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合集下载

通风与事故

通风与事故

20
21 22
2005.8.7
2005.11.27 2005.12.7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
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刘官屯煤矿
透水
煤尘爆炸 瓦斯爆炸
123
171 108
二、通风系统的缺陷

建国后死亡百人以上煤矿事故共发生了22起,其中20起瓦 斯、煤尘爆炸事故, 1起火灾事故(抚顺胜利煤矿),1起 透水事故(广东梅州大兴煤矿) 通风是“三防”的基础 ,构 建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预防 瓦斯、煤尘以及火灾事故发 生的根本措施,也是大幅度 减少甚至避免煤矿重特大事 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设置专用回风巷的必要性
设置专用回风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采区内的风流稳定和创 造采区内采掘工作面实现独立通风布置的条件。过去采区设 计时,其上(下)山的布置,一般是布置一条运煤上(下) 山,一条材料上(下)山,其中一条兼作进风,另一条兼作 回风,这样的布置常常由于材料的运输经常要敞开风门,煤 炭的运输煤仓也很难封闭严实而带来下列各种安全隐患: (1)整个采区风流很不稳定,漏风严重,采掘工作面的风 很难正常供给; (2)采区内发生灾变时,控制灾变风流,实现局部短路风 流与反风等救灾措施,较难实现; (3)灾区内人员的避灾路线和救护队员进入灾区的安全通 道难以选择。
火灾事故

6.9%
顶板事故 1.7% 20.7%
水害事故 煤尘事故
1.7%
瓦斯事故
69.0%
通风系统缺陷的表现形式
剃头下山开采
多点同时作业
采区布置中的通风系统隐患 一采区布置中的通风系统隐患
一巷多用 独眼井开采
通 风 风 系 系 统 统 缺 缺 陷

大同老白洞煤矿“5.9”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大同老白洞煤矿“5.9”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
2 事故案例分析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
矿井概况
事故经过 抢救过程 事故原因 点 评
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
“5 . 9” 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事故示意
死亡684人(未出井的110人) ,整个矿惨遭 破坏,造成了严重损失。
1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
2 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概况】
5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
2 事故案例分析 【救灾过程】
事故后3h内,西大巷的条件很好,由于无风压,烟雾在大巷中回旋,缓缓向里 扩散。时间约5时20分,浓烟迅速向西大巷追逼。邱某说:“那烟啊,真厉害,人走 多快烟走多快。开始我们还抬着受伤的同志往里撤,后来真是各自逃生,大巷里倒 下一片人,眼看倒下的弟兄在那里爬行,但你不能抢救,一停留你也完了。” 郑家沟风井反风,立即给E层西部的遇难者带来了新鲜空气,所有抢救人员都移往 郑家沟风井。 6号井开始启动后,两个救护小队从郑家沟风井下去。17时48分,由该风井走出 13人。 10日0时,从郑家沟风井共抢救出104名矿工。10日上午,C层和D层两个回采工 作面的干部工人已全部救出。 5月11日 探明了E层火药库还未爆炸,阳泉小队冒着近70℃高温将4800发雷管和 火药全部枪运比来。 13日 抢险救护队救出了E层东部807工作面的最后一批36名幸存者。 16日 井下可能搜寻的地方己全部搜寻完毕,遇难人员已无生还可能,决定对井 下火药库等地进行永久性密闭。 17日8时 “井下抢救人员全部撤离到井上,风机停止运转,灌浆工作开始”。
8
老白洞矿是大同矿务局当时的八大矿之一。该矿1954年开始排水,1955 年恢复生产,矿井设计能力90万t,1957年出煤50多万t,1959年产量猛增到 120万t以上,1960年的计划指标又增到152万t,特别是事故前组织的高产中 ,日产水平竟达到6000t 以上。当时所采煤层是C、D、E层,共10个工作面 ,12个掘进队,其中C、D两层已基本采完。 该矿有5个井简。在工业广场内有3个斜井。口泉河对岸有6号风井(立井 ),以上4个井筒均到E层。另外在距工业广场1.2km的郑家沟内有一斜井风 井,通过C、D层到E层。 井底车场在E层煤层内。主要运输大巷在E层,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 ,C、D层煤以溜煤眼放至E层装车。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矿井总风量为3812m3/min。煤 尘有爆炸危险。

