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送玩具宝宝回家》教案模板范文

合集下载

小班社会《送玩具回家》教案6篇

小班社会《送玩具回家》教案6篇

小班社会《送玩具回家》教案6篇一份好的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设计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网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社会《送玩具回家》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社会《送玩具回家》教案篇1活动设计背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差,在晨间活动时不会整理活动用品,根据这一情况,特制定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2、渗透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习给玩具宝宝分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给玩具宝宝正确分类活动准备各种玩具活动过程整理、活动开始:一、今天玩具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小朋友们一起欢迎它吧,咦?可是玩具宝宝的小脸蛋上怎么还有泪水?一起问问它吧,它说:# 不知道是哪个小朋友玩完我后,没把我送回家,现在我害怕极了,我想回家了!二、讨论:小朋友们和玩具宝宝做完游戏后不把玩具宝宝送回家这样对吗?提示:要爱护玩具宝宝,和玩具宝宝做好朋友。

三、请小朋友们帮帮他,找一找他的家在哪里?提示:不同的玩具宝宝是住在不一样的家里,请小朋友认真辨认手中的玩具,再送它回家哦!四、看呀,怎么还有一个玩具宝宝被丢在地上原来这是小狗把玩具宝宝放在这不管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小狗呢?提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和玩具宝宝做朋友,玩具宝宝才会喜欢和你一起游戏的!活动延伸:和小朋友一起听歌曲《找朋友》,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或玩具做朋友,体会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教学反思对这次活动反思如下:首先:《玩具宝宝送回家》这个活动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现象而生成的,所以更为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易懂,易掌握。

活动目标设为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学习给玩具宝宝分类、渗透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个方面,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为,一,让幼儿相互讨论,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情感上认同玩具宝宝的感受,让幼儿帮助它,爱它,二、活动中我选择了毛绒玩具小狗,平时这个小动物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小动物,但这次活动它所担任的角色是反面的,这样会让幼儿对小狗这样的行为更加深印象,也愿意去帮助一个做错事的好朋友。

小班教案送玩具回家

小班教案送玩具回家

小班教案《送玩具回家》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玩具,并了解玩具的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将玩具送回原处。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玩具,并学会将玩具送回原处。

难点: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玩具若干,玩具箱若干,标签若干。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玩具摆放整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目标,即送玩具回家。

2. 认识玩具:教师展示各种玩具,让幼儿认识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3. 讲解规则:教师讲解如何将玩具送回原处,即按照玩具的分类放入相应的玩具箱。

4.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将玩具送回原处,并引导幼儿一起操作。

5. 幼儿操作:幼儿根据教师的指导,将玩具送回原处。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帮助家长整理家里的玩具,将其送回原处。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每天整理玩具的情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在认识玩具和送玩具回家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整理习惯的培养上,部分幼儿还需要加强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复述玩具的分类和送玩具回家的规则。

2. 引入新的玩具分类,如益智玩具、音乐玩具等。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环节:教师提问幼儿关于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回答。

2. 认识新玩具:教师展示新引入的玩具,让幼儿认识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3. 讲解新规则:教师讲解如何将新玩具送回原处,即按照新的玩具分类放入相应的玩具箱。

4.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将新玩具送回原处,并引导幼儿一起操作。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送玩具宝宝回家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送玩具宝宝回家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玩具应该归位的道理,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2.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玩具归位的意义,学会整理玩具。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玩具宝宝、玩具箱、玩具架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玩具架和玩具箱有序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玩具宝宝,引导幼儿观察玩具宝宝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主体部分:(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玩具宝宝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玩具宝宝要回家的心情。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帮助玩具宝宝回家,引导幼儿提出整理玩具的方法。

(3)教师带领幼儿分组进行玩具归位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玩具宝宝回家的场景,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3. 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帮助家人整理物品,将学到的整理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玩具店,让幼儿学会如何礼貌地与店员交流,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玩具归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通过观察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

3. 通过幼儿的角色扮演和表达,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无尖锐物品,以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每个幼儿参与,确保他们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针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2023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2023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2023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引言概述: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社会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送玩具回家是一项常见的社会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的幼儿园小班送玩具回家教案,匡助老师们更好地组织和指导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的1.1 匡助幼儿建立分享意识送玩具回家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他人,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1.2 促进幼儿之间的友谊通过送玩具回家这个活动,幼儿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互动。

1.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负责将玩具带回家并妥善保管,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二、活动准备2.1 选择适合的玩具老师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和特点,选择适合的玩具让他们带回家分享。

2.2 制定活动规则在活动开始前,老师们需要向幼儿们介绍活动规则,包括如何选择玩具、如何保管玩具等。

2.3 与家长沟通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们需要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三、活动实施3.1 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开始前,老师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参预。

3.2 引导幼儿分享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

3.3 观察和评估老师们需要子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赋予肯定和鼓励,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活动总结4.1 采集反馈意见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可以采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4.2 总结经验教训老师们可以总结活动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4.3 展示成果可以在班级展示墙上展示幼儿们送回家的玩具,让他们感受到成就和自豪感。

五、活动延伸5.1 制定更多社会活动除了送玩具回家,老师们还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社会活动,如合作游戏、团队建设等,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送玩具回家》社会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德;
2. 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送玩具回家》社会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孤儿院的纪录片视频,引发学生对孤儿院的关注和思考。

2. 活动介绍(10分钟)
向学生介绍《送玩具回家》社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解释活动的具体过程和要求。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有些孩子会住在孤儿院里?
问题二: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那些孩子?
问题三:我们可以如何筹集玩具?
4. 筹集玩具(20分钟)
让学生和家长共同筹集玩具,可以通过班级内的捐赠或者在社区进行公益活动筹集。

