109[cH2=CHCH+Clt2CH=C(CIt3)2],123[cH2cH2CH=cHcH2CH=C(cH3),),138[cH2cH2CH(tit3)cHCH2CH=C(cH3)2+],156(M+)。
与标准香茅醇谱图对照基本吻合。
+H2
茹,岱旦伞”
U,,、
“2(。
“3)2C=CH(6咄‘tICIt2C肾(香茅基)
c玛
TEBA:三乙基苄基氧化镀
O
RCRR1=(CH3)2C=CH(CH2kcH6HU3.
年
七坞
图1合成路线图
Figlsch踟*ofsyntheticreaction
1.3.3肉二酰氧基硼氢化钾对■氢月桂烯硼氢化反应的限度
再复实验】.3.1制备50lrm-ol的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加入100rIlIllUl(19.0n11.)的二氢月桂烯室温下搅拌1h后,在0.5h内缓慢将浴温升到60℃,剧烈搅拌6l-。
将反应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与质量分数50%的K【)ft水溶液和CHCh在相转移催化剂TEBA存在下反应后j_fj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氧化,红外、核磁均未检测到9一二十一碳二烯酮;另一份按实验1.32中的条件氧化,检测结果除香茅醇还有束反应的一氢月桂烯,(圯的结粜与理论相同,香茅醇质量分数406%,二氰月桂烯质量分数35.8%。
2结果与讨论
2.1丙二酰氧硼氢化钾对二氢月桂烯的硼氢化反应如上所述,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对二氢月桂烯的硼氢化反应有很好的区域选择性,即硼原子几乎定量加成到分子中末端双键的末端碳原子上,得到符合反马氏规则的加成产物,其区域选择性高于普通的硼氢化试剂BH3・sMe2-『“,几乎与大位阻硼烷SiaBH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