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马尔默市的低碳经验

合集下载

《低碳生活》阅读答案

《低碳生活》阅读答案

《低碳生活》阅读答案《低碳生活》阅读答案「篇一」低碳与城市生活张华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

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10%的发电量。

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

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

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

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

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

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

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

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

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②~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

低碳交通下的马尔默中央车站改造与设计

低碳交通下的马尔默中央车站改造与设计

低碳交通下的马尔默中央车站改造与设计胡映东【摘要】低碳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瑞典马尔默作为低碳城市的典范,其中央火车站的成功改造为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建立低碳交通体系和宜居城市提供了发展思路.该文结合作者的亲身体验,分析车站改造及其周边地区混合开发的策略与经验,为类似案例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低碳交通;马尔默;火车站;改造与设计【作者】胡映东【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31.1 生态马尔默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的工业化城市之一,面临着欧洲其他城市相似的工业经济衰退、人口郊区化等问题。

近年来,马尔默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由传统、已衰败的造船业、纺织业,向高科技的信息产业与生物技术方向转化。

尤其是哥本哈根和马尔默之间跨海大桥的开通,为马尔默上升为区域经济中心提供了历史机遇。

如何在后工业时期塑造一个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象,成为了马尔默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马尔默在旧城改造、城市化进程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在瑞典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尔默将废弃的工业码头西港区(Western Harbour)成功改造成迄今为止欧洲最大规模的生态住宅示范区“明日之城——Bo01”。

该项目实现了1000余户住宅单元100%依靠可再生能源并自给自足的目标(图1)。

1.2 马尔默低碳交通系统当今世界低碳出行①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的关键因素。

城市人口和私家车保有量持续上升使交通拥堵及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改善交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马尔默制定了一系列方案、目标和计划②,使得城市交通方式向节省资源方向转变,例如鼓励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③,降低不必要的短途驾车出行,政府采购绿色公交车(混合燃料)④以全面取代老旧车辆,通过提高公交发车频率、交通指示灯公交车优先、BUS停车港湾、电子到站信息提示等措施增加公交车的吸引力,全民参加环保驾驶培训课程的“Heavy Ecodriving”计划以降低油耗、保护环境等。

瑞典生态城的样本——马尔默新城

瑞典生态城的样本——马尔默新城

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西港新城(West Harbor)的标志建筑——54层高,表面呈现90度扭曲的“螺旋中心”(Turning Torso)。

这个出自西班牙设计“鬼才”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之手,惊世骇俗的作品,正暗合了曾经在马尔默西港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

“20世纪前,这里是一片海湾,后来成吨的垃圾灌入海水中,逐渐把海湾夷为平地。

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里又变成了船坞,大批技术工人涌入西港。

尔后,SABB汽车在这里大兴土木,盖起了汽车组装车间。

在十来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都是瑞典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根据马尔默环境部门负责人皮尔·阿恩·尼尔森(Per-Arne Nilsson)的介绍,直到1996年之前,与丹麦哥本哈根隔海相望的西港,还未显露出半点生态友好示范区的潜质。

然而,一场危机开始让马尔默人重新思考他们的未来。

“工厂关闭,厂房被废弃,大批工人失业,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改变最糟糕的现状。

”建立生态环保居住区,成了拯救满目疮痍的废旧工业区的一剂良药。

如今,经过14年的发展,西港新城已经彻底告别了废弃工业基地的旧身份,以瑞典第一个生态友好示范区的雄姿矗立在世人面前。

就在去年11月,西港新城获得联合国颁给的“生活环境荣誉奖”。

而现在,它的身影又出现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联合展馆内,向全世界展示着老工业区变生态城的奇迹。

垃圾也是宝风能、太阳能、自行车,在西港,你能找到一切和生态城有关的元素。

不过,在当地人心目中,更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这里发达的垃圾处理方式。

就在西港最早建成的生态社区B001中心一处庭院里,竖立着几根粗大的绿色钢管。

这些钢管既不能收集雨水,也不能运输天然气,而是神奇的分类垃圾管道。

这里的居民都会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在倾倒之前,花时间把生活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可燃垃圾。

