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岗子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001.7.22”讲解
剖析国有煤矿五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教训

剖析国有煤矿五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教训国有重点煤矿现有的600多处矿井中,煤尘与瓦斯突出的125处,约占20%;高瓦斯矿井173处,约占28%;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363处,约占58%;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555处,约占88%。
这些数字充分表明,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强化瓦斯管理,在“一能三防”工作上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特大恶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000年国有煤矿连续发生的5起重大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明证。
常言说得好,“教训也是财富”,如果我们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用教训预防事故,用教训强化管理,用教训居安思危,用教训警钟长鸣,我们就能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一、5起重大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2000年9月份以后,国有重点煤矿连续发生了5起重大特大事故,造成289人死亡。
这5起重大特大事故分别是:2000年9月1日黑龙江省双鸡山矿务局东保卫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4人;2000年9月5日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永定庄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1人;2000年9月27日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2人;2000年11月4日吉林省辽源矿务局西安矿回采区小井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1人,2000年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雁煤矿公司二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51人。
认真剖析这5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它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原因之一是瓦斯积聚。
剖析5起事故,它们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由于瓦斯积聚造成了瓦斯爆炸。
双鸭山矿务局东保卫矿“9·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井下一采区41层左翼二采准备面。
201和204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网,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
大同煤矿集团永定庄矿“9·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井下12#层414盘区。
414盘区21410巷风桥破损、风流短路,工作面微风作业,局扇拉循环风,导致51408-1掘进头瓦斯积聚。
瓦斯(煤尘)事故案例分析

第五节 井底煤尘爆炸事故
1个竖井,其中一个斜井回风,另一个斜井和 竖井为出煤井兼做进风井,竖井井深180m. 斜井长度均在1000m左右。该矿属低瓦斯矿井 ,16号煤的挥发份为28%~30%,全硫1.5% ~1.8%,焦质层厚度为24mm,煤尘极具有爆 炸性。 二、事故经过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第五节 井底煤尘爆炸事故
2003年10月21日,乌海市海勃湾区骆驼 山煤矿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死亡6人 ,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一、矿井基本概况 乌海市海勃湾区骆驼山煤矿,位于桌子山 煤田滴沥帮乌素矿区,矿井始建于1993年, 生产能力为6万t/a。井田内可采煤层有9号、 10号、16号,现主采16号,16号层平均煤厚 4.7m,煤层倾角在8°~10°之间,该矿井田 面积0.936km2。矿井开拓方式为2个斜井、
第一节 瓦斯突出延时爆炸事故
第一节 瓦斯突出延时爆炸事故