1960-山西老白洞瓦斯爆炸

1960-山西老白洞瓦斯爆炸

9
10
事故后3h内,西大巷的条件很好,由于无风压, 烟雾在大巷中回旋,缓缓向里扩散。时间约5时20分, 浓烟迅速向西大巷追逼。邱某说:“那烟啊,真厉害 ,人走多快烟走多快。开始我们还抬着受伤的同志往 里撤,后来真是各自逃生,大巷里倒下一片人,眼看 倒下的弟兄在那里爬行,但你不能抢救,一停留你也 完了。” 郑家沟风井反风,立即给E层西部的遇难者带来了 新鲜空气,所有抢救人员都移往郑家沟风井。 6号井开始启动后,两个救护小队从郑家沟风井下 去。17时48分,由该风井走出13人。
5
巷道里、矿车上、水沟旁到处都是死难者的尸体 。有的甚至被崩入棚子顶梁的缝隙间;14号井底车场 翻笼附近为爆炸中心,四周l00m内的人员无一幸免;D 层二号井暗井车场巷道顶板严重塌落,11人被砸死;E 层301上山至西二下山11的电车道棚子倒塌,5人烧死 ,4人摔死;E层西二下山绕道严重冒顶、风桥塌落, 爆炸的冲击被将9名工人摔死;E层859回采工作面因井 底爆炸引起—次爆炸,35名矿工全部遇难。 当时井下共有职工912人,生还228名。遇难者包 括矿长3名,科段级干部16名,一般干部16名。寻到尸 体574具,矿长殷某、副矿长杨某等领导的尸体也未找 到。整个矿惨遭破坏,造成了严重损失。
3
4
2、事故发生过程
5月9日13时45分,早班未出井、中班已下井,一 声巨响,老白洞矿15号井口喷出强烈的火焰和浓烟, 耸立在井架上的打钟房顷刻间起火燃烧,巨大的气浪 把打钟工摔倒在地上。地面变电所全部掉闸,井上下 供电中断,16号井准备乘车下井的工人大部分被喷出 的气浪揪倒。井下大巷顶板冒落,支架倒塌,多处起 火,浓烟滚滚。
6
3、救灾过程
爆炸后,矿井主要通风机立即停止了运转,矿井 靠自然通风,风量微乎其微。处理事故的第—步就是 通风,抢救指挥部决定:17时15分6号风井主要通风机 开始运转抽风, 试图解救井底车场遇难人员, 保护井 筒,但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决定。

煤矿百人以上事故案例分析课件幻灯片5-2

煤矿百人以上事故案例分析课件幻灯片5-2

1960年5月9日老白洞矿煤尘爆炸事故
16
老白洞煤矿“5.9”煤尘爆炸事故示意 图
《关于老白洞矿煤尘 爆炸事故追查工作的 结案报告》认定为: 煤尘爆炸事故 采区
电火花
15号井停止翻煤
14号井加大翻煤量
17
1960年5月9日老白洞矿煤尘爆炸事故
反风措施
事故总结: 井底车场车爆炸发生后车场附近已无生还工人,此时本应 该采取措施全矿反风。但救灾指挥人员却错误开动风机正常通 风,将发生在进风侧的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吹到工作面,致使 大量的工人死亡。 事故地点位于井底车场的14号井翻笼至图表室110m的运输 大巷范围以内,也就是进风井筒的下方,位于矿井的进风侧。 毫无疑问,当事故源发生于矿井的进风侧而且短时间内难以处 理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反风,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伊始 就采取这一措施,可以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9
1951年9月由燃料工业部组织制订了第一部《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 (草案)。当时,中国刚刚摆脱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 的压迫和剥削,全国统配煤矿年产原煤只有3500万t左右,有30%-50% 的采煤工作面是采用非正规的采煤法-残柱式采煤法开采。全国有30% 的矿井是采用自然通风,其它方面的安全措施(如瓦斯和火灾防治) 还没有起步。1950年2月27日河南宜落煤矿老李沟井发生瓦斯爆炸死 亡187人。 在这种条件下,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满足人民和生产建设需要,除 增加必要的安全装备处,还要在安全管理上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人 们的行为,避免发生事故。《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草案)就是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制订的。
------煤矿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
(第二辑)
1
建国以来煤矿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
1949年8月1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洪山煤矿 1)1950年2月27日义马局义洛矿老李沟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187人,伤39人 车七煤矿透水事故,死亡211人。 2) 1954年12月6日包头局大发矿火灯引燃瓦斯,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104人 3)1960年5月9日大同局老白洞矿煤尘爆炸 ,死亡684人 4)1960年5月14日江津专区同华煤矿石门穿k3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事故,突出煤1000吨,死亡125人,伤16人 5)1960年11月28日平顶山局龙山庙矿瓦斯煤尘爆炸,死亡187人,伤 36人

