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复习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复习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重本抑末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略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繁盛一时的隋朝(581-618) 繁荣与开 放的唐朝(618-907):581年,杨坚 (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16.中国古代文化之戏剧:元曲关汉卿《窦娥 冤》。明朝汤显祖《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 情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清朝(19世 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形成一个新的 剧种――京剧。 北宋司马光编写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 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两书 都记载了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隋唐时期世界艺术宝库今甘肃敦煌莫高窟有 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珍贵的佛经和文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统治,隋炀 帝开凿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 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4,隋运 河图)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 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元 朝南粮北运(元开大运河的原因为了便利 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 了两段运河,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 通惠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 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15.中国古代文化之诗词唐“诗仙”李白 性格豪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诗圣”杜甫生活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 为“诗史”,代表作 “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提倡诗 歌要多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他 的《秦中吟》《新乐府》讽喻社会,同情 人民。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名作有《念奴 娇· 赤壁怀古》,南宋“豪放派”词人辛 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 醉里挑灯 看剑》;宋朝“婉约派”著名的女词人是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

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

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第15课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37张PPT)

第15课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37张PPT)
在北方,北朝晚期的白瓷以邢窑为起源,历经由隋至唐的发展而成熟。到北宋时,定
窑脱颖而出,称为最佳的白瓷产地。作为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其特点是胎薄而轻,质
坚硬,色洁白,不透明,以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为人喜爱。
定窑白釉孩儿枕
邢窑白瓷穿带壶
高18.3cm 长30cm 宽18.3cm
高20cm 口径6.3cm
瓷,其次有黑釉、紫釉、绿釉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
亦称白定。定窑瓷在器物的口沿处多不施釉,称“芒口”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高22cm 口径5.5cm 足径6.4cm
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莲瓣纹碗
高8.2cm 口径19.7cm
北宋 定州博物馆藏
利胚
利用工具将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坯体经过修整,使之厚度适当、表里如一。
晒胚
刻花
施釉
它是指坯体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
使之光滑,方法有浇、荡、喷、涂等。
陶和瓷的区别?
烧窑
烧窑是成瓷的最后的一道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
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汝窑天青釉弦纹尊
高10.3cm 口径16cm
高12.9cm 口径18cm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青釉碗
瓷器鉴赏的方法
1、年代出处
2、器型和胚胎
3、纹饰及釉色
4、制作工艺
哥窑奇瓷
哥窑建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至元初。传说南宋浙江处州有两兄弟,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哥哥
西晋时南方的窑主要产青瓷,其中浙江越窑直到唐五代时期一直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

论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的工艺品[整理版]

论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的工艺品[整理版]

1论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的工艺品一,原始社会时期整个原始社会分为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设计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如:南京出土的七孔石刀。

而陶器用具的设计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陶器的两个著名品种就是彩陶(马家窑尖底瓶、人形浮雕壶等等。

)和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白陶鬹gui)原始社会的工艺品除了上述作品外,还有呀骨雕、陶雕、染织、编制等。

二,奴隶社会时期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为青铜时代。

1)商代:商代的青铜器工艺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其造型各式各样,大致分为烹饪、食器、水器、兵器、乐器,以及杂器等,装饰花纹基本上是以动物文为主如:司母戊大方鼎、妇好三联甗yan、象尊等2)周代:青铜工艺(铜毛公鼎、甬钟、编钟等)仍是周代主要的工艺品,此外还有陶器,漆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青铜艺术进入第二个高峰时期,青铜器成为个性设计的作品,开放张扬、自由多变、复杂细腻、丰富多彩、功能实用,如:莲鹤方壶、宴乐水陆攻铜战壶、金银错等。

三,封建社会时期1)秦汉时期:铜器、漆器、陶瓷等工艺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如:铜车马、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秦砖汉瓦、画像石(石刻跃马、石刻立马、石刻伏虎等)、画像砖(猎虎画像砖、丸剑舞乐画像砖等。

)。

染织工艺是汉代一种极为发达和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工艺品,“丝绸之路”就是靠大量的丝织工艺品铺就的,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茱萸纹绣降色绢。

2)六朝时期:六朝时代是我国工艺美术承上启下的过度时期,各种工艺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

即六朝时期,我国工艺已进入了瓷器时代,如,鸡头壶、扁壶、魂瓶、莲花尊等此外,雕刻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隋唐时期:隋代的白瓷是一项突出的成就,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如,试以壶。

唐代的工艺非常发达,无论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木器、漆器等,都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期。

如彩瓷的制作(黑地彩斑双系罐、黑釉蓝斑腰鼓等),和被称为奇异的陶瓷之花的唐三彩(三彩骆驼载乐佣)4)宋代:宋代最突出的成就就是陶瓷工艺。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陶瓷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本文将从史前时代开始,详细介绍陶瓷的发展历史。

一、史前时代1.1 早期陶器的浮现在史前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来储存食物和水,这些早期陶器主要由黏土制成,经过简单的加工和烧制而成。

1.2 陶器的功能和意义早期陶器的浮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3 陶瓷文化的形成古代陶瓷文化逐渐形成,不同地区的陶器风格和工艺逐渐丰富多样,为后世的陶瓷制作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陶瓷的繁荣时期2.1 中国的陶瓷制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陶瓷制作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技术向来处于世界率先地位。