四、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局部通风设施管理混乱,21岩石下山回风联 络巷内设有调节风窗并堆积有大量物料,促使瓦 斯向进风系统内逆流。逆流到西大巷新鲜风流中 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架线式电机车取电弓与架 线间产生的电火花,引发了瓦斯爆炸。 2、间接原因
2006年7月29日7时45分,河南盂津煤矿 副井底水窝揭穿煤层过程中发生一起煤与瓦斯 突出较大事故,突出煤量828t,瓦斯86900m3 ,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412.76万元。 一、矿井建设基本情况 1、矿井基本情况 2、建设、施工、监理三单位基本情况 1)建设单位 2)施工单位
第三节 立井揭煤瓦斯突出事故
第四节 掘进工作面煤尘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指数为31.86%,属有煤尘爆炸危险 的矿井。 二、事故经过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四、技术点评 该矿技术管理、通风管理混乱。掘进面局 部通风机无计划无措施地随意开停,
第十五集 井下安全爆破

第十五集井下安全爆破工人朋友们,爆破作业是煤矿井下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一些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矿井,爆破作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因此,爆破作业进行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煤矿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更关系着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年,我国煤矿因爆破引发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时续不断,给国家及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
2001年7月22日,江苏省徐州市某煤矿因井下采用明火放炮,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92人死亡(其中女工23人),直接经济损失538.22万元。
2001年11月15日,山西省吕梁地区某煤炭有限公司,在矿井通风系统破坏,井下风量不足的情况下,井下依然进行爆破作业,爆破前又不检查瓦斯,未执行“一炮三检”的规定,结果引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3人,1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1.69万元。
2002年7月8日,黑龙江省鹤岗市某矿,在井下停电、工作面停风的情况下,依然违章爆破,其结果,放炮火焰引燃积聚的瓦斯,造成瓦斯爆炸。
死亡44人,直接经济损失277.2万元。
上面我们介绍了五起因爆破引起的事故案例,从这五起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全爆破是我们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吸取这血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爆破呢?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有关爆破常识1、爆破器材1)这是矿用炸药。
(图像)①、这是销铵类炸药(图像)。
它是我国采矿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矿用炸药。
②、这是含水炸药。
(图像)③、这是乳化炸药(图象)。
它具有抗水性强、爆炸性能好、有害气体少、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深孔爆破。
④、被筒炸药(图像)。
被筒炸药爆炸时,被筒内食盐变成一层粉状帷幕,将炸药点笼罩起来,使之与瓦斯隔离,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所以一般用于特殊爆破,如井下处理溜煤眼堵塞时常用这种炸药。
以上是煤矿常见的几种炸药,如何选用,要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20条规定,按其矿井的瓦斯等级,合理选用相应安全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以确保安全。
【警醒】这三年来,全国九起典型瓦斯事故案例分析

【警醒】这三年来,全国九起典型瓦斯事故案例分析瓦斯爆炸历来都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我国最早的煤矿瓦斯爆炸是1603年发生在山西省高平县唐安镇一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高效通风机的投入使用,自动遥测监控装置的使用和采取了瓦斯抽放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瓦斯爆炸事故已逐渐减少,但还是不能完全杜绝。
