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血管知识点
血管科常见知识点总结

血管科常见知识点总结血管科是内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血管相关的疾病,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等。
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血管科常见知识点对于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均很重要。
一、动脉疾病动脉是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的重要血管,其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瘤和动脉栓塞等。
1.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壁内层有脂质斑块的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和钙化,引起血管内径变窄和弹性降低,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主要症状包括胸痛、间歇性跛行、脑血管疾病和肢体缺血等。
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关键是控制血脂、控制血糖、戒烟限酒、加强运动和饮食调节。
2. 动脉瘤动脉瘤是指血管壁的异常扩张和局部膨出,主要分为腹主动脉瘤、脑动脉瘤和颈动脉瘤等。
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遗传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头痛、眶部肿块等。
治疗动脉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动脉内修补和介入手术等。
3. 动脉栓塞动脉栓塞是指动脉内血栓或栓子脱落,阻塞了周围组织的供血,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严重胸痛、腹痛、肢体麻木和瘫痪等。
治疗动脉栓塞的方法包括溶栓治疗、血管内手术和血管搭桥术等。
二、静脉疾病静脉主要负责将未氧合血输送至心脏,其疾病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和静脉炎等。
1.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一种静脉血管扩张、变形和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致使静脉回流受阻。
常见部位包括下肢浅静脉和食管静脉。
静脉曲张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溃疡和出血。
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2.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深静脉内形成血栓,主要部位包括下肢和骨盆腔。
深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和发红等。
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有血栓溶解药物治疗、抗凝治疗和血栓切除术等。
3. 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穿刺、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纤维化等。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结构和功能1.心脏:心脏是血液系统中的核心器官,它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在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血液经过心脏的顺序是:从全身组织返回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通过右心房和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到达肺部,经过肺毛细血管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将含有氧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左心房,然后通过左心室再次被推送到全身组织。
这样,就完成了体循环和肺循环。
2.血管: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并返回的通道,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而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管中直径最细的部分,它将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同时进行物质交换。
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1.血液的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由水、蛋白质、糖类、脂质、矿物质和激素等组成。
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红细胞是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细胞。
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输送至肺部,红细胞再将其运送到肺泡排出体外。
3.白细胞: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它具有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不同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细菌,淋巴细胞则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
4.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血管破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此外,血小板还能释放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
三、血型和凝血机制1.血型:人类的血型系统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由A、B、O和AB四种血型组成,它们根据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不同而有所区分。
Rh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带有Rh抗原将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4章 第2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结构
血流速度
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分布位置
主要功能
动脉
管壁厚, 管腔较大
弹性大
血流速
度快
有些分布较深,
也有些分布 将血液送
较浅
出心脏
管壁较薄,
静脉
管腔大
弹性较小
血流较慢
有些分布较 深,也有些 分布较浅
将血液送 回心脏
允许红
毛细 血管
管壁非常 薄
细胞单
行通过
血流速 遍布全身各 度最慢 处组织中
与组织细 胞进行物 质交换
9.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 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积血膨胀现象主要
表明( D )
A.静脉内血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流 B.静脉位置较浅 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 D.静脉内有瓣膜
10.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处 理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箭头表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筋”和医生“号脉”的脉分别是( B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毛细血管、动脉
D.毛细血管、静脉
6.血液在人体内流动的大致方向是( D )
A.毛细血管→动脉→静脉 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7.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结构特征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管壁最薄 C.能防止血液倒流
B.全身均有分布 D.将血液送出心脏
4.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病人手腕部,
这时会发现捆扎处近心端的血管变化是: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
扁。请判断血管①、②分别是( A )
A.动脉、静脉
血管外科知识点

血管外科知识点血管外科是一门专注于诊断和治疗血管疾病的医学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血管外科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血管疾病的分类、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
一、血管疾病的分类血管疾病可以分为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两大类。
动脉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和动脉闭塞等。
静脉疾病则包括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和静脉炎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堵塞或扩张,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和供应。
二、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早期的血管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病情。
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凝聚性,预防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可以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 血管内介入治疗:这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治疗器械送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血栓切除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扩张狭窄的血管、清除血栓、修复血管壁等。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血管疾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动脉瘤的治疗,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瘤体并重建血管。
对于动脉闭塞的治疗,可以进行血管搭桥手术或血管再造术等。
三、预防措施预防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肥胖等。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四、血管外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外科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同时也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同时,血管外科领域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以期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管疾病。
血管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涉及到诊断和治疗血管疾病的各个方面。
通过了解血管疾病的分类、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保护我们的血管健康。
2023年内科血液系统知识点小总结

