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爆炸事故案例_演示文稿(1)解析

合集下载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事故原因:1、根据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初步掌握的情况,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

2、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

3、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

4、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5、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6、当地政府的有关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力。

7、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基滔等相关负责人。

经验教训: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叫沉积粉尘。

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析]
一、概 况
3、事故发生地点概况
工作面采用全负压通风,轨道巷进风(16108 上材料道、中间材料道及下材料道),运输巷回 风,工作面需要风量492m3/min,其中上面、下面 和中间巷分别为196、196 和100 m3/min,实际进 风量519 m3/min。 其中上面208 m3/min、 下面 206 m3/min、 中间巷105m3/min。 工作面各顺槽 安装DN250防尘管路, 轨道巷各安装手动净化喷 雾1道, 运输巷回风安装自动喷雾1道、 手动喷 雾1道,并在溜子道的工作面转载机头安装除尘风 机1台。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析]
一、概 况
3、事故发生地点概况
事故发生地点为工作面布置为 对拉工作面,长度210米,工作面揭露断层 6条, 三~四排控顶,最大控顶距4.1米, 最小控顶距3.1米,循环步距1.0米。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析]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 故剖 析
一、概 况
1、事故概述
• 发生时间:2006年2月23日18时50分 • 发生地点:16108对拉采煤工作面上面 • 事故类别:煤尘爆炸 • 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 伤亡情况:死亡18人,受伤9人 • 直接经济损失:459.4万元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析]
三、事故原因
2、间接原因
①浮煤干燥,极易引发爆燃。 ②16108采煤工作面放炮前未采取有效预防
措施,放炮后未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2006年“2·23”煤尘爆炸事故剖析]
四、事故教训及体会
1、教训
(1)安全管理混乱,井下放炮管理制度 不落实,工作面放炮前没有撤离工作面作 业人员,没有坚持“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安监员没有尽到监 督职责,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差,在作 业过程中违章蛮干。

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推广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社会舆论:呼 吁加强煤矿安 全监管,提高 安全生产意识
公众反应:对 遇难者表示哀 悼,对家属表 示慰问,要求 严惩事故责任

汇报人:
,汇Βιβλιοθήκη 人:010203
04
05
06
事故发生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事故发生地点: 七台河分公司东 风煤矿
人员伤亡情况: 死亡XX人,失踪 XX人,受伤XX人
事故发生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事故发生地点:七 台河分公司东风煤 矿
事故现场状况:煤 尘浓度过高,通风 不良
环境条件:地下开 采,空间受限,照 明不足
通风系统不合理
现场管理混乱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直接责任人:负 责现场作业的人 员,包括采煤、 通风、运输等环 节的负责人。
间接责任人:负 责安全管理、技 术指导、设备维 护等环节的负责 人。
领导责任人:企 业负责人、矿长、 安全监管部门负 责人等。
涉嫌犯罪责任人: 涉嫌违反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造 成严重后果的相 关责任人。
事故类型:煤尘爆炸 事故等级:特大事故
煤尘爆炸:由于通风不畅,煤尘积聚,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火引发爆炸 设备故障:安全设备失灵或未及时维护,导致未能及时预警或控制事故 操作失误:工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和检查未能有效开展

瓦斯(煤尘)事故案例分析

瓦斯(煤尘)事故案例分析

第五节 井底煤尘爆炸事故
1个竖井,其中一个斜井回风,另一个斜井和 竖井为出煤井兼做进风井,竖井井深180m. 斜井长度均在1000m左右。该矿属低瓦斯矿井 ,16号煤的挥发份为28%~30%,全硫1.5% ~1.8%,焦质层厚度为24mm,煤尘极具有爆 炸性。 二、事故经过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第五节 井底煤尘爆炸事故
2003年10月21日,乌海市海勃湾区骆驼 山煤矿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死亡6人 ,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一、矿井基本概况 乌海市海勃湾区骆驼山煤矿,位于桌子山 煤田滴沥帮乌素矿区,矿井始建于1993年, 生产能力为6万t/a。井田内可采煤层有9号、 10号、16号,现主采16号,16号层平均煤厚 4.7m,煤层倾角在8°~10°之间,该矿井田 面积0.936km2。矿井开拓方式为2个斜井、
第一节 瓦斯突出延时爆炸事故
第一节 瓦斯突出延时爆炸事故
四、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局部通风设施管理混乱,21岩石下山回风联 络巷内设有调节风窗并堆积有大量物料,促使瓦 斯向进风系统内逆流。逆流到西大巷新鲜风流中 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架线式电机车取电弓与架 线间产生的电火花,引发了瓦斯爆炸。 2、间接原因
2006年7月29日7时45分,河南盂津煤矿 副井底水窝揭穿煤层过程中发生一起煤与瓦斯 突出较大事故,突出煤量828t,瓦斯86900m3 ,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412.76万元。 一、矿井建设基本情况 1、矿井基本情况 2、建设、施工、监理三单位基本情况 1)建设单位 2)施工单位
第三节 立井揭煤瓦斯突出事故
第四节 掘进工作面煤尘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指数为31.86%,属有煤尘爆炸危险 的矿井。 二、事故经过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四、技术点评 该矿技术管理、通风管理混乱。掘进面局 部通风机无计划无措施地随意开停,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逐步好转,煤矿事故的频率也在不断降低。