老白洞5.9事故

老白洞5.9事故
1977年在井下图表室里发现几具尸体,经过辨认遗 物,证明是矿长、副矿长、秘书、图表员。


启 示



抢救总指挥部对井下火势发展估计不足,以为起 火面积不大,也就难以做出正确决策。事故发生 后,尽快掌握真实灾情是决策指挥的先决条件。 返风错误加速火势发展,有害气体被送进各采掘 工作面;切断人员生还的路线。重新改变错误通 风方式时,时间已过去10小时30分钟。在没有掌 握事故破坏情况、修复通风设施之前,不能随意 改变通风方式。 处理火灾或爆炸事故,根据灾害发生情况,采用 正确的通风方式至关重要,决定着救援成败。
大同老白洞煤尘爆炸事故
1960年5月9日,中外采矿史上最悲惨的 煤尘大爆炸就在这里——中国最大的煤炭 生产基地——大同矿务局发生。
当时死亡677人,被救出228人中又死亡 的5人,共死亡682人……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这一时刻

13时45分,大地骤然抖动,老白洞矿15号井口喷出强烈 的火焰和浓烟,井口房屋以及附属建筑物在瞬间全部被 摧垮,井架上高矗的打钟房顷刻起火。随即,从16号井 口也喷出浓烟,巨大的冲击波把打钟工和跟车工摔成重 伤,井口房被摧倒,地面配电所掉闸停止运行;井上井 下电源全部中断,电话交换指示灯一齐明亮随后便全部 中断电源。16号井旁准备乘罐笼的工人大部分被震伤, 距离15号井翻笼2000米的设备、棚架被掀翻和摧垮,大 巷变电站、图表室等无不充满呛人的烟雾…… 此时正值井下交叉作业时间,交班职工未上井,接班职 工己下井。 两个班的干部工人全部被困在井下 ,905名 干部工人生命不明!


10日零时,从郑家沟风井抢救出104名矿工,这仅仅 是井下遇险矿工的九分之一,艰巨的工作刚刚开始。
时间就是生命!

煤矿百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解说词 学习必备

煤矿百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解说词 学习必备

煤矿百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但我国的煤矿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煤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仍然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据统计,建国以来共发生了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煤矿事故24起、死亡3780人;另外,2007年还发生因暴雨洪水引发的事故灾难1起、死亡181人。

距今最近的是2009年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11·21”特别重大煤(岩)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08人。

建国以来煤矿百人以上事故明细表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防范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现将建国以来煤矿百人以上事故的主要特点、原因分析和教训通报如下。

一、百人以上事故的主要特点1.瓦斯事故多发。

24起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中,瓦斯事故22起、占91.6%;水害和火灾事故各1起、分别占4.2%。

22起百人以上特别重大瓦斯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17起,其中煤尘参与爆炸事故7起;煤尘爆炸事故4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起,且有2起瓦斯爆炸事故也是由突出瓦斯引起的。

2.百人以上事故多发生在大中型煤矿。

大中型煤矿系统复杂,人员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为严重。

从井型看, 24起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中,6起发生在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11起发生在30-120万吨的中型煤矿,7起发生在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13起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中,国有重点煤矿8起、占61.5%;国有地方煤矿1起、占7.7%;乡镇煤矿4起、占30.8%。

3.个别地区事故集中。

26个产煤统计单位中有12个地区发生过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百人以上事故按地区分布情况表2000年以来,有8个地区发生过百人事故:其中:黑龙江发生3起;辽宁、陕西、贵州、河南、广东、河北和山西各发生1起。

何于清:问苍茫大地————中外采矿史最大掺案揭秘(1960年大同矿难死亡682人被列为绝密 38年才公开)

何于清:问苍茫大地————中外采矿史最大掺案揭秘(1960年大同矿难死亡682人被列为绝密 38年才公开)

问苍茫大地——中外采矿史最大掺案揭秘何于清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年代,发生了中外采矿史上最大的惨案。