“砰”的一声,只见居住在B001的家庭主妇,娴熟地把垃圾扔进了其中的一根管道。

瑞典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分析

瑞典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分析

3.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
垃圾处理: 整个马尔默城区的很多公寓的厨房都配备了废物
处理装置,住宅区则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在社区规划 时,就已经考虑到要让所有居民都能就近使用垃圾回收 站。马尔默人会将垃圾分类投入到不同的垃圾桶内。与 垃圾桶相连的是四通八达的真空垃圾槽处理系统。这些 垃圾经由地下管道输送至郊区的垃圾站。这样,垃圾车 便无需进入住宅区,减少了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同时, 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立法先行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显著特点。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瑞典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 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 发 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范企业的行 为。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政府还制定了许 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行业标准,体系完 备。
3.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
政府还对住宅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门窗的节能都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筑师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和选用材料,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被 严格禁止。它涉及到住宅的各部分,如浴室设备、厨房 水槽、窗框、窗扇等。住宅门窗的质量都要做得牢固精细: 三层固定玻璃扇中间带百叶,可在关闭的情况下通风; 卫生器具大多采用节水排水装置,座便器水箱的配置都 是3升或6升排水量,水箱封闭不易打开。除此之外, 室内新风系统、热量回收系统、中央吸尘系统、防火门 电磁阀控制系统和户内消防软管系统的配置都需要通过 瑞典国家环境、节能使用标准。
3.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
定下建设环保生态城市的目标后,马尔默城 里一片被称为西港区的老造船厂区域,被改造 成瑞典的第一个“零碳社区”。从1996年开始, 20多家建筑公司、30家设计公司共同参与设计, 意在建设一座“未来之城”,这个项目被称作 “Bo01”,西港区成为绿色环保城市建设的 “大实验室”。

国际绿色低碳地产实践案例之英

国际绿色低碳地产实践案例之英

阿联酋正在沙漠地区建设的一座城市。这将是世界第一座不使用一滴 石油、碳排放为零的绿色城市。 马斯达再进化(Masdar Initiative)意味着阿联酋正开始由开发石油 向开发新能源转变。
阿布扎比
2 规划理念,投资规模巨大
开发主体:由政府主导,整合世界先进研究力量以及
Masdar Initiative由官方机构阿布达比未来能源公司(统筹规划,主要 合作对象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OP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 国Foster + Partners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公司等,预计打造一处可容纳 五万人的未来城市,并计划在2016年前开发完成。 投资:“马斯达城”已于2008年初开始兴建,总投资大约为220亿美 元。项目建设分为7期,将于2016年完成建设。
Hamnen Sjostad
绿色社区综合开发 基本功能:产业、居
重点研究案例 英国BedZed太阳村项目 阿联酋阿布扎比Masdar零 碳城市 中国天津中新生态城 住 先进绿色节能技术 新城市主义、循环经 济
斯德哥尔摩Hammarby
荷兰伊科鲁尼亚小区Ecolonia 格林威治世纪村Greenwich
荷兰Ecolonia小区
欧美发展城市郊区,规模大小不 一 由发展商和建设事务所共同承担
关 键 驱 动 因 素
开发背景 功能
以 住宅开发为主,配以商业、 文化休闲配套
驱动因素
绿色低碳 体现
人文环保理念
技术节能:通过降低建筑设计、 交通规划、能源方面等能耗,达 到低碳绿色目的
人文环保意识与绿色效益相结合
政府招商政策
政府为了吸引企业投资,推出一揽子 激励政策,包括一站式的政府全方位 服务、免税优惠、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等政策。

生态小区案例___绿色节能PPT教案

生态小区案例___绿色节能PPT教案
过空间规划促进邻里交往,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大尺度的开放公共空间:实现物业价值均衡,使得所有居民都能享受
阳光和绿地
功能复合:商业及其他配套在居住用地步行可达范围内的复合,提供快
捷、方便的多方位生活服务
生态节能概念的 注入
对生态节能手段全方位、系统而不是局部的应用:生态水循环系
统; 可再生能源系统; 住宅节能系统; 环境保护系统
1
瑞典●马尔默 Bo01生态住宅示范区 规划理念
散落式布局 院落式组团
沿海的公共走廊和 广场
沿海布置的多层/ 高层公寓
标志性建筑—— 旋转的大楼
1
瑞典● 马尔默 Bo01生态住宅示范区
环保节能措施
太阳能(发电、 取暖)
全面依靠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于石化的依赖,这些 措施包括: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取暖和发电、地源热 泵等技术; 采用断桥式喷塑铝合金门窗、高效暖气片(配以可 调式温控阀)、可调式通风系统、节能灯具、空心砖 墙及复合墙体技术、热量回收的新风系统、加厚的复 合外墙外保温墙板等措施减少建筑能耗。 植被绿色屋顶,可以有助于保温、减少能耗而且环 保 通过绿色屋顶,进行雨水净化回收利用 通过低密度、紧凑、私密、高效的用地原则达到节 地的目标,其容积率高于普遍的瑞典居住小区
热电联供系统和节能示意
2 英国●伦敦 格林威治千年村 建筑产品设计
建筑风格前卫时尚,产品形式多样,既有高层,也有连排和 多层 产品通过外部阳台、窗户、遮阳板等细节来丰富外立面 建筑在色彩明快、亮丽,具有跳跃感 建筑为社区的公共空间服务,在底层或者退让或者挑空,让 人愿意停留 通过标志性的建筑——千年穹顶,提升区域形象和知名度
2 英国● 伦敦 格林威治千年村 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