因此,掌握瓦斯爆炸的原因、规律和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一、山西省阳泉市寺家庄煤业“1.7”较大瓦斯爆炸事故1.事故单位简介:寺家庄矿井隶属阳煤集团,位于昔阳县境内。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t/a,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事故经过:2013年1月7日15:05分,17名工人在15112工作面切巷内正在打锚索眼,10#横贯密闭墙正在抹面,突然内错尾巷内部发生瓦斯爆炸,10#横贯处密闭墙料石抛出,将通风队5名工人和途径此处的1名工人埋压,同时冲击波激起的硬物击中切巷溜煤岗位工后脑致其死亡。
事故共造成7名工人遇难,其余10人安全升井。
3.事故原因:由于内错尾巷6~12#横贯密闭区域瓦斯大量积聚,15112工作面在切巷施工顶板锚索钻孔时,钻杆穿过瓦斯积聚区域,因钻杆接头断裂处旋转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4.事故教训:(1)“安全第一”理念树立不牢,没有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赶时间、抢衔接的问题;(2)在技术管理、技术措施制定上不严、不细,现场安全预想不到位;(3)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周边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4)干部作风漂浮,深入现场不扎实,对于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把关不严,甚至出现缺位现象;(5)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对重点安全工程监管不力,没有从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有效的监管,没能及时发现重大隐患的存在。
二、贵州马场煤矿“3.12”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事故单位简介:马场煤矿隶属于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格目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该矿位于贵州省大方县马场镇境内,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服务年限20年,按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
岗子村事故案例

• 因矿井涌水,原通往岗子村五井的风道被淹,该小井变为独眼井。爆炸 前,该小井无完整的通风系统,只能采用一井两用,在井筒焊接直径 0.7m的铁风筒,在地面安装直径1.2m的离心式扇风机进行抽出式通风。 总进风量为358m3/min,离心式扇风机排风量178 m3/min,其余风量由采 空区漏入相连的徐州矿务集团韩桥煤矿韩桥井。但事故发生时,离心式 主扇未运行。 • 井下作业场所较多,事故发生前作业场所达 12个(五个回采头,7个掘 进头),风量分配不均 总风量严重不足,通风系统混乱,并存在一条 龙通风、扩散通风和微风作业巷道。井下无防尘系统及设施。矿井无瓦 斯煤尘等基础性通防资料,从相邻的韩桥井开采的同一煤层的鉴定结果 分析,该小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4.84 m3/t,开采煤层具有强爆炸危险 性,煤尘爆炸指数为46%,所采煤种系气肥煤。 • 该小井雇用人数约在500-600人之间,每班下井人数100人左右。
事故类别的认定
• 根据现场勘察、样品检验和技术分析,认定这是一起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 1 、爆炸的威力巨大。井下所有巷道支护均已摧垮, 顶板冒落严重,有些地方被严重堵塞;立井井筒的风 筒被严重损坏(铁油桶焊制),南罐下口罐道变形无 法运行,北罐下口被严重堵塞;东巷内的矿车被炸瘪, 砖垛被摧毁。 • 2 、巷道棚子上发现有明显的煤尘爆炸结焦物。调查 组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实验室对井下结 焦物的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证实煤尘参与了爆炸。
强化现场管理 增强瓦斯煤尘防治意识
张 兴 华
2001年徐州贾汪岗子村 “7.22”瓦斯、煤尘爆炸
事故案例
矿井概况