但作为绝密又在过去30年后,本文才首次向国内外公开——悲剧的原因比悲剧的本身更为不幸与悲哀。

序篇:血写的碑记A章: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1992年的清明节来到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明节,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大潮又在中华大地涌动。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新信息频频传来:广东部署了3种不同类型地区扩大开放;国务院批准吸收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海南省洋浦地区;北方黄金海岸环渤海地区建立起20多个开发区;“人代会”通过耗资巨额的长江三峡工程;我却有意避开改革开放五光十色的光束和砸“三铁”喧闹的街谈巷议,登上“5·9”事故的废墟,驱车又到公墓漫步,心情却一次又一次涌动着感情的波涛……驱车去公墓的路上,天灰蒙蒙地洒着细雨,空气倒格外的清心爽目,沿途看到一片片坟圭上扫墓祭奠的人很多。

孩子们嬉笑,大人们言谈,他们早把扫墓看成是一件每年必须履行的例行“公事”,轻松、自如,没有多少悲伤之感,本来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与死是自然规律,有生便有死。

因此在我国民间,把死亡同结婚一样称为“喜事”,所不同的仅仅是“红”与“白”的区别。

然而,我的心情始终却沉重不堪,思绪早已飞回那30年前的今天;飞回那血与火、倾盆的泪雨与堆满棺木、尸陈矿山的场面……1960年5 月9日,日历似乎比任何一页都沉重,沉得难以掀翻,因为就在这天,中外采矿史上最悲惨的煤尘大爆炸就在这里——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大同矿务局发生了。

它当时死亡677人,连同被救出的228人中又死亡的5人计算在内,共死亡682人……岁月匆匆而去,新的时代又接踵而来。

或许在老矿工的记忆中,当年的情景早已成为消失的梦魔;或许今天的年轻人听起来以为是“天方夜谭”;或许人们从老白洞矿的旧址废墟上走过时感情的潮水不再有丝毫的荡漾;或许那片专门为“5·9”事故死难矿工而建立的公墓上,蒿草几度风雨几枯荣,记不清自己已黄了几回,又绿了几回……细雨润物,芳草已青青。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精准叙述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精准叙述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精准叙述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精准叙述本溪湖煤矿1549人事故1942年4月26日,日寇管制的本溪湖煤矿,全矿停电两个半小时,恢复供电后,先给主扇送电,十分钟后开始向井下送电,紧接着井下发生爆炸,死亡1549人。

白洞矿684人事故1960年5月9日,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井底翻车机、箕斗装煤处,煤尘飞场,3米内对面不见人,附近棚架上煤尘积存厚达三至四厘米;因防爆开关没有消弧罩、开盖操作产生明火导致煤尘爆炸,并引起大火,684人遇难。

另一报道说是架线电机车火花引爆。

孙家湾煤矿214人事故2005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由于冲击地压造成瓦斯异常涌出,达到爆炸界限,电工违章带电作业,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造成214人遇难。

平顶山局龙山庙煤矿187人事故1960年11月28日,河南平顶山矿务局龙山庙煤矿,掘进巷风筒断开形成60米盲巷,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电煤钻电缆鸡爪子接头短路电火花引爆瓦斯,瓦斯爆炸荡起煤尘参与爆炸,187人遇难。

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162人事故2000年9月27日,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掘进工作面因停电造成瓦斯积聚,来电后4台局部通风机同时运行排瓦斯,有一巷道因积水回风不畅,产生循环风,积聚瓦斯到达爆炸界限;现场人员违章拆卸矿灯引起火花,引爆瓦斯,煤尘参与爆炸,162人遇难。

临汾三交河煤矿148人事故1991年4月21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三交河煤矿,停电8小时瓦斯积聚,恢复供电启动局扇风机将工作面瓦斯排入另一工作面,打眼前试钻产生火花,引爆瓦斯。

148人遇难。

1980年6月8日,该矿因采用自然通风,瓦斯大量积聚,电工打开接线盒接线时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爆瓦斯,30人遇难。

郑州煤业集团大平煤矿148人事故2004年10月20日,郑州煤业集团大平煤矿,因掘进突出的瓦斯逆流进入西大巷进风流中,电机车集电弓火花引爆瓦斯,造成148人遇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案例: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事故案例3
危难之时显身手鏖战六日突三关
——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摘要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912名矿工被困井下。

我救护队60多名全体指战员,六天六夜连
续奋战,不下火线,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敢为人先,敢打
硬仗,突破了抢运火药、封闭火药库、通过水仓救人三个难关。