内科血液系统知识点小总结贫血的定义: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 /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 L,孕妇Hb<100g/L 就有贫血。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极重度<30g/L;重度30-59g/L;中度60-9 0g/L;轻度>90 g/L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肝疾病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来不及改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重点掌握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遗传性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内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体内铁的分布①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主要)、肌红蛋白铁、转铁蛋白铁、乳铁蛋白等②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道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妇女月经过多等。
(2)贫血表现常见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有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①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精神②体力、耐力下降;-----身体③易感染;-----免疫力④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智力⑤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嘴⑥毛发干枯、脱落;-----毛发⑦皮肤干燥、皱缩;-----皮肤⑧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反甲);-----指甲记组织缺铁有一个联想记忆方法,记成一个“不精致女孩子”,首先作为人,精神、身体、智力、免疫力都不行;作为精致女孩子:唇、头发丝、皮肤、指甲这些细节也不行。
八年级血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血管知识点归纳作为中学生,我们学习的科目繁多,其中自然科学是我们必修的一门科目。
在自然科学的课程中,生物学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而学习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其中包括血管系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八年级血管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血管系统的基本构成人体的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组成。
动脉是将氧合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其中主动脉是最大的动脉,分为上腔动脉和下腔动脉;静脉则是将脱氧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其中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是最大的静脉;而毛细血管则是血管系统中最小的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地方。
二、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特点动脉和静脉在结构和特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动脉的管壁较为厚实,能够承受较大的血压,而静脉的管壁较为松弛,只能承受较低的血压。
动脉的内膜光滑,且有着较为复杂的弹性纤维结构,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而静脉的内膜则比较粗糙,不具备这种弹性。
此外,动脉还有明显的脉搏跳动,而静脉没有。
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小的血管,其直径比红细胞还要小。
毛细血管的壁非常薄,由一层单细胞壁组成,能够让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自由地交换。
毛细血管也是血液中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的地方,以便进一步运输循环。
四、血管系统中的血压调节血管系统中的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的压力。
血管系统具备一定的自身调节机制,可以使得不同部位的血流量得到适当的调节。
血管壁的神经机制和生物化学调节途径是实现这种调节的主要载体。
例如,当动脉的血流速率过慢时,神经系统会向心脏发出信号,让心脏加快收缩以提升血液流量。
五、一些常见血管疾病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等。
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血管管腔逐渐变窄,限制了血流通量;高血压则会增加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负荷,提高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总之,学习血管系统对于我们了解人体生理机能和关注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携带代谢产物的血液到全身各个部位。
本文将从血液携带氧气、心脏功能、血管结构和血液循环调节等方面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点。
一、血液携带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氧气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在红细胞内,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和器官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气,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这个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起到了输送和交换氧气的重要作用。
二、心脏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泵送。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收缩时,心脏将血液推送到动脉中,舒张时则吸入来自静脉的血液。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依靠心脏的自律性调节,即心脏起搏细胞和传导系统的协调工作。
心脏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泵送和循环效果。
三、血管结构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运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
内膜是血管壁最内层,负责保护血管壁和调节血液流量。
中膜是血管壁的中间层,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成,具有支撑和调节血管直径的作用。
外膜是血管壁的最外层,负责保护血管和提供营养。
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流量需要根据身体的需要进行调节。
这个调节过程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实现。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可以增加或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频率,进而影响血液的泵送。
激素系统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和血管紧张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进而调节血液的流动和血压的变化。
血液循环调节的目的是保持血液流量和血压的稳定,以满足身体不同器官和组织的需求。
血管的常见知识点总结

血管的常见知识点总结1. 血管的分类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血管负责从心脏输送含氧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而静脉则负责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组织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网络,承载氧气和养分供给组织细胞,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2. 血管的结构血管的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负责保持血管内腔的光滑,并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中膜是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构成,主要负责控制血管的径向收缩和舒张。
外膜则由结缔组织构成,起着支持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3. 血管的功能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养分以及荷尔蒙和细胞信号分子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此外,血管还参与温度调节、免疫反应和内分泌等生理活动。
4. 血液循环血管的输送功能是通过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实现的。
在心脏跳动的作用下,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在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5. 血管疾病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
这些疾病常常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容易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6. 血管保健为了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人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血压。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助于防止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维持全身器官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血管的常见知识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管疾病,保障自己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的组织——血液
1、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分层后,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为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有一薄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不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
血液分为血块和血清。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血浆90%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浆(55%)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5、贫血原因:(1)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2)血液中血红蛋白数目
过少。
6、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7、严重腹泻时,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8、血红蛋白的特性:血红蛋白含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液运输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出血特点
及止血
血流方向
动
脉
心脏
↓
身体
各部
颈部、手腕内侧
比较浅,其余较
深(量血压、号
脉)
管壁厚,弹性大,
管腔小,血流速
度快,可搏动
喷射状
血液鲜红
近心端止血
大动脉
↓
小动脉
↓
毛细血管
↓
小静脉
↓
大静脉
静
脉
身体
各部
↓
心脏
较深或较浅“青
筋”分布较浅
(输液)
管壁薄,弹性小,
管腔大,血流速
度慢。
四肢静脉
内有静脉瓣(防
止血液倒流)
缓慢流出
血液暗红
远心端止血
毛
细
血
管
连接
最小
动脉、
最小
静脉
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遍布全身
1、管壁极薄,由
一层扁平的上皮
细胞组成。
2、内径小,只允
许红细胞单行通
过。
3、血流速度最
慢,便于血液与
组织细胞间充分
进行物质交换。
少量渗出
红色
自行凝固止血
2、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可直接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