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硕士专业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民俗研究课程提纲

民俗研究课程提纲

民俗研究课程提纲一课程设置目的:1.通过认识和学习民俗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研究方法,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开拓思路。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分析能力。

二参考书目:1.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史宗《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4.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第四章,神话和神话学),三联书店,1988年。

5.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王娟、仲林《东方神话经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

7.袁博、钟健《西方神话经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

三考查方式和要求:1.考查方式:小论文。

尝试运用所学过的一种或几种理论对某种民俗事项(神话、故事、传说等)进行分析。

字数2000字以上。

30%闭卷考试。

70%2.课程要求:本课程教材为主讲老师自编,所以学生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作为期末复习考试的参考。

熟悉以下民间文学作品:《小红帽》、《狼外婆的故事》、《洪水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等。

课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主讲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

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程进度:3月3日:课程介绍,绪论10日:太阳神话理论(比较神话学)17日:进化论学派(人类学派)24日:神话—仪式学派(1)31日:神话—仪式学派(2)4月7日:功能主义理论14日:结构主义理论(1)21日:结构主义理论(2)28日:精神分析理论(1)5月5日:精神分析理论(2)12日:分析心理学19日:口头程式理论26日:女性主义理论6月2日:表演理论9日:答疑6月16日:考试,交作业截止日期。

2019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2019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大纲
民俗学部分
第一章概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四、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民俗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三、工匠民俗
四、商业与交通民俗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二、服饰民俗
三、居住建筑民俗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一、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二、宗族组织民俗
三、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二、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第六章人生仪礼
一、人生仪礼的性质
二、诞生仪礼
三、成年仪礼
四、婚姻仪礼
五、丧葬仪礼
第七章民俗信仰
一、信仰对象
二、信仰媒介
三、信仰表现方式
四、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
一、民间科学知识
二、民间工艺技术
三、民间医学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一、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819民俗学参考书目

819民俗学参考书目

819民俗学参考书目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的学科,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您推荐一些 819 民俗学相关的参考书目,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这是民俗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书中涵盖了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间信仰民俗、民间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全面,为初学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阐述了中国民俗的特点、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

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的形成、演变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高丙中著):本书从日常生活的视角探讨民俗文化,强调民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分析,揭示了民俗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外国民俗学史》(孟慧英著):如果您想要拓宽视野,了解国外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它介绍了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民俗学的兴起、发展和主要流派,有助于进行比较研究和借鉴。

《民间文化论坛》:这是一本学术期刊,刊载了众多民俗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定期阅读可以及时了解该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

《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周星主编):本书对民俗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同时深入探讨了民俗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助于读者构建起完整的民俗学知识框架。

《民俗与文化》(刘魁立著):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对民俗进行解读,探讨了民俗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观点独到,富有启发性。

《金枝》(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虽然这是一部外国著作,但对于理解民俗的起源和人类原始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书中通过对世界各地原始宗教、神话和仪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824+民俗学概论】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824+民俗学概论】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民俗学概论科目代码:824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民俗学………………………………………………………………………一、考试性质民俗学概论是为了选拔社会学下设二级学科民俗学专业学术硕士生而设立的一门考试科目。

该科目考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民俗学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程度,运用民俗学理论及方法分析解决民俗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达到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中等程度及其以上,以确保录取的该专业研究生具有民俗学的基本素养。

二、考查目标民俗学概论(含民间文学)科目考试涵盖民俗学基本原理(含民间文学)、民俗学史(含民间文学)、民俗学基本方法(含民间文学)等内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

能运用民俗学(含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题5分简答题70分,7小题,每题10分。

论述题50分,2小题,每题25分。

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民俗学一、民俗学研究对象与任务1、民俗学研究的对象2、民俗学研究的任务二、民俗学的历史1、民俗学的诞生2、民俗学的发展三、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民俗学与历史学2、民俗学与文学3、民俗学与民族学4、民俗学与宗教学5、民俗学与人类学四、民俗的特征1、历史性2、地方性3、传承性4、变异性五、民俗的功能与价值1、民俗的功能2、民俗的价值六、民俗的象征1、民俗象征的界定2、民俗象征的类型第二部分民俗的分类一、物质生活民俗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二、社会生活民俗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2、岁时节日民俗(四时八节)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三、精神生活民俗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等)2、民间信仰(诸神崇拜、庙会、仪式等)第三部分民间文学一、民间文学的界定与研究任务1、民间文学界定2、民间文学研究任务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2、口头性3、变异型4、传承性5、表演性三、神话1、神话的界定与分类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神话的价值及研究四、民间传说1、民间传说的界定及分类2、民间传说的特征3、民间传说的价值及研究五、民间故事1、民间事故的界定及分类2、民间故事的特征3、民间故事的价值及研究六、史诗1、史诗的基本特征2、史诗的文本和史诗演唱3、中国史诗的多样性4、史诗研究概略七、民间长诗1、民间长诗界说2、民间叙事长诗3、民间抒情长诗八、民间歌谣1、民间歌谣的界定与分类2、民间歌谣的特征3、民间歌谣的价值及研究九、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1、民间谚语2、民间谜语3、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的特征十、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1、民间说唱2、民间小戏十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十二、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1、各民族民间文学的多源共生2、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互渗互补3、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融整合十三、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1、田野作业的重要意义2、田野作业的形式与方法3、全面搜集4、忠实记录5、科学写定十四、民间文学的研究1、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2、民间文学的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3、民间文学的文学人类学的研究五、参考书目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2005年印刷。