5. 送玩具回家(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送玩具的社会活动,将筹集到的玩具送到当地的孤儿院。

6. 回顾总结(10分钟)
回顾活动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情况。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询问学生对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资源:
1. 孤儿院纪录片视频;
2. 玩具筹集和送玩具活动所需物资。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写反思文章,记录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2. 定期进行类似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七、教学备注:
1. 在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安全和保护隐私;
2. 尽量组织家长参与,增加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送玩具回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送玩具回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送玩具回家》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玩具也是需要保管和爱护的物品。

2.培养幼儿分享的礼仪意识和成为更好的小朋友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学习交流的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送玩具回家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小熊玩具和小猪玩具并问幼儿:你们都有一些很喜欢的玩具吗?你们会怎么保管你们的玩具呢?2.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玩具的保管和爱护方法,然后告诉幼儿们今天的主题就是“送玩具回家”。

3. 游戏环节教师将每个幼儿名字写在熊、猪玩具的颈部,然后交给幼儿们带回家。

在家中,幼儿让玩具和家人一起玩,并记录这段时间和玩具的互动情况。

4. 分享环节回到幼儿园,幼儿向同伴分享他们和玩具的趣事,并展示他们所写的记录本。

5. 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们反思这个环节,哪些地方感到愉快,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们讨论玩具保管和爱护的方法,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小熊玩具和小猪玩具并问幼儿:你们都有一些很喜欢的玩具吗?你们会怎么保管你们的玩具呢?2.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玩具的保管和爱护方法,然后告诉幼儿们今天的主题就是“送玩具回家”。

3. 游戏环节教师将每个幼儿名字写在熊、猪玩具的颈部,然后交给幼儿们带回家。

在家中,幼儿让玩具和家人一起玩,并记录这段时间和玩具的互动情况。

4. 分享环节回到幼儿园,幼儿向同伴分享他们和玩具的趣事,并展示他们所写的记录本。

5. 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们反思这个环节,哪些地方感到愉快,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们讨论玩具保管和爱护的方法,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四、教学反思这堂课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玩具的价值,以及学习如何保护和爱护他们的物品。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幼儿们也非常投入其中,愉快地在家中和他们所带回家的玩具一起玩耍,并记录下他们所经历的回忆。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教案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教案
3. 贴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做《玩具回家》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注意力集中。
2. 主题活动(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讲解玩具的归属地,示范如何将玩具送回家。
2. 幼儿分组进行玩具归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 幼儿互相检查,确保每个玩具都送回了家。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
3.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帮助幼儿认识玩具的归属地,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2.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难点:
1. 幼儿在整理玩具过程中,如何正确归类各种玩具。
十三、教学反馈与调整:
1.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积极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反馈意见,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十四、教学评估与评价:
1. 教师应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玩具归类知识和整理能力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策略方面,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示范、引导、鼓励等手段,帮助幼儿掌握玩具归类的方法。创设合作氛围,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
在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确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碰撞、摔倒等意外情况。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防止幼儿误吞玩具等危险行为。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检查场地,确保没有遗留的小物件,避免幼儿误伤。
十五、教学计划: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含反思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了解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锻炼身体的乐趣。

活动对象本次活动的对象为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

活动准备在活动之前,需要准备以下物品:1.十个玩具(可以是小球、玩偶等);2.十个透明袋子;3.活动的指导说明;4.足够数量的手消毒液;5.营养午餐。

活动过程第一步:介绍活动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活动:送玩具回家。

我们要把玩具送回家,可是玩具也需要我们小朋友的帮助呢。

为了让这些玩具更加健康,我们得先学会如何保持个人卫生,然后才能送它们回家。

第二步:讨论个人卫生习惯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卫生问题,如洗手、刷牙、洗澡并具体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

第三步:玩具清洁演示老师演示如何将玩具清洗干净,并提醒孩子们,如果他们的玩具有任何污渍或脏东西,也要先清洗干净之后再放入袋子里。

第四步:分组收集玩具将孩子们分为五组,每组负责收集两个玩具。

老师提醒孩子们在收集玩具时,要小心谨慎,不要弄脏自己的衣服,也不要将手上的细菌传染到玩具上。

第五步:反思与总结老师在活动结束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

询问孩子们今天收获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简单的反思与总结。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还锻炼了团队合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实现了健康与快乐的完美结合。

活动反思虽然本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准备不够充分,需要再加强物品的准备;此外,活动内容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升孩子们的参与度。

在今后开展活动时,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活动方案,做到更加科学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社会《送玩具宝宝回家》教案模板范文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差,在晨间活动时不会整理活动用品,根据这一情况,特制定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2、渗透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习给玩具宝宝分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给玩具宝宝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整理、活动开始:
一、今天玩具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小朋友们一起欢迎它吧,咦?可是玩具宝宝的小脸蛋上怎么还有泪水?一起问问它吧,它说:55555 不知道是哪个小朋友玩完我后,没把我送回家,现在我害怕极了,我想回家了!
二、讨论:小朋友们和玩具宝宝做完游戏后不把玩具宝宝送回家这样对吗?提示:要爱护玩具宝宝,和玩具宝宝做好朋友。

三、请小朋友们帮帮他,,找一找他的家在哪里?提示:不同的玩具宝宝是住在不一样的家里,请小朋友认真辨认手中的玩具,再送它回家哦!
四、看呀,怎么还有一个玩具宝宝被丢在地上??原来这是小狗把玩具宝宝放在这不管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小狗呢?提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和玩具宝宝做朋友,玩具宝宝才会喜欢和你一起游戏的!
活动延伸:和小朋友一起听歌曲《找朋友》,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或玩具做朋友,体会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教学反思
对这次活动反思如下:
首先:《玩具宝宝送回家》这个活动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现象而生成的,所以更为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易懂,易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