2.2 陶瓷的贸易和传播古代陶瓷在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上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文化和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2.3 陶瓷艺术的繁荣古代陶瓷艺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高度重视,还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近现代陶瓷的发展3.1 工业化生产的兴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陶瓷制作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陶瓷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3.2 陶瓷材料的创新近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陶瓷制作带来了新的材料和工艺创新,陶瓷制品的种类和功能进一步丰富。

3.3 陶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陶瓷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建造、家居、工业等领域,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四、当代陶瓷的发展趋势4.1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当代陶瓷制作趋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陶瓷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4.2 技术和设计的融合当代陶瓷制作注重技术和设计的融合,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4.3 国际化合作和交流当代陶瓷行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化合作和交流,吸取不同文化的菁华,推动陶瓷艺术的全球化发展。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陶器 四大圈纹彩陶壶 中国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原始社会黑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黑陶一般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内烧制而成,且烧成温度一般高于 红陶与灰陶。多数黑陶为表里通黑,少数为灰陶与红陶外施加黑
色陶衣所得的“黑皮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写实“猪纹” 黑陶。
陶器 猪纹黑陶钵 中国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
用途是什么?
瓷器 黑瓷盘口壶 中国 东晋(公元317-420年)
魏晋南北朝瓷器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胚料中含铁量高会使瓷器颜色变深,影响观瞻。而瓷土经过反复 陶器,可以得到含铁量特别低的“化妆土”,将其施加到配料表
面,可以覆盖深色、遮挡粗糙,可用较低品质的原料制得外形美 观的青瓷。
瓷器 青瓷薰炉 中国 西晋(公元266-316年)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原始社会彩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彩陶即在胚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而后烧结得到的陶器, 多为泥质红陶。与先烧制再绘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彩陶的图案 不易褪去。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在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 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彩陶。
原始社会彩陶
瓷器 高岭土 1280~1400℃ 上釉 致密透明
<1% 清脆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粉碎后加水,经过淘洗除去杂质,而 后制成泥料。
成形: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 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而后使用刀等工具进行精修,并雕刻花 纹。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2.5.4 瓷器的高速发展
—隋唐时期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青花瓷》说课稿1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青花瓷》说课稿1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 青花瓷》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2. 青花瓷》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我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青花瓷为主题,通过学习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历程、制作工艺、纹饰特点等,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制作步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花瓷作为一种传统的陶瓷艺术,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纹饰特点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纹饰特点,学会欣赏青花瓷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纹饰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青花瓷的艺术美,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青花瓷的纹饰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关于青花瓷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青花瓷的图片,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纹饰特点。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实践环节:教师演示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实践,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

4.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互相评价、学习。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青花瓷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醴陵陶瓷历史、现状与未来

醴陵陶瓷历史、现状与未来

11起始 阶段 ,1 0 年 之前 。醴 陵瓷器 到底 始于 哪个朝 代 、哪 . 94
个年份存有争论 。醴 陵瓷器历史到现在 为止 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
由于熊 、文二人决策得当 、措施有力 ,在研发 、设计 、生产各方
面都 取得了 很大的 成绩 。1 0 年 ,湖南 瓷业学堂组 织部份 产品 8 9 参加 “ 武汉劝 业促进 会 ”获 一等金 牌奖 ;1 1 年 出赛南洋 劝业 98 会获一等 奖 ;1 年参加意大 利都朗博览会 获最优奖 ;1 5 91 1 91 年 2 月至 1 月 ,醴陵 瓷器 在美 国 旧全 山 “ 2 巴拿马 太 平洋 万国博 览 会 ”上获金牌 奖 。从此 ,醴 陵瓷器走出国门 ,扬名天 下 。这一阶 段的主要标志 ,我们认 为有下 列几点 :
后 ,怀着振兴 中华 陶瓷 、抵制洋瓷 的志向 ,对醴陵沩 山一带进行


醴 陵的陶瓷历史
实地考察 ,分析 了发 展醴陵瓷业的有利 条件和不足之处 ,因此提 出一办学堂 、二设公 司的主张 。在 当时湖广总督支持下 ,在醴陵 姜湾创 办湖 南官 立瓷业 学堂 ,开设 模型 、机械 、绘 画三 个速成 班 ,培 养技术人 才 。1 0 年在 姜湾组建 湖南 瓷业公司 ,并设厂 6 9 生 产细瓷 。为了加快培 养人才 ,采取两项 举措 :一 、从 日本 引进 技术人 才 、引进技术 ;二 、从社会上招收有一技 之长人员入伙 。
花面光滑 、底足光滑 ”的严格要 求 ,致 使醴 陵陶瓷企业管理和产
14恢复 阶段 ,时间1 5 9 9 。在恢 复生 产阶段的前五年 , . 9O 5年 陶瓷生产粉 碎靠人力 ,成形靠手工 ,干燥靠太阳 ,烧窑靠柴火 ,
品质量水平处于全 国陶瓷行业领 先水平 。国光 瓷厂成为全国陶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

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

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制造。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
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永乐轩德时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虽然比不上甜白、脱胎的精致,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

元代以来回教的输入也给此时带来丰富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的运用,布局内容清晰明朗,感觉出他的雄浑古朴。

成化、正德为青花瓷的中期,此时苏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更无散晕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细致的表现方面发展,
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达到精致的目标。

嘉靖、万历年间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给嘉靖诸窑带来盛况,色彩浓艳而强烈。

此时产量较大,并由荷兰船运往欧洲。

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

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增加许多。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
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清朝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直下。

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微有点回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

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并至此落下帷幕。

陶瓷的发展从古至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生活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发展史,它虽然是以衰退而告终,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这份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