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凤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窑火中的“涅槃”——《新平八彦》陶瓷艺术展综述

窑火中的“涅槃”——《新平八彦》陶瓷艺术展综述
曲立氏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16(0)S3
【摘要】时值丙申年中秋前夕,又是'结簇黄如金,集蕊白似银,承霜香溢远,清馨至羊城'之际,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学会联合景德镇新平瓷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新平八彦》陶瓷艺术展,在广州岭南会展览馆隆重开幕。
景德镇古称'新平','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此地'水土宜陶,陈以来出人皆业之'。
《邑志》载:'唐武德四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
北宋咸平年间,新平陶工创烧出一种影青瓷,不仅以'青中显白。
【总页数】5页(P18-22)
【关键词】山水瓷画;中国陶瓷艺术;高温颜色釉;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展
【作者】曲立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28
【相关文献】
1.“中国古陶瓷学会2013年年会暨南青北白——越窑与邢窑学术研讨会”综述[J], 项坤鹏
2.传承千年陶瓷文化再续介休陶瓷辉煌“中华名瓷千年介休窑——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山西介休窑陶瓷特展”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J], 宽和
3.汇“八方陶艺” 聚“四方水土”——青岛雕塑馆举办“四方水土·青岛首届国际陶瓷艺术展” [J], ;
4.于盛世窑火中涅槃重生 [J],
5.问:目前,建筑卫生陶瓷厂家新建和改造的辊道窑最宽达3.1m,我厂为了提高陶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想改造现有的旧窑,请问辊道窑是否越宽越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1、【俞國良】(1874-1939)清末民初宜興制壺高手。
江蘇無錫人。
造壺精工,氣格渾成,善制“傳爐壺”,勻挺有力,仿佛天成。
曾獲1915年美國三藩市「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獎狀和1936、1937年「江蘇省物品展覽會特等獎狀。
」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紫砂陶史概論》:「俞國良,原籍無錫,1939年卒,享壽65歲。
傳器製作嚴謹,器形格調精緻,是晚于黃玉麟的名手,但總的表現,又遜于黃玉麟一籌。
」2、【吳漢文】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陶刻高手。
生卒不詳。
善陶刻書畫,常為宜興縣城的「吳德盛陶器行刻陶,吳德盛陶器行為「金鼎商標」,當時曾請俞國良、胡耀庭、馮桂林等為其做胚,由吳漢文等進行書畫陶刻,為此吳德盛出品紫砂器頗負盛名。
漢文陶刻,都署款「歧陶」,書法學趙松雪,與行、楷間,書刻流暢、迥勁、老辣。
漢文常為吳德盛刻陶外,亦常與「范莊農家」合作,由「范莊農家」作器,漢文書刻。
」3、【蒋祥元】(1868~1941年),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间紫砂艺人。
4、【冯桂林】(1902—1946年),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
紫砂著名艺人。
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
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精致细腻,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以手法新颖、风格独特、构思奇妙著称于世,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艺师之一。
5、【蔣賢明】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制砂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蔣賢明直壁扁壺”一具,壺身扁圓筒形,直流、圓弧扳、嵌蓋、橋鈕。
製作周正。
鼻煙色泥。
高5.6、寬11.3公分。
石如鐫刻書銘。
鈴有「陽羨蔣記」、「賢明」二方印,皆篆體。
6、【史蓮生】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砂壺。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著錄二器:1.香港茶具文物館藏“史蓮生青環壺”一具,高9.5、寬13.7公分。
景德镇当代名家艺术瓷的鉴赏与收藏

景德镇当代名家艺术瓷的鉴赏与收藏作者:张建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04期作者简介:张建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教师,福建世纪新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法律硕士。
系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人,从小耳闻目染,酷爱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于2006年创立“品陶斋”艺术礼品瓷品牌和创办“景德镇陶瓷收藏网”,依托景德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代无可比拟的制瓷技艺,通过全国连锁加盟,设计、生产、销售一体等运营方式,代理名家艺术瓷的投资、收藏,创意礼品瓷的开发、销售,以及开展一系列陶瓷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另近年来,志立于法律与文物、艺术边缘交叉学科的探索与研究。
景德镇当代名家艺术瓷从制作工艺上主要分为青花、釉里红、粉彩、新彩、高温色釉、雕塑、综合装饰和现代陶艺等,对于广大的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要做好景德镇当代名家艺术瓷的鉴赏与收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陶瓷生产工艺识别艺术陶瓷的品质景德镇古代官窑所选用的瓷土来自景德镇东北郊高岭村开采的高岭土,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土原料,从而使官窑在材质上就占据明显优势。
当代官窑“7501”瓷更是从10吨最优质的高岭土中再提炼出1吨多作为原料,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张玲大师的特白瓷作品用的瓷土也是根据“7501”瓷土配方精选来的,可见选料对一件陶瓷精品的形成有多大的作用。
现在景德镇最优质的瓷土要数万元一吨,而普通的瓷土不到一千元一吨,价格相差数十倍,烧出的白度和纯度自然差别很大。
有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在坯胎上喷一层高白泥浆(类似北方瓷器的“化妆土),使一般的外行难以看出破绽。
一般景德镇名家大师都有专门的制胎制坯师傅,以保证瓷胎瓷坯的质量,如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少倩就有私人的制胎师傅按其设计要求制作白胎,其技术是秘不外传的。
一件优质的艺术陶瓷作品,绝不会使用劣质的坯胎来创作。
瓷胎的好坏是艺术陶瓷品质的第一道护身符。
除了从制胎工艺鉴别陶瓷品质以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陶瓷的釉面。
“五六七”藏瓷成新宠