• 贾汪区岗子村五副井,原属开岗子村五井的配套风井, 是岗子村村委会在未取得地方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 擅自以建五井风井的名义,按主提升井进行建设的, 1997 年 10 月破土动工,井筒地面标高+ 32m ,井筒落 底-257m水平。1998年后逐步演变成私人承包的独立 小井。并被村民习惯性称为8号井。 • 该小井于 2000 年 2 月投入生产,生产能力 3 万吨 / 年, 实际年产量约 4 万吨。 2001 年 1 - 6 月份实际生产原煤 1.8 万吨。主采煤层为屯头系 17 、 18 、 21 煤,采用垛 式回采,爆破落煤,人工装煤,大巷采用人工推车运 煤,立井提升,滚筒直径2.5m,双滚筒、双罐笼提升。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为了应急处置可能发生的(瓦斯)煤尘爆炸重特大事故,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干部职工能够做到准时、快速、高效、有序地应急处理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削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瓦斯)煤尘具有遇火源发生燃烧和爆炸的特性,因此在肯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瓦斯爆炸或煤尘爆炸事故。
当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后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矿井井巷和设备、设施受到严峻破,造成困苦性后果。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在矿井通风系统未遭到严峻破的状况下,原则上保持现有通风系统,保证主要通风机的正常运转。
(2)准时切断灾区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电源,消退火源,防止再次爆炸。
(3)清点井下人员,掌握入井人数。
(4)救援指挥部应依据事故地点、波及范围,通风、瓦斯状况,巷道内有无明火、水淹等状况,快速打算是否实行全矿井或局部反风措施。
(5)实行一切有效措施,准时救助灾区和可能影响区域内的遇险人员,尽量避开或削减人员伤亡。
(6)处理事故时,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应在灾区四周的新奇风流中选择平安地点设立井下急救站。
(7)在确认无再次爆炸危急时,准时修复被破的巷道和通风设施,以恢复正常通风。
(8)井下现场救援地点要安设有通往指挥部和灾区的电话,备有必要的装备和抢救器材,并由专人常常检查事故地点风流和气体变化状况。
(9)抢救队员除佩带氧气呼吸器外,必需携带肯定数量的隔离式或压缩氧自救器,发觉被困人员后,首先将其抢救脱险。
发觉火源应马上扑灭,防止再次爆炸。
(10)当有爆炸危急时,必需马上将可能受威逼的现场救援人员全部撤到平安地点,并实行措施,排解爆炸危急性,防止因连锁爆炸而导致事故的扩大。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指挥机构及职责3.1.1成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作为应急处置事故的最高决策机构。
总指挥长:董事长副总指挥长:总经理副指挥长:生产经理总工程师机电经理平安经理副总工程师通风助理成员:总经理助理调度指挥中心通风部机电部技术部平安部等部门负责人、矿井帮助抢救队队长及卫生所所长等。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7.22”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一)矿井概况岗子村五副井于2000年2月投入生产,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际年产量约4万吨。
现有职工350人左右。
该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共有12个采掘工作面。
采煤方法为巷道式,人工装煤,人力推车运煤,立井双罐笼提升。
矿井为独眼井,在井筒内安设了硬质风筒,抽出式通风,主扇排风量178m3/min,向韩桥矿采空区漏风量180m3/min。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9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84m3/td,属低瓦斯矿井。
煤尘爆炸指数为46%。
五副井在未取得地方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以建五井风井的名义按主提升井建设,从开工到投产直至事故发生,从未取得任何有效合法证件。
据此可以认定,五副井是一个未取得有效合法证件并得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默许认可的非法生产的独眼井。
(二)事故简要经过及抢救过程7月22日8时许,该矿早班工人入井与夜班工人交接班,夜班工人陆续升井,早班工人进行正常作业。
当时井下共有105人作业。
9时10分左右,刚走出罐笼几步的一名工人听见了爆炸声并看到井筒冒浓烟。
此时矿长庄金才正在离井口不远处验收木材,当他意识到发生事故后,向当地有关部门作了汇报。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救护大队和权台矿中队于11时20分赶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重要批示。
