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发展思路分析
库存管理(一)-5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库存管理(一)-5(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属于确定物资需要量的方法的是 ( )SSS_SINGLE_SELA 直接计算法B 技术计算法C 统计分析法D 经验估计法分值: 1答案:A确定物资需要量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两种。
2.产品销售量下降,若不进行更新换代,产品销路会越来越小,这一时期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SSS_SINGLE_SELA 导入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衰退期分值: 1答案:D在哀退期,产品销售量下降,若不进行更新换代,产品销路会越来越小。
3.批发企业的经济合理性来自于其有无能力 ( )SSS_SINGLE_SELA 缩短周转时间B 加快周转速度C 减少库存种类D 以小批量向零售企业提供来自不同制造企业的不同类型的商品分值: 1答案:D批发企业的经济合理性来自于其有无能力以小批量向零售企业提供来自不同制造企业的不同类型的商品。
4.联盟的目的是 ( )SSS_SINGLE_SELA 联合管理库存B 联合生产能力C 联合运输D 联合组织物流活动分值: 1答案:B联盟的目的是联合生产能力。
5.固定订货量系统库存控制的关键因素是 ( )SSS_SINGLE_SELA 订货点B 订货批量C 订货点与订货批量D 订货的时间间隔分值: 1答案:C固定订货量系统库存控制的关键因素是订货点与订货批量。
6.降低安全库存的基本措施中不包括 ( )SSS_SINGLE_SELA 尽量“拉平”需求波动B 改善需求预测工作C 增加设备和人员的柔性D 减少供应的不确定性分值: 1答案:A尽量“拉平”需求波动是降低调节库存的基本措施。
7.下列不适合运用固定间隔期系统进行库存控制的物资是 ( ) SSS_SINGLE_SELA 供货渠道较少的物资B 具有相同来源的物资C 需求量很大的物资D 供货来自物流企业的物资分值: 1答案:C需求量很大的物资适合运用固定订货量系统。
年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报告

年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纺织服装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供应链管理复杂、生产成本上升等。
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精准的市场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性,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程可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借助数字化设计工具和营销平台,企业能够更快地推出新颖的产品,拓展市场渠道,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企业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实现了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数据的集成。
在生产环节,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逐渐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企业引入了电脑横机、自动化裁剪设备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电商平台的兴起也为纺织服装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供了便利。
企业通过线上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还能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同时,社交媒体和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的营销手段。
然而,行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较大,取得的成果较为显著,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数字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
三、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尽管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进一步加快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x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纺织服装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为我县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财政政策、用工制度的新变化,为了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振兴我县纺织服装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纺织服装业现状(一)产业基本情况1、产业体系比较完整2011年全县纺织服装企业x家,涉及到x等6个乡镇,完成营业收入x万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比重x%,上缴税金x万元,出口创汇x万美金,安排就业x万人。
目前已形成了织、染、印、制作、辅料加工等相关产业链,一个产业链紧密衔接,大、中、小企业并起,高、中、低档产品并存,国内外市场并重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2、技术水平日趋成熟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设备更新,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很多贴牌加工的产品专供大的商场、超市。
一些厂家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自主研发,自创品牌。
3、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多年来,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在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直接提供了近2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并带动了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存在问题1、产业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服装生产厂家仍处于“小而散”、“小而全”、“小而弱”的粗放式加工模式,缺少大规模、优势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没有形成合力。
2、市场经营环境不良,阻碍了行业快速发展行业内部竞相压价、相互拆台等不正当竞争矛盾比较突出,造成纺织服装业无序发展。
3、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企业缺少自主开发和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尤其是出口企业多为来料贴牌的一般出口加工,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高度依存于国际市场,抗御市场波动、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4、融资渠道狭窄我县服装企业多数是租用的土地和厂房,不具备抵压贷款的条件,融资渠道十分有限,贷款困难,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
服装行业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服装行业国外研究现状论文服装行业国外研究现状引言:服装行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之一的行业之一,它将时尚、设计、制造和销售相结合,不仅反映了全球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对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国外服装行业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在市场趋势、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市场趋势研究1. 消费者行为分析国外的服装行业研究中,消费者行为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偏好和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为企业的生产、设计和销售提供指导。
在市场趋势研究中,一些国外学者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营销策略。
2. 时尚预测与趋势分析由于时尚是服装行业的核心,许多国外研究聚焦于时尚的预测与趋势分析。
通过对流行元素、设计灵感和时尚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把握市场需求,预测下一季度或下一年的时尚趋势,为设计师提供创作灵感和指导。
