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合集下载

武汉简介

武汉简介

1、地理区位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

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

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

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

前7个为中心城区。

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

一是充足的水资源。

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

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城市区位分析——武汉

城市区位分析——武汉

自然要素
3. 河流
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 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 活提供充嘉 陵 岷江 江
攀枝花
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
资源
技术
市场
旅游
社会经济要素
1 交通
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 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 发达,同时有京广铁路 和京九铁路穿过,带动 了武汉的发展。 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 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 基地之一。
社会经济要素
2 政治
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这就决定了这个城市在所 属省份的核心地位,使其在经济发展等其他方面也具 有核心优势,并辐射影响周边城市。
3 资源
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 工业,使其具有工业区位优势。
武汉
社会经济要素
4 技术
武汉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 不仅在湖北省是科研技术的核心区 位,在中国也是最重要的科教基地 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 前列。是我国的“光谷”。
武汉在湖北省的位置
面积人口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 4.6%。七个城市辖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外环以内 面积1171.70平方公里,武汉三环线(中环线)内 的城区面积68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建成区面 积为500平方公里。 2010年末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78.54万,户籍人口 838万人人口密度为882人/平方公里,是中部六省 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黄鹤楼
区位分析小结
综上所述,按区位的地形要素分析,武汉市属 于平原中腹地城市 ;按社会经济要素分析,在 湖北省范围内,武汉市既是交通区位优势的城 市,又是旅游区位优势的城市,市场区位优势 的城市,工业区位优势的城市,综合区位优势 城市,就整个中原地区而言,武汉市的市场区 位优势最突出,就全国来看,则可以把武汉定 义为商业金融城市。

武汉区位分析介绍东西湖定位

武汉区位分析介绍东西湖定位

武汉-经济
世界范围的工业核心之一,且不断提升产业链,并着力发展服务业
武汉市纳税大户的东汽和武钢均已跻身财富500强企业,他们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带劢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及物流配套,从而 推劢了整个武汉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武汉大力推劢经济结构转型,由传统的重工业占主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武汉提出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中 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强调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等产 业。
东西湖
东西湖区——武汉首个城市副中心
大汉口北拓,东西湖区成为大武汉城市扩张的首选。根据武汉城市发展规划,东西湖区被确定为大武汉首个城市副中心。东西湖区已成为武汉市最新 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汉口的后花园。 项目所在的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东西湖区,湖北省首个发展临空经济的国家级功能区,201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人民币463亿元 (73亿美元)。已拥有一批现代物流产业、机电产业、食品饮料产业以及生物制造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
15
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
30000 100%
按产业划分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
10
20000
5
10000
50%
0
0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天津 苏州 重庆 成都 武汉 杭州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同比增幅(%)
0% 北京
上海
成都
武汉
郑州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长沙
武汉-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武昌)
“十二五”时期,东西湖区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 值服务业,在中部同类开发区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 济转型升级。

武汉简介50字

武汉简介50字

武汉简介50字篇一武汉是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形状酷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

全市东西最大横距为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55公里,面积8467平方公里,1996年底人口716万,其中城区面积3963.5平方公里,人口486万。

市以下设9个城区、2个郊区、2个县。

城区有江岸区、江汉区、?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

青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郊区胡东西湖区、汉南区,市属县为黄陂县和新洲县。

武汉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

每年7月气温最高,日均温28.8℃;1月气温最低,日均温3.7℃。

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篇二汉,这座位于湖北省的城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它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因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而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之一。

在历史文化方面,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黄鹤楼、东湖风景区、武汉长江大桥等,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同时,武汉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城市,曾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在美食方面,武汉也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热干面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亲民的价格深受当地人喜爱。

此外,三鲜豆皮、武昌鱼等也是武汉不容错过的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展示了武汉的饮食文化,也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总的来说,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是美味的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

武汉的地理知识点高考版

武汉的地理知识点高考版

武汉的地理知识点高考版武汉位于中国湖北省的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它既是经济、科技的重要枢纽,也是人文风光的宝库。

本文将从武汉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和主要景点等方面介绍武汉的地理知识点。

首先,武汉位于长江中上游,它跨越长江和汉江两岸。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因此武汉也因江而得名。

汉江,则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之一,它与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成交通要道。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武汉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了华中地区与全国各地。