国家安管局、国家煤监局局长张宝明、副局长赵铁锤、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纪明波、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副书记李源潮、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梁保华等先后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为竭尽全力抢救井下人员,徐州矿务集团、大屯煤电公司、江苏天能集团等单位参加的事故抢救工作。
经过历时5个昼夜的抢险,共找到88名遇难者。
至今尚有4人下落不明,经分析认定已在井下遇难。
(三)事故直接原因分析1、爆源点分析:根据事故现场勘察分析,认定这起事故发生在1701回采工作面。
2、事故类别的分析认定根据现场勘察、样品检验和技术分析,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瓦斯煤尘爆炸》课件

瓦斯煤尘爆炸的防范措施
瓦斯检测仪
安装瓦斯检测仪来及时发现瓦 斯积聚,采取相应措施。
通风系统
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来避免瓦 斯和煤尘积聚。
防爆设备
使用防爆设备来避免火源引发 爆炸。
瓦斯煤尘爆炸的应急处理
1
紧急撤离
发生爆炸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2
通知救援
及时通知救援机构,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和处理。
3
事故调查
对爆炸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找出爆炸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工矿企业煤尘爆炸事故 火源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结论和建议
结论
瓦斯煤尘爆炸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害巨大。
建议
加强瓦斯煤尘爆炸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 安全。
《瓦斯煤尘爆炸》PPT课 件
瓦斯煤尘爆炸是指在矿井和工矿企业中,由于瓦斯或煤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 炸浓度而发生爆炸的现象。
瓦斯煤尘爆炸的定义
瓦斯煤尘爆炸是指矿井和工矿企业中,瓦斯或煤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而引发的爆炸现象。
瓦斯煤尘爆炸的危害
1 人身伤害
爆炸能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损失。
2 财产损失
爆炸会引起设备破坏、火灾和爆炸波及,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环境破坏
爆炸产生的烟尘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周围地区的生态平衡。
瓦斯煤尘爆炸的发生原因源自瓦斯积聚长期矿井不通风或抽风不 畅,导致瓦斯积聚达到爆 炸浓度。
煤尘堆积
工矿企业中煤尘没有及时 清理,堆积引发煤尘爆炸。
火源
火花、明火和静电等火源 接触瓦斯或煤尘引发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该井为独眼井,通风系统不完善,在井筒内安装铁内筒通风,风量仅有 178,且事 故发生前主扇未开,事故发生时仅靠韩桥矿韩桥井的采空区漏风,约180,矿井供风量 远远不足。事故发生后,现场勘察,井下未发现一处通风设施,许多必须设置风门的 地方未见有风门痕迹。 4、该矿从未做过瓦斯鉴定,与其相邻的韩桥井开采的同一煤层的鉴定结果分析,瓦斯 相对涌出量为4.84 m3/t,属瓦斯矿井,该矿实测局部区域瓦斯浓度曾达到过6-7%。矿 仅有 3台瓦斯检查仪,但发生爆炸时,仪器全在地面,仅有 1名瓦斯检查员吕士科经过 正式培训,但早在爆炸前1个月,便因向庄金才提出过警告,担心“矿井会出大事”, 但庄对此根本不予理睬而一气之下,辞职走人。因此,爆炸前该矿井未执行瓦斯检查 制度。开采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46%,属强爆炸危险性煤层。 5、发生事故时,井下共有12个采掘工作面作业, 爆炸中心701工作面原与东巷下山和 - 280回风巷相通,但由于 701工作面非正规回采,无正规通风系统,回采后,仅靠采 空区漏风,由于采空区冒落严重,巷道堵塞,因此,爆炸前701工作面处于微风或无风 状态,具备瓦斯积聚的条件。据该矿验收员郑某某证实,事故时间,正是该爆炸中心 放炮作业时间,可以断定,放炮前,该处未检查瓦斯,也未执行防尘洒水、水炮泥等 综合防尘措施。 6、该矿井无防尘系统,且未采取任何综合防尘措施,井下非常干燥,煤尘很大,据调 查,有些采掘工作面迎头工人不戴防尘口罩无法工作;有些巷道地面煤尘堆积厚度达 2cm