这些研究成果多以报告、年鉴和时尚杂志等形式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设计创新研究1. 创意设计与品牌建设设计创新是国外服装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众多的国外设计师通过研究创新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打造出许多具有指导性的设计案例。
这些设计案例涉及到面料选择、服装结构和工艺创新等方面,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灵感,也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
2. 智能技术与可穿戴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智能纺织品、智能服装和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与创新,探索其在运动、医疗和时尚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可持续发展研究1. 环境影响与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服装行业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由于传统的服装生产模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国外学者开始关注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哈佛分析框架下九牧王公司盈利质量分析-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为止,我国的经济领域获得快速发展,我国的服装行业是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取得不菲的成就。
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是中国,我国服装行业正在进行着由“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逐步向“中国设计”的方向转变。
我国服装行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九牧王在服装行业的转型期中,面对电商新模式的冲击以及新零售的转变,将会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那么又要如何应对。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
若是我们能够对服装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合理地进行财务分析。
那么其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所得的相关数据和分析能反映出企业过去一段时期或者一个时间点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其能向报表的使用者或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提供相对完整且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及时找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弊端。
对于找出的弊端,能提出正确合理的建议及对策来改善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增加利润,降低风险,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服装业现状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九牧王财务报表为例。
针对财务报告,选定哈佛分析框架这一科学的财务分析框架,结合本科大学学习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来对该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研究其盈利质量模式。
关键词:九牧王,哈佛分析框架,服装行业,盈利质量,财务分析Analysis of the Profit Quality of Joeone Co.Ltd Company under Harvard Analysis FrameworkAbstractSince 1978,China's economic sector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Our country's clothing industry is important in the economy the economic sector, and it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The world's largest clothing consumer and producer is China, and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Made in China" and "World Factory" to "Design in China".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but its overall level is still some distance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t present, the garment industry is facing the impact of the new model of e-commerc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d wh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do you face,and what measures it will take.As we all know, the purpose of the business is to make money. If we can conduct a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clothing company. Then the relevant data and analysi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an reflect the business results and financial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past period or one time point. The report user can rely on the analysis report to make a correct decision; the business manager of the enterprise promptly find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business operation. For the identified drawbacks, it is possible to propos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solve problems, which can help enterprises increase profits, reduce risks and improve overall profitability.Based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the representative financial report of as an example. Fo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Harvard Analytical Framework, a scientific financial analysis framework, was combined with the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wledge of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conduct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company and study its profit quality model.Key Words:Joeone Co.Ltd,Harvard Analysis Framework, Apparel Industry, Profit Quality, Financial Analysis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 (1)1.4 研究内容 (2)1.5 研究方法 (2)第2章相关理论及方法 (4)2.1 哈佛分析框架 (4)2.1.1 哈佛分析框架的含义 (4)2.1.2 哈佛分析框架的组成及关系 (4)2.2 盈利质量及财务分析 (4)2.3 PEST分析法及SWOT分析法 (5)第3章九牧王公司的基本情况 (6)3.1 基本简介 (6)3.2 经营状况 (6)第4章九牧王战略环境分析 (8)4.1 外部环境分析 (8)4.2 内部环境分析 (8)4.3 企业战略分析 (9)第5章九牧王盈利质量分析 (11)5.1 盈利指标分析 (11)5.1.1 主营业务收入 (11)5.1.2 营业毛利率 (12)5.1.3 营业利润、净利润及核心利润 (13)5.2 营运能力分析 (14)5.2.1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14)5.2.2 固定资产及总资产周转情况 (16)5.3 现金保障性分析 (17)第6章九牧王前景分析及建议 (19)6.1 前景分析 (19)6.2 建议 (19)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谢辞 (23)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俗话说“衣食住行”,由此能看出来人们对衣服多么看重,将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雅戈尔和杉杉的品牌发展思路比较(1)

