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艺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陶器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展史一、古代陶器的起源1.1 陶器的出现时间•陶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野外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陶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7000年左右。

1.2 陶器的制作工艺•古代陶器主要使用黏土为原料,通过捏、拉、坯、烧等工艺制作而成。

•制作过程中还常常使用装饰技法,例如刻花、绘画、粘贴等。

二、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发展2.1 夏朝陶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陶器的制作也有明显的进步。

•在夏朝时期,陶器制作工艺逐渐趋于成熟,形态上有了更多样的发展。

2.2 商朝陶器•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中央集权政权的朝代,陶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朝陶器大量使用青铜器作为装饰,使得陶器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2.3 周朝陶器•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陶器在周朝时期迎来了巅峰。

•周朝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上都有很大进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3.1 秦朝陶器•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陶器制作在工艺和装饰风格上更趋规范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

3.2 汉朝陶器•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陶器制作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汉朝陶器在工艺、造型和装饰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古代陶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发展4.1 魏晋时期陶器•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陶器制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魏晋时期的陶器在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装饰技法也更加精湛。

4.2 南北朝时期陶器•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陶器制作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些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在创新上更加突出,形成了多个地区独特的陶器制作风格。

五、唐宋时期的陶器发展5.1 唐代陶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陶器制作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

•唐代陶器在技艺上更加精湛,装饰风格更加华丽,成为中国陶器发展的巅峰时期。

陶艺发展史ppt课件

陶艺发展史ppt课件

环保理念在陶艺中的应用
环保材料
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如竹子、稻草等,替代传统陶 瓷原料。
节能技术
采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等,降低陶艺生产过程中的能源 消耗。
减少废弃物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倡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未来陶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个性化定制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 化,未来陶艺将更加注 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不 同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罗马时期
以实用性为主的陶器,如水罐、 酒杯等,工艺精湛,装饰简洁。
哥特时期
以繁复的雕刻和彩绘为主要特点 ,展现出中世纪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
追求完美的造型和细腻的装饰, 如意大利的梅第奇宫廷陶器等。
现代陶艺的兴起
抽象表现主义
强调个性表达和自由创作,打破 传统陶艺的规则和形式。
极简主义
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态为特点, 追求简约、明快的设计风格。
轮制成型
将陶土放在轮盘上,利用旋转的轮盘来制作陶器,这种方法可以制 作出形状规整、表面光滑的陶器。
注浆成型
将泥浆倒入模具中,待泥浆凝固后脱模,即可得到所需的陶器形状 。注浆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
04 陶艺的应用与价值
陶艺在生活中的运用
家居装饰
陶艺品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添家居的艺术气息和生活品味。
环境陶艺
将陶艺与环境相结合,强调与自然 、人文的和谐共存。
03 陶艺的风格与技术
陶艺的材质与色彩
材质
陶艺常用的材质包括粘土、瓷土、陶土等,每种材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 围。粘土适合制作手工陶艺,瓷土则用于制作瓷器。
色彩
陶艺的色彩主要来源于釉料,不同的釉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如青瓷 、白瓷、黄瓷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彩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在陶器表面绘制各种图案和色彩 。

陶艺的起源和发展

陶艺的起源和发展

陶艺的起源和发展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和智慧。

从最早的手工捏塑到现代的陶瓷工艺,陶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创新和变革。

一、陶艺的起源陶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类开始学会利用土壤中的黏土,通过捏塑、烧制等方式制作简单的陶器。

这些陶器主要用于存储食物和水,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陶艺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陶艺的发展1. 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更加高级的陶艺技术。

他们开始使用陶轮,使陶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规整。

同时,人们还发现了釉料和彩绘技术,使陶器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陶器的实用性,也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2. 文化的传承陶艺在不同的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中国,陶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和宴会。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也对陶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陶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塑制作。

每个文化都为陶艺注入了独特的风格和意义,丰富了陶艺的内涵。

3. 陶瓷的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逐渐成为陶艺的一种重要形式。

陶瓷以其高温烧制和耐磨性能,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陶瓷的发展推动了陶艺的创新和改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如瓷器、瓷砖等。