然而,仍有不少煤矿在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时刻都可能发生事故。

本文将介绍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具体案例,以期提醒煤矿企业和从业人员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做好煤矿安全工作。

2018年某天,某煤矿地下井口处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矿内瓦斯积聚过多且未能及时排除,同时煤尘存在堆积,静电可能引发了爆炸。

煤尘爆炸对煤矿的危害极大,尤其在密闭空间内,火焰快速蔓延,瞬间释放出大量污染气体和灰尘,不仅极易引发二次事故,而且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

此次事故的教训是,煤矿企业要加强瓦斯检测和尘埃管控工作,及时清理煤尘,确保生产环境干净、整洁、安全。

煤矿安全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如何保证煤矿内部的安全通行。

为此,煤矿企业要加强矿井巡检和维护保养,确保巡检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检修。

同时,应建立健全工作安排和交接制度,不仅要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按照合理的工作强度和规范的作业程序,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安全工作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保证煤矿设备的安全运行。

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逐步推进设备监控和检测系统的升级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率,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还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质量控制,遵循规范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是我国煤矿企业必须重视和抓好的重要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煤矿企业要教育和引导工人加强工作纪律和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发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自身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做好底线思维和预防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3)张B是副矿长、平峒口承包组长,分管全矿生产、机电、通 风工作。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条款,致使通风、机电方 面隐患严重,并且没有认真整改,实属严重失职。 (4)矿调度室主任尤某,是日常生产调度指挥者。事故发生当 天,尤某是该坑口值班领导人之一,不坚守值班岗位,擅离职守, 致使事故前出现的停电和井下局部停风的情况不能及时、正确地处 理,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5)矿党总支书记樊某,未认真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没有 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党总支议事日程。自1989年9月担任党总支书记 以来,没有召开过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对该矿事故隐患的 消除未能起到监督保证作用,放弃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致使该 矿严重的事故隐患长期存在,实属失职。事故发生当天,樊某是坑 口值班领导,有事外出,不能到岗值班,但未安排其他领导代替, 造成4月21日无矿级领导在坑口值班,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2.保合煤矿‚10· 11”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3年10月11日19时05分,黑龙江省鸡东县保合煤矿发生一 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0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2.1 事故经过 1993年10月11日,井下工作人员16时准时入井,19时05分全 矿停电,随即井口突然发生一声巨响。该矿矿长尹某在听到响声 后,急忙赶到井口,发现井口冒出黄烟。 2.2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掘进工作面风扇停风造成瓦斯积聚,放炮时母线短路产生火花,引 起瓦斯爆炸,并有煤尘参与。 (2)主要原因 1)该井放炮工作管理不力。 放炮人员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炮前检 查,放炮线严重裸露,造成放炮线短路引起火花。
(17)临汾地区煤管局设计室负责1980年的三河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 未设计综合防尘项目。原山西省地方煤管局设计公司和临汾地区煤管局设 计室1982年联合做的修改设计,综合防尘项目设计不全。山西省煤炭厅 1989年进行竣工验收时,对综合防尘设施把关不严,同意简易投产,对事 故也负有一定责任。 1.3 防范措施 (1)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规程、规定要不折不扣地认真 贯彻,做到人人皆知,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2)全面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加强通风瓦斯管理, 采掘工作面都应采取独立通风。若布臵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必须按有关规 定执行,局扇要有专人管理,不得随意关停,严禁工作面微风、无风、循 环风、扩散风作业。矿井应按高沼气矿井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度,防止瓦斯积聚,杜绝违章作业。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煤尘管理,健全 机构,充实人员,改善装备,完善防尘系统。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放 炮前后喷雾洒水除尘,各采区工作面按规定设隔爆设施,要定期清扫冲刷 巷道。

某矿煤炭自燃火灾事故案例

某矿煤炭自燃火灾事故案例

煤矿火灾事故篇某矿煤炭自燃火灾事故案例1.案例描述×年12月12日14时30分,某煤矿4322综放面停采撤架期间上端头发生一起煤炭自然发火事故。

2.案例剖析2.1矿井及火区概况该矿1975年开始兴建,1981年开始商业生产,其主采煤层为山西组第3层煤,平均厚度为8.29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

该矿属低瓦斯矿井,3层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平均3-6个月。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长壁式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4322综放面1999年11月开始回采至2000年10月底采至设计停采线。

为减少断层损失煤量,依据4303综放面过8m断层的成功经验,矿研究将停采线向外延长70m,推过王楼一号断层(该断层落差5m)。

在过断层过程中和过联络巷(4322-2#联络巷和4324-2#联络巷)时顶板难以控制,冒顶频繁,工作面压力大、顶板破碎,普遍丢失顶煤,丢煤厚度最厚达5.9m。

工作面没提起刀来,造成割底板进入全岩,导致工作面推进速度慢,特别从10月11日到11月20日41天只推进了29.6m,4322面被迫于11月20日在4322二号联巷上停采。