雅戈尔和杉杉的品牌发展思路比较[雅戈尔简介]总部位于宁波的雅戈尔创建于1979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确立了以纺织服装、房地产、对外贸易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经营格局。
2002年公司完成销售24.71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0.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9%和38.17%;实现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14.89%。
雅戈尔服装外贸出口收入达到5.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70%。
雅戈尔目前已具备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150万套、休闲服2000万件的生产能力。
按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的评测数据,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列中国527家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第49位,并名列世界服装制造业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第一名。
[杉杉简介]杉杉集团是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列中国服装行业销售第3位。
2001年销售收入28.2亿元,97、98、99连续三年入选世界经济高成长性公司,列中国政府确定的520重点建设企业。
目前杉杉以“立马沧海,挑战未来”的企业精神,初步形成了以服装为主业,以高新技术、资本运作为两翼三大版块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团。
杉杉集团以中国驰名商标——“杉杉”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品位,优化服务体制,通过与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际一流公司的合作,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杉杉西服的工艺技术水平。
产品历年来经国家、省、市级鉴定为优等品或一等品。
公司以“用心选材、精心作业、真诚服务、潇洒一流”为质量方针;以坚持产品高质量、高档次、高品位,争创世界名牌和一流人员、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为质量目标。
96年7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执行国家标准。
1999年9月衬衫生产和服务全过程,通过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认证,产品92年至95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畅销国产商品展销日“金桥奖”;94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大名牌服装”。
1999年12月,杉杉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8月被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授予环境标志产品信证的证书。
纺织服装产业园意义及必要性

纺织服装产业园意义及必要性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纺织原料、纺织机械、服装设计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纺织服装产业园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园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挑战,需要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注重环保生产、加强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努力。
供应链管理也是纺织服装产业园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应对供应链风险,并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充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基础上,纺织服装产业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品牌建设是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注重品牌战略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品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实现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政策环境是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对于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也对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纺织服装产业园意义及必要性(一)提升产业集聚效应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因此,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可以将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中国纺织产业跨国布局现状、特征与思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在“2014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主题论坛中的演讲《中国纺织产业跨国布局现状、特征与思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业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走出去”的宏观背景。
中央在2000年就提出来走出去的战略,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提法更加明确,总体思路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自己的跨国企业,包括习主席提到的“一路一带”,APEC建立亚太自贸区,以及建立亚洲投资银行,这些从国家层面提出来的战略都与走出去密切相关。
另外,从政府部门来说,也从政策便利化方面大力的加速。
比如说,9月商务部将大部分的境外投资改为备案制,11月发改委在2014版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也取消了大部分的境外投资核准要求,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在不断的试点放宽人民币的境外投资,这些是政策层面。
从经济层面来说,一个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国的转变。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2014年是中国资本市场输出的元年,今年开始我国资本的输出比资本输入多。
走出去的行业背景。
跨国布局是行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几个原因:一个是以跨国资源的配置应对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如成本方面、棉花方面,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有些是倒逼着我们走出去;第二是部分产能输出到低成本国家,走出去是应对外部低成本国家的订单竞争措施。
2013年麦肯锡一个调查报告对美欧的29个服装品牌在高层进行调查,72%的公司表示未来五年要减少从中国的采购,而孟加拉、越南包括缅甸则成为采购转移的首选地;第三就是基础品牌和基础贡献率需要我们有全球的视野并利用这些资源,通过自主品牌走出去、海外品牌和高端技术的收购来提高附加值,提升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价值链的地位。
中国纺织业海外投资现状与特征现在对外投资的现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
投资的路径大概归纳为两大方向,第一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导进行生产率和供应链的跨国布局再造海外中国,已有一些代表企业;第二是整合世界的原料品牌、技术研发、市场渠道等资源,实现价格链方面的突破,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
7
55443
土耳其
5
10 8 12 12 8
美国
9
11114
环境 管制
12 5 2 6 3 7 10 8 4 9 1 11
数据来源 :Jones(2003) , Comelius(2003) and Strategic Resources.