“五六七”藏瓷成新宠作者:王春雪来源:《中老年健康》2017年第07期随着收藏市场上古瓷数量的不断减少,近几年,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瓷器成为不少藏家的新宠。
藏家谢海宁先生收藏有不少“五六七”瓷器,主题鲜明、工艺精湛,既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瓷出醴陵谢海宁先生收藏有不少上世纪50年代的瓷壶,这些瓷壶大多为湖南醴陵生产,壶体绘画图案多为山水。
谢先生收藏的一把侧提壶,壶体绘有一幅秋景图,图画中河水荡漾,树木葱茏,船夫撑着篙,远山如黛,大雁排成一队人字。
白中透亮的胎体和厚重的彩绘,共同衬托出一种“秋日胜春朝”的意境,引人入胜。
谢先生另一把提梁壶上的纹饰与侧提壶大致相同,也是秋景图。
谢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的瓷器,主要的图案纹饰就是山水、锦鸡牡丹、富贵白头、婴戏图等传统图案。
尤其是山水和人物的画工,着笔较重,朝气蓬勃,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
谢先生说,釉下彩是醴陵瓷的特点,而这两把壶都是醴陵瓷中少有的釉上彩瓷器。
由于当时生产的内销瓷器多实用,而釉上彩的彩绘在釉上面,容易磨损,所以多用于陈设品,艺术性也较强。
谢先生还介绍,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生产的瓷器,都为国营瓷厂生产。
当时,轻工业部下辖有红星、为民、建国、人民、红旗等14家国营瓷厂。
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是这一时期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
省城藏家马建军先生就有一套陶瓷研究所1957年生产的瓷质茶具,茶壶、茶叶罐、茶杯上的纹饰是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形态逼真,饶有情趣。
瓷器中的红色印记谢先生还收藏有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瓷壶和瓷瓶,其图案纹饰表现的主题十分鲜明,有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遵义会议、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工农业生产等。
谢先生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瓷器中,有一把瓷壶上的壶体纹饰是南京长江大桥通车。
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以仰视的视角画出,复堡式红旗桥头显得雄伟高大。
桥下的宽阔江面上,通过的轮船冒着浓烟,空中还有飞翔的鸥鸟,使整个图案动感十足。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年会暨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中的名家影像(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届 中 国陶瓷 艺术 年会 暨 第七 届 中国陶 瓷艺 术高 峰论 坛 专题
中国 当代 陶艺家 :张 扬
中国 当代 陶艺家 :操 驰
中国当代 陶艺 家 :曹希 安
● 置 i
首届 中国 陶瓷艺 术年 会 暨 第七 届中 国陶 瓷艺术 高峰 论坛 专题
首届 中 国陶瓷 艺术 年会 暨 第七 届 中国 陶瓷艺 术高 峰论 坛专 题
陶 瓷 艺 术 年 会 暨 {}I国 陶瓷 艺 术 高峰 论 坛 中的 名 家 影 像
评论 家 、摄影 家 :饶 中亮
蓑为 首 届 中 同 陶 瓷艺 术 围 陶 瓷 艺 术 高 峰 论 坛
中 国当代 陶艺 家 :刘 欣
瞄 t
首 届 中国陶 瓷艺 术年 会暨 第 七届 中 国陶瓷 艺术 高峰 论坛 专题
中 国当代 陶 艺家 :钟 鸣
中国 当代企 业 家 :张 志全
中 国当代 陶艺 家 :李宜 宣 匝
I
首 届 中国陶 瓷艺术 年会 暨 第 七届 中国 陶瓷 艺术高 峰论 坛专 题
中国 当代 陶艺家 :马 行云
中国 当代评 论家 、收 藏家 :黄 粤燕
中国 当代企 业家 、收 藏 家 :陈敏霞
中 国当代 陶艺 家 :邹 幸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江畔有花影涛声传鸟音