陶瓷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生活用品到建筑材料,再到艺术品,陶瓷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陶艺的意义1. 文化传承陶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明。

通过陶器的制作和装饰,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

陶器上的图案和纹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艺术风格,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2. 创造力的表达陶艺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捏塑、雕刻、绘画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在陶器上。

陶艺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抒发和沉淀。

中国陶器发展简史

中国陶器发展简史

中国陶器发展简史
中国陶器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
陶器的发展也不断演变和改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阐述中国陶器的发展简史。

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陶器发展的
最早时期。

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粗陶制成的饥饭碗、壶杯等生活
用品。

二、商代的陶器
商代是陶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代的陶器造型丰富,常常用
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商代时期的陶器还传达了一些纪念、祈福等层面
的意义。

三、西周的陶器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陶器发展的一个
重要时期。

西周的陶器以青铜器辅以用,成为一种更加高贵、文化的
陶器。

四、东周的陶器
东周时期,铸造陶器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成为中国陶器文化
的黄金时期。

东周陶器除了生产日用器物外,还有各种民间工艺品。

这些陶器有时刻意制瑕疵陈旧色泽等,显示出反叛和叛逆的精神情感。

五、唐宋时期的陶器
唐宋时期,陶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陶瓷开始成为艺术品
的一种,被用于装饰和礼仪活动。

大量的名家陶艺家和窑厂出现,瓷
器和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能够见证中国陶器文化的发展简史,我们才不会忘记中国
古代涵盖五千年的历史。

陶器的发展,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科
学和技术的艺术表现,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成果和经验,这对于今后
的陶瓷制造业和文化来说具有无穷的价值。

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讲解。

一、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国的陶器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生产出铜器,而陶器的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了汉代和唐代,陶瓷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唐代的三彩和汝窑瓷器等。

宋代更是将陶瓷工艺推向了新的境界,出现了象征中华文明精髓的青花瓷和白瓷等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充满了艺术美感,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陶瓷艺术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到了20世纪,中国的民间陶艺制作逐渐由家庭制作向工厂制作转移,陶器的规模化生产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同时,一些艺术家开始研究如何将当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陶瓷艺术当中,创作出更加现代化的陶艺作品。

比如,朱乃正创立“桃花源艺术村”,将自然美和陶瓷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

三、陶瓷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如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渐改变。

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用现代的方式去表达传统文化,陶瓷艺术也是如此。

一些当代艺术家开始使用电脑技术、声音、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和材料,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陶艺作品。

比如艺术家刘晓光的瓷青石雕,将陶瓷和雕塑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演绎出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新语言。

总之,陶瓷艺术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传统到现代,陶瓷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思考和探究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

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

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

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陶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关于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陶瓷的发展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

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

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

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

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

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

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的现象。

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

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

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遇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

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

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

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

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

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

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

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

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

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

陶艺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艺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艺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陶艺的历史发展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陶器就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陶艺逐渐被赋予了更高的艺术性,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古代陶艺主要分为中国、古希腊罗马、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等几大流派。

其中,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

到了商代、西周时期,中国陶器的工艺和艺术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而古希腊罗马的陶器多以器物为主,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为后世的陶艺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陶艺也各具特色,在装饰和图案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而在近现代,陶艺又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陶艺的工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陶艺作品的创作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体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陶艺的技艺要点1. 选料:陶艺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黏土,而不同种类的黏土对于制作的陶器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选料时,需要根据陶器的用途和装饰风格来选择合适的黏土。

一般来说,陶器的黏土要求细腻均匀,且易于塑造和烧制。

2. 制作:陶艺的制作包括拉坯、成型、修整等多个工艺环节。

在拉坯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当的手法和力度,以确保陶器成型后均匀一致。

而在成型和修整过程中,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审美标准来进行精细的处理,保证陶器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完美无缺。

3. 装饰:陶艺的装饰是提升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手段。

而陶器的装饰手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刻花、绘画、贴花、镂空等。

在装饰过程中,需要考虑陶器的整体风格和表现手法,使得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不凸不缩,相得益彰。