inc. (SRI)
从表 3 可以看出 ,在加拿大 、中国 、萨尔瓦多 、中国香 港 、印度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墨西哥和美国等国的影响 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各项竞争因素排列中 ,美国在根据 劳动力价格调整过的劳动生产率和环境管制方面排名靠 后 ,在 12 个国家中分别为第 9 和第 11 ,但在其余项目中均 排名靠前 ,其中人力资本 、基础设施 、技术水平 、金融市场 方面全排在第 1 位 ,商业管制排在第 4 位 。因此美国服装 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应该远远高于中国 、印度 、墨西哥和 萨尔瓦多等国 。
单位 :百万
1950 1980 2002
制造业
15. 0 20. 0 16. 7
纺织服装业
2. 46 2. 15 0. 95
纺织服装业人数占 制造业人数的比重 16. 4 % 10. 7 % 5. 7 %
2004 14. 4 0. 68
4. 7 %
数据来源 :美国劳工统计局 表 3 影响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各项竞争因素排列
额从 2. 8 %下降到 0. 45 % ,只有当年的 16 %。这一时期 , 虽然美国先后设计了“自愿出口限制”、“短期棉纺织品安 排”“、长期棉纺织品安排”“、多种纤维协定”等协议限制外 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 ,但其保护措施并没有促进美国 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 表 1 1950 年到 2001 年美国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
的产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
年份
工业
纺 %
2. 80 %
1960
27. 03 %
1. 87 %
1970
24. 03 %
1. 69 %
1980
21. 01 %
1. 15 %
1990
17. 93 %
0. 82 %
2000
15. 47 %
0. 49 %
2001
14. 11 %
0. 45 %
根据近年来一些美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成功经验 ,本 文认为美国纺织服装业可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
1. 开发新产品 、创造新技术 与因循守旧相反 ,一些美国纺织品公司投资于研发 , 创造出新的制造技术 ,生产出极具特色专用产品 ,这些产 品具有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性能和特色 。其中 ,莫尔登 纺织厂开发的“强力干爽”布料不仅吸汗 ,而且含有抗体 臭纤维 ;三维纺织技术公司 (3Tex) 的织机能以每分钟六英 寸的速度编织出 1 英寸厚 、18 英寸宽的板材 。用树脂浸 泡过后 ,这种板材即可切割成所需要的尺寸 ;幻影服装公 司将三维技术和抗体臭布料应用于迷彩服 ,增强了猎人 的隐蔽性 。这些产品新颖独特 、附加值较高 ,在市场上取 得了很好的销售情况 。 美国“标准纺织品公司”总裁兼首席行政官赫曼认为 美国纺织业的生存要靠纺织业的创新 ,而不是靠对进口 纺织品的配额 ,美国纺织公司应该改变其操作工艺 ,其生 存将大部分取决于创新的能力 ,使其比其他国家的竞争 者领先一步 。 2. 改进销售方式 通常 ,纺织厂将原料卖给服装厂 ,服装厂加工后将产 品卖给零售商 。现在 ,一些厂家改变了这种传统模式 ,他 们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例如一些生产床单 、毛巾等家 庭用品的纺织厂商 。他们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和消费者交 易 ,这样既节省了成本 ,又能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 ,并且 可以及时得到消费者反馈的信息 。 另外 ,面对竞争激烈的供货市场和多变的消费者需 求 ,一些美国公司通过小批量生产和快速反应来满足零
— 59 —
孙 磊 江洪民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分析
中的地位变化 。 4.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综合竞争力 虽然美国纺织服装业日益萧条 ,但由于在技术上的
投资大幅增加和制造工艺的创新 ,使其劳动生产力水平 不断提高 。据统计 ,1980 年至 2000 年间 ,美国纺织工业每 小时产量的年增长率为 3. 8 %。 表 2 1950 - 2004 年美国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的人数
国家
根据劳动力 人力 基础 技术 金融 商业
成本调整过的 资本 设施 水平 市场 管制
劳动生产率
加拿大
无
22337
中国
2
12 9 10 10 6
萨尔瓦多
4
11 11 9 9 无
香港
8
73221
印度
1
8 12 7 7 9
意大利
10
6 7 6 6 11
日本
无
44882
韩国
6
36555
墨西哥
3
9 10 11 11 10
孙 磊 江洪民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分析