零碳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零碳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零碳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零碳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和零碳城市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居民的共同关注。

零碳城市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实现对环境的最小化负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零碳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推动零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对零碳城市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了解国际上主要的零碳城市发展案例和经验。

其次,我们选取了几个国内的零碳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系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

三、零碳城市发展的现状目前,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零碳城市发展尝试。

其中,哥本哈根是被公认为全球零碳城市发展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哥本哈根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系统改进以及建筑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外,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瑞典的马尔默等城市也在零碳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国内的零碳城市发展也在逐渐加速。

例如,广州市在近几年的城市发展中,始终秉持着零碳的理念,推动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并且采用了智能交通系统来降低交通排放。

另外,中国的宜昌市也在零碳城市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和减少排放。

四、推动零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动零碳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关键因素。

首先,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机制是推动零碳城市发展的核心。

政府应当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其次,社会的参与和意识提升对于零碳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当市民对零碳城市的发展有足够的认知和参与度,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推动环境。

最后,技术创新和研发是零碳城市发展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能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推动零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零碳城市发展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目标。

在我国,零碳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标题: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凸显,减少碳排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建筑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也被迫加快转型,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技术,来减少碳排放。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探讨碳排放减少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实践,以期为建筑行业中的碳减排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案例一:意大利比亚龙布鲁纳城市住宅项目比亚龙布鲁纳城市住宅项目位于意大利都灵市,该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系统和地热能利用系统。

通过充分利用屋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建筑物可以自行产生并利用电力和热能,大大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碳排放。

案例二:中国山西阳曲电池制造园区该电池制造园区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将电池生产中产生的废热和尾气通过循环利用技术,转化为热能和电能再利用,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碳排放。

二、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案例三:美国芝加哥联合中心芝加哥联合中心是一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采用了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

其中包括高效的节能系统、水循环系统、绿化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减少了碳排放。

案例四:伦敦Bloomberg总部伦敦Bloomberg总部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商业建筑之一。

它采用了太阳能、地热能、雨水收集系统和高效的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建筑物实现了超低能耗和零碳排放,为全球建筑业树立了榜样。

三、碳排放监测与管理案例五:瑞典马尔默市Kockums国际港口工程该工程通过安装了碳排放监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所有碳排放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设定碳排放目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工程成功减少了碳排放,提高了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案例六:日本东京都传媒会馆该会馆通过引入碳排放交易机制,建立了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对碳排放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和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马尔默市的低碳经验
“进程缓慢的气候谈判当然很重要,但它已经浪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

” 在去年举办的“低碳之城——香港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上,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市市长Ilmar Reepalu(以下就简称Ilmar)对本报记者反复强调这一点,“我认为,比气候谈判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城市要行动起来。


这个距离哥本哈根不远,人口只有30万的北欧小城一直都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而且成绩斐然。

早在2001年,它就获得了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2009年,它荣获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奖;2010年,它成为世博会选定的从工业城市转变为生态效益城市的世界最佳案例之一。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Ilmar密不可分,他从1994年担任市长,见证并推动了马尔默从一个重工业城市向生态低碳城市转变的过程,也因此在2010年获得“2010年世界市长奖”提名。

马尔默曾是一个以造船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但随着欧洲造船业的整体衰败,也不得不转型。