其次,武汉的地貌特征十分多样。

东部是江汉平原,以平坦开阔、沃土肥沃为特点,是武汉主城区所在地。

中西部是巴山蜀水的余脉,山地丘陵起伏,地形复杂。

西北部是大别山脉的外围,地势较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武汉的地势特点为“两翼低,中部高”,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再者,武汉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冬季较冷,但不严寒,最低气温一般在0摄氏度左右。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是旅游的好时节。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梅雨期相对较长,从4月开始到6月底,降水较多,旅行者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游客来说,武汉还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值得一游。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湖和黄鹤楼。

东湖位于武汉市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是一片水与山相依的风景区。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

黄鹤楼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物,坐落在武汉市汉口的武大校园内。

登上楼顶,可以俯瞰整个武汉城市的美景,还能近距离欣赏到长江的壮丽景色。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点,如武汉博物馆、沙湖古墓群、黄鹤楼等等。

武汉博物馆是一座集中国古代艺术、文物、历史等丰富资源于一体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考古发现。

沙湖古墓群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墓葬群之一,埋葬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我所在家乡省份的省会城市是武汉。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也是华中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

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与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密不可分。

我将从地理环境、交通通达性、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四个方面对武汉的区位条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武汉的地理环境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武汉拥有长江和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等长江支流。

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构成了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外武汉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70个,其中城区湖泊41个,郊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

二、交通通达性这里主要选取一下几个重要的交通方式作为介绍分析。

其余诸如公交、轮渡、过江隧道等交通方式则暂不做介绍。

1、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2、铁路: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

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

另外京港高铁(350Km/h)纵贯武汉站,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横穿汉口站。

3、航空: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首条航线为1929年开辟。

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中部首个4F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也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

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以下是关于迁都武汉的十大理由:
1.地理位置优越: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

2.经济发展潜力:武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辐射能力,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3.人才储备丰富: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才资源丰富,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5.城市规模适宜:武汉城市规模适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城市规划和建设。

6.生态环境良好: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水资源丰富,绿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7.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8.政治稳定: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城市,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9.教育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知名高校,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10.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
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


当然,这里列举的仅为部分理由,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

武汉地理环境

武汉地理环境

生物:武汉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 物品种多,鱼类资源丰富,水生动物多。
2.社会经济环境 人口:截至2018年,武汉市全市常住人口 首次突破1100万 交通:交通发达,铁路线路多,水运便利, 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经济: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武汉 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
武汉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中国的中部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 汉平原东部,113°41′E-115°05′E, 29°58′N-31°22′N 1.自然环境: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 温、降水集中 地形: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水文水系:河网水系纵横交错,武汉现 有大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的区位条件
我所在家乡省份的省会城市是武汉。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也是华中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

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与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密不可分。

我将从地理环境、交通通达性、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四个方面对武汉的区位条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武汉的地理环境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武汉拥有长江和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等长江支流。

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构成了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外武汉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70个,其中城区湖泊41个,郊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

二、交通通达性
这里主要选取一下几个重要的交通方式作为介绍分析。

其余诸如公交、轮渡、过江隧道等交通方式则暂不做介绍。

1、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2、铁路: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

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

另外京港高铁(350Km/h)纵贯武汉站,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横穿汉口站。

3、航空: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首条航线为1929年开辟。

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中部首个4F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也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

4、港口:阳逻武汉新港(规划中)位于天兴洲以东70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总投资370亿将崛起总亿吨级大港,问鼎中国最大内河航运港口。

武汉港口水运的便利缘于武汉本身先天具备的发达水系。

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1、自然资源:武汉水资源充足,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79%,居中国首位。

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马尾松、杉木、栎树分布普遍。

粮食作物达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达50种;鱼类资源共计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计有8目14科45种。

已发现矿藏38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

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

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2、人力资源:2010年末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78.54万,户籍人口838万人,是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在校大学生人数2009年统计为104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武汉人口呈现劳动供给充足,社会抚养负担(非劳动适龄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之比)相对较轻的状态,正是大力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

另外在科研教育方面: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武汉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
2.1%,有高新技术企业2504个,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00.4亿元。

(“武汉﹒中国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武汉市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8%,受教育人口数达2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

武汉市的人力资源极其丰富,每年向全国输出大量人力。

四、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

武汉又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1986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

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

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2002年底有4A级景区6家。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37万人次,增长34.2%。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8.4亿元,增长23.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0亿美元,增长32.1%;国内旅游收入185.04亿元,增长22.5%。

2002年末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5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旅游星级饭店98家。

武汉“十二五”总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相信具备优越区位条件的武汉市必将朝着这个目标,在这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