江畔有花影涛声传鸟音佚名【期刊名称】《陶瓷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105-108)【正文语种】中文男,1970年8月生,江西都昌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技工学校客座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商会副秘书长。
景德镇市善缘拂教陶瓷研究院常务理事。
于1989年就读于陶瓷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艺术瓷厂,跟随父亲江金承老师从事陶瓷专业绘画创作,于1994年进修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专攻陶瓷美术设计,并在传统的陶瓷绘画风格中吸收各种风格精华,得以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擅长陶瓷粉彩,装饰,写意,工笔,花鸟。
2010年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学习,毕业并获学士学位。
作品《君子富贵》在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作品《芳园春光》在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作品《鹦鹉·牡丹》荣获第七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银奖。
作品《春酣国色》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0年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作品《白头富贵》在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铜奖。
作品粉彩瓷板《黄地白头富贵》在第二届陶瓷艺术作品展示评比,获得壹等奖。
作品粉彩瓷瓶《六鹤同春》获江西省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第一届陶瓷艺术展览评比壹等奖。
作品粉彩瓶《花鸟》在第三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世纪杯”中获得壹等奖。
多件作品被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等馆藏机构收藏。
并在“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及专著。
作品被香港,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有识之士收藏,深受好评。
景德镇陶瓷2010年第3期发表论文浅谈现代粉彩花鸟的继承与发展景德镇陶瓷2010年第4期发表论文论陶瓷釉上花鸟装饰的发展趋势。
2009“祥壶苑”杯紫砂艺术文化展亮相茶博会

2009“祥壶苑”杯紫砂艺术文化展亮相茶博会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自壶问世的那一天起,它总是与茶相伴相行,共同演绎着充满芬芳的品茶时光,紫砂壶则是茶壶中的“精英”。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艺术交流,鼓励艺术创作与创新,体现21世纪多元文化的精神,促进中国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在本届茶博会期间,由本刊和其它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2009“祥壶苑”杯紫砂艺术文化展也随之应运而生,通过将实现紫砂壶与福建茶企的联盟,开设紫砂文化产品销售专柜,从而实现专产业与茶产业的对接,为宜兴紫砂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可能。
“榫卯”效应“新”光大道——邵顺生紫砂方器印象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曾经从人物性格角度出发,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
不过,在现实的紫砂艺人中,却常见一种“方形”性格。
邵顺生原本便是一位“方形”性格的人。
方,不仅多面,而且有棱有角。
在现实生活中,多把我行我素、得理不让人或做事一板一眼不知变通的行为称做“方”。
邵顺生的“方”源自祖上那位“壶艺盖世”而性情“孤僻清介”的邵大亨。
据宜兴县志记载,有一次知县向他勒索紫砂茶壶,他不予理睬。
被强行拉至衙门“诺以重利”,他又故意以粗劣作品搪塞,结果引来一顿暴打,他却不改初衷。
作为一代巨匠之后,先祖的遗传因子融注于邵顺生的艺术细胞之中。
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作品创意一经决断便不能轻易改变,他把每一件作品都等同于自己的思想行为。
邵顺生自幼便确定了传承砂艺、光耀门庭的志向。
1986年进入紫砂圈后,师从著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技艺功底。
他仿邵大亨的名作《掇球壶》可以用分毫不差、几可乱真来形容;仿制的大亨《鱼化龙》、《龙头一捆柴》、《风卷葵》等名作,卓尔不群,堪称仿古经典。
他也喜欢创新,习惯于把研制的新款壶品画成图纸。
有时在构思和制作中还灵活运用当年做木模工时积攒的“资本”,当这两手技艺如榫似铆般地对接在一起时,创造激情一发而不可收。
他处心积虑在创新的“新”字上做文章,其主要表现手法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宇:“新款旧式、新术怪招、新意古趣、新事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凤生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宜兴宝山工艺陶瓷厂总工程师
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1953年生,自幼习陶,1970进东风陶瓷厂从事陶艺,1992年进宝山工艺陶瓷厂、拜著名陶艺家紫砂艺术大师马金旺,虚心好学,刻苦磨练,得以真传。
擅长方形、菱形及异形产品的制作,精于全手工制盆,所制各类盆大气、沉稳、高雅,深受业内人士好评。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地的博览会陶艺展,在上海中福古玩城,广东陈村等地现场表演纯手工制作,深受现场观众好评。
现担任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花盆协会评委。
宜兴陶雅紫砂艺术文化园首席顾问,花盆技术总指导。
紫砂艺术
2005年“汉云三足袋式盆”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2009年第四届中国宜兴紫砂花盆厂商联谊会全手工现场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1—2012年担任中国宜兴全手工紫砂花盆比赛评委。
2011年“云脚束口腰元”获中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北京汇报展金奖。
2011年”“如意壶”获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荣耀艺术大展金奖
2013年“束口长方”获中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上海展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