民俗学必读书目

民俗学必读书目

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问家,他的几乎每一篇民俗学方面的文章都是经典,即使有些文章的立论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方式仍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钟先生著作等身,他的学术思想,几乎总是能够站在民俗学的前沿位置上,不断引领学术走向。

但我认为,钟先生最有价值的学术贡献是《文集》中的民间文艺学卷,无论从学术史的角度还是从论文的当下价值上来说。

3,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刘先生著述不多,惜墨如金,自然,惟一的著作的份量也就重了。

刘先生以思辨见长,是他这一辈人中极少数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

我认为他的《民间故事的生命树》是解放后难得一见的严格的学术论文,可惜没有来得及收入此书。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版本。

看看孔氏的写作方式,如果我们拿到这个选题,我们会怎么做?肯定是这样的:1,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涉案地理范围。

2,事件的性质、作为“巫术”的历史流变,以及事件的文化意义。

3,事件的起因。

4,事态的发展。

5,产生的结果。

6,事件的社会意义和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

中间一定会夹杂许多面目可憎的,可能大家都看不懂的所谓“理论分析(套用)”。

(哈哈,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结构,并不表示正在读贴的你就是这样。

)5,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季先生这本小书,许多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大家手笔,了了数语,论证虽不必尽详,却能给人许多启示。

4,顾颉刚:《古史辨自序》……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世纪”。

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1996年……体现了中国民俗学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识,本人就是看了此书才立志投身民俗学的。

7,特纳编:《庆典》,方永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此书教人如何理解民俗文化事象的意义。

民俗学专业所需书籍2013-9-26

民俗学专业所需书籍2013-9-26

阅读书目选择标准:1.尽量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等知名出版社出的书。

2.尽量选择行家名家所著、所译及所编著作。

3.发行量大,深受欢迎的著作(可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店搜索)听其名。

4.并阅读书目内容介绍,看是否做到名实相符。

观其实。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续修四库全书》《十通》(浙江古籍出版社)《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二十五史》(中华书局)宋四大类书:《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抄》和《白孔六帖》。

《大唐创业起居注》《大唐西域记》《唐六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城志》读史方舆纪要(全12册)《舆地纪胜》《贞观政要》《挥麈录》《东东京梦华录》会要类丛书:朱铭盘《西晋会要》、《三国会要》《宋会要》、《齐会要》、《梁会要》、《汉会要》、《唐会要》、《宋会要辑稿》(8本)、《明会要》、《清史稿》牟钟鉴:中国宗教通史(修订版)(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人类学》(美)威廉·A·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裂缝间的桥-王铭铭解读摩尔根《古代社会》,王铭铭山东人民出版社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朱海滨.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2.00岭南文库系列丛书:《岭南文化》、《岭南历代诗选》、《排瑶历史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等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黎族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壮族简史,苗族简史,瑶族简史,侗族简史等《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省歌谣卷、谚语卷、故事卷)《中国民间音乐三套集成》(各省民歌卷、曲艺卷、戏曲卷)《广东通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304

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304

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304)(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专业,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能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以文化多元化眼光,对一国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知识理论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期间已完成一定质量的学术成果,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等学科信息系统的现代技能,能撰写学位论文,毕业后较快成为优秀的专业和相关领域学科研究者,跨文化交际、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事业、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开发等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课堂传授、田野作业、个案分析、多媒体展示、讨论和研析交替进行的培养方式。

注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合专业,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上课或协作培养研究生。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期限不超过5年。

少数优秀的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应用民俗学2.民间文学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4.理论民俗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民俗学阅读书目

民俗学阅读书目

民俗学硕士研究生重点阅读书目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段宝林:中国民间文艺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过伟等主编.台湾民间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英】弗雷泽:金枝(上下册).汪培基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晏可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张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刘其伟:文化人类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黄淑娉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过伟:中华民间文学民俗学二十六名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美)布鲁范德著,李扬译:美国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美)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曲彦斌.民俗语言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陈建宪等:民俗文化与创意产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林继富:民间叙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江帆:民间口承叙事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陈建宪: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重要期刊:《民俗研究》(季刊),山东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硕士专业参考书目
1.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2.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3.马雷特:《心理学与民俗学》,张颖凡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4.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下),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6.(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7.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8.(英)查·索·博尔尼《民俗学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年
9.克里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10.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

11.默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出版
12.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葛兰言:《古代中国节气与歌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让。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7.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9.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

20. 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1.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哈维兰著,瞿铁鹏等译,《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24.王铭铭著,《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傅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古塔、弗格森著,《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界限与基础》,,华夏出版社,2005年。

26.马尔库斯等著,《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三联书店,1998年
27.杜尔干著,《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28.马赛尔.默斯著,《论馈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9.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等译,《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987年。

30.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31.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2.埃文思-普里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

33.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

34.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5.罗兰。

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6.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7.孟悦、罗刚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8.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9.〔美〕瓦伦.L.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0.〔美〕丹尼逊·纳什:《旅游人类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1.〔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歌手》,中华书局,2004.
42.〔法〕克洛德·列文·斯特劳斯:《嫉妒的制陶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二十四史·食货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