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我所在家乡省份的省会城市是武汉。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也是华中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与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密不可分。我将从地理环境、交通通达性、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四个方面对武汉的区位条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武汉的地理环境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武汉拥有长江和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等长江支流。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构成了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武汉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70个,其中城区湖泊41个,郊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

二、交通通达性

这里主要选取一下几个重要的交通方式作为介绍分析。其余诸如公交、轮渡、过江隧道等交通方式则暂不做介绍。

1、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国道/省道: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2、铁路: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另外京港高铁(350Km/h)纵贯武汉站,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横穿汉口站。

3、航空: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首条航线为1929年开辟。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中部首个4F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也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

4、港口:阳逻武汉新港(规划中)位于天兴洲以东70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总投资370亿将崛起总亿吨级大港,问鼎中国最大内河航运港口。武汉港口水运的便利缘于武汉本身先天具备的发达水系。

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1、自然资源:武汉水资源充足,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79%,居中国首位。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马尾松、杉木、栎树分布普遍。粮食作物达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达50种;鱼类资源共计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计有8目14科45种。已发现矿藏38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2、人力资源:2010年末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78.54万,户籍人口838万人,是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2009年统计为104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武汉人口呈现劳动供给充足,社会抚养负担(非劳动适龄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之比)相对较轻的状态,正是大力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另外在科研教育方面: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武汉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

2.1%,有高新技术企业2504个,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00.4亿元。(“武汉﹒中国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武汉市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8%,受教育人口数达2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武汉市的人力资源极其丰富,每年向全国输出大量人力。

四、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武汉又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1986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

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2002年底有4A级景区6家。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37万人次,增长34.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8.4亿元,增长23.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0亿美元,增长32.1%;国内旅游收入185.04亿元,增长22.5%。2002年末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5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旅游星级饭店98家。

武汉“十二五”总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相信具备优越区位条件的武汉市必将朝着这个目标,在这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城市区位因素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 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 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 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 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 4.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 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 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 【答案】 3.C 4.D 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能表示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外变化特点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6.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大型综合商场从市中心向二环路以外迁移,主要原因是() A.二环路以外地租上升 B.二环路以外人流量更大 C.市中心人口不断减少 D.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答案】 5.C 6.D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A.组合式B.条带式 C.集中式D.分散式 8.该城市功能区() A.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商业园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C.造纸厂可以布局在F处工业区 D.服装厂最适宜布局在E处 【答案】7.C8.A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1、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例1.2013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完整)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市场和交通 B.交通和劳动力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3.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4.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 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5.影响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市场需求量 C.技术力量 D.廉价的劳动力 6.为了乳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企业应该() A.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B.利用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走资源密集型道路 C.加强科技投入,走技术密集型道路 D.不断扩大规模,以抢占市场份额 下图表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天然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三曲线表示天然原料和科技要素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与①曲线变化大致吻合的是() A.制糖厂 B.纺织厂 C.啤酒厂 D.飞机制造厂 下图中数字表示四种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工业区位选择时,宜优先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城市的增长与①工业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苏黎世 B.阿伯丁 C.攀枝花 D.旧金山 2005年2~3月,世界铁矿石价格猛涨,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受益国家是() A.中国、日本、印度 B.德国、美国、法国 C.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D.马来西亚、印尼、埃及 12.“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揭示了() A.煤炭、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B.原料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 ③地形: 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 ④河流:提供水源; 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 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 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 河流的军事防卫 (2)社会经济因素 ①自然资源: 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

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 黄金——约翰内斯堡 有色金属——金昌 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 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 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 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 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④军事 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

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 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 2、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一般模式(见学案) 例:武汉的区位优势: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距离铁矿近;水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湖北省省会;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 3、城市应建在河流的凹岸: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严重,水比较深,码头应建在凹岸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一教(学)案

6.2 城市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以及原因; 知道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是城市的密集区; 能说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的大致范围; 知道河流的供水、运输、防卫功能会影响城市城址的选择; 知道河流水运的起点、交汇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明平原容易形成城市; 能够说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能够说出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大城市; 能够分析赣州、重庆、宜宾、武汉、上海、广州等城市形成的区位条 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现象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的原因;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城市的运输功能对城市城址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聚落的形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先于城市形成,但是城市的规模比乡村大,是人口的集中地与密集区。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地方城市多,有些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不建在这里,而要建在那里?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6.2节城市区位因素(一)。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 【板书】:6.2 城市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 【讲述】:首先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板书】:一、地形 【幻灯片】:《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指导读图,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分析图中要素) 【提问】:图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学生回答) 【总结】:明显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板书】: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平原 【幻灯片】:《美国城市带的分布》 (指导读图) 【板书】:2、圣—圣城市带: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芝—匹城市带:中部平原 波—华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 【讲述】:美国的城市密集区的地形也为平原 【承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我国还是美国,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为什么城市多出现在平原地区呢?(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 ③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 【板书】:3、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承转】: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比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这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4、特例: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 (学生思考、讨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8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专题学案28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区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各功能区和功能区内部的发展演化过程。 一、城市区位及其影响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______城市和______城市(填代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 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按目前图中表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反思归纳】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

城市区位因素习题

第二章城市区位因素 1.石家庄快速发展成为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 B.有利的地形条件 C.铁路的修筑 D.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2.下列各组城市中,其主要区位因素完全不同的是() A.杭州、苏州、桂林 B.西安、洛阳、杭州 C.大庆、拉萨、上海 D.徐州、襄樊、怀化 3.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四个城市区位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是() A.自然资源、交通、宗教、军事 B.交通、宗教、政治、自然资源 C.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 D.政治、自然资源、宗教、军事 4.影响上海、天津、广州三城市分布的最主要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海运便利 D.河流入海口附近 5.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军事和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 B.交通条件从古到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C.自然资源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D.科技、旅游等已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6.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政治 B.气候 C.交通 D.地形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7.上述事实说明了()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市场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8.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9.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麦加、宝鸡、堪培拉 10.下列各组城市中,四个城市都以矿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 A.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 B.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株洲 C.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巴西利亚 D.曼切斯特、约翰内斯堡、大庆、鞍山 11.下列各选项中的城市与下图中城市功能排序相符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