在柏林墙倒塌之后,马尔默的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多数转移到了东欧国家。

Ilmar在1994年担任市长后,面临首要的难题就是必须回答:“马尔默的未来在哪里?”
是振兴重工业,还是开发新产业?这位环境科学专业出身的市长,选择了后者。

瑞典在这一年,加入了欧盟,对马尔默的成功转型也助力甚伟。

马尔默忽然成为距离欧盟市场最近的瑞典城市,许多物流和服务业开始向马尔默转移,借此契机,开始摸索如何从重工业城市转向以物流、制药、生物、信息产业等轻工业为主的城市。

在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后,Ilmar感觉城市发展的方向更为清晰,那就是建设生态环保城市。

2001年,Ilmar开始着手在一个旧的船坞基地上建一个生态友好示范区,现在已经建成的是世界闻名的“明日之城”(BoO1)社区。

这是瑞典的第一个零碳社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城市住宅区。

该小区占地约30公顷,可容纳1000户居民居住,在能源供应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Ilmar看来,这座“明日之城”令人赞叹之处,并不在它所应用的再生能源技术——它采取的技术并非门槛非常高的新奇技术,而在于它所展现的是,现代城市如何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宜居的生活方式。

“明日之城”并不是Ilmar个案操作。

在多个场合,他曾公开表示,“我要把马尔默建设成世界上最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

”即到2020年,全城争取实现100%零碳排放,到2030年全城争取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40%的居民骑自行车出行
《21世纪》:你提到过在2020年,希望将马尔默打造成零碳城市。

那么,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Ilmar:不少城市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自然很大。

我们做的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确定谁是这个城市最大的污染者,在马尔默最大的污染者就是建筑物。

为此,我们需要对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很多建筑进行重新改造。

我们已经改造了一个建有1200套公寓的地区。

现在我们同样需要重新改造的建筑很多,至少还有3至4万套住宅。

《21世纪》:你是如何将城市规划与低碳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Ilmar:我认为,在建设或者重建一个城市时,提高城市的密集程度很重要。

这就意味着如果工业集中在城市中心,那么住宅区和办公区最好不要距离市区太远,这样可以便于人们生活,否则如果住宅区和办公区距离太远,就会增加交通负担,也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所以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着重考虑交通情况。

为了鼓励绿色出行,我们修建了长达230公里的自行车道,40%的居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

市里面投入运营的50%的公交车,都在使用生物燃料,我们希望公交车在5年之后都能使用生物燃料或清洁电力。

《21世纪》:马尔默在能效方面的控制也卓有成效,在这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Ilmar:为了实现低碳的目标,我们在能源效率控制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希望在马尔默,每平方米每年的用电量不超过100千瓦时。

而事实上,我们在不少领域的推进,已经高于这一目标。

比如,在建筑领域已经完全高于这一标准了。

现在新建建筑,都可以实现每年每平米50千瓦时的能效。

又如,在工业的某些领域。

以丰田公司在马尔默的新工厂为例,他们之前的旧厂能效为每年每平米250千瓦的用电量,而现在新工厂只需要40千瓦时左右。

他们不但降低了用电量,而且利用新技术将污染排放量大大降低,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瑞士温特图尔市的Eichgut共有90套公寓,设计为被动式建筑,能耗很低,每年消耗能源大约相当于17500升石油燃料。

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大约每年用于供热就需要消耗
100kWh/m2,约为10升/m2。

升,总体能耗达到120 000升石油燃料。

因此在这一项目中,每年相当于节约了100 000升燃料,建筑的设计年限为80年,,因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节约了上百万加仑的石油燃料。

同在温特图尔市的另一处公寓Eulachhof。

位于原来的工业区,也是被动式建筑,由两栋建筑,组成一个形的综合体,两栋主楼为6层建筑连接部分为2层。

这栋建筑共有132个房间,超过20 000m2的居住空间,并为住户提供了最大的舒适度。

这栋建筑使用了太阳能和住户生活垃圾燃烧产生的废热。

热泵所需的电能80%由屋顶上的太阳能光电板提供。

城市中的大量原有建筑由于建成多年,在建设时节能标准都比较低,目前能耗很高,质量较差。

对于此类建筑的策略多为对其进行节能改造。

避免拆除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降低造价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瑞典:SWAN大楼
来源:都市世界发布日期:2011-04-22 欢迎投稿
这栋大楼叫SWAN,位于瑞典·耶夫勒,是由总部设于斯德哥尔摩的Petrén Merom Architects与Scheiwiller Svensson Architects联合设计的。

这座高150米的建筑将提供办公、酒店、会议及居住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