美国限制中国上述纺织品对其出口 ,或许短期内可 以令美国本土纺织业得到喘息 ,但中国产品失去的市场 不大可能被美国本土企业占领 ,而更可能被其他发展中 国家的纺织企业替代 。与此同时 ,美国广大消费者的利 益将受到损害 ,他们将为同样的产品支付更多货币 ; 另 外 ,美国进口商的生意将受到影响 ;还有 ,由于服装产量 受限 ,中国棉花需求减少 ,美国对中国出口棉花将变得困 难 ,因为他们近一半的棉花产量销往中国 。美国国际棉 花协会中国和东南亚总监冠杰表示 “: 中国是美国棉花生 产的希望”“, 如果中国纺织业压缩生产规模 ,必然影响到 美国棉花的进口”。自 2005 年 5 月初传出美国将对中国 三类纺织品设限以来 ,纽约的棉花期货价格就开始一路 下滑 。2005 年 5 月中旬 ,美国宣布对中国七类纺织品实行 限制后 ,棉花期货市场再次起连锁反应 ,棉花价格大幅度 下跌 ,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七成 。
2007 年第 11 期 总第 161 期
[ 国际市场 ]
黑龙江对外经贸 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No. 11 ,2007 Serial No. 161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 现状和发展思路分析
孙 磊 江洪民
[ 摘 要 ] 本文首先从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就业人数 、产值和竞争力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美国纺织服装业的概 况 ,然后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自身发展模式僵化和外国同类产品竞争等方面分析了其日益萧条的原因 ,并根 据美国纺织服装业的优势和其企业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美国纺织服装业应该依靠创新和对外合作来促进 自身的发展 。
一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状况分析 二战后至今美国的纺织服装业 ,无论是其就业人数 占总制造业人数的比重 ,还是其产值占美国 GDP 的比重 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反映了美国纺织服装业的逐渐衰 落 ;但与此同时 ,由于其在人力资本 、基础设施 、技术水 平 、金融市场方面占据较大优势 ,因此其综合竞争力仍高 于中国 、印度等国 。 1. 近年来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就业情况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 :截至 2005 年底 ,美国纺织 服装业共有工作岗位 66. 65 万个 ,自 2005 年 1 月全球纺织 品配额取消后 ,美国纺织服装业共失去 1. 66 万个工作岗 位 ,占总工作岗位的 2. 4 % ;自 2004 年 4 月以来 ,美国纺织 服装 业 共 失 去 4. 41 万 个 工 作 岗 位 , 占 总 工 作 岗 位 的 6. 2 % ;自 2000 年以来 ,美国纺织服装业共失去 44. 18 万个 工作岗位 ,占总工作岗位的 39. 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 出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 2. 50 年来美国纺织服装业的总产值在美国 GDP 中 的变化 从 1950 年到 2001 年 ,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其 他原 因 , 制 造 业 占 美 国 GDP 的 比 重 从 28. 59 % 下 降 到 14. 11 % ,下降了 50 %以上 ,纺织服装业占美国 GDP 的份
[ 关键词 ] 美国纺织服装业 ;创新 ;合作 [ 中图分类号 ] F740.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02 - 2880 (2007) 11 - 0059 - 03
美国经济的发展 ,依靠的是不断创新 ,而不是保护落 后 ,分析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 ,美国 人应该认识到与其在纺织品和服装的低端产品上与中国 竞争 ,不如支持本国高端产品的开发 、改进销售方式 、改 变商业模式 ,以充分发挥美国在创新方面的优势 。
不可否认 ,劳动力价格高昂是美国纺织服装业陷于 困境的一个原因 ,但美国纺织服装业因循守旧 ,缺乏创新 应该是更重要的原因 。根据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综合实 力 ,其最大的优势是在人力资本 、基础设施 、技术水平 、金 融市场等方面 ,这些优势为美国纺织服装业开发新产品 、 创造新技术 、改进销售方式和改变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 提供了良好条件 。
数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 3. 50 多年来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制造
业总人数的变化 1950 年美国纺织服装业共有从业人数 246 万 ,占该年