因矿井涌水,原通往岗子村五井的风道被淹,该小井变为独眼井。爆炸前, 该小井无完整的通风系统,只能采用一井两用,在井筒焊接直径0.7m的铁风 筒,在地面安装直径 1.2m 的离心式扇风机进行抽出式通风。总进风量为 358m3/min,离心式扇风机排风量178 m3/min,其余风量由采空区漏入相连的徐 州矿务集团韩桥煤矿韩桥井。但事故发生时,离心式主扇未运行。 井下作业场所较多,事故发生前作业场所达12个(五个回采头,7个掘进头), 风量分配不均 总风量严重不足,通风系统混乱,并存在一条龙通风、扩散 通风和微风作业巷道。井下无防尘系统及设施。矿井无瓦斯煤尘等基础性通 防资料,从相邻的韩桥井开采的同一煤层的鉴定结果分析,该小井瓦斯相对 涌出量为 4.84 m3/t,开采煤层具有强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指数为 46% ,所 采煤种系气肥煤。 该小井雇用人数约在500-600人之间,每班下井人数100人左右。
2001年“7.22”徐州贾汪岗子村 瓦斯、煤尘爆炸
事故案例
矿井概况
贾汪区岗子村五副井,原属开岗子村五井的配套风井,是 岗子村村委会在未取得地方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以 建五井风井的名义,按主提升井进行建设的, 1997 年 10 月 破土动工,井筒地面标高+ 32m ,井筒落底- 257m 水平。 1998年后逐步演变成私人承包的独立小井。并被村民习惯 性称为8号井。 该小井于2000年2月投入生产,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际年 产量约4 万吨。2001年1-6月份实际生产原煤1.8万吨。主 采煤层为屯头系 17、18 、 21煤,采用垛式回采,爆破落煤, 人工装煤,大巷采用人工推车运煤,立井提升,滚筒直径 2.5m,双滚筒、双罐笼提升。
事故简要经过及抢救过程
2001年7月22日,清晨落了一阵想上班了,但矿主庄金才恰从7月起规定了个“该死”的 奖励制度,即对连续干满26天的工人,除工资外,每人奖励5斤豆油。为了挣 到5斤豆油,不少工人还是坚持去上班了。 7时许,工人交接班,夜班工人陆续升井了,早班工人也陆续下井。验收员郑 庆刚、曾经历过岗子村1993年煤尘爆炸事故的小组长王西法等106人下到井下。 郑庆刚下井稍早一些,8点40分左右,他已跑完了分布较远的10个工作面(窝 头),来到位于井口附近的701下山处的701回采面,此时该处工作的4名工人 已打眼完毕,正在装药准备放炮,收尺后他与现场工人聊了几句,又从东巷 下山绕了一圈,到了井口,在井下口人员的催促下急急上井,下罐刚刚走了 几步,身后“轰”的一声巨响,他回头一看,一股黑烟从井筒中冒出,不好, 井下爆炸了,此时他看了一下手表:9时13分。附近农田的村民迅速聚拢来, 井口哭声喊叫声一片……约10时30分徐州市政府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徐矿集 团救护队出动进行抢救,徐矿集团救护大队与权台矿救护中队迅速赶赴现场, 11时20分,徐州矿务集团公司救护大队和赶到事故现场立即投入抢救。12时 左右,救护队员听到井下有敲击声后,迅速吊放下一部抢险专用电话,与下 面幸存人员取得了联系,并设法恢复了单边罐笼的提升,(下口罐笼已被冲 坏,无法运行)下午3点30分,幸存的王西法等13名工人在经历了6个多小时 的磨难后,终于被营救升井。
事故发生地点
经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认定事故发生在 701 回采工作面。 依据是: 1、701下山的棚子向上倾倒;在-260运输大巷与701下山 的连接处,701下山以西,运输大巷的棚子向西倾倒,701 下山以东,大巷的棚子向东倾倒。 2、与701回采工作面相通的东巷下山棚子向上倾倒;该巷 内有一矿车,面向 806 工作面方向有爆炸结焦物;该矿车 面向806工作面方向有明显的被冲击撞坏的痕迹。 3、与701回采工作面相通的东巷下山与东大巷连接处有一 砖垛被冲击波冲到东大巷(倒向井口方向)。 4、-280回风道的棚子向西倾倒。 5、-260运输大巷的棚子向西倾倒。
事故类别的认定
根据现场勘察、样品检验和技术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瓦斯 煤尘爆炸事故。 1 、爆炸的威力巨大。井下所有巷道支护均已摧垮,顶板 冒落严重,有些地方被严重堵塞;立井井筒的风筒被严重 损坏(铁油桶焊制),南罐下口罐道变形无法运行,北罐 下口被严重堵塞;东巷内的矿车被炸瘪,砖垛被摧毁。 2 、巷道棚子上发现有明显的煤尘爆炸结焦物。调查组委 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实验室对井下结焦物的样 品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证实煤尘参与了爆炸。
事故发生经过
事故发生后,徐州市成立了以副市长黄九章为总指挥,徐州矿务集团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闵长江等为副总指挥,大屯煤电公司、江苏天能 集团等单位参加的事故抢险指挥部。由于矿井资料图纸不全,缺少通 风设备。井下巷道支护全部推跨,冒顶、塌方,抢险工作难度很大。 首先救灾指挥部安排恢复了井下通风,鉴于该矿井下多处与徐州矿务 集团韩桥井采空区相通,指挥部采取加大韩桥井回风侧负压的手段, 提高岗子村五副井风量;并调来弹簧风筒,恢复五副井原铁风筒抽出 通风系统;同时在西翼大巷增设局扇,分别向冒顶区域供风,为救险 人员扒通巷道创造条件;通过管路把地面水引入井筒,在井下建立蓄 水池,安装水泵及防尘管路,进行洒水降尘。由徐矿集团、大屯煤电 公司、天能集团等多家单位抽调的16个救护小队100余名队员24小时 不间断抢险,历时5个昼夜,到7月27日,共找到88名遇难者,尚有4 人下落不明,经分析认定已在井下遇难。至此,抢救工作结束。事故 抢救情况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