12月12日13点10分支架后煤层自然发火,并快速发展,烟雾迅速蔓延,采取调压措施仍不能将烟雾逼退,直接灭火无法进行,13日2点决定封闭处理。

2.2事故经过11月6日发现6#支架(支架编号自下而上)顶板有微量一氧化碳,7日在同一位置的一氧化碳上升到30ppm。

11月11日在l#支架后部顶板查出一氧化碳218ppm,之后在工作面下部架间窝,顶板都能查出一氧化碳,这段时间通风队在回风隅角向l#架后部顶板打钻注水。

11月20日工作面停采,到11月23日整个工作面支架前梁顶板、架间钻孔内都能查出一氧化碳,并发现64#,69#、106#支架破碎顶板有少量雾气。

发现一氧化碳后通风队员立即全力以赴采取用煤电钻打眼插管、注阻化剂、注水、注黄泥浆等措施进行治理,特别针对出雾气的地点打钻注阻化泥浆,11月25日后情况有所好转,26日40#、44#支架顶板又出现少量雾气,11月29日开始向4322上顺槽沿空侧以及4320停采线压注黄泥浆。

木冲沟矿”9·27”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王兵建)

木冲沟矿”9·27”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王兵建)

4煤矿类事故案例分析实例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依据事故调查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的建议,经请示国务院同意, 22位与事故责任有关人员做出了处理。 22位与事故责任有关人员做出了处理。 (1)该矿通风工区技术员负责制定排放瓦斯措施和指挥现场瓦斯排放工 (1)该矿通风工区技术员负责制定排放瓦斯措施和指挥现场瓦斯排放工 作,违章排放瓦斯,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鉴于其已在事故中死亡,不 再追究责任。 (2)该矿主管通风工作副总工程师对矿井“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和隐 (2)该矿主管通风工作副总工程师对矿井“一通三防” 患 未组织整改;对41116回风巷排放瓦斯措施未认真审批和组织落实,工 未组织整改;对41116回风巷排放瓦斯措施未认真审批和组织落实,工 作严重失职,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开除处分,移交司机 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建议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该矿采区走向长3 km,倾斜宽1. km。采区内沿11号煤层布置皮 该矿采区走向长3 km,倾斜宽1. 4 km。采区内沿11号煤层布置皮 带、行人和轨道三条下山。皮带下山和行人下山进风,轨道下山回风。 该采区开采的11号煤层厚2~3.2m,平均倾角9 ,有41112综采和41114 该采区开采的11号煤层厚2~3.2m,平均倾角9°,有41112综采和41114 高档普采两个工作面生产,41114综采工作面正在安装;41116工作面回 高档普采两个工作面生产,41114综采工作面正在安装;41116工作面回 风巷、运输巷开切眼,41118工作面运输巷,采区进风行人下山和皮带 风巷、运输巷开切眼,41118工作面运输巷,采区进风行人下山和皮带 运输下山6 运输下山6个掘进工作面在施工。 该矿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投产。事故发生当年1~8月实际产量52.3 该矿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投产。事故发生当年1~8月实际产量52.3 万t。全矿有职工2 000人,井下分3班生产。 。全矿有职工2 000人,井下分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庄煤矿安培中心
一、事故单位概况•枣庄联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陶庄煤矿)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境内,于1948年成立,矿井设计能力60万吨/年。

后破产重组为枣庄联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独立法人单位。

事故发生时枣矿集团公司(原枣庄矿务局)仍对其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证照齐全有效
枣庄联创公司发生的煤尘爆炸地点事故平面示意图

三、事故发生地点情况•事故发生地点为-525米水平十六层煤161采区16108对拉采煤工作面上面,距该工作面轨道巷45米处,该处有落差约0.35米的断层。

•该面于2005年6月16日开始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为621米,工作面总长度210米,上面长度77米。

煤层厚度0.55米,煤层倾角6-8度,已经推采347米。

煤层结构简单,直接顶为十层灰岩,
四、事故经过•2006年2日23日11时30分,采煤六工区中班人员开完班前会后,开始下井接班;12时30分在井下16108工作面进行现场交接班,进入工作面后,进行正常检查和维修。

放炮员放炮处理大块矸石,第一炮没处理好接着放第二炮,放炮火焰引爆了扬起的煤尘造成煤尘爆炸事故。

五、事故原因及性质
•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
•该矿16层煤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16108采煤工作面没有采取洒水防尘措施,造成煤尘堆积,由于放炮员在处理16108工作面上面断层带底板岩石时,违章放炮(放糊炮)和因断层裂隙增多造成乳化炸药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滞后火焰,引爆工作面扬起的煤尘,导致煤尘爆炸。

六、事故的类别
•根据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情况分析,该工作面瓦斯涌出稳定,无异常瓦斯涌出现象。

故排除工作面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定性为煤尘爆炸事故。

七、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矿井综合防尘工作,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前后洒水等综合
防尘措施,保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2、矿井必须加强放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等各项放炮管理制度,
•3、严禁放明炮、糊炮等违章放炮行为,加强火工品管理。

思考题
•1、联创公司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2、通过煤尘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你认为有那些教训?
•3、今后如何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