全美制造业人数的 16. 4 % ;在 2002 年 ,美国纺织服装业从 业人数下降到 95 万人 ,占该年全美制造业人数的 5. 7 % ; 到了 2004 年 ,美国纺织服装业仅有 68 万人 ,仅占该年全 美制造业人数的 4. 7 % ;由此可见服装纺织业在美国经济
而中国 、印度 、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等目前对美国出口 较多国家仅仅在根据劳动力价格调整过的劳动生产率和 环境管制方面较具实力 ,但在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和美国 相距甚远 。因此中国 、印度 、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等国家服 装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和美国抗衡 。
— 60 —
二 、美国纺织服装业逐年萧条的原因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综合实力很强 ,但却逐年萧条 ,本 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1. 美国纺织服装业逐年萧条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 结果 近几十年来 ,美国逐渐调整其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 ,从 1950 年到 2001 年 ,美国制造业占美国 GDP 的 份额从 28. 59 %下降到 14. 11 % ,下降幅度超过 50 % ,其纺 织和服装业的 GDP 份额已分别降为 0. 22 %和 0. 23 % ,整 个纺织服装业只占美国 GDP 的 0. 45 % ,只有 50 年前的 16 %。与此同时 ,其他行业 ,如服务业及保险金融与房地 产业却是逐年增长 。2001 年的服务行业占美国 GDP 的 24. 8 % ,保险金融与房地产业也占美国 GDP 的 20. 1 %。 2.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模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表 4 可以看出 ,虽然美国纺织服装业的综合实力很 强 ,但其在根据劳动力价格调整过的劳动生产率方面居 于绝对劣势 ,因此如果他们生产劳动力密集型的大众化 产品 ,必然难以和中国 、印度 、墨西哥等国竞争 。同时 ,美 国纺织服装业在人力资本 、基础设施 、技术水平 、金融市 场方面的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这些方面有利于其 进行研发和创新 ,从而占领非劳动力密集型的 、高附加值 的专门化产品市场 。 在现实中 ,面对进口品涌入造成的威胁 ,美国纺织服 装制造厂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大量借债 ,投资更大更快的 机器 ,解雇工人和提高生产率 。由于他们仅满足于更快 地生产同样的老产品 ,而不是进行研发和创新 ,生产新产 品 ,因此不能同中国或印度等国或地区制造的同类低端 纺织品和服装相竞争 。 3. 外国的竞争使美国纺织服装业雪上加霜 外国纺织品以优惠的价格 、优良的品质逐渐占领美 国市场也是美国纺织业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由于国外 产品的竞争 ,美国纺织品的进口迅速增加 ,但出口却没有 扩大 。根 据 美 国 海 关 统 计 ,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和 2004 年美国纺织品进口额分别是 751. 71 亿美元 、778. 55 亿美元 、833. 11 亿美元和 898. 27 亿美元 ,占同期世界纺织 品进口总额的 20 %以上 。2002 年 、2003 年和 2004 年美纺 织品进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3. 6 %、7. 1 %和 7. 8 %。2005 年 1~5 月美国纺织品进口 365. 95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 长 11. 2 %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和 2004 年美国纺织品 出口额分别是 167. 50 亿美元 、159. 68 亿美元 、156. 74 亿美 元 、162. 46 亿美元 ,近三年的出口额都没有超过 2001 年 。 三 、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思路 面对颓势 ,部分美国纺织服装业界人士把矛头指向 中国 ,认为是中国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导致其陷入困境 ,并 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进入美国设限 。分析美国对中 国设限的产品 ,可以发现几乎全是低端 、劳动力密集型的 产品 ,美国在这些产品上和中国竞争没有优势 ,其最终结 果是既不能保护其相关产业 ,又会伤害中国的纺织业界 及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导致中美双方两败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