4. 烧制:烧制是陶艺制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正确的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对陶器的成色、结构和质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不同种类的陶器需要的烧制工艺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精准控制烧制参数,确保作品的品质。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两万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瓷制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当时的景德镇及安徽黄山等地就有以粘土为原料,经烧制而成的陶类产品。

此后,陶瓷产品不断发展变化,至唐代(公元 618 年至公元 907 年),陶器以它的高质量和高雅艺术水准赢得了国际知名度。

元朝(公元 1271 年至公元 1368 年),陶瓷的表现技术更加成熟,古典陶瓷
的技艺已经基本达到现代水平。

明朝(公元 1368 年至公元 1644 年),陶瓷在技术和活动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和官窑各具特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两大窑系。

清朝(公元 1644 年至公元 1911 年),陶艺继续蒸蒸日上,绘画、雕刻、高古、拈花等技艺发展更加成熟,各种窑系品种更加异彩多彩。

到了近代,中国陶瓷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景德镇技艺开始与世界各地的陶瓷技术和风格接轨,并开始大量输出。

至今,中国陶瓷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技艺到创新,从形式到功能,从单调到多样,中国陶瓷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艺发展史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

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

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

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

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

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

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别,从质地来看,中国东南海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
始陶器,而其它地区则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

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

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

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

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

“六王毕,四海一“。

秦汉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中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

画面铺天盖地,色彩富丽绚烂。

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紫砂陶艺
是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

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

中国传统陶艺制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仍盛而不衰,历朝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时代风尚的不同,审美观的变化,在陶艺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国内外许多学者、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陶艺的研究。

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这门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审美历程的传统陶艺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美术造型及装饰技法上,这不够全面,研究中国传统陶艺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立足于总结中国传统陶艺及其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的优良传统。

“传统”不属于旧规范化的别称,而是意味着一种工艺和艺术体系的特征。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艺上并产生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种民族风格以其特有的工艺技术和艺术形式,显示它自已的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东方文化的典范。

中国传统陶艺所特具的东方艺术的情韵风格,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她仍扎根于人民之中,集中了无数陶艺前辈的智慧和创造力,经过历史不断的锤炼,然后形成为优良传统,它贯穿着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体现了民族审美意识的共同特性,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实质。

中国的陶艺前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的工艺技法。

正是这一套制瓷的优良传统,历代相传,不断发展,使得中国陶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文化起着深远的影响。

陶艺的发展伴随着陶瓷的产生而发展,首先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装饰和泥釉火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发展为实用和欣赏兼备
的民间艺术品。

如今已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感情需要为出发点,开创了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凝固的,而是处于不可遏止的发展状态之中。

同样,陶艺也不例外,每一朝代,她都有时代特征:宋代的秀丽,元代的浑厚,明代的精工,清代的精致。

甚至同一朝代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如明代青花瓷,宣德的浓艳华滋,气韵淋漓,豪放生动,成化青花则淡雅清新,优美细腻。

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在每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阶段,几乎都有陶艺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新风格出现。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制瓷工艺,到了近代却淡化甚至失传。

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传统陶艺的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技法,并不纯粹是一个技术理论问题。

而是关系到中国陶艺是否能永葆艺术青春,甚至关系到中国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

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

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

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中国人开始关注现代陶艺,并在舆论上形成规模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严格说来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和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前身)、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中的那些最早实践者有关。

20年来,老一辈陶艺家如祝大年、杨永善等在现代陶艺方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如吕品昌、罗小平、白明等,风格流派众多,技法日趋多样。

他们中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或受过高等教育中传统陶瓷艺术的薰陶,因此,中国的陶艺在一开始便与学院有着不解情缘。

然而单纯的学院发展,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传播上都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在学术层次上也是狭窄的。

在90年代,首先是1991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继而是1995年的“景德镇国际陶艺研讨会”,1998年5月在宜兴举办了由罗小平等人策划的规模更大、学术研讨更具深度的“98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同年秋在中国美术学院由刘正等人策划的“首届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也与观众见面。

1999年岁初在广州美术馆由左正尧策划的“超越泥性--中国当代陶艺家学术邀请展”更是颇具水平。

这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研讨性的展会,预示着中国的陶艺正在兴起,其规模和范围及影响正在向全社会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