圆满完成了
抢险救灾任务。

关键词特大煤尘爆炸事故突破三个难关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912名矿工被困井下,我局矿山救护队再接到省局紧急救援电话后,大
队长李三毛带领六个小队60多名指战员,立即赶赴大同老白洞矿井参加事
故处理。

此次抢险成功救出228名矿工,组织抬运遇难人员573人。

此次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684人,其中111人下落不明,这是我队救援工作史上参加的遇险遇难人数最多,抢险规模最大的一次事故。

有全国37支矿山救护队参加,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卫生团也参加了事故救援。

中共中央国务院周总理亲自委派李立三担任此次事故的总指挥。

我救护队60多名全体指战员,六天六夜连续奋战,不下火线,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突破了抢运火药、封
闭火药库、通过水仓救人三个难关,发扬了一个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敢无
畏的精神,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展现了阳泉矿务局救护队过硬的技术本
领、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部、省及同行的赞誉!
1 矿山概况
该矿位于大同市口泉沟中部,原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旧矿井,1955年开始恢复改建,到1958年正式投产。

15﹟井为生产井,事故前年计划产量为140万吨/年,有职工5676人。

采取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混合抽出式通风,矿井总排风量为3812M3/分,矿井瓦斯含量低,属低沼气矿井。

所采煤为2号弱粘煤挥发分大,自然发火期短,易爆炸,爆炸指数为%。

2 事故经过
1960年5月9日,当天是高产日,计划日产一万吨。

这天的13时45分井下人员处于高峰期,下井人员约一千余人。

在13时45分由于瓦斯积聚、带电作业发生特大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一声巨响过后,冲击波将15﹟、16﹟井口棚、井架推翻,信号房燃烧,地面供电系统掉闸停电,调度与井一失去联系,全矿一片混乱。

井口受伤人员向有关单位报警,37分钟后由四矿变电所合闸送电,地面供电系统恢复正常。

3 抢险救援经过
3·1成立抢救指挥部,火速调集救援力量。

爆炸事故发生后,局、市、省、华北局、中央等领导迅速到达事故矿井,成立了以局、矿总工程师为首的抢险领导指挥部,安设专用电话直通矿指挥部。

火速从全国调集37支救护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卫生兵团参加救援。

3·2抢运雷管防爆炸,封闭药库保安全。

在21时5分,16﹟井口喷出30余米高的火焰,无法从此进入救人。

把郑家沟井改为探险井口,矿指挥部迁移到这里,并深入井下在1﹟暗斜井建立1号现场基地,设直通矿指挥部的电话。

同月十日上午矿指挥部做出反风决定,并将井下人员分为若干队,准
备由矿职工带领进入救援。

反风数小时后,东部火药库着火,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能把雷管和火药及时抢运出来,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几支救护队轮番作战,因火势大、温度高而未能完成任务,就在这危急关头,抢救指挥部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阳泉矿务局矿山救护队,接受任务后,我队救援人员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在把火药库里的雷管全部抢运出来后,又打砖闭封闭了火药库,排除了再次发生爆炸的危险,阻止了火势的扩展蔓延,为下一步顺利开展救援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3急难险重挑重担,救人涉水勇向前
根据抢救指挥部命令,我队又担负起通过东一平巷救人的任务。

我队救援人员果断采取措施,通过水仓涉水救人,抢救出了遇险人员70多人。

此次事故经过六天六夜抢救奋战,有228人脱险,并取出573具尸体,尚有111人下落不明。

15日早指挥部决定封闭郑家沟风井,准备灌浆灭火。

4、事故原因
(1)井下从工作面打眼、装载、翻煤等工序都没有洒水灭尘设施,粉尘浓度大。

(2)机电管理混乱,失爆严重。

(3)领导忙于生产,放卫星,夺高产,很少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

(4) 爆炸后发生火灾,大多数人死于CO中毒。

5、事故抢险总结
这起事故是我国建国以来,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一起特大恶性事故。

事故发生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调动全国的救援和武装力量,积极组织抢救,使228名矿工获得新生。

(1)、组织有力,统一指挥。

为事故处理得以安全快速、有序的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2)、阳泉矿务局救护队指战人员齐心协力,措施得力,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发扬了敢打硬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危难之时挑重担,突破了三道难关,连续三天三夜奋斗在抢险救灾一线,在此次的事故处理中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